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我举了几个例子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千真万确的,GDP不代表经济好坏,至少不全部。起自01年的大跌是由于国有股的市价流通政策造成的,如果短时间内大量股票涌入市场,承接资金不足,价格一定会跌倒可承接价位才会停住。资金*股数=市值 一段时间内三者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股数增加了,另两项不变,怎么办?每股价格自然要降低了。至于07年的大跌,本质上是相同的,源源不断的股票大量上市,非流通股同样过了解禁期大量涌出,加上价格的不断上升,市场现有资金支撑不住这么高的市值,大跌是一定会出现的,即便没有金融危机,没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也会。
抛开GDP定义不谈,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只要钞票不断印,GDP会无限上升,所以单纯看GDP是没用的。给你就一个例子吧,是一个笑话。话说两个亿万富豪在马路上看见一只狗留了一坨便便,富豪甲对富豪乙说:“你把这坨吃了我给你一个亿,立马兑现。”富豪乙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吃了下去,甲兑现了承诺。乙虽然的了钱但觉着输了一局,甲同样也觉着有点后悔。正走着,两人又看见一坨便便,乙立马对甲说了同样的话,甲毫不犹豫吃了下去,拿回了那一个亿。这时,甲对乙说:“我们这是在干什么,除了一人吃了一坨狗屎,什么也没得到”。乙说:“不对,我们为国家贡献了2个亿的GDP。”
在经济的运行中,如果价格不能自由表达买卖意愿,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充分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那么任何的数据都是失真的。反过来如果这两条达到了,经济运行才有迹可循,分析才有意义。按照这个逻辑,沪深市场主板的绝大多数股票是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基本面分析价值的。根据我这个纯粹的中国人对今后政策的理解,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是绝大多数国企的必然选择,那些大股东背景深厚,集团资产多样的上市公司早晚要全部整合,而且还不会是一次完成。这样,剩下的小市值股票尤其是私企,产品是自由竞争产物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企业才有所谓的基本面分析价值。而且,主要精力要放在企业家分析上。政策是多变的,如果企业家没有一个专心做企业的信念,企业是不可能发展、长存的。
删除了垃圾以后,在剩下的企业中再分析股市和经济的关系你会明白的。股市会提前3--6个月反应经济的运行。企业在运行中首先会感到经济的冷暖变化,随后会在业绩中体现,那就是季报。如果那些自由竞争的企业不约而同出现了经营滑坡、库存上升、业绩下降,问题不就已经有答案了吗。至于政府投资,只会产生挤出效应。“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现在不就是在还账吗?
Ⅱ 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违规案例,最好是2000年以后的
《蓝田造假案回顾》
2007年11月15日 07:33 上海证券报
蓝田造假案之所以被曝光,源自当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的一篇文章。
这篇题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金融内参研究文章,首次揭开蓝田股份财务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股份资金链断裂。
2002年1月12日,蓝田总公司总裁瞿兆玉、总会计师黎洪福、董事会秘书王意玲等11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拘传,随后进入司法程序。
次年7月,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蓝田一案进行了首次公开审理。2004年11月,湖北省高院作出判决:瞿兆玉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假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200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原主任兼政策法规局局长王法雄,因接受蓝田股份董事长瞿兆玉的贿赂,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由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
沈阳蓝田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归农业部管理。1996年6月18日,该公司以“蓝田股份”之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企业。1999年12月,瞿兆玉将其资本运作大本营从沈阳迁至老家湖北。“沈阳蓝田”由此变身为“湖北蓝田”。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业,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后,其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这被当时的媒体称为“蓝田神话”。
“蓝田造假案”堪称中国证券史上一个较大的财务造假案例,其余波远未结束,今年4月23日,河北省投资者张先生曾起诉湖北江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蓝田股份)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在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Ⅲ 请问在股票市场上有哪些经典案例
比较经典的就是上海杨怀定,人称杨百万。他是中国最早的股民,欧美股市都知道中国股民杨百万。可见他的知名度,他最早抄真空电子,一张单子下来就净挣几十万,后来他有一大堆人跟他学抄股,就是看他买进就跟着买进,看他卖出就跟着卖出,到后来股市下跌到三百多点,别人有的血本无归,有的改行卖茶业旦,他依然在股市驰吒风云。
Ⅳ 近几年中国政府干预股市的典型案例
典型的就是2007年著名的530 半夜鸡叫 突然向上调整有印花税 导致五连的阴了 之后题材股的炒作明显减退 转而是大盘蓝筹停住大盘冲向上证6124的新高
Ⅳ 中国股票市场是不是有效的
我可以很负责的说无效,但是会有巧合,股价的上涨全靠资金推动,看主力机构想怎么办事拉高还是砸盘,至于经济环境,企业报表,货币利率,成长了价值啦,都是糊弄人的,是他们拉高或者砸盘的一个借口!
Ⅵ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符合“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金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由于有效市场假说奠定了研究资本市场中证券价格形成机制与预期收益变动的基础,所以该理论也就成为了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它成为了金融工程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尽管如此,有效市场假说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像欧美等成熟的证券市场也远远没有达到有效市场的标准,所以该假说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有诸多局限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具体的理解我建议你参阅:http://blog.eastmoney.com/st168998,329395.html
作者首先简要地叙述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特别指出该假说的种种假设性条件,然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统计结构进行检验,之后提出有效市场假说描述市场的不足,最后引入分形市场假说,说明分形市场假说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自然的推广,也是一个更加接近真实市场的一个推广。
Ⅶ 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有效及其实证的方法
有效市场理论就有问题,没有任何市场是有效的,特别在中国股票市场。
Ⅷ 中国股市是不是有技术有经验等等都没用
任何股市散户入市都是给别人送钱。道理很简单,除开那些收的税费,基本上你赚的钱都是别人亏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难道你觉得进股市还有人发钱不成
虚拟资产不同于我们日常买卖的商品,除开印花税和券商的抽水以外,资本几乎是恒定的。你亏的钱必然进了别人的口袋,你要赚钱,必然是从别人口袋里掏钱
至于造假作假内幕,这些东西全世界都有。而且和你赚不赚钱几乎没有关系。一句话,谁叫你去买的?就拿绿大地,万福生科的案子来说。没错,他们是造假了,但是为什么你要去买?不管他们造假不造假,如果你没买,你都不会亏。亏损的本质不在于它是否造假,而是你干嘛要去买这个完全不明白的股票。说到底一句话,道听途说。似乎机构说是好的,大家都觉得好了。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综合判断,这个是每一个炒股的人必须的基本素质。最后的亏损如果不找自身的因素,而只去埋怨公司,制度,分析师,那么即使市场再健全,一样赚不到钱
说中国股市这么不好,那美国股市好吧,看看中国这些做美国股市的基金,又有几个是赚了钱的?证监会它怎么规范是他的事,但是如何在股市里面赚钱是自己的事。
最后解答你最后的一个问题,任何市场,包括赌场,如果认为赚钱的人是凭运气,那么只能证明你连门槛都还没见到,别说入门了。技术是炒股的立足根本。但是所有能够常年从股市中提款的人,他们赚钱的技术都不可能是书上写出来的。他们也不可能随便教人,这种东西稍微思考一下谁都知道。再说一个例子,全国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那么多,为什么就只出了一个王亚伟。如果你说是因为华夏的研发团队厉害,那么王亚伟走了,研发团队仍旧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为什么接班的人马上就让王亚伟原来的那两只基金变得如此的平庸了?
懂得怎么赚钱的人是绝对不会批评市场的,因为市场的机会他们知道在哪儿,骂市场的必然是亏钱的。这话不是乱说,你可以随便到股市里面去询问调查,看看那些一天到晚对股市批评来批评去的有没赚钱的,能保本就不错了。但是几乎每个营业部都有那么一个或者两个,平常啥话都不说,你说啥他都笑呵呵的,这种人才是真的揣这聪明装糊涂把钱都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