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的股票趋势
扩展阅读
防护科技股票代码 2025-10-13 19:36:42
中国生物武汉研究所股票 2025-10-13 19:32:47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的股票趋势

发布时间: 2025-10-13 17:26:21

1. 同样是做公益,为什么陈光标被骂而袁立却被支持

标哥:

你在纽约还好吗?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写给你的第二封信,1月3日我们曾给你写了第一封信,分析了《纽约时报》的AB股股权结构。

就知道你没有认真看过,所以当我们1月3日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见到你的时候,面对“想收购AB股中哪部分”的提问你感到莫名其妙。

我们只好在现场为你讲解了这个双层股权结构,你还反问:“这个双层股权结构你是哪里看到的?”

当然,这也不奇怪,你太忙了。你到纽约来做什么呢?很爱造噱头的你,始终不肯说。

“如果不能收购整份报纸,我收购一个版面也可以啊。我想收购头版,然后进行改组,这样,头版上显示‘中国纽约时报’,搞一个中英文对照版本。”你显得很乐观。

不过,坦白地告诉你,我们在当天又一次询问了《纽约时报》负责媒体通讯的副总裁伊莉-莫菲(Eileen Murphy)。

她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公司的政策是不对猜测和谣言进行评论,所以我们就此不予置评。”

莫菲并没有引用“不对正在进行的交易进行评论”的惯例表示“不予置评”,她还补充说:“作为背景,我想提醒你,我们的董事会主席和控股家族的领导人小阿瑟-苏尔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就在前不久非常确定地说过绝不出售《纽约时报》。”

好吧,让我们再次给你回顾一下《纽约时报》的股权结构吧。

《纽约时报》的财务年报显示,《纽约时报》是以A、B双层股权结构上市的。交易所上市,也就是普通投资者能拥有的股票,是A类股。而B类股很少交易,而且90%的B类股为奥克斯-苏尔兹伯格家族成立的一个信托所拥有。

奥克斯-苏尔兹伯格家族为1896年买下《纽约时报》的阿道夫·奥克斯(Adolph Simon Ochs)和继承家业的女婿阿瑟-苏尔兹伯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的后代。小阿瑟-苏尔兹伯格正是阿瑟-苏尔兹伯格的长子,阿道夫·奥克斯的外孙。

虽然A类股和B类股在经济上平等,每一股拥有相同的分红权益,但是在股东大会上的投票权却极为悬殊。A类股股东的投票权极度有限,《纽约时报》全体A类股的股东,无论市值和股份有多少,加在一起只拥有30%的投票权。而不论B类股在总股数中占的比例有多小,70%的投票权全部保留给B类股股东,也就是奥克斯-苏尔兹伯格家族手里。所以在14人的董事会中,B类股东也就是奥克斯-苏尔兹伯格家族指派了其中的9人,占绝对多数。

AB双层股权结构确保了奥克斯-苏尔兹伯格家族可以用占市值0.6%的B类股百分之百地控制了《纽约时报》。

胡润富豪榜最新估计拥有8亿美元身家的标哥,你就算成功买下目前市值23亿美元的所有《纽约时报》上市交易的A类股,如果对方家族不出售B类股,你只能获得99.4%的公司分红,投票权也只有30%。

如果留意一下《纽约时报》以往的股东大会,就可以看到砸钱只能当上大股东,却不能改变公司的管理。摩根士丹利自1996年起就投资《纽约时报》,曾经是拥有7.2%股份的大股东。自2005年起,因为《纽约时报》经营不善股价下跌,曾公开批评《纽约时报》的管理决策,并直接与小阿瑟-苏尔兹伯格对话要求改变双层股权结构。

2006年,《纽约时报》正式回函称:“只有奥克斯-苏尔兹伯格家族的信托拥有改变双层股权结构的权利。”

在2007年,摩根士丹利指出有高达42%的A类股东没有在当年4月的股东大会上投票,比上一年的30%有显著提高,这是因为A类股东的投票仅仅是象征性的,无法改变控股家族的决策。小阿瑟-苏尔兹伯格则重申,家族信托的年度会议决定不更改给予家族控股权的双层股权结构。最终摩根士丹利在2007年下半年卖出所有《纽约时报》股票,结束了这场2年的争端。

标哥,收购报纸的一个版面虽无先例,但该报纸连年亏损,去年1~9月亏损4370万美元,董事会不断通过出卖非核心资产来增加主营业务竞争力。

过去两年内,纽约时报公司卖了很多资产,包括:2012年1月6日,以1.4亿美元现金卖掉包括16张地方报纸在内的地区报纸集团the Regional Media Group;2012年2月和5月,以93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芬威体育集团的股权;2012年9月24日,以3亿美元现金卖掉问答网站About.com;2013年2月,以7000万美元现金将《波士顿环球报》和新英格兰媒体集团其他业务出售给体育大亨约翰·亨利。

纽约地产大亨特朗普号称目前正在积极召开会议,也在谈判收购《纽约时报》事宜。或许标哥可以逢低吸纳《纽约时报》资产,比如其非核心资产——两家造纸厂。

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观察,你对是否能收购《纽约时报》未必放在心上。你说,这次到纽约有三件事要办,其他两件事比收购《纽约时报》更重要。

“绝对有慈善,绝对震惊世界。”穿着黑风衣的你在机场说,将于周二开新闻发布会。

标哥,这几天纽约很冷,千万别秀过头,冻坏了身体不值得。

祝你顺利。

《第一财经日报》两位记者

2. 2014年涨幅前50名的股票是什么

2014年涨幅前五十名的股票及排名:
(01)兰石重装603169
(02)中科曙光603019
(03)抚顺特钢600399
(04)众信旅游002707
(05)同花顺300033
(06)雷曼光电300162
(07)营口港600317
(08)九强生物300406
(09)汇金股份300368
(10)节能风电601016
(11)北生药业600556
(12)中纺投资600061
(13)朗玛信息300288
(14)杰赛科技002544
(15)旋极信息300324
(16)京天利300399
(17)东方财富300059
(18)闽福发A000547
(19)花园生物300401
(20)宏源证券000562
(21)太平洋601099
(22)艾比森300389
(23)天华超净300390
(24)新开昔300248
(25)科冕木业002354
(26)世纪华通002602
(27)全通教育300359
(28)中材节能603126
(29)松辽汽车600715
(30)赢时胜300377
(31)合锻股份603011
(32)光大证券601788
(33)中国交建601800
(34)大富科技300134
(35)腾信股份300392
(36)丹甫股份002366
(37)华胜天成600410
(38)中国中铁601390
(39)东方通300379
(40)金证股份600446
(41)英唐智控300131
(42)佳讯飞鸿300213
(43)万达信息300168
(44)长江证券000783
(45)唐山港601000
(46)浙江众成002522
(47)劲拓股份300400
(48)兴源过滤300266
(49)兴业证券601377
(50)莎普爱思603168
如何选出好股票:
要想选出好股票,要做好三个步骤,先选出好板块,再选出板块优质股,最后选出K线图形态好的个股。
POCT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科华生物(002022)、中生北控(08247)、利德曼(300289)、达安基因(002030)、迈克生物(300463)、九强生物(300406)、复星医药(600196)、迈瑞医疗(300760)、迪安诊断(300244)、迪瑞医疗(300396)、新产业(300832)、新健康成(831193)、三诺生物(300298)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
目前技术发展至第五阶段
血糖检测类POCT产品包括:血糖检测系统(仪器及试剂)、糖化血红蛋白定量检测试剂。血糖检测类POCT能够让患者迅速、便利、准确地监测自身的血糖水平,为治疗提供基础依据。血糖仪是血糖检测类POCT的最主要产品,占比在90%以上。
血糖仪在技术方面目前进行到了第五发展阶段。前三代基本都采用光反射法实现血糖浓度测定,第四和第五代主要依靠电化学法。
目前国内主流血糖仪采用的是电化学法。第五代和第四代相比,在微量采血、多部位采血等细节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国内血糖POCT渗透率较低
在中国市场,血糖类是POCT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类,但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平均水平偏低,只能达到20%左右,城市地区渗透率为20%-25%,农村地区为5%-1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血糖POCT渗透率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90%的市场渗透率。
目前市场规模达到约6亿美元
目前,我国血糖POCT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我国血糖POCT检测市场规模662亿美元,较2019年上升2015%。虽然我国目前存量血糖仪试纸的单位仪器消耗量仅为约100条/年,是俄罗斯的一半、美国的1/4,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保政策的完善,这部分市场的增速将非常可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大量国际巨头企业占据国内市场
由于POCT技术的相对成熟,从全球范围来讲,其市场格局都是已经相对稳定的,其中罗氏、雅培、强生以及拜耳等占据了80%的份额,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中约占到了60%以上,国内的三诺、怡成等优秀企业凭借着较高的性价比占据了剩下的市场份额,并且从技术上还在不断缩小与全球巨头们的差距。
未来市场规模将超过17亿美元
目前,中国血糖POCT市场起步较晚,因此,国内市场存在较大市场空白。经过初步估算,2021-2026年,我国血糖POCT检测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72%,2026年市场容量将超过17亿美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POCT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