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的过去和现在的资料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主条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过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结束,香港正式结束英国的殖民管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为首任行政长官。然而,就在3个月后,东南亚及日、韩、台货币受外来冲击。香港亦不能幸免于难,地产产值大幅下跌、失业率由2%升至6%、经济增长率亦由正变负、恒生指数由1997年8月所创的16820点历史新高,下跌至翌年8月的6700点、银行同业拆息由被狙击前的数厘升至数十厘,当中隔夜利率更于1997年10月23日高见300厘。1998年8月中,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会同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邝其志宣布动用外汇基金入市,试图扭转一年多恒生指数跌势,最后动用了1180亿港元成功击退以量子基金为首的炒家。随著1999年因当年因香港政府于1998年入市购入的“官股”而衍生出来的盈富基金加上美国的科网热吹至,香港股票市场再一次进入疯狂状态。恒生指数亦约12000点,上升至18300点历史新高,失业率由6%下降至4.5%,经济增长率上升10%,但随著美国的科网热减退,香港的科网泡沫亦随即破灭,及后于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香港交易所继87股灾停市四天后,宣布停巿一天。香港无可避免持续衰退,加上以往香港扮演中国转口港的优势受到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挑战,而且面对经济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令制造业北移,失业、通缩问题随之而来。政府连串政策失误和不擅建立良好的公关形象,令政府处于弱势,社会不满气氛与日俱增,这股衰退潮一直持续至2003年尾仍未竭止。
2003年春,由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爆发,香港各方面大受打击;直至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香港从“发生本地传染地区”的名单中剔除。是次疫症中,香港有1755人感染,共29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失业率升上至8.7%的历史新高。政府处理抗疫过程备受批评,市民由从前只着眼经济发展、转而开始关心本土政治。同年年中,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条关于国家安全问题强行立法时,成为市民对政府施政不满的导火线,引发同年7月1日的50万人大游行及视为亲政府一方的自由党于此时突然宣布反对,政府才只好暂时搁置立法。游行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对港政策,再次变成着重经济方面,如落实香港与中国大陆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推行“个人游”,容许中国大陆部分省市居民自由来港作短暂旅游,并落实兴建港珠澳大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物流中心的地位。
2004年5、6月、香港成为“泛珠三角9+2”经济整合的成员,继续发挥原有的优势。另外,民企自由行令香港继续成为大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外国和香港企业进军大陆市场的“窗口”。人民币可在香港兑换令香港成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中心。特区政府亦开始和中央、各级政府商讨香港和内地的公路、铁路规划,加强两地的陆路交通联系,确保香港继续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同年7、8月,香港开始出现轻微通胀,正式走出持续了68个月的通缩期。
2005年3月12日,行政长官董建华突然以健康为由辞职,同时获中央委任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辞职的原因,社会普遍认为他是面对各种压力,尤其面对七年来施政效果不理想的指摘,身心俱疲。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宣布参选行政长官以替代董建华辞职的空缺,最后成为唯一获得有效提名的候选人,于6月21日获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出任新的行政长官,并于6月24日赴京宣誓就职。曾荫权继任之后,给香港政坛带来新气象,市民对香港政府的信心和评价普遍回升。
2005年9月12日,亚洲第二个迪士尼乐园于在香港大屿山竹篙湾开幕,为香港的旅游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 急求!!!!!!!关于中国的海防与陆防之争!!!!有追加!!!
三年的陆军,十年的空军,百年的海军!
如果要比较海防和陆防的重要性,海防则当首要,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上,几乎每一次列强无不是从海上入侵,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乃至抗日战争,我国呈扇面的海岸线上几乎全是经济发达地区,如果说日本输掉海洋会亡国,说句不好听的!中国失去海洋就会灭种。
然而就陆防和海防的紧迫而言,陆防更加危急,虽然,南中国海周边各国蠢蠢欲动,但短期内不会危急我领土主权,急于求成只能失去先下的和平发展期,如果有人说这种论调是官僚主义,不妨想想,西汉初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其后就半个世纪的和亲政策,然最终武帝麾下铁骑远遁匈奴与漠北。道理是一样的,东盟十国自古就是华夏的藩,近年来为短期利益而与美国联盟,其实质也反映了自身的恐惧心理。他日中华楼船横列四宇,区区南海诸岛谁敢染指。
现下,我国与印度在藏南谷地边界问题纠缠不清,西亚政局尚不明朗,俄国熊南下亡我之心不死,塞防岂可荒弛。
现实的国家利益高于任何形式的意识形态,对我国而言俄国才是最危险的敌人,美国充当国际警察,最起码还要以人类公法为掩护,四处征伐只是为利益最大化。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其野心不过是重拾东亚霸主地位,然而俄罗斯历经普、梅两代,志在崛起,谋划恢复冷战地位,近百年来无不企图祸水东引,以中国与日、美之间的矛盾为契机,寻求战火后的上席地位,从为中国引进先进武器足以明证。黄鼠狼给鸡拜年,岂是能按好心!
故中国陆军之对手俄人首冲,倭寇之患可伐交渐取,金发碧眼之异类当以国势谋攻!
气吞六合,横扫八荒!中华崛起之心!愿与我辈共勉!
③ 中国海防股票编号
中国海防股票代表600764,1996年十一月4号上市发行量是一一零四万,为600数字当头是在上海证交所发行的股票,主营业务是电子类产品,压载水电源研制生产。
④ 对中国海防的见解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风和雨的故乡。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迅猛发展、国家改革开放和新时期军事变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的海防安全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书紧紧围绕海防安全建设这一主题,在对中国历代海防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揭示了海防安全与国家、民族兴衰的紧密联系;在对新中国海防建设成就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海防安全工作的客观形势;在对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进行前瞻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未来海防安全建设的建设性见解。
章节信息
第一篇 海防的强弱与中华民族的盛衰
第一章 扬威海上:先秦至明初海上力量举世无双
第二章 历史转向:闭关禁海政策带来民族衰败
第三章 奇耻大辱:天朝大国被坚船利炮打破国门
第四章 难逃窠臼:晚清海军几遭覆没
第五章 望洋兴叹:北洋和南京政府有心无力
第二篇 新中国的海防安全建设
第六章 新中国海防安全思想的主要内涵
第七章 铸造海上铁拳和长城
第八章 捍卫万里海疆
第九章 走向现代化
第三篇 经济安全亟待建立强大的海防
第十章 保护海洋资源离不开强大的海防
第十一章 繁荣沿海经济需要强固海防
第十二章 海上运输亟待拓展海防空间
第十三章 走私偷渡活动危害海防安全
第四篇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任重道远
第十四章 透视我国的海洋权益
第十五章 时隐时现的岛屿争端
第十六章 正被蚕食的南中国海
第十七章 气焰嚣张的分裂活动
第十八章 形如鬼魅的霸权行径
第五篇 构建新世纪的海防安全战略
第十九章 一体化的领导体制
第二十章 法制化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一章 信息化的武装力量
第二十二章 全民化的海防安全教育
按照这个思路写,可以略加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