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子贡准确预测行情,从而成为富商的故事有哪些
子贡成为富商的相关信息如下,供你参考:
1.关于子贡成为富商的记载:
原文: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者,自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
子贡在向孔子学习,返回后在卫国任官职,在曹鲁之间贱买贵卖,经商致富,七十个高徒中,子贡是最富有的。原宪穷得连槽糠都吃不上,困居在陋巷之中。子贡车马连接,喧闹显赫,四匹马架一辆车。用丝绸货物结交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没有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的,他使孔子名扬天下,子贡相助他,这就是所谓的有了地位而更加显扬的例子吗?
2.具体投资项目不明:
子贡是搞投资的,司马迁记载他“亿则屡中”,亿就是判断,他判断什么东西能赚钱,然后去投资,这东西还就能赚钱。但具体投资项目不清楚。司马迁《史记》里有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商人传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里写的第二个商人就是子贡。其实,子贡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被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商人。因为《货殖列传》中写到的第一位大商人陶朱公发财在子贡之后,司马迁不知为什么把他放到子贡前面了。
子贡最了不起的地方,还不是他神奇的赚钱本事,而是他独特的花钱方式。历史上,钱比他多的人,很多;但是,花钱比他花得值的,没有。他的钱,大都贡献给老师了,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货殖列传》)这样的钱,花得其所,最得其所。
3.子贡的经商经历:
子贡原先家境就比较富裕,又出身在商朝后裔卫国的贵族,然而当了孔子的学生之后也没有停止经商“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孔子去世后,还是以经商为业“好废举,与时转货赀;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闲。”
从以上看来,无论是子贡认识孔子之前、当学生的时候,还是孔子去世之后,子贡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4.子贡是一个杰出的“职业经理”人:
孔子和弟子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天.子贡设法搞到一石米.为什么派子贡出马?这是和子贡的沟通能力固然有关,更重要的是,子贡是有钱人,花钱的事情,自然子贡去干。现在看来, 孔子弟子三千,除了学费之外,教育的赞助古代和现代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仅仅是学生,子贡还充当了孔子的职业经纪人和赞助人的角色。每次周游列国,子贡除了经商之外,还送礼打前站,“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为孔子做了良好的铺垫。因此,“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子贡非常注意孔子形象的维护,《论语•学而》记载子禽向子贡询问老师到别国后,必打听当地的政治情况,是老师向做官呢,还是想乱政呢?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在孔子在世的时候,很多人就认为子贡的能力超越孔子,这个时候,子贡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贡表现出了一个职业经纪人的良好操守,宣扬了孔子的精神。
5.对子贡经商的评价:
《史记•货殖列传》说:“子赣(贡)既学于仲尼……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后先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子贡是孔门高足弟子,而且“亿则屡中”,特别是他懂得向春秋列国的王公大人进行“感情投资”。这一招果然很灵,“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使他能与国君分庭抗礼,身价一下子就抬高了。当然作为师父的孔子,自然也名扬天下。他不像其他商人除了打算盘,就没有什么文化了,所以极少走上层路线的。
这一点,子贡有点像今日的大企业家、大金融家、大商业家一样,显得非常机灵,善于傍大腕。如今的巨商大贾旅游出国,或到他国投资洽谈业务,都要和所在国的上层人物打交道;如果得到元首接见,事情就更加好办得多。毫无疑问,子贡是聪明的。凭着这一点,他不但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还成功地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另一面——成为一代富商大贾,并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儒商鼻祖。
㈡ 带嘉字的好名字
好像80后生的小孩取取带这个字的人很多,像身边就有什么家乐啊嗯,嘉许啊,家俊啊,可多这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