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大米股票疯涨
扩展阅读
国家对股票交易员的培养 2025-08-16 15:07:41
芯片海思股票代码 2025-08-16 14:49:41
港交所香港股票交易时间 2025-08-16 14:45:15

中国大米股票疯涨

发布时间: 2021-06-11 01:31:38

❶ 中国的股票突然暴涨又突然暴跌,这样如何让股民安心长期持有!

又没有分红 所以不适合长期持有 只能玩短线 可以说是投机吧

中国股票为什么都是暴涨暴跌呢

我国股市暴涨暴跌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一定是大量资金运作所造成的,而资金不会无意义无理由的去这样操作一只股票,也就是庄家一定是有信息优势,技术优势的,他们甚至可以提前了解政策走向,上市公司业绩,还有一些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所以他们提前进入,消息一公开,他们便可以通过资金的运作致使某个股票暴涨暴跌,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情况。中国股市受政策,政府干预较海外市场比较大,所以往往某些重大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影响许多人对股市的看空或看多,如印花税的调整(这甚至是牛熊的分界线)。如果大部分人对后市看空,资金大量流出股市,暴跌就不可避免了,反之亦然。所以造成涨跌的直接原因肯定是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另外中国市场不是不适合做长期投资,只是短线相对于长线获利速度更快,甚至更多。而海外市场已经成熟,股价基本能够反映出其价值。当价值和价格相等或者接近时,就很难获利了,所以巴菲特这种价值投资者,都是发觉潜力公司,早期投资,在公司壮大后,即可获得巨大利润。但是这需要非常敏锐的嗅觉,和超前的眼光。再看中国股市一个股票,特别是小盘股,控盘所需要的资金不是非常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游资借消息或者题材爆炒然后获利了结的情况,如前几个月的物联网,短期暴涨,就是几个个人或是私募基金联手借题材爆炒的情况。

海外市场如美国,英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首先他们的制度完善,投机者无利可图,或者利润太少,所以这些导致股市动荡的资金都去了新兴市场。再次,海外投资者很多不是靠高卖高卖挣差价,有些拥有大资金的人会投资一些业绩很好,且非常稳定的公司靠分红利获得利益,所以操作的少了,个股的震荡就不会太大。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个股都如此,如果有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该暴涨还暴涨该暴跌还暴跌,不过国外没有涨跌幅限制,很多时候是可以一次涨到位,或者跌到位的,例如,国美的总裁黄光裕被捕消息公布后1天内香港上市的国美从几十跌到十几,比中国的动荡也大的多。

❸ 中国股市20年有几次大涨

第一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1992年5月26日下跌120点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1993年3月1日,沪综指大跌140点,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次暴跌:见中期顶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1995年5月23日,沪综指大跌147点,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第四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1997年5月22日,沪综指大跌120点,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1999年7月1日,沪综指大跌128点,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次暴跌:2007年2月27日暴跌8.84%,次日大涨3.94%

第七次暴跌:2007年4月19日暴跌4.52%,次日大涨3.92%

第八次暴跌:2007年6月4日暴跌8.26%,次日涨2.63%

第九次暴跌:2009年7月29日暴跌5%,次日涨1.69%。

❹ 国际大米涨价30%,请问有什么股票会升

会对农业股 利好作用

❺ 中国股票为什么涨的这么厉害

大盘只有度过了现在的难关才能去谈,大盘能涨到多高。
导致主力之前大量出货真正的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和巨额恶意增发,主力资金很难接得下来,为了防止替解禁资金站岗只有选择在他们出来前出局,这两个实质性的问题不解决,主力的心头之患就没有落下,反弹就应该以反弹的心态对待。
这确实是很矛盾的问题,如果政府救市,由于印花税是猛药,会让机构有机会再次拉高出货,股市在机构出完后可能死得更快,到时候里面真的就全套的是散户了。现在政府也处于矛盾中,现在要做得是要自救不要等政府的救助。
现在要顺势而为了,不做死多头,也不做死空头,做个滑头就行了。
这几周的行情已经到了股市转折点了,可能决定今年的最终行情结局。大盘今天冲击3653的20日均线再次失败以大跌收场,大盘可能会因为获利盘的抛压再次下探,请参考之前几次大盘冲击20日均线失败后的走势吧。之前市场出现关于国家将调低印花税和将公布股指期货等众多利好传言,现在结果出来的,全是假的,现在基本可以肯定是机构制造的传言了.5周之前空间日记就提示过很多指标继续处于危险境地(某些指标从2005年7月过后都没有被考验过,而现在已经被严重击穿了要防止行情可能会逆转),如果无法用连续量能逐渐放大上攻来修复指标,08年就可能出现股市的寒流。那天3600点轻松被击穿,本人也很希望大盘如我以前的乐观估计那样,但是短线大盘确实面临很危险的情况,是06、07年都没遇到过的。如果后市股市再次变弱继续破位下行击穿3400点,建议就要控制仓位了,虽然很多人凭经验认为当前期的强势股出现大幅度补跌后市场的底部就会诞生,但是主力大量抛售蓝筹股导致的这波大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的打压是为了换股,而现在机构在巨额再融资、通货膨胀继续高位运行、巨额大小非解禁等众多负面因素的压制下运营压力日益加大,现在的主力疯狂杀跌已经不仅仅是打压换股这么简单了,而逼政府调整印花税和规范恶性巨额增发、大小非等负面问题已经成为现在杀跌的主要目的了,这种尴尬的情况往往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大盘的底部已经不仅仅是靠所谓的分析专家凭以往对大盘的经验分析出来的了,其实大盘的底部出现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就够了,一、主力机构要的政策兑现,二、主力资金大规模进场,把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来判断底部是否形成应该就会使自己抄底失败的几率降到最低,防止自己抄到半山腰上。 之前的交易日大盘出现了多杀多的情况,主要以基金做空为主,而这是由于基金赎回造成的,抵消了新基金建仓的利好,基金的恐慌抛售和散户的恐慌抛售性质不一样,对大盘的杀伤力很大。现在机构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大盘目标位分化,这会使基金的行动变得矛盾,更会使大盘变得不稳定。请记住大盘的底部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抄出来,主力没有统一的步调大力做多前观望才是明智的。钱拿在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不要管底部在哪里,这两个条件没有兑现,就不是底,一些不管痛痒的利好只是缓解股指下跌而已。鉴于现在的点位的巨大风险,建议投资者的仓位控制在1/3以下,以应付大盘现在的不确定性. 由于量能也并是是很理想,而印花税的调整暂时没有兑现仅仅是传言,要防止是主力再次故意制造出来,为拉高减仓造势,既然条件还没有出现,请以超跌反弹谨慎对待.现在在大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控制仓位是回避风险又防止踏空的唯一方法,
股市的法则不会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而炒股的实质就是主力,主力大量出货的品种和板块只要主力不再次大规模介入后期走势都不会太理想,请紧跟主力资金的步伐,才能将自己资金和时间损失的风险降到最低。前期主力大量出货的金融、地产、石化等大盘股虽然超跌,但是主力资金没有大规模介入的情况下反弹力度仍然谨慎对待。只有主力大规模的介入这类板块才能算真正的热点切换,一两天的涨跌不说明什么。
3500点现在已经不是资金争夺的一个点位了,弄不好将成为牛熊的转折点.之后如果再次失守3500了,而且仍然大资金没有持续的大规模介入的情况下,无法站稳3500那建议暂时将钱拿在手里吧,规避风险,大盘可能再次探底如果3300~3400这个强支撑位置不击穿还可以看好后市,如果失守,看低下个支撑位3000点,.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

❻ 为什么物价涨的这么快,而我们的工资却没有涨

物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开始猛涨,猪肉价格涨、蔬菜价格涨、玉米价格涨、食用油价格涨、饲料价格涨,物价涨得让人接受不了,百姓每月要为生活费用多支出一些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物价这样涨?物价上涨的趋势何时结束?

物价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我国的股价涨了,房价涨了,原材料等都在涨。2007年5月份以来,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说温总理关心猪肉涨价了。猪肉竟然在半年之内上涨55.8%,令所有人都没想到。为什么猪肉价格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暴涨了那么多?因为物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才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32

这轮物价上涨,先是猪肉价格涨,紧跟着粮食价格涨、蔬菜价格涨,到了2007年底南方的那场雪灾,更是把物价推向了高峰。猪肉价格涨了一半以上,之后方便面在涨,汽油在涨,食用油在涨,食品价格都在涨。我们经常听到百姓抱怨说吃的东西涨了,用的东西也涨了。可我在给企业家上课时,他们说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29英寸彩电促销时还不到600元,平时也就1 000多元,买部名牌手机只需要200多元,衣服也都在打折卖,新款汽车一上市就1万甚至几万地降价。

为什么一方面老百姓都在喊物价飞涨,另一方面企业家在抱怨产品卖不出去,打折销售呢?我国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说物价在涨,但很多企业的商品卖不出去,彩电冰箱都在降价促销;说物价在跌,像肉价、菜价、油价、米价、粮价又涨得让老百姓受不了。

物价水平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涨起来的?涨到现在让政府紧张,让普通百姓每月都为生活费用多支出好几百元。

读者可能会问,房价涨、油价涨、粮价涨,吃的东西都涨得这么厉害,怎么国家公布的统计公报表明物价指数涨得并不多呢?2008年2月份公布的物价指数(CPI)是8.7%,可我们实际感觉涨得很高了,每个月生活费多支出不少,可物价指数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对物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基本生活物品价格上涨反应特别强烈,他们每个月都要为此多支出一笔钱。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吃饭在他们生活费用中占的分量不大,所以他们感觉不明显。中国13亿人口中,富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普通大众,靠每月工资生存,还有9亿人口是农民。当物价指数不断提高时,这就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费用,我们的支出增加了。

用什么来表示一国的物价水平呢?这里给出一个名词叫做物价指数,也叫价格指数。什么叫物价指数?我国有上亿种商品,这些商品有的涨有的跌,一种商品也可能年初涨年末跌。这么多的商品怎么办呢?我们就用一个物价指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水平的总趋势。

物价指数是这样算出来的,先分出吃、穿、用、住、行等八大类,然后算出这八大类的权重各占多少,总和加起来是100。其中,食品占比重最大。之后选出每一类的代表品,比如,现在是吃米还是吃面?是吃粗粮还是吃细粮?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是用手机还是用座机?是用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是乘公交车还是开小汽车?孩子们是读大学还是读小学?教育支出占多少?燃料费用占多少?读书费用占多少?国家统计局选出三百多种代表品,把这种代表品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的价格折算成物价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方的物价指数。

如果今年100元钱只能买到去年90元能买到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说物价指数上升了10%,也就是今年的100元钱值去年90元。当物价指数上升时,货币就开始贬值了。为什么?因为今天钱不值钱了。昨天猪肉是5元钱1斤,今天是10元钱1斤;去年白菜是1元钱1斤,今年3元钱1斤;去年大葱1元钱1斤,今年3.5元1斤。所以,政府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中国的物价水平降下来。

经济学研究的是物价是怎么升上去的。找不到升上去的原因,就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物价怎么突然一夜之间就升了?为什么是从食品价格开始,从猪肉的价格、粮食的价格、玉米的价格、饲料的价格一点一点升上来的?除此之外,我们看到食用油的价格、蔬菜的价格都在涨。

33

也许有人会问,房价涨得那么高,为什么物价指数只有7%的增长呢?我们说,在物价统计时,没把房产,即把卖房的价格统计进去。为什么?因为买房不算消费,它算投资。买房和买股票一样,你有10万元买了房子,或者拿10万元买了股票,这都算投资。所以物价指数中不含房价,房价涨跌不计入物价指数。计入物价指数的只是房租的价格。所以,当你感觉自己的支出很高时,你所看到的物价指数并不高,这是因为物价指数没有包括房价。房产作为投资品,不作为消费品,它和投资股票一样。买了股票是为了升值,投资房产也是为了升值,住房也是投资。所以只把租房的价格计入了物价指数,但房租并没有涨得太高,所以物价指数就显得不高。

石油价格也没有计入物价指数。因为石油属于能源,它的价格随着季节不断波动。我国有将近50%的原油需要进口,但统计时也没有把石油价格的上涨计算在物价指数内。所以,我们既没有把房产价格计入物价指数,也没有把原油价格、成品油价格计入物价指数。否则,中国的价格指数表现得更高。你要保持去年的生活水平,你今年就要多花几百元,否则就维持不了去年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说,物价指数在向上升,通货膨胀来了。

统计毕竟是统计,它反映的只是一个趋势。如果物价指数连续不断地上升,买生活必需品比去年支出就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相对就下降了。如果你的工资和去年一样,今年物价指数在向上升,你的生活质量相对就会向下降。13亿人口中毕竟靠挣工资生活的人多,当物价水平上升的时候,很多百姓承受不住,他们的生活质量实际在向下降。所以,政府官员一定要想出办法来,妥善解决物价问题。百姓也希望政府能把物价压下来。

让我们分析一下,物价究竟是怎么涨上去的?涨价背后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与生活相关的像粮食、蔬菜、玉米、食用油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涨得这么快,而那些工业品,比如说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耐用品价格涨得不快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地里种的粮食,生长期至少半年,可是我国耕地有限,如果把这块土地用来盖住宅建厂房,耕地就没有了。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在这块地上种的粮食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收获,打下的粮食还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吃,做成饲料才能养鸡喂猪。所以,谁都愿意挣快钱、挣大钱,愿意到城市去办工业,这是世界的普遍趋势。

我国这一轮的经济暴涨,房价、股价、物价的暴涨,让人看不懂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关起门来只是算自己的账不行了,算不清楚也看不懂。

为什么呢?就像一个百万富翁,带一帮哥们儿朋友回农村老家玩几天。理论上讲,他们一夜之间便可以买光村上所有的方便面、纸巾之类的东西,即使有所剩余也极其有限。你第二天再想去买,要么缺货,要么很贵,一包方便面卖8元钱也很有可能。不是有可能,现实中这种情形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中国历来是非常重视农业的,俗话说“无农不稳”。国家千方百计保护农业,也千方百计保证城市食物消费水平稳定。既要保护农民,又要保证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平衡。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0 150万吨,成为历史上第4个产量超过5亿吨的高产年;我国谷物类粮食自2000年以来的8年中,只有2004年是进口多了(进口减去出口叫净进口),其他年份我国粮食贸易都是顺差,自给率超过了100%,不存在依赖进口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过去这些年,我国并不缺少粮食。

既然没有缺粮,那粮价怎么就涨起来了呢?

34

我国粮食构成中除了谷物,还有大豆和玉米。比如说,我国大米虽然自给率很高,大豆进口率却很高,有近70%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这时就由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水平来决定国内大豆价格的走势。而玉米呢?由于石油价格猛涨,美国、巴西都用玉米生产乙醇来部分替代汽油作为燃料,玉米价格就会上升。再加上国内玉米生产成本呈逐年增加趋势,1995~2007年总成本上升了一半,生产成本上升了大约三分之一,土地成本则上升了近三倍。

由此形成了一个比价效应:就是大豆价格涨、玉米价格也涨,那大米的价格涨还是不涨?如果米价不涨,会伤害种米农民的利益,农民不再种大米,因为他们觉得不划算。这样一来,我国的大米就会供给不够了。如果大米的产量降低,那米价也会水涨船高跟着涨的。

如果仅从国内比,还不算太大的压力。再从国际看,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上涨,泰国大米的价格从每吨355美元一下猛涨到760美元,创了20年来最高点。美国农业部称,全球大米库存量将跌至7 520万吨,创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约为本世纪初的一半。于是世界银行甚至警告说,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连续6年来的最高点,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而且有些国家已经发生动荡。

我们可以看到,粮食安全多么重要。大米价格的高低影响甚巨,它已不是一个国家自己关起门来说“我国大米够吃,不用进口,米价不会涨”的问题。因为有一系列比价效应、关联效应,这会改变或者影响市场的心理预期。

当我们搞清粮食涨价的传导机制后,紧跟着蔬菜、猪肉一系列涨价也就“顺理成章”了。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都在涨,蔬菜价格能不涨吗?尤其是猪肉,喂养的饲料涨了,人工也涨了。有农民说,他不养猪了,因为养一头猪需要半年时间。买猪崽的时候就已经很贵,饲料也很贵,等真正卖出猪肉的时候,根本收不回本钱。索性我就不养猪了,我把这钱拿来炒股票,买股票赚钱。因为股市有赚钱的“例子”,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实业,都愿意去炒股,或者去做点别的生意,或者出去打工。这也就是为什么2007年物价暴涨的原因。楼价涨了,股价涨了,物价跟着涨了,而且涨的速度非常快。

那为什么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这些商品的价格不涨反跌?

因为它们是大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只要一开机器,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它们可以批量生产,只要原材料充足,一开机器就会批量生产出来。所以,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成本低、竞争激烈。你要是涨价,我这儿降价,你就卖不出去。大家看到,彩电降价卖,冰箱降价卖,电脑降价卖,手机降价卖,为什么?它们都是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商品,它们源源不断地批量生产,价格当然涨不上去。这就是中国今天物价水平的现状。稀缺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越来越贵,大工业化生产的东西价格却上不去,所以才表现为物价指数没有这么高。

从需求来讲,与个人生存相关的米、面、油、盐、酱、醋、茶等所有消费都在涨,因为它们和土地资源有关,而且土地是稀缺的。我国的物价保持在7%的水平上,但真正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指数实际上更高,只是因为那些降价促销的耐用消费品摊平了物价指数。

概括起来说,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蔬菜、食用油、煤炭、电力、自来水、天然气,这些东西的价格必然上涨,因为土地资源稀缺,矿产资源不可以再生,而且这些消费没有弹性。你说粮食贵可以不吃吗?水贵可以不喝吗?电贵可以不用吗?不可以,所以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必涨。像2008年初南方雪灾时,一斤大白菜卖到了20多元,一袋方便面卖到了30元,为什么?因为它太稀缺,人必须吃饭、必须喝水、必须用电,这都是没有弹性的。与我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商品没有需求弹性或弹性极小,供给又有限,所以价格必涨。

35

像汽车、手机、计算机、服装、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这些耐用品非但价格涨不了,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因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竞争激烈,价格就涨不起来。虽然生活必需品价格在涨,但大工业化产品价格不涨甚至还降,才使我国物价今天保持在7%的水平上。在“两会”期间政府总理说了,希望我国的物价指数2008年保持在4.8%的水平上。为什么说这个数?

这里就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物价指数在5%以下时一般消费者都能承受,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规律。物价指数5%,只要和银行存款利率大体持平就行了。但物价指数一旦超过5%,所有人都不愿意存钱。为什么?物价指数7%,银行存款利率4.14%,中间差了近一半。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的钱是越存越少,出现了负利率。怎么办?政府只能千方百计把物价指数压下去,至少跟银行存款利率相等。政府在宏观调控上下大力气,既要保护农民,又要保护城市弱势群体,要避免一系列问题传导下去,变成什么都涨,变成全面通货膨胀。尽管工资也涨,但追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可怕的地方。

1991年12月我去德国读书,途经莫斯科转车。当时横穿西伯利亚走了六天六夜,才到达莫斯科。在莫斯科我见证了什么叫通货膨胀,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接着我又从莫斯科登上国际列车西行,穿过波德平原到了德国。我这一路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共走了15天。这15天让我终生难忘。

让我最难忘的是,当时正赶上苏联末期的通货膨胀。莫斯科大学的教授每月挣400卢布,过去一卢布换两美元。我去的时候,100卢布才能换1美元,相当于他们只挣4美元。我在国内月薪100元人民币,大家知道,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非常低,为1∶2.9,我的100元钱相当于35美元,我比莫斯科大学教授的生活幸福多了,我的购买力是他们的8倍多。苏联和中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可我们两国大学教师的购买力相差这么多,是因为苏联通货膨胀票子多,却没有货。大小商店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什么吃的东西都买不到。每人都在排着队买牛奶和面包,排好长好长的队,排着排着面包没了,大家就去排牛奶。蔬菜店里只有胡萝卜和洋葱,其他什么也没有。

在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外国人可以把这个国家的财富大包大包地卷走,而当地人已经没吃的也没穿的,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卢布贬值了。不但他们当时的钱没有了,甚至过去一生的积蓄都没有了。

再看今天,非洲的津巴布韦又陷入全面通货膨胀。2008年3月,该地通货膨胀率高达100 500%。津元现在是全世界面值最大的货币,4月4日发行了2 500万和5 000万津元新钞。5月6日发行了1亿津元和2.5亿津元新货币。没过多久,5月15日,津巴布韦央行又发行了大面额5亿津元新钞,再次在世界钞票发行史上创下新纪录。在他们那里,人们买卖东西时现金都是论捆儿来算,例如买一份鱼香肉丝,需要花1.2亿津元。国家经济陷入困境,人们拿到钱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买东西,晚一步就会贬值。由于通货膨胀率迅速上涨,货币急剧贬值,新发行的货币很快就变得一钱不值,迫使央行不断发行更大面额的钞票,所以那里的“亿万富翁”生活苦不堪言。

面对我国物价指数升高,政府不得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否则等待我们的必然是通货膨胀。

但是,我国物价很难压得下来,因为土地资源稀缺,农民种地不赚钱,物价指数就下不来。怎么办?要想让城里人别拿钱去买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把利率升上去,可利率一升,企业怎么办?它们不能生存,我国经济增长就要掉头向下了。如果银行存款利率是10%的话,企业贷款利率就得13%以上,哪个企业、哪个行业利润率有13%?没有那么高。如果企业只有10%利润率的话,那它还不如关门不干了,因为不够还银行贷款利息的。所以,利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对于企业来讲,都是贷款成本上升。企业没法生存,就只能关门不干。如果都关门不干了,中国经济就要走下坡路了

❼ 关于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内在原因!

我国股市暴涨暴跌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一定是大量资金运作所造成的,而资金不会无意义无理由的去这样操作一只股票,也就是庄家一定是有信息优势,技术优势的,他们甚至可以提前了解政策走向,上市公司业绩,还有一些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所以他们提前进入,消息一公开,他们便可以通过资金的运作致使某个股票暴涨暴跌,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情况。中国股市受政策,政府干预较海外市场比较大,所以往往某些重大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影响许多人对股市的看空或看多,如印花税的调整(这甚至是牛熊的分界线)。如果大部分人对后市看空,资金大量流出股市,暴跌就不可避免了,反之亦然。所以造成涨跌的直接原因肯定是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另外中国市场不是不适合做长期投资,只是短线相对于长线获利速度更快,甚至更多。而海外市场已经成熟,股价基本能够反映出其价值。当价值和价格相等或者接近时,就很难获利了,所以巴菲特这种价值投资者,都是发觉潜力公司,早期投资,在公司壮大后,即可获得巨大利润。但是这需要非常敏锐的嗅觉,和超前的眼光。再看中国股市一个股票,特别是小盘股,控盘所需要的资金不是非常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游资借消息或者题材爆炒然后获利了结的情况,如前几个月的物联网,短期暴涨,就是几个个人或是私募基金联手借题材爆炒的情况。
海外市场如美国,英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首先他们的制度完善,投机者无利可图,或者利润太少,所以这些导致股市动荡的资金都去了新兴市场。再次,海外投资者很多不是靠高卖高卖挣差价,有些拥有大资金的人会投资一些业绩很好,且非常稳定的公司靠分红利获得利益,所以操作的少了,个股的震荡就不会太大。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个股都如此,如果有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该暴涨还暴涨该暴跌还暴跌,不过国外没有涨跌幅限制,很多时候是可以一次涨到位,或者跌到位的,例如,国美的总裁黄光裕被捕消息公布后1天内香港上市的国美从几十跌到十几,比中国的动荡也大的多。
个人意见,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包涵。希望对你有帮助,没有整理,想到哪就写到哪了,就当给你开阔下思路找点素材了。毕竟都当过学生,知道写论文的难~~~

❽ 中国涨幅最高的股票

中国股市两支最出风头牛股2000年牛市的亿安科技第一支100元股与2007年的中国船舶第一支300元股!其于复权后上万元的股票好几支,比如飞乐音响等.千元的就不用说了......

❾ 你觉得近期中国大米会涨价吗

肯定会涨价,所有的东西都会涨价。除了房价、股票、黄金这些东西不涨价,其他东西都会涨价,尤其是食物和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