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股票的经济分析
扩展阅读
飞龙在天股票代码 2025-08-21 04:35:34
政策与中国股票市场 2025-08-21 04:30:25
非洲股票交易所和 2025-08-21 04:30:24

中国股票的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6-12 16:49:45

A. 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因此,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决定和影响股票市场。
一是与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的货币供应状况影响股市。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时货币供应适度宽松,股市资金相对宽裕,股市需求就会增加,交投随之活跃,股价就呈上升态势。二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制约。当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社会投资、消费、出口需求旺盛,企业销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价值提高,其股价必然上涨;三是在宏观经济向好情况下,经济景气上升,就业面扩大,员工收入增加,对金融资产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投资者人数增多,股市人气兴旺,就会呈现强势特征。四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市场需求旺盛,外来投资就会增加,其中一部分外来资金将通过各种形式介入股市,参与投资。这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绝不可能长期低迷;宏观经济不佳,股市也绝不可能持续上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样如此。

B. 中国股市和GDP

一般而言,股价与GDP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GDP增长较快,股市会向好;反之,GDP回落,股市会回落。但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在时间区间较大(以十年甚至百年为考察期)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股市与GDP之间的关系好像狗如主人的关系,主人带着狗走路时,主人从A地走到B地,假设走了1公里。狗跟随主人也从A地走到B地,但期间狗可能走了5公里,因为它总是不停地前后走动。

如果机械地理解股市与GDP之间的关系,则会导致荒谬的结果。比如说,2001年至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非常好,但股市是熊市;同样的,2005年至2007年,宏观经济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但股市却涨了5倍。

可见我国股市的短期(甚至是中期)波动其实都不能用经济基本面来解释的,

C. 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目前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企业投资收缩。

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证券业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所谓证券业增加值是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活动及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测算,2000年证券市场对GDP的直接贡献达837亿元,占同期GDP的0.9%。除1998年外,证券业对经济增长是正向拉动,且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力越来越大。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1.9%上升到5.4%。

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间接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

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财富的变化及预期的变化对推动消费支出的影响;替代效应是指股市的上扬对吸引投资者压缩开支以投资于股市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显示,中国股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要大于财富效应。

而股票价格与消费之间的财富效应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股票价格缓慢下跌与急剧下挫对消费支出影响不同,后者不确定性增加会提高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从储蓄资金增长情况看,股市下跌并没有吸引相应资金进场,反而导致资金从股市的净流出,这说明在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其次,股票价格影响投资。

股票价格通过以下渠道间接作用于投资:一是改变资金成本。股票价格上扬,新资金成本比原有资本低廉,企业市价高于设备的重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新股筹资购买相对便宜的生产设备,投资支出增加;股价下跌,企业市价低于设备的重置成本,投资支出减少,这就是托宾的q理论,q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的重置价值。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企业在市价与设备的重置成本比率增加的情况下,仍不愿进行实体经济的投资,而是重新投入股市,阻碍或延缓了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三季度以来,由于投资于股市的收益减少,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房地产业而使房地产业投资有所上升,前段时间的上市公司房地产投资热就是佐证。

二是影响信贷渠道。股票价格上涨,企业与银行的净值(或资产负债表结构)获得改善,银行能够降低贷款利率风险溢价,进而降低资金成本。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

三是影响固定投资。股票价格包含未来产出增长率的信息,因此可以影响目前投资水平。不同股票之间市盈率的差别是投资者价值取向的结果,如成熟股市上朝阳行业一般具有较高市盈率,而钢铁等夕阳行业市盈率一般较低。因而股票价格具有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向的作用。

再次,股票价格影响工业增加值和国企效益。

股市价格变动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过程最终将传导到生产,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托宾q比率下降,企业投资收缩。消费的收缩使工业品库存增加,产销率下降,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下降,这些使企业的信贷成本增加,投资能力下降;如此循环下去,会加剧通货紧缩的局面。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继续回落,且企业扭亏出现由降转升迹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91.9亿元,由1-8月份下降2.7%转为上升3.4%。这和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外部需求减弱有直接关系,上半年,净出口的减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放慢了近1个百分点,同时出口的萎缩使得企业生产受阻。

纵观股市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股市价格上扬时替代效用大于财富效用,但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加大,财富效应又在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抑制消费。但是此次股指的下跌有利于滞留于股市的逐利资金进入实业界。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股市,股市不仅是融资和实现资本有效配置的场所,更是当前形势下稳定居民的心理预期的指示灯,是国民经济的睛雨表,有效的监管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可以实现股市和国民经济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

D. 关于中国经济现状,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虽受外围影响,但走势主要还是受内因决定。
股市自2007年以来跌了4年,跌幅大、跌时长。跌的主要原因是无节制的发行新股,造成股市资金紧张,缺乏上涨基础。中国经济目前看还是挺好的,出口虽然减少,但内需依然旺盛,受到欧美经济下滑的影响不太大。
现在,平均股价已经处在历史低位,市盈率平均低于10,股市进入了良好的投资区域。
因为股市走势持续下跌,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危害,10日中金增持表明管理层已经开始救市了!
根据股市走势,管理层还会陆续出台救市措施,股市前景良好!
现在是进场的时候,逢低吸纳是制胜法宝,观望很可能错过时机。

E. 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未来的走势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

(5)中国股票的经济分析扩展阅读:

2013年影响股市表现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将在2013年实现温和复苏,各项经济指标将逐步好转。与2012年每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低于年初预期相比,2013年每个季度实际增速有望不断超出年初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仍不会有起色,但内需的增长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铁、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增无减,投资仍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F. 中国股票走势分析报告怎么写

股票对于现在的我们已经完全不再陌生,至今,股票市场已然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股票市场进入中国虽然短暂,但却引发了轩然大波!经历数次大的起落,造就了许多“一夜暴富”的案例,人们认识到股票市场的巨大商机。但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正所谓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股票市场,风云变幻,能正确把握股票市场走势,则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仅从宏观形势来回顾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至今的发展形势。
首先,从1992年开始,邓小平南巡讲话,股票正式立足中国,甫一开始,便进入牛市,持续暴涨阶段,1992年开市100点1429点1992年底400点,仅仅一年。1992年底400点1993年(3个月)1500点左右1995年500点,周期更新之快如同跑马。
而自1996年初,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增长期,及至2001年冲到了2000多点之后最终达到了它的阳极点,阳极则阴,进入了一个回落期,到2005年跌破1000点。其实,中国股票市场1996年之前的股票行情不能称为真正的股票市场,其涨跌循环之快,令人瞠目结舌!1996年之前的股票市场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股票市场,而那时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一个历史阶段,人心浮躁,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
我们再看2005年之后的股票市场,2005年六月,股票市场以1000点左右起航,2006年11月达到2000点,2007年二月达到3000点,5月达到4000点,10月达到最高纪录6000多点!2005年至2007年股票暴涨,受到当时国际国内政策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股票持续暴涨。根据蒋氏平衡分析法,阳极则阴,经过近乎两年的暴涨,股票已然达到了阳极点,其后必然是阳极则阴,进入急剧跌落期。
事实也是从2007年末,2008年初,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暴跌阶段,其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2011年,其最低点已然跌倒2000多点,从西方经济学规律来讲,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的股票价值严重高于其实际价值,进入跌落阶段是必然,从蒋氏平衡分析法理念来讲,就是一个阳极则阴的过程,是不可不免的。
而根据蒋氏平衡分析法,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综合中国近二十年的股票市场发展走向规律,预计中国股票市场将在2012年下半年见底,然后进入稳步的回升阶段其持续时间不少于5年!从经济学角度讲,盛衰相继(阴极则阳,阳极则阴)是资本市场的必然体现,自2009年预计至2012年下半年,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必然逐步缓解,资本市场对于其担心的问题必然有了一个充分的反应。这些都将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向着乐观方向前行。而中国也必然会寻求更好的机制增加经济发展活力,这都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回升产生积极影响!
综合以上中国股票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91年以前),这个阶段,中国刚刚接触股票这个概念,由于受偏激的共产主义思想,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有股票,股票市场受到抵制,在中国几乎完全没有市场!根据蒋氏平衡分析法,这个时期股票处于阴极点。
二:初创发展阶段(19911995年),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讲话初步确定了股票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地位,股票市场初步发展,购买人数少,其供应量小,流动性差,有涨跌停板限制,因此只要购买人数一增多,其便会急剧上涨,反之则会下跌,加上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从而造成了在几个月内涨跌几倍的现象,根据蒋氏平衡分析法,这个时期处于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的快速往复循环阶段。
三:步入正常发展阶段(1996年后),随着经济法规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成熟,中国股票市场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即不会出现19911996年之间股票市场涨跌循环时间极短的状况。
预测上升期(2012下半年之后至少5年内),中国中国股票市场经过2005年至2007年的持续迅速上涨之后,在2008年开始暴跌至今,将于2012年下半年见底,结束其持续下跌阶段,开始进入稳步上升阶段,持续时间将不少于5年!的推论是结合根据蒋氏平衡分析法结合中国股票市场二十多年发展规律,综合当前国际国内未来形势走向给出的论断!
作者介绍:蒋健才先生于1956年出生.70年代中后期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80年代和90年代初,重新回到城市,供职于大型国有企业,1993自己下海经商。自幼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优秀代表中医文化。二十年磨一剑,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成功独创了蒋氏平衡分析法,成为中国将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全面、系统地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一人。

G.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最终200分+50分)

郎咸平的博客里有详细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