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高人能讲一下世界股市对国内股市的影响么
近两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股市进入了快车道。人们的目光逐渐被股市的跌宕起伏所吸引。当然人们通常泛泛的讲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大致是对的,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股市而言。谈到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有什么关系时,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从中美两国的经济来讲,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断,美股下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应该不是很直接的,这是因为中国的出口商品大都为美国老百姓日常需要的商品。美股下跌,经济不好时,首当其冲的是奢侈品的销售,低价日常用品的销量反而还可能上升。例如原来买40美元一件的衬衫的人现在就会跑去买12美元一件的中国衬衫了。那么从行情上反映25日A股逆着美国股市大跌而上扬也说明了这一点。
数字上相关系数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上证A股指数与美国标普500的关联(在过去一年,已考虑到中美时差)为极其靠近0的复数,-0.04。这说明在正常情况下,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完全无关。
历史也告诉我们这现象基本上是正确的。例如,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股市继续向高峰冲刺,直到2000年4月的高点。从2000年6月到2001年9月,美国股市因科技股泡沫的破裂而大跌,标普500从1455一路下跌到1041,跌幅高达28%。然而上证指数在同一期间一直保持在1900以上。在这期间的前面一年反而还上涨到2200。后来标普500继续下滑到2003年2月的最低点841,上证指数这才跌倒1400左右。
这个例子说明了,就算美国股市能影响中国股市,前提条件也是美国长期的持续熊市,而且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或经济的反映滞后时间高达1年以上。有这么长的滞后时间,我们完全有充裕的时间来分析中国对美国和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额和中国公司的利润如何变化,是受益还是受损。
从2003年2月开始,标普500一路从841飙升到2005年6月的1191。上证指数如何表现,反而从1400跌倒1080。这些历史都说明了,因为中国的出口商品大都为美国老百姓日常需要的商品,美国经济成长的减缓不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而导致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并没有什么关系。当然,假如未来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发生了变化,比如中国象现在的日本一样,向美国出口高端和高价位的商品,那时候中国和美国的股市就会有正关联。这正关联在相关系数的分析里,将会及时地反应出来。
一般而言,除中国之外,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股指,包括香港(HK),台湾(TW),新加坡(SG),澳大利亚(AU)和印度(IN),主要紧盯日本。日本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指的相关系数在0.4到0.6之间。这也说明了中国是个很特别的国家,股市目前主要受自己国内的经济情况,通胀情况,很低的实际利率,有限的投资保值途径,RMB对美元的汇率,以及中国政府的政策而影响,与美国股市没什么关系,与日本股市的关联也很小。
严谨地讲,相关系数会随时间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周期比较长,通常以半年或年计。所以基金经理在实践中常常使用过去1年的相关系数预测未来三个月的关联系数。当然也要加以基本面的分析。
前几天日本股市下跌,除了因为美股下跌的原因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不久前125高点跌到最近的119而导致了(JPY升幅达5%)。这是因为日本也是美国的巨大贸易出口国。如果说中国股市与日本股市有什么关联的话,它们之间的小关联多半是通过RMB/$和JPY/$的汇率关联而产生的。所以与其观察日本股市的涨跌来预测中国股市,我觉得监控RMB/$的汇率变化还更准确一些。
在过去30年里,美股与日股的一年关联基本上在0和0.4之间震荡,最近几年都在比较高位的地方0.4。我想这是因为日本对美国出口的是汽车和较高价位的电子产品。相比于中国出口的大都为低价位的老百姓日常用品,美国经济不好时,日本这些产品的销售量就会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下跌不见得会影响中国,但是日本利率的提升将会对全球股市,包括中国股市都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国际投资人在世界各国都有以低利率的日元借款而进行的股市投资(也叫日息套利交易JPY carry trade)。日本利率的提升将会促使一些投资人撤出股市,还清所借的日元。
最后粗略地讲一下,相关系数或关联可以这么理解。假如A和B的关联是0,那么当A涨时,B涨和跌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假如A和B的关联是0.5,那么当A涨时,B涨的可能性为75%。假如A和B的关联是0.6,那么当A涨时,B涨的可能性为80%。假如A和B的关联为最大值1.0,那么当A涨时,B涨的可能性为100%。
反过来呢,假如A和B的关联是负数-0.6时,B跌的可能性为80%。假如A和B的关联为负数的最大值-1.0,那么当A涨时,B跌的可能性为100%。
这个只是世界上通用的相关系数的一些比较确定的方法。
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当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股市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贴近,但是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② 最后3证券板块个股有违规对整个板块有影响吗
香港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以外的一个完全独立的新的股票市场,与主板市场具有同等的地位,不是一个低于主板或与之配套的市场,在上市条件、交易方式、监管方法和内容上都与主板市场有很大差别。其宗旨是为新兴有增长潜力的企业提供一个筹集资金的渠道。它的创建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从长远来说,香港创业板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成功自主的市场——亚洲的NASDAQ。
1.香港创业板的市场特色与现有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具有以下特色:以高增长公司为目标,注重公司增长潜力及业务前景;市场参与者须自律及自发地履行其责任;买者风险自负;适合有风险容量的投资者;以信息披露为本的监管理念;要求保荐人具有高度专业水平及诚信度。
2.香港创业板的市场潜力,是以有增长潜力公司为目标,行业及规模不限。创业板的主要目标是为在香港及内地营运的大量有增长潜质的企业,提供方便而有效的渠道来筹集资金,以扩展业务,其中也包括为在大陆投资的香港和台湾的增长公司以及大量的“三资”企业,以及内地的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大中型国有科技企业和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一个集资市场;另外综合企业可把个别增长项目分拆上市,投资经理及创业资本家将他们所投资的公司上市。
3.创业板市场的交易与运作。创业板采用一套先进的交易系统及电子信息发布系统,以减低参与者的成本,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及家庭电脑直接进入联交所的交易系统进行买卖,直接落盘。买卖实行竞投单一价,交易分段进行,每一时间段采用集合竞价的方式,决定成交价格和成交委托,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有效的交易方式,但在新系统完成之前,创业板仍会采用目前与主板市场相同的自动对盘交易系统。另外,联交所还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网页(http://www.hkgem.com),作为参与者的主要信息交流渠道,发行人可将招股章程、公告及其他公司资料上网,供公众浏览,而无须于报刊登载(公司须发新闻稿),从而减低成本。所有目前在现有市场进行交易的经纪,将自动被准许在创业板进行交易。创业板针对的是有熟练操作技术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但不设最低投资额。
4.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创业板的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及确保市场持正操作;推行严谨的监管、监察和执法措施;依循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及“买者自负”原则。监管机构只负责确保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有关文件及重要的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但不会对投资的利弊作出评论,或就所发售的证券或所提供的投资机会作出判断,无论有关判断是好是坏,上市申请人或其业务在商业上的可行性,并非香港证监会或联交所的关注所在。
③ 中国境外上市公司有哪些
1、阿里巴巴。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23日上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4胡润百富榜》,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以1500亿元身家成功登顶中国首富。
2、京东。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JD”,开盘报价为21.75美元,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14.47%,市值达到约297亿美元。
3、爱奇艺。
2019年2月22日晚间,爱奇艺交出了在美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2018财年,爱奇艺实现营收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受该消息影响,美股开盘后,爱奇艺股价大涨。
4、网络。
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晚11点40分,中文搜索网络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纳市第22只中国概念股。几个小时之后,这个纳市的新面孔便改写了中国股的江湖位次,发行价27美元的网络,上市当天便以66美元高开,并直线上闯至151.21美元,收盘于122.54美元。
5、腾讯音乐。
2018年12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简称腾讯音乐)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价为每股13美元,最终报收每股1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69%。
④ 做芯片最大的是哪几家公司
芯片最大的公司是:展讯科技、赛灵思科技、美满科技、苹果公司、台积电、海思科技、超威科技、高通、联发科等十余所公司。
⑤ 芯片有什么股票
1、有研新材:
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新材”),原名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3月成立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有研新材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光纤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
2、欧比特: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在珠海特区创立,是首家登陆中国创业板的IC设计公司,是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积极践行单位。
主要从事宇航电子、微纳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服务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地理信息、国土资源、农林牧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个人消费等领域。
3、盈方微:
上海盈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盈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670”)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张江高新园区,在深圳、台湾、香港设有研发中心或分公司,是一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影像算法研发的公司,专注于应用处理器和智能影像处理器SOC及应用平台的设计和研发。
盈方微电子在多核高性能CPU/GPU架构整合、超低功耗架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智能视频分析和机器视觉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处于业界领先水平,产品主要应用于视频监控、数码相机、虚拟现实、车联网、物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机顶盒等领域。
作为中国领先的SOC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公司始终秉承着“诚信、优异、协作、价值创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全球化的发展视野,在芯片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开发上紧密结合,致力于推动中国在移动多媒体和智能影像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
4、海特高新: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航空维修企业,也是中国综合航空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机载设备、航空测试设备、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航空机械、电子设备测试与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飞机机体大修及改装工程;飞行员、空乘人员和机务人员培训;航空融资租赁;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通用航空服务;燃机工程等。
5、中科曙光: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
中科曙光是高性能计算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企业,2009-2016年连续8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曾首度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带入全球前三名之列,已掌握了高性能计算机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并逐步实现了产业化,为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学装置、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INFOTM-关于盈方微
参考资料来源:海特高新-关于我们
参考资料来源:中科曙光-公司介绍
⑥ 就上半年一个牛人出的股票书籍有关懂技术不能盈利的,叫什么名
操盘圣经 台湾傅吾豪/著,非常好,强力推荐看
⑦ 台积电的股票上市了吗
上市了,在美国上市的。
实时股价
17.32 -0.24 (-1.37%)
今开: 17.43 成交量: 852.69万
昨收: 17.56 换手率: 0.02%
最高: 17.47 市值: 898.2亿
最低: 17.24 市盈率: 14.56
i美股中概指数 1162.39 (+2.38%)
数据由雪球网提供,更新时间:09月25日 15:59
编辑本段公司简介
台积公司透过遍及全球的营运据点服务全世界半导体市场。台积公司立基台湾,目前拥有三座最先进的十二吋晶圆厂、五座八吋晶圆厂以及一座六吋晶圆厂。公司总部、晶圆二厂、三厂、五厂、八厂和晶圆十二厂等各厂皆位于新竹科学园区,晶圆六厂以及十四厂位于台南科学园区,而十五厂则位于中部科学工业园区。此外,台积公司亦有来自其转投资子公司美国WaferTech公司、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合资SSMC公司充沛的产能支援。客户服务与业务代表的据点包括台湾新竹、日本横滨、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及橘郡、德州奥斯汀,以及麻州波士顿等地。[1]
台积电是张忠谋在1987年创立,是全球首创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的公司。身为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业的创始者与领导者,台积公司在提供先进的晶圆制程技术与最佳的制造效率上已建立声誉。自创立开始,台积公司即持续提供客户最先进的技术及台积公司 TSMC COMPATIBLE® 设计服务。
2011年,台积公司所拥有及管理的产能达到1,322万片八吋约当晶圆。台积公司在台湾设有三座先进的十二吋超大型晶圆厂 (Fab 12, 14 & 15) 、四座八吋晶圆厂 (Fab 3, 5, 6 & 8) 和一座六吋晶圆厂 (Fab 2),并拥有二家海外子公司 WaferTech 美国子公司、TSMC中国有限公司及其它转投资公司之八吋晶圆厂产能支持。
此外,考虑到公司长期的成长和策略发展,台积公司决定投资照明 (Lighting) 和太阳能 (Solar Energy) 相关产业,并计划透过提供差异化的领导技术及提供客户独特价值的定位策略,来追求其中的诸多新商机。
台积公司股票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2330,另有美国存托凭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号为TSM。[1]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股份构成
荷兰飞利浦公司持股14%,行政院持股12%。
于2002年,由于全球的业务量增加,台积公司是第一家进入半导体产业前十名的晶圆代工公司,其排名为第九名。台积公司预期在未来的数年内,这个趋势将会持续的攀升。
除了致力于本业,台积公司亦不忘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常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并透过公司治理,致力维护与投资人的关系。台积公司立基台湾,客户服务与业务代表的据点包括上海、台湾新竹、日本横滨、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及橘郡、德州奥斯汀,以及波士顿等地。台积公司股票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股票凭证同时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TSM为代号。
2010年中,台积公司为全球四百多个客户提供服务,生产超过七千多种的芯片,被广泛地运用在计算机产品、通讯产品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多样应用领域;2011年,台积公司所拥有及管理的产能预计将达到1,360万片八吋约当晶圆。台积公司在台湾设有二座先进的十二吋超大型晶圆厂 (fab 12 & 14)、四座八吋晶圆厂 (fab 3, 5, 6 & 8) 和一座六吋晶圆厂 (fab 2),并拥有二家海外子公司 WaferTech 美国子公司、TSMC (中国) 有限公司及其它转投资公司之八吋晶圆厂产能支持。此外,台积公司预计将于2011年完成另一座十二吋超大型晶圆厂 (fab 15) 的兴建。
台积公司2010年全年营收为新台币4,195.4亿元,再次缔造新高纪录。台积公司的全球总部位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在北美、欧洲、日本、中国大陆、南韩、印度等地均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提供全球客户实时的业务和技术服务。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创立背景
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几乎没有人看好。但张忠谋发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当时,全世界半导体企业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Intel,三星等巨头自己设计芯片,在自有的晶圆厂生产,并且自己完成芯片测试与封装——全能而且无可匹敌.
而张忠谋开创了晶圆代工(foundry)模式,“我的公司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制造产品。”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那时还没有独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价值观
诚信正直
这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我们说真话;我们不夸张、不作秀;对客户我们不轻易承诺,一旦做出承诺,必定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对同业我们在合法范围内全力竞争,我们也尊重同业的知识产权;对供应商我们以客观、清廉、公正的态度进行挑选及合作。
在公司内部,我们绝不容许贪污;不容许有派系;也不容许「公司政治」。我们用人的首要条件是品格与才能,绝不是「关系」。
我们禀持以下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和客户及厂商建立互惠的关系。
创新
创新是我们的成长的泉源。我们追求的是全面,涵盖策略、营销、管理、技术、制造等各方面的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有新的想法,还需要执行力,做出改变,否则只是空想,没有益处。
客户信任
客户是我们的伙伴,因此我们优先考虑客户的需求。我们视客户的竞争力为台积公司的竞争力,而客户的成功也是台积公司的成功。我们努力与客户建立深远的伙伴关系,并成为客户信赖且赖以成功的长期重要伙伴。
⑧ 中国制造打倒了多少科技巨头
本周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电梯”,一个是Windows 10。前者虽然也算得上是半个科技产品,但事件本身社会性质占多,在此小编不便过多评论;而后者,尽管称得上是微软的划时代巨作,但各大媒体对该产品的点评和评测已是铺天盖地,小编也没有什么能继续补充。于是,小编只好选择了本应出现在上周的话题(如果不是NASA突然宣布发现开普勒452b)——从高通大裁员看“中国制造”与“中国威胁论”。当然,既然放在了本周写,最后也自然要结合本周的主角——微软,以展望一下Windows 10的未来。
首先,小编要带着网友重新认识一下高通。
高通是美国一家半导体科技公司,与我们熟知的巨无霸英特尔类似。但两者除了业务的面向性不同外(高通主要面向无线通信领域,而英特尔则强调通用计算领域),剩余的差别就主要集中在有没有制造工厂这方面了(这对能否控制芯片制造工艺至关重要,文后吐槽阶段还会再提到)。
其实大约在十年前,即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之前,当时的高通虽不至于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辈”,但其地位绝对是不能与今时今日相提并论的。可就从2007年开始,移动计算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在全球蔓延,高通也因此迎来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良机——本来在通信芯片市场就已经形成垄断的高通(2005年被博通指控,最后赔偿8.91亿美元),在进入到智能手机时代后,很快又凭借着自主设计的晓龙系列ARM架构处理器成功在移动市场上建立起新的帝国。
高通调制解调器(源自多年的技术累积,背后有海量通信专利支持)搭配高通晓龙系列处理器(自主设计)以及Adreno系列GPU(收购自AMD),如此的一个组合成就了当时最完美的移动SoC解决方案。这种完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无敌的,即使是在半导体行业拥有相当实力的德州仪器和英特尔,也自始至终都未能撼动高通在移动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德州仪器于2012年无奈宣布退出移动芯片市场,英特尔则先后为移动市场烧掉了百亿美元,但迄今也并未看到任何明显进展。
直到台湾芯片商联发科终于破茧拿出基于ARM的芯片解决方案后……瞬时间,围绕高通的一切美好似乎就从此烟消云散了——小编并不是说联发科是导致高通溃败的根本原因,这里主要是想提出一个时间点——2012年前后,这一年,华为的海思麒麟有样品展示了,联发科智能手机芯片破茧了,三星的自主Exynos系列也开始商业化了……
在上述格局变化中,联发科的影响可谓是最直接和不可忽视的。经历过2006到2007年“品牌功能机衰亡大潮”的网友一定都记得,当时日本、大陆国产品牌商争先恐后退出手机市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联发科拿出了一种将手机主板与系统软件集成于一体的解决方案。一时间,任何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小作坊都能在一天内组装出上百部“白牌机”,即俗称的“山寨机”——“山寨”一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流行起来的。因此,当联发科再以低价、“傻瓜式套餐服务”示人,并高调进军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时,高通的压力及对其营收的潜在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在高通最鼎盛时期,华尔街曾一度相信这家公司最具备可能成为“下一个英特尔”。相当一段时间里,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势也确实反映出这种投资者对未来的担心和预期——高通财报一次比一次出色,股价稳步上扬;相比之下,英特尔背负着“后PC时代”的恐惧,股价则一路狂跌。”趾高气昂的“高通似乎也不打算低调,公司在去年甚至高调表示要研发高性能ARM架构处理器,以打破英特尔在服务器市的垄断,并将其从神坛上拉扯下来。
时间又过去一年,事态可谓有了峰回路转。高通于上周公布的第三财季财报已看不到连续的增长。相比之下,公司总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4%,同时净利润更是较去年同期下滑了约47%。此外,为稳定财务,高通还宣布了规模4500人的大裁员。英特尔还没跌下神坛,高通自己如今却被拉了下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高通突然变得如此不堪?肯定不是因为被中国罚了那9.75亿美元后而突感资金流紧缺,毕竟高通单季利润还有12亿美元,虽然同比是下滑了47%之多。想来想去,还是那个“中国制造”和“山寨机”的道理——联发科开始批发手机芯片了,同时还有一众大陆本土芯片商提出的“中国芯”方案,而谷歌又帮中国手机厂商解决了智能系统的门槛问题(请参阅《一周易评:谷歌为中国IT业鞠躬尽瘁-评I/O大会》)——尽管生产智能手机还没简单到两个人的小作坊拼装一下就能完成,但小编相信,稍有一些Android调试开发经验的某公司前员工们,通过市面上广泛存在的ARM开发板,很快也能打造出一部可以正常使用的Android原型机。只不过,这些原型机的外观设计和系统UI可能会粗暴一点,具体案例我们可以参见董明珠和其格力的最新作品。
“中国制造”如今在外国人眼里已成为一个看似恐怖的潜台词。不完全是因为某些时候“中国制造”代表了在质量方面可能存在的某种妥协,更因为“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恶性价格战”的开始。
高通被中国企业轰下神坛绝不是一个个案。从过往现实看,爱立信和思科的溃败就几乎书写在了华为和中兴的成长史中。此外,惠普、戴尔、IBM、摩托罗拉以及黑莓等传统巨人的没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因为联想、华硕、宏碁以及小米等中华企业的崛起,而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小编这里主要指面向消费者市场的PC和移动计算设备等业务)。
从上面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中,其实不难发现——凡有中国企业参与的市场,尤其是入行门槛不算高的消费电子品制造业,在一番竞争厮杀之后,最后胜出者往往都是拥有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企业——而作为站在竞争对立面的外国企业们,小编建议你们不要去深究背后的种种原因。你们其实只需明白:要么就把技术壁垒做得足够高,高到像卡尔蔡司镜头一样,即使掌握原理也学做不来,那样就不可能有“中国制造”参与竞争;而如果不能保证技术门槛足够复杂,那就不要玩“开放标准”,像谷歌Android和ARM架构授权这种随便把“生产权”交由中国厂商自行处理的游戏规则,即使是站在巅峰的高通或三星,最后也都得倒在“中国制造”四个字之下。
高通将会成为下一个英特尔?小编从来都当作一句笑话。英特尔再危急,也绝不会考虑开放X86架构授权,中国厂商(台湾威盛VIA的X86授权属特殊情况,暂不在讨论范围)不可能有机会参与研发自主设计,或者公版设计的高性能X86处理器(这里强调高性能是因为入门级Atom处理器已开放授权),因此也就不可能威胁到英特尔帝国的根基——企业服务器市场。高通有这样的壁垒吗?没有,所以在“中国移动芯”(包括联发科的产品)遍地开花的今天,高通溃不成军。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中国制造”杀伤力巨大,高通、三星都未能幸免,可为何苹果却独善其身(过去两个季度大中华区iPhone销量暴涨)?
其实苹果也并不是完全幸免,至少iPad连续6个季度的销量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国产廉价平板电脑的市场竞争影响。至于iPhone,很多网友可能又要说是某些人为了“装X”而托起了苹果的销售数字,但小编想说,iPhone销量增长和iPad销量持续下滑是一个全球性同步现象,虽然中国市场的表现是那么突出了一点,但“装X”显然也绝对不是解释这种全球现象的主要原因。想来想去,小编又意识到了一个此前讨论过的问题——《一周易评:中国企业为何难获用户尊重》——中国人很聪明,尤其是在做软件编程方面(看看硅谷巨头企业里有多少中国人就知道了),但我们的企业缺乏诚信和责任,习惯于“卖出产品就不管了”的无售后模式。所以,我们可以把硬件设备的价格压得很低,让产品显得很有竞争力(尤其是小厂、山寨厂),可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技术问题,消费者往往得不到解决,销售商甚至也可能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譬如一些技术故障,按部就班批量生产设备的贴牌厂商根本也没能力排查个别出现的技术故障,这种现象在欧美市场尤其明显,中国制造“廉价低质”的印象也就是这么形成的。
可这些与苹果有什么关系?苹果的售后服务可是全球第一的啊。譬如在软件升级方面,2011年推出的iPhone 4S将肯定还能升级iOS 9,即免费获得新功能。表现好不好、意义大不大都另说,但免费升级,享受服务是任何消费者都乐于看见的,不是吗?相比之下,谷歌Android其实对旧机型支持更广泛,三五年前的产品都号称可以升级到最新版本的Android M。但遗憾的是,谷歌不是控制和执行方啊,品牌商才具备最终生杀权——同样2013年发布的三星Galaxy S4就不会获得今年推出的Android M的支持。这种各自为政的模式也导致了Android阵营一直无法改变的碎片化问题,这难免会给消费者的心态造成一定影响——买苹果吧,虽然贵,但至少保证了长期的售后服务;或者买一线品牌国产智能手机,价格合理,即使软件服务跟不上了,一年一换也不会贵过苹果一部手机的价钱;至于那些号称“iPhone杀手”的旗舰智能手机,尤其是非“中国制造”的品牌,价格没有优势,服务比不上苹果,最终只能是在上下两极的夹缝中慢慢逝去(如果照当前形势继续发展下去)……
所以,话题转移到微软身上,Windows 10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免费和跨设备协同两大特性——到底能给微软带来什么新机遇?
前面说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遇神杀神见佛杀佛”,但这主要表现在执行门槛不高的消费电子品领域。所以,Windows 10到底能给微软带来什么,其实主要还是看微软究竟希望去实现些什么?重振Lumia这个硬件品牌?还是重塑Windows的软件生态?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几乎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
假设微软要自主经营Lumia这个品牌,那么公司自然要从上自下控制整个产品的设计、规划、生产以及销售等所有环节。到了某个阶段,微软也必然会与“中国制造”面对面竞争,毕竟Windows 10的授权是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购买使用。倘若Windows 10足够伟大,吸引了大量中国厂商的加入,那么Lumia是否会成为Windows界的三星Galaxy?走高端路线,但功能无差异,价格昂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相比之下,“中国制造”还是老一套:便宜、功能齐全、设计具有高仿真,爱用不用……
⑨ 台资概念股有哪些
台资概念股(相关个股)
环旭电子:公司属于电子制造服务业,控股股东为环诚科技有限公司(88.55%),实际控制人为张虔生[联席股东:张洪本(兄弟关系)]。张洪本先生,1947年1月出生,中国台湾籍,中原大学学士。1984年3月在台湾创立日月光股份,其后一直在公司内担任重要职务。目前除担任本公司董事长、环鸿香港董事、环鸿深圳董事长外,还主要担任日月光股份总经理及副董事长、日月光半导体董事、环隆电气董事长等职务。张虔生先生,1944年5月出生,新加坡籍,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硕士。1984年3月在台湾创立日月光股份,其后一直在公司内担任重要职务。
宏昌电子:宏昌电子材料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控股股东BVI宏昌的实际控制人是大名鼎鼎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级环氧树脂的生产和销售。
台基股份: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生产、销售,由襄樊仪表元件厂与富华远东有限公司台商王立典先生合资。2014年一季报显示,富华远东目前持有台基股份1215万股,持股比例为8.55%,较2013年年底减少405万股。
⑩ 柔性屏幕概念股有哪些
维信诺002387 :公司已与小米合作开发出柔性屏手机并可量产;
中京电子002579:子公司元盛电子研发生产的柔性印制电路板(FPC)及其组件(FPCA)产品能够适用于曲面屏和折叠屏, 已供货京东方、深天马等;
得润电子 002055公司的柔性线路板可用于柔性屏;
丹邦科技 (002618)公司的TPI碳化膜有望在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应用;
深天马000050 :公司柔性屏已量产;
联得装备300545 公司柔性屏造设备已供货苹果客、有京东方、华为等,柔性AMOLED贴付等最新设备已可用于量产;
中颖电子300327 公司开发的芯片可用于柔性屏,并以供货国内多家OLED厂家;
苏大维格300331 公司光刻设备可用于柔性电子;
智云股份300097公司设备可用于柔性屏
(10)台湾万诚科技股票扩展阅读
柔性AMOLED屏幕仍有庞大的缺口,其在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正在加速。据IHS预测,到2023年,柔性AMOLED在手机屏幕的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10%提升至24%,期间OLED屏幕将供不应求,而国产化则有望提速。
2月24日,华为官宣折叠屏手机,次日柔性屏概念股大面积涨停,京东方A、深天马A、领益智造等多达9只股票涨停。
本次华为Mate X手机正式发售也吸引了主力资金的关注,昨日京东方A大量资金涌入,成交量相比前日增长近3倍,股价上涨3.3%。
作为华为的直接竞争对手,三星是全球最大的AMOLED屏幕生产商,为了不受制于人,华为尽可能避免过于依赖三星的AMOLED屏幕,采取的措施是扶持国产面板巨头京东方和深天马。
早在2017年,京东方就已宣布成都工厂第6代AMOLED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实现量产,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柔性显示屏的国家。京东方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柔性AMOLED屏幕供应华为Mate X手机。
大众公用通过参股的深创投间接持有柔宇科技股权,越秀金控旗下子公司越秀产业基金管理的国资创新基金也投资了柔宇科技。柔宇科技的首款折叠屏机型——FlexPai早在2018年就已经发布。
努比亚和维信诺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腕机”努比亚α,此前曝光的小米双折叠屏手机也是和维信诺共同开发。另外,小米手机新品CC9 Pro手机柔性屏同样由维信诺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