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时代精神-重温楚门的世界!沉迷于媒体大量制造的肥皂剧新闻资讯的人们 请醒醒!这句话肯定又是媒体瞎炒出来的 勿信!!!
股票市场根本不能反映国民经济 尤其是在中国 因为中国股票极其混乱 次序也乱 好比中国足球 充满了。。。各种规则 便在美国也只能有限的反映宏观经济 而且只能是核心行业 汽车石油IT等等 这是个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个记者提出的理论
如果您坚持您的理论的话 请看下面的网页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42501111.html
B. 为什么中国股市难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国家的经济是由众多的企业事业所形成支撑,当大都企业的运营水平上升,就可以带动经济的上涨,反之就会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甚至经济衰退.股市是由许多的企业上市所构成的一个比较集中体现经济水平的地方,当企业赢利或者倒退时,直接表现在股价的波动上,当大部分企业都在快速增长时,股价一定会逐步上涨,而大多数的企业快速增长也正是经济上涨的信号.由于经济的增长或衰退有个滞后性,而率先直接引起股价波动的就是上市公司的直接运营情况,因此整体股市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反应出经济形势的.因此可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股市上,由于投机和人为的炒作,个别股票和版块可能与总形势走势不同,但是大体上还是可以反映出经济形势.
C. 股市真的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吗
理论上说是的,国民经济增长会带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提高,在保持行业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响应的公司净利润也会随之提高。如果股票价格随着公司的净利润一起相应变动,那么股票的价格起落大致就能反应经济景气不景气。
而中国的市场比较特殊,首先它不算是有效市场,在市场上交易的价格在上市公司一上市的时候就被高估,而部分股票限制流通则更加加剧了这个问题。在一个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里,价格是谈不上有效的,这是制度上的问题。虽然现在有融资融券,但其实融券还是太贵而且太难,像张家港行或者第一创业这种公司,如果当时可以融券,它们的价格就会受到来自各方套利资金的压制,比如买其它券商空第一创业,买其它银行空张家港行,那么它们的股价的波动性就不会像这样高。这是首先第一个定价有效性的问题。
其次,中国市场是一个明显的资金推动性市场。只要有资金导入,不管业绩怎样,就可以涨。这一点可以在中国其它的市场看到样本,比如房地产市场,或者期货市场等等,它反应的其实更多的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当然可能也不仅仅是货币现象。但是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当有资金大幅流入股票市场的时候,不管是因为大家真的看好还是因为憋的原因,它就可以在业绩表现平平的时候上涨,就比如2014年上证指数起来的那一波,其实当时上市公司的业绩真的不怎么样,而偏偏2018年虽然环境恶劣,但事实上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还在创历史新高,而市场的估值却越来越低。你可以说是因为受到大家对未来预期不乐观限制,也可以找到其它理由,而事实上就是下跌就是下跌最好的理由,根本无需解释。
当然中国市场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是极其缺乏成长性的,甚至有不少破坏市场的公序良俗的企业,这些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再多说。
所以像股票市场这种东西,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要墨守成规,用事实去套理论,也不应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像中国的股票市场,不管是经济景气不景气,其上证指数回报十几二十年来都不如货币基金,跟不上通胀水平,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至于市场未来的表现,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D. 中国股市的市值与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是多少
中国股市的市值在07年一度达到20万亿元多,现在缩水了,2008年年底时沪深股市总市值为12多万亿元。
而我国08年的GDP为300670亿元。
市值占GDP的比例大概是在40%左右。
E. 既然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那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却熊冠全球呢
第一晴雨表这个谁说的,原油,外汇,贵金属,期货都放哪里。
割韭菜是中国股市的基本现在。
F. 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有何关系
事实上,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投资者之所以会投资于股票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股票市场有财富效应,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的机会。投资者购买股票能够通过股票价格的上涨,分享高风险投资带来的高收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迅速筹集到大笔本是闲散的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
而且,股票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投资决策、管理水平、经营业绩较为客观的评价,会对公司管理层产生一定的监督压力。朝阳产业、高科技产业的高市盈率会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同一产业内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差异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评估,公司的股票价格随着不尽如人意报表的公布而下跌,这些都是投资者迫使企业管理层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的一种市场压力。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
由此,股票市场发展是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股推动力量,是经济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
(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股票市场的发展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为了调节固定投资规模使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政府不可避免地将出台一些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些政策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股市走势构成影响。
2007年,为了遏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无论是央行、银监会还是政府相应的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强制经济降温的调控措施。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缩信贷;银监会则要求商业银行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没有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停发新的贷款;国务院则要求各地清理检查2003年以来的土地占用情况;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控制出台涨价项目等。这些政策推出后,不仅掀起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巨大波澜,而且很快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股票市场的决定作用。
G. 我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好像从业考试的教材上写着 是国民经济的指向标
H. 中国股市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中国股市和经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是说,中国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是圈钱,垃圾变现,权利兑现等等的场所!
I. 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目前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企业投资收缩。
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证券业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所谓证券业增加值是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活动及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测算,2000年证券市场对GDP的直接贡献达837亿元,占同期GDP的0.9%。除1998年外,证券业对经济增长是正向拉动,且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力越来越大。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1.9%上升到5.4%。
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间接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
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财富的变化及预期的变化对推动消费支出的影响;替代效应是指股市的上扬对吸引投资者压缩开支以投资于股市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显示,中国股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要大于财富效应。
而股票价格与消费之间的财富效应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股票价格缓慢下跌与急剧下挫对消费支出影响不同,后者不确定性增加会提高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从储蓄资金增长情况看,股市下跌并没有吸引相应资金进场,反而导致资金从股市的净流出,这说明在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其次,股票价格影响投资。
股票价格通过以下渠道间接作用于投资:一是改变资金成本。股票价格上扬,新资金成本比原有资本低廉,企业市价高于设备的重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新股筹资购买相对便宜的生产设备,投资支出增加;股价下跌,企业市价低于设备的重置成本,投资支出减少,这就是托宾的q理论,q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的重置价值。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企业在市价与设备的重置成本比率增加的情况下,仍不愿进行实体经济的投资,而是重新投入股市,阻碍或延缓了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三季度以来,由于投资于股市的收益减少,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房地产业而使房地产业投资有所上升,前段时间的上市公司房地产投资热就是佐证。
二是影响信贷渠道。股票价格上涨,企业与银行的净值(或资产负债表结构)获得改善,银行能够降低贷款利率风险溢价,进而降低资金成本。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
三是影响固定投资。股票价格包含未来产出增长率的信息,因此可以影响目前投资水平。不同股票之间市盈率的差别是投资者价值取向的结果,如成熟股市上朝阳行业一般具有较高市盈率,而钢铁等夕阳行业市盈率一般较低。因而股票价格具有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向的作用。
再次,股票价格影响工业增加值和国企效益。
股市价格变动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过程最终将传导到生产,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托宾q比率下降,企业投资收缩。消费的收缩使工业品库存增加,产销率下降,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下降,这些使企业的信贷成本增加,投资能力下降;如此循环下去,会加剧通货紧缩的局面。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继续回落,且企业扭亏出现由降转升迹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91.9亿元,由1-8月份下降2.7%转为上升3.4%。这和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外部需求减弱有直接关系,上半年,净出口的减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放慢了近1个百分点,同时出口的萎缩使得企业生产受阻。
纵观股市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股市价格上扬时替代效用大于财富效用,但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加大,财富效应又在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抑制消费。但是此次股指的下跌有利于滞留于股市的逐利资金进入实业界。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股市,股市不仅是融资和实现资本有效配置的场所,更是当前形势下稳定居民的心理预期的指示灯,是国民经济的睛雨表,有效的监管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可以实现股市和国民经济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
J. 中国股市为什么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股市很难说是经济的晴雨表。不光中国的股市,即使欧美的股市也很难说是经济的晴雨表。很多时候,股市走势都是和经济背离的。当然,站在5年、10年以上的周期看,股市确实反映着经济的走势,但是股市并不能预测经济。 不知道是谁说的:股市能预测经济,但是我的实际经验却告诉我,股市只能反映经济,不能预测经济。 中国的股市由于很多特殊原因,对经济的反映更差,但是长期看,还是反映着经济走势。比如:2002年之后,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上升周期,中国股市在三年时间里却是大熊市,好象没反映经济。但是,如果把时间延长,延长到2007年,整体看,股市还是很好的反映了经济。 当然,中国股市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股市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国家,上市企业少,当初很多企业上市纯粹是为了国有经济的脱困,所以这些上市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看很难反映整体的经济发展。规模小,投资者不成熟,股市容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再加上2005年之前,股市的股票还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部分,股权的分离更弱化了股市的反映能力。各种原因,导致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次数更多。当然,长期看他还是能反映经济的。 从目前中国股市的发展来看,中国股市将来也越来越能反映经济了,但是要求股市完全的符合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股市有股市自己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