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方法是
完全不同层次的概念,目前中国有几种定价法,但主要是询价法。询价法:国际上的IPO“询价发行”制度,是企业发起人股东与承销机构向股票市场投资者询问认同本企业股份的价格并且投资者愿意同价同股来入股组建股份制社会公众公司的发行方式。“询价”的本质是先“询”企业发起股东自己股份的“价值多少”,后“询”愿意以此价格入股的投资者“认购多少股”。而之所以主要向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询价,是因为他们拥有市场中的主要资金实力和专业的投资研究力量。所以国际上IPO新股发行市场化询价发行,体现的是发起人股东与承销机构对市场投资者的尊重与敬畏,是对市场投资者最恭敬的征询,以便获得最佳的、最体现本企业价值的股票市场价格。市盈率定价法:市盈率定价法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审核后的发行人的盈利情况计算发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状况、经营状况和未来的成长情况拟定其市盈率,是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一种。
㈡ 股票的二阶段三阶段定价法的基本思想
(三)组合的构造与收益率计算
对CAPM的总体性检验是检验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由于单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较大,用于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的检验易产生偏差。因此,通常构造股票组合来分散掉大部分的非系统性风险后进行检验。构造组合时可采用不同的标准,如按个股b系数的大小,股票的股本大小等等,本文按个股的b系数大小进行分组构造组合。将所有股票按b系数的大小划分为15个股票组合,第一个股票组合包含b系数最小的一组股票,依次类推,最后一个组合包含b数子最大的一组股票。组合中股票的b系数大的组合被称为"高b系数组合",反之则称为"低b系数组合"。
构造出组合后就可以计算出组合的收益率了,并估计组合的b系数用于检验。这样做的一个缺点是用同一历史时期的数据划分组合,并用于检验,会产生组合b值估计的偏差,高b系数组合的b系数可能会被高估,低b系数组合的b系数可能被低估,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应用Black,Jenson与Scholes研究组合模型时的方法(下称BJS方法),即如下四步:
(1)利用第一期的数据计算股票的b系数。
(2)利用第一期的b系数大小划分组合
(3)采用第一期的数据,对组合的收益与市场收益率进行回归,估计组合的b系数
(4)将第一期估计出的组合b值作为自变量,以第二期的组合周平均收益率进行回归检验。
在计算组合的平均周收益率时,我们假设每个组合中的十只股票进行等额投资,这样对平均周收益率 只需对十只股票的收益率进行简单平均即可。由于股票的系统风险测度,即真实的贝塔系数无法知道,只能通过市场模型加以估计。为了使估计的贝塔系数更加灵敏,本研究用上一年的数据估计贝塔系数,下一年的收益率检验模型。
(四)组合贝塔系数和风险的确定
对组合的周收益率求标准方差,我们可以得到组合的总风险sp
组合的b值的估计,采用下面的时间序列的市场模型:
Rpt =ap+bpRmp+ept
其中:Rpt表示t时期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为估计的系数
Rmt表示t期的市场组合收益率
ept为回归的残差
对组合的每周收益率与市场指数收益率回归残差分别求标准差即可以得到组合sep值。
表1:组合周收益率回归的b值与风险(1997.01.01~1997.12.31)
组合 组合b值 组合а值 相关系数平方 总风险 非系统风险
1 0.781 0.001 0.888 0.063 0.021
2 0.902 0.000 0.943 0.071 0.017
3 0.968 0.000 0.934 0.076 0.02
4 0.989 0.000 0.902 0.079 0.025
5 1 0.000 0.945 0.078 0.018
6 1.02 0.000 0.958 0.079 0.016
7 1.04 0.002 0.935 0.082 0.021
8 1.06 0.000 0.925 0.084 0.023
9 1.08 0.000 0.938 0.085 0.021
10 1.1 0.000 0.951 0.086 0.019
11 1.11 0.000 0.951 0.087 0.019
12 1.12 0.000 0.928 0.089 0.024
13 1.13 0.000 0.937 0.089 0.022
14 1.16 0.000 0.912 0.092 0.027
15 1.17 0.000 0.922 0.092 0.026
(五)组合平均收益率的确定
对组合按前面的构造方法,用第98年的周收益率求其算术平均收益率。
表2:组合的平均收益率(1998.1.1-1998.12.31)
组合 组合b 平均周收益率
1 0.781 0.0031
2 0.902 -0.0004
3 0.968 0.0048
4 0.989 0.0052
5 1 0.0005
6 1.02 -0.002
7 1.04 0.0038
8 1.06 0.003
9 1.08 0.0016
10 1.1 0.0026
11 1.11 0.005
12 1.12 0.0065
13 1.13 0.0044
14 1.16 0.0067
15 1.17 0.0074
(六)风险与收益关系检验
以97年的组合收益率估计b,以98年的组合收益率求周平均收益率。对15组组合得到的周平均收益率与各组合b系数按如下模型进行回归检验:
Rpj=g0+g1bpj
其中 : Rpj 是组合 j的98年平均周收益率
bpj 是组合j的b系数
g0,g1为估计参数
按照CAPM应有假设:
1.g0的估计应为Rf的均值,且大于零,表明存在无风险收益率。
2.g1的估计值应为Rm-Rf>0,表明风险与收益率是正相关系,且市场风险升水大于零。
回归结果如下:
g0 g1 R2
均值 -0.0143 0.0170 0.4867
T值 -2.8078 3.5114
查表可知,在5%显著水平下回归系数g1显著不为0,即在上海股市中收益率与风险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论文在实践检验初期,发现当以93年至97年的数据估计b,而用98年的周收益率检验与风险b关系时,回归得到的结论是5%显著水平下不能拒绝回归系数g1显著为0的假设。这些结果表明,在上海股市中系统性风险b与周收益率基本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同时,上海股市仍为不成熟证券市场,个股b十分不稳定,从相关系数来看,尚有其他的风险因素在股票的定价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在下面进行CAPM模型的修正检验。
㈢ 资产定价的简介
[英] assets pricing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
1.为一套叙述性理论架构模式。
2.用来描写市场上资产的价格是如何被决定的。
其目的在于:
1.描述在证券供需达到平衡状态时,存在于证券的市场风险与预期报酬的关系。
2.协助投资人创造最佳的投资组合,评估与决定各种证券的价值,使其能制定合宜的投资决策。 从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多年时间里,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和主要金融市场研究数据库的建立,金融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金融理论进行了广泛的实证检测。新的研究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结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单个资产、资产组合、基金和投资策略的平均收益与其贝塔系数不相称。CAPM并非衡量风险的合适模型。2.收益具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首先,股息率、短期债券收益率、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差、金边垃圾债券收益率差、商业周期指标等可预测股票收益的时序变化。这一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包括Fama和French(1989),Lettau和Ludvigson(2000)。第二,股票波幅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第三,按CAPM调整风险后,一些基金的表现超出大盘。尽管Carhart(1997)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的超常表现归功于机械性“特性”(styles),而非来自基金经理的出色选股水平。第四,股票收益表现很强的中期动能和长期回归倾向。自从Jegadeesh和Titman(1993)年发现美国股票市场存在中期收益‘动能’以来,一些学者对美国以外的股票市场进行了众多的样本外测试,发现中期收益‘动能’和长期收益‘回归’倾向广泛存在于除少数新兴市场外的所有股票市场。3.三因素、四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对股票预期收益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这一方面具代表性的研究是Fama和French(1993)。他们证明了三因素模型(市场因子(marketfactor)、规模因子(sizefactor)和价值因子(valuefactor))能够解释70%-80%的美国股票收益变化。在其他市场也发现了类似的实证证据,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股票市场。三因素模型的明显缺限是它不能解释收益动能现象。在三因素基础上加上动能因素,即四因素定价模型,便能增强资产定价模型对收益变动的解释能力。尽管金融理论界普遍接受三因素、四因素模型,但对这些因素的解释上有很大的争议性。Fama和French认为其三因素代表的是风险因素,因此三因素模型属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延伸。但行为金融学派认为规模因子、价值因子以及动能因素反映投资者固有的行为偏差带来的结果。这方面的争议至今尚无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动能很难与风险因素扯上干系。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传统资产定价理论面临着缺乏实证证据支持的尴尬局面。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来研究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行为金融学便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行为金融学真正迎来其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主流金融学模型与实证证据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伴随着这一时期由普林斯顿大学的Kahneman和斯坦福大学的Tversky所创立的预期理论(ProspectTheory),金融学家们期望从行为金融学上寻找金融理论尤其资产定价理论发展的突破口。传统资产定价理论中,把行为人预设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这样的理性人不仅具备理性,而且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可以运用理性,根据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而行为金融学恰恰就在这最基础的预设上与主流金融学表现出显著的不同。行为金融学并不完全肯定人类理性的普遍性。人类的决策在很多时候不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等的基础上。行为金融学建立在两类基本的行为假设基础上:1)深层心理偏差(heuristic-drivenbias),回避不确定性、过分自信、决策保守性;2)框架依附(framedependence)。人们决策受决策者的特定思维框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规避损失、后悔等。从包括Shiller(1981)发现美国股票收益超常波幅而推论投资者非理性等的几篇早期研究开始,建立在行为假设的基础上,金融学家们对资产定价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且丰富和发展了资产定价理论。例如Shefrin和Statman(1994)提出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既有限度的接受了市场有效性,也秉承了行为金融学所奉行的有限理性。Barberis等(1998)建立了分析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影响的理论模型。Daniel等(1998)以行为偏差解释广泛存在的中期(3-12个月)收益动能和长期(3-5年)收益回归现象。投资者行为偏差不仅影响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而且影响衍生品的价格确定。不过,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例如,研究发现深层心理偏差可能导致期权的隐性波幅(impliedvolatility)的图形出现“微笑”,即隐性波幅随期权的执行价格(strikeprice)的增加而下降,而其理论上的隐性波幅应与执行价格无关。另外,投资者情绪也影响期权的价格或隐性波幅。例如,很多投资者相信买权/卖权比率(call/putratio)是衡量投资者情绪的一很好标志。而且,衍生品市场与股票市场类似,同样存在“过激反应”(overreaction)现象。Stein(1987)以实证证据表明股指期权市场反应过激。Wang和Yu(2003)发现在24个最为活跃的美国期货市场中普遍存在“过激反应”。
㈣ 概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本内容是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数量关系,即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多少的报酬率,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践意义是应用于资产估值、资金成本预算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支柱。CAPM模型在证券理论界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该模型主要对证券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变动的敏感性作出分析,帮助投资者决定所得到的额外回报是否与当中的风险相匹配。
(4)中国股票市场资产定价初探扩展阅读:
按照CAPM的规定,Beta系数是用以度量资产系统风险的指针,用来衡量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组合相对总体市场的波动性。β表示的是相对于市场收益率变动、个别资产收益率同时发生变动的程度,是一个标准化的度量单项资产对市场组合方差贡献的指标。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股票的价格和市场的价格波动性是一致的,那么这个股票的Beta值就是1。如果一个股票的Beta是1.5,就意味着当市场上升10%时,该股票价格则上升15%;而市场下降10%时,股票的价格亦会下降15%。通过统计分析同一时期市场每天的收益情况以及单个股票每天的价格收益来计算出。
㈤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到底对股票投资有多少帮助
股票价格受很多影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只能从理论上分析风险与报酬率的关系。所谓风险也就是股价偏离期望值的大小和程度。也就是说这种模型从计算系统风险开始即采用概率论观点计算方差,进而求出股票的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这种模型根据的是股票市价的期望值和偏离期望值的程度,而并非一个确定的价格。
此外,根据公式求解出的投资者要求必要报酬率在实际中也不一定准确,因为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必要报酬率和风险并非完全匹配。
就算上述因素都排除,根据股权现金流和必要报酬率折现的股票价值也存在很大误差,这是因为股票的未来现金流量估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其次,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导致股票市价并不能反映其价值。
所以,财务管理研究的资本市场定价模型、股利增长模型等都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股票价值的变动,而且是并不十分准确的假设作出的,只具有有限的参考价值。
㈥ 金融资产定价研究什么问题
顾名思义,就是研究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金融资产定价是市场经济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理论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ipo,一个企业一股多少钱很难说,本来他就是发给股东一张纸,这个定价就是个技术活和现实的结合,券商要研究怎么出来个定价模型。现实中,定价又得和同行业已上市的企业比,还得看证监会的意思,还得和各股东权衡,就是这了,其实中国的金融资产定价市场是稀烂稀烂的,政府手太长,中介机构能捞就捞,市场根本没有实现定价功能。
都是自己打的,望采纳啊。
㈦ 以中国股票市场为题,该如何分析
、 投资性的市场,投机性的交易 股票市场是一个投资的场所。股票的投资价值, 取决于上市公司红利的高低。然而,在中国的股票市场, 绝大多数股民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去面对这个股市的。 股价波动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由于主力利用散户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的心理特征 ,进行诱导所造成的。因此,股票的市场价格, 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按照价值理论,股票越跌就越有投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股民在股市中追涨杀跌的行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但是, 由于绝大部分股民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参于股票炒作的, 他们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在操作过程中常常“ 追涨杀跌”。而这种“追涨杀跌”的错误行为, 促成股票的涨与跌却是真实的。从这个角度来讲, 股市永远是正确的。既然错误的行为能促使股票真实的涨跌, 我们就不能不遵守股票市场这种“追涨杀跌”的游戏规则。 关键的问题是,投资者必需掌握好“追涨杀跌”的技能, 切不可盲目的“追涨杀跌”。 二、 股市的道理就是不讲常理 股票市场永远是个少数人赚钱的地方。因此,股票市场的“真理” 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其理由非常简单,在底部, 当绝大多数人看多时,主力收集不到筹码, 股票靠散户是做不上去的,相反, 在底部阶段只有在绝大多数人看空时, 主力才能顺立地完成筹码收集任务,为将来股票的拉升奠定基础。 同理,在顶部阶段如果在绝大多数人看空时,主力是无法出局的, 只有在绝大多数人看多时,主力才能顺利出掉获利筹码,因此, 投资者不能用常理来分析和预测股票短期未来走势。 三、 股票的价值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可塑性的大小 可塑理论认为,股价的波动主要取决于主力机构操盘意愿, 因为只有主力才能带动市场人气, 而主力机构获利是以诱导散户的方式来完成的, 这就要求股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股票的可塑价值的大小 , 直接影响 主力完成其诱导散户的过程,所谓可塑价值, 是指主力可随意塑造其上市公司的形象, 达到诱导散户的目的的一种价值。 其实就是一种主力说了算的一种价值,即:说你好,就是好, 不好也好。说你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只有这样, 主力才可能达到随意诱导散户的目的。从这个意思上来说, 股票在任何时候涨与跌都有它足够的理由, 股市永远没有绝对安全的点位和区域。 股票市场有一句俗语“业绩是永恒的体裁 ”然而这里所说的业绩其实是一只股票的未来业绩, 而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绝不是我们散户通过 F10 资料就能把握的。 从价值理论角度来说,股票越低就越有投资价值, 而我们都知道股票的大幅拉升完全是主力行为,散户是不可为的, 而拉升过程需要主力不断接住获利盘,高位买入股票, 而我们都知道从价值理论角度来说,股票越底就越有投资价值, 越高就越没有投资价值,主力拉高把股票的价格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上市公司的红利?如果真要红利为什么要把股票价控制在低位? 上市公司的分红是按持股票数量决定的, 而不会因为你买入时价值高发给你一点点同情奖。 在市场股价翻翻的情况下,主力难道会为了上市公司几毛钱的业绩, 放弃市场几元钱的利润吗? 四、股票涨不封顶、跌不保底。 老股民都知道,许多股票从上市以后涨幅达几十倍之多, 甚至有些股票涨幅达百倍以上,而有些股票一跌再跌, 甚至被迫退市。对短线客而言,顶与底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只不过是一个技术支撑位,从技术角度而言,顶与底不过是一线之差
㈧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问题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Rf +β×(Rm—Rf)。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而上题中给的是(Rm—Rf)=10%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夏普、林特尔、特里诺和莫辛等人于1964年在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中国股票市场资产定价初探扩展阅读:
当资本市场达到均衡时,风险的边际价格是不变的,任何改变市场组合的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效果是相同的,即增加一个单位的风险所得到的补偿是相同的。按照β的定义,代入均衡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得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E(ri)=rf+βim(E(rm)-r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说明如下:
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由两个部分组成,无风险利率以及对所承担风险的补偿-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β值的大小。β值越高,表明单个证券的风险越高,所得到的补偿也就越高。
β度量的是单个证券的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没有风险补偿。
㈨ 金融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我国上市公司IPO溢价研究
我说说这个题目吧 IPO的溢价值你可以选取IPO新股在开盘3个交易日的涨幅和跌幅衡量
然后用理论分析为什么IPO有溢价
比如流动性 比如股市点数什么的
然后做一个计量模型估计上述因素对溢价的影响
IPO溢价的几种解释:
1、小股票被人为炒热,而且高风险的股票为了吸引投资,定价也会过低
2、投资银行为了降低自己承销的风险,定价过低
3、人们对IPO溢价形成实际期望,导致IPO流入资金过多
4、IPO定价的机制也有一定的问题,导致股价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