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墨子通信股票
扩展阅读
嘻哈科技股票行情 2025-08-27 00:17:52
股票小中大单交易 2025-08-26 22:47:21
星能科技股票 2025-08-26 21:44:07

中国墨子通信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6-14 07:35:15

A. 中国“墨子号”成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中国墨子通信股票扩展阅读:

2016年8月16日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喷出闪亮的火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从发射塔架上缓缓升起。这是长征二号丁火箭的第29次发射,然而,这次发射注定是不平凡的,因为被送入轨道的那颗卫星“墨子号”,是一颗量子通讯卫星。

在墨子号发射之前,中国就已经走在量子通讯的前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团队,在合肥市实现了国际上首个所有节点都互通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后来又利用该成果为60周年国庆阅兵关键节点间构建了“量子通信热线”。

然而,发展量子通信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广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网络体系。而想建设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必需依赖多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未来一系列量子通信卫星的探路者。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只是一个开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兼卫星系统副总师彭承志表示: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还需要长期的努力,特别是需要多颗卫星的组网。”这条征途没有尽头。好在,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B. 中国天眼、悟空、墨子都是什么

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2)中国墨子通信股票扩展阅读:

天眼应用价值

1、能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2、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3、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辩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

4、基于FAST的强大功能,如果银河系(直径约为15万光年)内存在外星人,他们的信息就很可能被发现。国际科研项目“搜寻外星人计划”(SETI)的首席科学家丹·沃西默最近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加装设备,可合作搜索外星人信号。

悟空与国际上其它暗物质探测卫星相比,有三个显著优势。

1、能够测量的宇宙线的能量非常高,可以测量到104个GeV;

2、能量分辨率高,可以达到1%左右,测得比较准;

3、测量能量的本底比较低,也就是区分电子和质子的能力非常强。

墨子作用

得益于量子保密通信绝对安全性,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对产业界和科技界产生巨大变革。

(2)中国墨子通信股票扩展阅读:网络-天眼网络-“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网络-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C. “墨子号”首次量子保密洲际通信细节有哪些

“墨子号”首次量子保密洲际通信细节有:“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建立了兴隆地面站与格拉茨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建立了一个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

按照两国科学院2011年底在北京签署的洲际量子通信合作协议,中奥联合团队利用“墨子号”卫星于去年年中开展了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实验中,“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然后以卫星作为中继,建立了兴隆地面站与格拉茨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实验中获取共享密钥数据量约800千比特。

基于共享密钥,采用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中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曾获诺奖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和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图像加密后被分别传送到北京和维也纳。

结合高级加密标准AES-128协议,每秒更新一次种子密钥,中奥联合团队建立了一个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成功举行了两国科学院之间的75分钟洲际视频会议,两院院长白春礼与安东·蔡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洲际量子通信中,数据是使用量子密钥加密后传输的,监听者无法窃取中间的信息,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手段,”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廖胜凯告诉新华社记者,“除了使用量子密钥进行加密,其他环节与正常的照片传输和视频一样。”

廖胜凯表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符合预期,较为顺利,但目前建立共享密钥的效率不高,通信速率也有提高空间。他说,发射多颗卫星构成星座网络可以大幅提高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效率,预计5到10年就可以建立一个初步有现实应用能力的星地保密通信网络。

D. 中国“墨子号”发送回的密码有何作用

8月10日消息,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为建立最安全保密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可靠基础。

“墨子号”的这一成果发表在10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自然》杂志的审稿人称赞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成果是“令人钦佩的成就”和“本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这样的密钥发送效率可以满足绝对安全的打电话或银行传输大量数据的需求。”潘建伟说。

他说,这一重要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以星地量子密钥分发为基础,将卫星作为可信中继,可以实现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密钥共享,将量子密钥分发范围扩展到覆盖全球。此外,将量子通信地面站与城际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如合肥量子通信网、济南量子通信网、京沪干线)互联,可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保密通信网络。

E. 中国首颗量子卫星为何被命名为“墨子号”

2016年8月15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之所以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墨子还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光量子学实验卫星以中国科学家先贤墨子来命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墨子》的数学。墨子门徒中多小手工业者,稔熟圆规尺矩等工具的应用,墨子本人即是彼时一顶尖巨匠。他们由生产生活实践及自身行业经验中积累了大量数理知识,发展出对点线面、直圆方等数理概念的超前理解。《墨子.经上》曰:“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端”没有厚度和长宽,同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对“点”的定义一致。又有《墨子.经上》曰“体,分于兼也”,《墨子.经说上》曰“若二之一,尺之端也”。这里讲的是全集子集和充要条件。“体”为个体,“兼”为整体,“尺”相当于线,“端”相当于点,点与线的关系即是部分和全体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墨家还定义了方圆:《墨子.经上》曰:“方,柱隅四权也”,《墨子.经说上》:“矩写交也”——方形就是用尺矩作出四个边四个角相等的平面图形;《墨子.经说上》曰:“圆,一中同长也”——圆形就是从中心到四周具有同样长度的平面图形。

F. 中国“墨子号”的研发背景是什么

8月10日消息,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为建立最安全保密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可靠基础。

“墨子号”的研发背景是什么呢?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经从实验室演示走向产业化。在城市里,通过光纤建构的城域量子网络通信已经开始尝试实际应用,我国在城域光纤量子通信方面已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后来,科学家意识到,真空里不会有光的损耗,想要实现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还需要借助卫星的中转。

2005年,潘建伟团队实现了13公里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实验,证明光子穿透大气层后,其量子态能够有效保持,从而验证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后续实验都为发射量子卫星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样一来,通过发射卫星,去除干扰因素,就可以实现几千公里的量子通信。”潘建伟说,有了量子卫星,还可以在宏观距离上检验所谓的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也就是“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看看在实验室里不断被重复检验的理论,放在太空是否还能实现。”


G. 中国发射的量子卫星“墨子号”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墨子号”的三大目标分别是地星量子隐形传态、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以及星地量子纠缠分发。

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通俗来讲,就是将甲地某一粒子的量子态信息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就好像是进行了一场“星际穿越”,但其实粒子本身并未被传输。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并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纠缠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处在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当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操作或测量,身处远方的其他粒子会瞬时发生相应的改变。



命名缘由

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墨子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墨子还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光量子学实验卫星以中国科学家先贤墨子来命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墨子号”已实现三大科学目标这颗量子卫星在做什么?

H. 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是不是又是世纪大骗局

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是国家发射的,当然不是骗局。2016年8月16日凌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将得以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