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有登月计划吗
有!
按照2000年11月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将在未来的十年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具体地说就是开展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的研发和试验,实现登月则是2020年的目标。
另:继2007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第二期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有消息表明,2009年至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查,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在这个阶段中,空间机器人将会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为了尽快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国家早已经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并且空间机器人现在已经进入研制程序。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那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在这一期工程中,中国将如何载人登月呢?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⑵ 中国探月计划
中国在2004年2月十三日公布首次探月计划——嫦娥计划。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14亿元(一个比较常见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费也就相当于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钱。”),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绕月卫星。此后10年间,中国将陆续进行月球车在探月软着陆以及机器人月壤采样工作。
[编辑]首期计划“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四大任务是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等。
⑶ 中国的探月计划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
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3 km )的结构探测;
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
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
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
4) 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
4)开展He-3 、H 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月球演化在31 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
1)空间环境探测器
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 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
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⑷ 中国的登月工程有哪些
中国人登月分三个步骤,分别是“绕、落、回”三个步骤,2004-2007年,目标为月球环绕轨道器,简“绕”;2007-2012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简称“落”;2012-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简称“回”。
而登月分三期:
一期:2007年发射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将在2007年升空。昨天,欧阳自远院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射地点已经确定在西昌,时间可能要提前2-3天左右,以确保发射成功。整个工程耗资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
难点:轨道精准控制。2007年的绕月卫星空中姿态应该是这样:“帆板对日、卫星对月、天线对地”,这种姿态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上海都建起了轨道观测网,要求轨道测算仅有几十米误差,这是一期工程中最难的一点。
二期:环境是难点
登月工程结束后,随即到来的“落”和“回”两步给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阳院士坦言,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技术要解决。例如,月球着陆是难点,而探测器着陆后能否“生存”也很头疼。
难点:适应300℃温差。白天月球的温度是100℃以上,阴影地则为-100℃,到了晚上月球则降为-130℃,甚至是-180℃。更头疼的是,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个月,一个黑夜就是半个月,一个白天也是半个月,现在我国研制的月球车在地面上实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否能经受住月球天气的恶劣“煎熬”还是个未知数。
三期:如何飞回来
三期工程肩负的任务更重,不仅要研制机器人采集月球样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飞回来?欧阳院士透露,在三期工程中,会有一个备用火箭载着仪器飞回,头绪还相当多。
⑸ 关于探月、登月等计划的航天概念股票有哪些
关于航天股的QQ讨论群:9039271,里面都有。人气很旺。中国卫星600118、火箭股份600879、航天动力600343、航天机电600151、西飞国际000768
⑹ 中国探月工程属于哪个公司,股票代码多少
相关的受益股票:
航天电子(600879)(遥控遥测与测控通信设备、惯性导航及电连接器)
轴研科技(002046) (特种轴承)
中航光电(002179)(光、电连接器)
航天晨光(600501)(燃料加注管道及金属软管)
航天电器(002025) (各种继电器和电连接器)
中国卫星(600118) (小卫星制造及应用服务)
航天科技(000901) (卫星发射服务)
⑺ 中国的登月计划是什么
第一步,利用我国现有技术和条件,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月球探测卫星将绕环月轨道运行,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除了探明月球上蕴藏丰富的氦3、铁、钛、水冰等能源和资源外,还将查明月球表面的环境、地貌、地质构造与物理场,争取对月球的形貌特征、资源性元素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前景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二步,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软着陆”,脚踏实地地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第三步,机器人登上月球,在月球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完成任务后返回,为载人登月并且返回做准备。
事实上,中国为探测月球所做的准备已经开始了。据了解,目前包括多家高校在内的研究机构,正在展开研制月球车的“竞赛”,一些研究机构因为月球车研制技术日益成了宣传,期望在日后的月球探测计划技术招标中,自己设计的月球车能够受到青睐。
中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空间机器人的研究机构,目前该中心已设计出多种太空机器人,其中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的机器人轻小灵巧,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并能适应月球上大温差和辐射等环境。
⑻ 中国的登月计划
中国首次登月计划分三步
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几年如果顺利实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
据最新出版的《了望》周刊报道,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虽然具体的登月时间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但航天科学家肯定中国实现人类登月所需的时间将比美国短。
⑼ “阿波罗17号”登月建立了哪些业绩
史无前例的阿波罗登月考察计划,是以“阿波罗11号”为开端,以“阿波罗17号”为终结的。如前所述,“阿波罗11号”早已旗开得胜而闻名于世,而“阿波罗17号”所建立的业绩,则更显辉煌。何以见得?有史实为证。
1972年12月7日上午0时32分,“阿波罗17号”从肯尼迪空间中心第一个发射台正式起飞了。“阿波罗11号”也是从这里起飞首先作登月记录的,不过“阿波罗11号”是在早晨起飞,而“阿波罗17号”正值人们酣睡的午夜时分。因此有72个20千瓦的强烈氙灯包围在发射台周围,使得“土星5号”火箭的雄姿,格外引人入胜,使得这次月球飞行更加隆重。
随着轰隆巨响,“阿波罗17号”徐徐上升,直径150米,长670米的火焰柱腾空而起,映红了天;也映红了地,凡是在800千米范围内的人们,都可以欣赏这壮丽的景色!
指令长海军上校尤金塞尔南,曾参加过“双子座9号”、“阿波罗10号”的飞行。指令舱驾驶员海军中校罗纳德·伊文斯,是1966年开始宇航生涯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参加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员中,“阿波罗17号”登月舱驾驶员哈利森·施密特,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这就是说,在人们向往的月宫上,已经有了科学家的足迹!
“阿波罗17号”的指令舱,被命名为“阿美利加”,登月舱被命名为“挑战者”。12月11日下午3时54分52秒,载着塞尔南和施密特的“挑战者”,在距离“静海”大约700千米的北纬20度9分41秒,东经30度45分26秒的陶拉斯·利特罗地区着陆了。
这里是高山环绕的复杂地带,举目观看,千姿百态的岩石,竟相林立,太大小小的环形山,蜜密麻麻。这样优美动人的景致,如果出现在我们地球上,那定然会被作为名胜而千古流传。难怪刚一着陆,施密特就情不自禁地向休斯敦指挥中心大声呼叫:“看到这祥的岩石,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时刻。”施密特还兴致勃勃地说,这里真是“地质学家的乐园”。
“阿汉罗17”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请看:它在月球上逗留了74小时59分44秒;考察时间长达23小时军5分钟,活动距离累计是36.1千米;采集到科学冢们渴望的月球样品115千克。凡此种种,在阿波罗登月的一系列考察中,创造了最高纪录。
阿波罗登月计划到“17号”为止告一段落,宇航员们意味深长地在被遗弃在月球的登月舱下降段上,清晰地刻写了这样的纪念文字:“在这里人类结束了第一次月面考察,时间是1972年12月。”如果你有机会亲临月球,可以到那里一游呀!
当“阿波罗17号”告别地球21天13小时51分钟而重返故乡之后,整个阿波罗计划宣告全部胜利结束了。阿波罗登月考察的成功,使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为我们考察月震、探索月球的起源、以及实地开发月球资源等,都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可以毫不夸大地说,阿波罗计划是人类飞行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⑽ 中国有哪些科技已经登月,急急急
新闻报道2030年中国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