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乳品行业股票发展趋势
扩展阅读
康龙电子科技股票 2025-07-16 15:53:23
深圳交易所股票查封地点 2025-07-16 15:45:30

中国乳品行业股票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21-05-21 11:13:57

㈠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我国乳制品生产量保持在2600万吨以上水平,但是我国乳制品出口竞争力较弱,主要出口中国香港。市场需求方面,我国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约为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的二分之一。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消费量将持续提升,市场需求旺盛。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更加旺盛。

供给:乳制品出口明显下降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我国乳制品生产量保持在2600万吨以上水平。2019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为2719.4万吨,同比增长5.6%。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乳制品产量达2037.6万吨,同比增长1.1%。

㈡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发展分析

行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

乳制品行业产业链条相对较长,上游主要包括奶牛繁殖、饲料加工、原奶生产等多个环节,下游主要为市场销售环节。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如何评价乳品行业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2011-2016 年,全国乳制品消费量从2480.5万吨增至3204.7万吨。当前,我国奶类产量已居世界第三,乳制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乳制品消费市场稳步扩大,但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相对偏低,由此可见,我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前景十分看好。
据《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已达627家,年销售总额已突破3500亿元。我国乳制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同比减少11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㈣ 中国乳业实力榜,乳业市场为何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

国内的乳品企业以伊利、蒙牛、光明三巨头为核心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虽然行业增速放缓,但巨头的创新求变的速度加快。

一是产品的创新。比如光明通过莫斯利安常温酸奶的创新,达到200亿的销售规模,开创一个品类并引领行业。目前正在向全国市场推广其中高端低温巴氏奶品牌优倍鲜牛乳,这款产品上市于2006年8月,主要在华东地区销售,其2015年销售额达到11.33亿元。

虽然伊利蒙牛近年来创新型的产品不多,但毕竟企业规模巨大,基础型产品竞争力强。

2、酸奶布丁类产品出现。这类产品基本是由果冻类企业开发,并逐渐的开始投放市场,同时也有企业开始生产布丁类休闲甜点产品,如君乐宝的斯浓。

3、还有其它类型的奶制品,如奶酪、奶片等类别,正在成为新兴的消费热点,市场未热,但机会已经出现。

跨界类奶制品成为乳品企业的产品补充,随着这些类别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评析:

乳业市场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只是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的核心类别将是低温乳品。

当乳业巨头开始布局低温乳品市场时,区域型乳业的区域为王战略可能在未来的5年内失去优势。乳品市场大量的产品是基础型产品,正是这些产品支撑起区域型乳业的发展,如果这个类型的产品遭遇乳业巨头的市场收割,后果很严重,因为区域型乳业多年建立的竞争壁垒将不复存在。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常温乳品的市场增量放缓,大家只能在存量市场进行竞争,结果是在过去的10年间,区域型乳业在常温领域基本上没有建立任何优势;当前的低温乳品增速稳定,且部分品类增速远超行业增速,当区域型乳业从常温的泥潭中拔出脚跟,想在低温领域发展时,伊利蒙牛等巨头乳业开始加大低温的投入,可以预见的未来是:缺乏创新的区域型乳业,如果和伊利蒙牛遭遇正面竞争,必将受到重创。

㈤ 乳制品行业发展前景

在连续六年聚焦“三农”之后,即将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然有望关注大农业。处于大农业框架下的中国乳业经过09年一年的整顿、恢复,正在稳步走向“绿色复兴”;在“聚焦农业”的背景下,乳业在2010年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品企业有望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加深入的跨越式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4年至2009年一号文件连续六年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表明了农业在我国重中之重的地位。

乳业是大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央政策对农业的持续扶持促进了近年来乳业的持续发展,0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乳业在这一年里的快速恢复尤其意义深远。09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3.42%;乳业龙头蒙牛中报收入120.976亿元,环比增加19%,拿到了一份“优于预期”的业绩报告。

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09年全球乳业公司排名榜”20强名单上,也首次出现了中国企业的名字:蒙牛排名第19位,事实上,如果按产销量计,蒙牛的位次还将向前提升至全球第6位。专家认为,“中国制造”跻身世界乳业20强,标志着世界乳业中国版块的崛起。

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乳业的未来,蒙牛充满了信心。“世界乳业50%的增量来自中国。”—— 世界乳业联合会主席Jim Begg这样表示。在人均GDP进入3000美金这样一个历史关口之后,中国人饮奶需求出现的爆炸性增长势头依然在持续,这表明中国乳业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分析人士认为,即将发布的新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对乳业发展起到进一步推进的作用,而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与达能、雀巢等国际巨头并列世界乳业第一阵营的蒙牛集团,也树立了稳健突破“世界乳业10强”的目标。站在新的支点与起点上,中国乳业对未来有着更宏伟的规划和畅想。
热点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从其以上资讯来看,你们学习和掌握乳制品加工的学生,未来学成以后的就业环境,一定是可以看好的。

㈥ 乳制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乳制品生产现状
乳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3.3亿元,利润总额33.8亿元。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人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人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也很小,在液体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3.1%,保鲜奶约占29.9%,酸奶约占17%。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㈦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和发展分析

2014-2019年,我国巴氏奶/常温奶销售额分别由221/800亿元增长至343/942亿元,巴氏奶增速高于常温奶。从销售额占比来看,常温奶仍占据液体奶主要份额,但近年来占比逐年下滑,巴氏奶市场消费占比逐年上升。

乳制品行业规模庞大,巴氏奶消费占比较低

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中国乳制品销售规模达到了4196亿,位列全球第二,近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6%。预计到202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市场。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