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股市与股票变化
扩展阅读
浩丰科技股票股吧讨论 2025-07-26 10:02:32
中国一重股票2018年年报 2025-07-26 09:09:37

中国股市与股票变化

发布时间: 2021-05-07 23:47:30

Ⅰ 中国股市的历史

时间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这个至今仍令股民无限遐想的日子,市场是否还会以"不再重来"作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壮观的一轮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1050点附近开始启动,两年之后攀上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指数的累积涨幅超过了100%。不过,随后股市便进入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万千股民深套其中,万亿市值挥来散去。
屈指算来,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经来到中国15个年头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时,当时的人们就好奇地猜测"股市"会往何处去。
15年中,股市迎来送去了上亿股民,也见证了5任证监会主席的更迭变换。功过是非,历史最有说服力,但伴随着他们的足迹,15年的点点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Ⅱ 中国的股市为什么变化莫测

这么跟你说吧,其实是你没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我之前看了中国青年轻松创富实操秘笈之股票投资篇,你不用懂很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就可以对股票行情了如指掌,就不觉得那么变化莫测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Ⅲ 中国股市近十年出现过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说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心里有答案4635

Ⅳ 中国民众投资者从中国有股票以来经历了哪些变化

中国民众投资者从中国的有股票以来,经历了股市大震荡,黑色星期五金融风暴一些变化。

Ⅳ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影响股价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影响啊股价变化的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直接影响股价因素的有:

1、国内外的政治因素;
2、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
3、大庄家、大机构、大财团哄抬股价;
4、个人人为操纵股市;
5、脆弱的投资环境和心态。

Ⅵ 盘点一下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及大事记

中国股市大事记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开放,上证综指从99.98点一直上涨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点,涨幅达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上证综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此后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综指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综指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出现三天井喷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证综指低至514.16点,此时民间认为宏观调控即将结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轮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证社指从516.46点涨至1258.69点,涨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场暴跌。上证综指由1200点附近下跌至865.58点。此后一路上扬,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点,涨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喷。上证综指由18日的1059.87点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点,涨幅65.70%。

此后持续了两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国有股减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证综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点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点,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国九条”发布,短暂行情持续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点。

2005年4月29日,股改试点工作启动。

2005年6月6日,沪市跌破千点。

2005年下半年,新《证券法》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出台,权证重返市场。

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漫漫“熊”途,开始步入良性循环。期间,上证综指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之后几乎是以单边上行之势稳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两类对象进行战略投资,可以采取有条件的定向发行和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办法》实施股权激励。

2006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新老划断”全面启动。

2006年6月8日,沪深股市单边暴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5.33%和4.64%,均创下2002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标志着“全流通”大幕正式拉开,“股权分置”“一股独大”这一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顽疾,从此成为历史。

2006年7月5日,国内资本市场的“航母”级公司——中国银行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并轨传闻的影响,沪深B股暴涨。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挂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收盘报2017.28,为2001年7月27日以来的收盘新高。人民币升值和股改实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转牛的两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959亿元,创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单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证综指以距2700点仅一步之遥的2698.90点创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市和深市的全年涨幅各达到130.4%和132.3%。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货投资者的一封信》。该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中国将正式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产品的推出将意味着我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这将是我国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变化。

以后,沪深两市步入大牛市。

Ⅶ 中国股市今后会如何走势

具体时间谁也说不准,中国的股市是熊长牛短,经过一轮井喷式的上涨,是每个人都知道有股票这么重东西存在,也许几个月后随着世界经济好转,股市逐渐起步,也许人们的信心一直不足,担心6000点至2000点那种高空摔痛的感觉。期间也许会涨到4000点,再跌下来,再涨,什么可能都是有的,世界经济在不停的变化着,突如其来的事件就是牛熊开始的导火索,比如美国次级债引起的这次全球股市低迷。相信中国的股市会复苏的,不会短期内,时间也不会超过1、2年。
祝你好运!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的背景下,由于市场普遍担忧全球经济可能进一步恶化,外围股市持续低迷,并拖累A股市场继续维持弱势探底的格局。面对国际形势发生复杂变化和国内出现困难的情况,我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外部冲击,"努力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可以预期的是,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都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市场的悲观预期,重新塑造投资信心。

Ⅷ 为什么中国股市与外国股市涨跌的颜色是相反的

只是习惯不同而已。在股市中,很多软件都用彩色实体来表示阴线和阳线,在国内股票和期货市场 ,通常用红色表示阳线,绿色表示阴线。但涉及到欧美股票及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在这些市场上通常用绿色代表阳线,红色代表阴线,和国内习惯刚好相反。

K线图这种图表源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被当时日本米市的商人用来记录米市的行情与价格波动,后因其细腻独到的标画方式而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货市场。目前,这种图表分析法在我国以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均尤为流行。

由于用这种方法绘制出来的图表形状颇似一根根蜡烛,加上这些蜡烛有黑白之分,因而也叫阴阳线图表。通过K线图,我们能够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况表现完全记录下来,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档后,在图上即形成一种特殊区域或形态,不同的形态显示出不同意义。

我们可以从这些形态的变化中摸索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出来。K线图形态可分为反转形态、整理形态及缺口和趋向线等。

(8)中国股市与股票变化扩展阅读:

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Ⅸ 中国股票市场近几年的走势(好心人帮帮忙)

从图中可以看出:之前股票市场流动性较低,且不能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与经济走势可以说毫无联系,而股改之后,股指与经济走势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对资源的配置也就更加科学了。

有关股改: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