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动态关系研究
扩展阅读
富迪科技股票查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码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属于科技类股票 2025-07-05 12:08:17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动态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6-23 08:38:08

『壹』 急需!: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房地产投资环境优劣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微观决策的角度出发,抽象出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决策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建立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省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我国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显示和分析,最后提出改善各地区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 投资环境 地区差异 地理信息系统

1 引言
房地产业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其具有高投资、高回报、高风险,综合性强、关联效应大等特征。从1979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潮涨潮落。经济学家们的论证和实际事实都证明,我国目前正经历房地产业投资的第三轮快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①系统地研究分析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影响房地产投资活动(特指掌握项目决策权的实业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环境即房地产投资环境,探讨我国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和成因,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的区位选择和政府有针对性地改善房地产投资环境提供参考,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2 理论基础
为科学地分析评价房地产投资环境,我们必须首先建立投资环境分析的理论模型,并从该模型出发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选择系列合适的指标。目前比较成熟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有多因素分析法、等级尺度法、系统计量法、冷热国法、道氏公司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投入产出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等多种,这些方法在分析投资环境时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基本上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较系统地分析区域投资环境的各个影响因素,并进而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然而由于缺乏微观分析基础,这类评价方法是否真正体现了微观主体投资者的利益,反映了他们的决策选择,却值得怀疑。由于本文分析的是一个产业的投资环境,而作出产业投资决策的主体是微观企业,这更要求本文要建立基于企业微观决策的分析模型。
2.1 假设
假设1: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并设企业利润为 (p-c)y(1+r),其中p为房地产单位价格,c为房地产单位成本,y为企业如果进入市场会提供的房地产数量,r指房地产的增值能力。由于房地产开发具有周期长、投资数额和风险大等特征,因而这里我们假设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以当前市场上的房地产投资收益状况为基础,若收益为正,则预测房地产建成时的房地产投资收益;如果当前市场上房地产投资收益为负,则不进行投资。
假设2: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同质的。因而有,y=Y/Nc,其中Y为一个区域的房地产需要量,Nc指该区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作这个假设是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假设3:我们定义A为一个区域人们的住房投资倾向因子,即人们愿意将可支配收入的多大比例用于住房消费。我们可以用pc/p来对其进行描述,其中pc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贰』 李成的主讲课程

当代金融发展前沿动态 金融理论学派研究 现代金融监管研究
金融风险投资研究 银行家理论
近五年发表在CSSCI源期刊的学术论文(主要)
宏观审慎理论综述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11年11期
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金融监管合作失衡下的监管套利理论透视《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8期
房价波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6期
中美日三国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胀比较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5期
货币演进的内在机理及其贬值规律《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4期
监管机构间博弈的金融监管非均衡与系统性风险研究《财经研究》2011年2期
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金融论坛》2011年2期
次贷危机前后中美利率联动机制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9期
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资产动态组合视角解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9期
我国金融市场溢出效应:1995——2009《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6期
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金融监管制度改进《上海金融》2010年6期
美元主导货币体系的变迁研究《人文杂志》2010年5期
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金融监管合作均衡分析《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4期
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学》(季刊)2010年4期
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周期波动关联分析《统计研究》2010年4期
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财经研究》2010年4期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模型测度与经济解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3期
资产价格、汇率波动与最优利率规则《经济研究》2010年3期
我国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3期
迪拜债务危机:基于主权财富基金与流动性的解析《西安交大学报》2010年2期
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与汇率吗《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2期
金融市场条件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解析《经济评论》2010年2期
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统计研究》2010年2期
基于逆向选择视角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研究《云南师大学报》2010年1期
房地产价格对商业银行资产的影响《金融论坛》2009年10期
虚拟经济动态演进的机理《财经科学》2009年10期
中国货币供给模式的理论解读:1979--2009《上海金融》2009年9期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周期动态效应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8期
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解读《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7期
通货膨胀预期与宏观经济稳定《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6期
国际金融危机:从直线传染到交叉感染的动态效应《财经科学》2009年6期
基于供求理论的金融监管强度边界与制度均衡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6期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5期
政府信誉介入下的上市公司信息虚假披露博弈解析《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5期
基于进化博弈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解读《金融研究》2009年5期
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实证《福建论坛》2009年2期
解读房地产信贷推动的美国次贷危机《金融论坛》2009年2期
基于博弈理论的中美汇率政策解析《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7期
金融监管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展望《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4期
基于国家利益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非均衡解析《上海金融》2008年4期
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边界的有效性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2期
股票指数期货的影响与风险防范《投资研究》2007年9期
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储蓄之间联动效应的分析《金融论坛》2007年7期
对我国汇率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7期
汇率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5期
Var模型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应用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5期
当前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效用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3期
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理论发展与国际借鉴《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2期
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上海金融》2006年11期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界定:一个经验模型《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0期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我国汇率制度视角的分析《金融论坛》2006年9期
金融制度缺失: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财经科学》2006年9期
基于金融安全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解析与中国实证《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8期
宏观金融视角的“存差”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6期
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6期
开放条件下的洗钱犯罪:成因、危害与防范《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5期
非均衡反洗钱金融监管:理论解析与实证检验《上海金融》2006年5期
从国外经验审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5期
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风险投资》2006年4期
货币替代: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透视《预测》2006年4期
金融生态平衡:金融安全研究的新视觉《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3期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发展与展望《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3期
美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带给我国的启示《中国统计》2005年12期
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与我国金融安全的思考《经济学家》2005年6期
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金融论坛》2005年6期
二十世纪金融危机理论发展与启示《经济学动态》2005年5期
开放环境下我国货币替代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4期
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国风险投资》2005年4期
汇率制度理论发展综述与启示《经济学动态》2005年4 期
我国风险投资制度缺陷与改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2期
开放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优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期
我国金融周期基本特征与分析结论《金融论坛》2005年1期
中国西部地区风险投资研究《中国风险投资》2005年1期

『叁』 关于金融经济学的 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金融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经典金融经济学理论体系若干矛盾与重构思考

2、经济金融化与金融经济学的发展

3、汇率调整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

4、“国进民退”的五大后果——专访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5、对金融经济学的发展金融深化论

6、金融经济学十讲

7、货币金融经济学

8、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演进——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之比较

9、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一个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考察视角

10、理查德·罗尔对金融经济学的贡献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数学描述及其在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应用

12、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13、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股票市场稳定研究

14、金融经济学教程

15、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动态——基于1990—2011年间《金融学期刊》刊发论文的统计分析

『肆』 刘晓星的发表论文

1. 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度量—基于金融高频数据的实证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7)
2. 基于VaR-EGARCH-GED模型的深圳股票市场波动性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5(5)
3. 我国出口船舶建造融资的金融创新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2003(9)
4. 基于压力测试的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财经问题研究2009(9)
5. 基于Copula-EVT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VaR和ES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1)
6. 中外主要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关系研究/管理学报2009(10)
7. 风险价值、流动性与市场风险计量/财经问题研究2008(1)
8. 银行监管对银行发展的影响/金融论坛2011(1)
9. 我国金融监管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6)
10.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3(10)
11. 个人消费信用评级及贷款决策研究/消费经济2003(6)
12. 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科研管理2003(6)
13. 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6(1)
14. 中国造船业的行业分析/当代财经2004(7)
15.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动因、挑战与问题—基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08

『伍』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参考文献哪里可以找

[1] 任培媛, 李瑞艳. AR(p)模型在外汇储备分析中的应用[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17)
[2] 汤学兵, 胡亚权. 我国外汇储备的预测分析与政策选择[J]. 大众科技, 2005,(04)
[3] 郎喜白, 曾黄锦. 湛江地区年降水量的时间序列分析[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08)
[4] 王元龙. 对我国外汇储备理论误区的评析[J]. 经济研究参考, 2006,(39)
[5] 周璇.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全国GDP预测模型[J]. 消费导刊, 2009,(13)
[6] 党姬男. ARMA时间序列模型在销售预测中的应用[J]. 电脑与电信, 2009,(04)
[7] 林英德, 王波, 李军. 英镑兑美元汇率分析及预测[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06)
[8] 徐杨, 胡真铭. 从外汇储备的功能变迁看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J]. 商场现代化, 2006,(13)
[9] 张煜. 基于ARMA模型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分析[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21)
[10] 韩继云.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选择问题新探[J]. 南方经济, 1996,(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1 条
[1]曹玉华. 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互动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 .
[2]杜鹏,徐中民,唐增. 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转绩效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冰川冻土, 2008,(04) .
[3]白雪.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计量模型研究[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6,(03) .
[4]万金金. 基于面板数据的FDI地区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 北方经济, 2006,(16) .
[5]乔兆颖. 山东省GDP的时间序列分析[J]. 北方经济, 2007,(02) .
[6]赵奥.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 北方经济, 2009,(06) .
[7]陈旺胜. FDI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非均衡性研究[J]. 北方经济, 2009,(10) .
[8]向琼.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北方经济, 2009,(12) .
[9]韩泽县. 基于协整技术上的中国股票市场的理性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
[10]时晶晶,李汉东. 深证成指日收益率波动的实证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
>>更多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1 条
[1]任志祥. 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D]. 浙江大学, 2004 .
[2]曹媛媛.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
[3]孙镟.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协整研究[D]. 河海大学, 2005 .
[4]徐小飞. 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 华侨大学, 2005 .
[5]陈全功. 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
[6]李海海.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
[7]诸培新. 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共福利[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8]陈燕武. 消费经济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 华侨大学, 2006 .
[9]梁彤缨. 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D]. 华南理工大学, 2004 .
[10]温明振. 有机农业发展研究[D]. 天津大学, 2006 .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9 条
[1]苏红.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 河海大学, 2004 .
[2]陈胜军. 县域金融萎缩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4 .
[3]惠莉.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4]封潇.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货币政策运行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
[5]吕瑜. 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与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 浙江大学, 2003 .
[6]王珂英. 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统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4 .
[7]李克军. 福建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及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 福州大学, 2004 .
[8]吴玉珊. 中国股市效率的计量研究[D]. 暨南大学, 2004 .
[9]李燕. 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4 .
[10]陈天厚. 我国民间投资预警的实证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胡初枝,黄贤金,陈志刚,钟太洋,谭丹,李珍贵. 基于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的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来自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A]. 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2]苏韡. 建设用地扩张影响因子的Granger因果检验[A]. 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3]谭志豪,方炜.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A]. 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 2008 .
[4]任家福,张昉,周宗放. 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A]. 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 2008 .
[5]丁焕峰. 城镇有效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东省1978~2005年的实证[A]. 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 2008 .
[6]佘传奇,夏家福. 中部崛起视野下的安徽亟待着力以消费拉动经济运行[A]. 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 2008 .
[7]张真真,李善同.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 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 2009 .
[8]朱传冲. 重庆城市化与商品流通关系的实证研究[A]. 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9]周晨. FDI地区差异对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A]. 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 2009 .

『陆』 求分析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图

当年俺的毕业论文就是用这个分析的,不过现在早就忘记了,看着很熟悉却无能为力呀…

『柒』 期货市场的功能和特点

期货结算所大部分实行会员制。结算会员须交纳全额保证金存放在结算所,以保证结算所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期货结算所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理事会)。日常工作由总裁负责。

特点:

1、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促进该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7)基于var模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动态关系研究扩展阅读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

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期货交易所是为期货交易提供场所、设施、服务和交易规则的非盈利机构。交易所一般采用会员制。

『捌』 谭小芬的出版著作

1. 中国货币冲销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2. 中国A股市场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解释,《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8期
3.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4. 美联储的退市策略及其潜在影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6期
5. 近十年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投资研究》,2011年第7期
6.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
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7.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美国中央银行家的言与行,《金融评论》, 2011年第4期(第二作者)
8. 2000-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推动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7期
9. 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6期
10. 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国际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
11. 全球经济形势不定 央行“以变制变”,《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2期
12. 欧债危机难划休止符,《中国外汇》,2011年第3期,
13. 流动性过多的局面2011年很难改变,《中国经济报告》,2011年第1期
14. 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和经济增长前景,《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1期
15. 美国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世界经济年鉴》,2010-2011年,2011年
16. 我国房地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基于理论与实证的考察,《现代财经》,2012年第2期(第二作者)
17.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研讨会综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2010年
18. 欧债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外汇》,2010年第7期
19.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金融》,2010年第4期
20. 新兴经济体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外汇》,2010年第3期
21.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经济纵横》,2010年第6期
22.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23. “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国际研讨会综述,《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24. 基金费率结构与绩效: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
25. 金融企稳是经济复苏的助推器还是绊脚石,《中国外汇》,2009年第10期
26.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27. 通缩是现在的,通胀是未来的,《中国外汇》,2009年第5期
28. 2002年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与之俱进,《中国外汇》,2008年第10期
29.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30. U型:美国经济低谷徘徊,《中国外汇》,2008年第6期
31.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效应分析,《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2. 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33. 房地产泡沫破裂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3-4月
3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多层面考察,《改革》,2008年第3期
35. 欧洲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2期
36.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宏观经济绩效:最新研究进展与评述,《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37. 欧洲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5-6月
38. 泰勒规则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4期
39.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亚洲和欧洲的观点”国际研讨会综述,《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9-10月(第二作者)
40. 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41.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
42.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经济评论》,2003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43. 北京与其他地区服务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专刊
44.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45. QFII: 理论框架、经验借鉴及其制度设计,《中国外汇管理》,2002年第9期
46. QFII制度在资本账户开放中的可行性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47. QFII制度的市场影响与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
48. 美国经济:触底反弹,世界经济黄皮书,《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9.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经济黄皮书,《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0. 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被新华网、新浪网、中国网、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部分转载,转载日期为2007年12月27日
51. 全球流动性过剩与房地产市场风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2. 欧洲房地产周期、宏观经济影响与金融稳定,世界经济黄皮书,《2006-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欧债危机依然扑朔迷离,2012年1月26日
2.欧元区不会解体 未到最危险时刻,2011年12月29日
3.欧债危机趋烈法国难以独善其身,2011年11月27日
4.欧债问题明年大爆发 中国需明智,2011年11月11日
5.德法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扩散,2011年9月20日
6.美信用评级下调有因推QE3?201年8月12日
7. 标普下调评级对美国意味着什么?,2011年8月11日
8. 中国经济快速复苏背后面临的风险,2011年8月2日
9. 中国通胀峰值已过将显著回落,2011年7月22 日
10. 伯南克两手准备应对经济不确定 ,2011年7月21日
11. 美联储结束QE2后货币政策动向,2011年7月16 日
12. 应从四个方面改革国际货币体系,2011年7月3日
13. 需要建立新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2011年6月23日
14. 希腊债务重组不可避免,2011年6月21日
15.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人民币出头,2011年6月9日
16.欧洲债务危机未息葡萄牙很麻烦,2011年5月19日
17. 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路线图,2011年5月12日
18. 2011年美国经济仍是低速增长,2011年2月1日
19. 中国央行应谨防流动性过剩的风险 ,2011年1月30日
20. 美元波动人民币汇率改革难度大,2011年1月16日
21. 房地产市场企稳是美经济复苏关键,2011年1月5日
22. 欧美第二轮量化宽松制约中国加息,2011年1月2日
23.欧洲债务危机的下一张骨牌,2010年12月21日
24. 爱尔兰债务响警报债券市场恐慌,2010年11月23日
25. 明年美国住房市场有望触底反弹,2010年10月2日
26. 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复苏态势不变,2010年9月19日
27. 美联储2012年才进入加息周期,2010年9月9日
28. 多伦多峰会财政风险成巨大隐患,2010年7月02日
29. 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增汇率弹性,2010年6月-24日
30. 主权债务不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6月19日
31.希腊债务危机加速蔓延险象环生,2010年5月9日
32. 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引发的猜想,2010年3月25日
33. 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中美贸易失衡,2010年3月23日
34. 英镑危机是否再现?,2010年3月19日
35. 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考验欧元区,2010年2月26日
36. 美联储按兵不动 加息尚远,2010年2月7 日
37.达沃斯警示主权债务问题,2010年1月31日
38. 新兴市场正在积聚资产泡沫,2010年1月15日
39. 查诺斯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危言思考,2010年1月15日
40. 2010年美国经济前高后低,2009年12月16日
41.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2009年12月14日
42. 美联储分四步退出危机期货币政策,2009年12月11日
4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信号,2009年12月10日
44. 杜拜危机不会带来第二波金融海啸,2009年12月3日
45. 美元未来还可能进一步贬值, 2009年11月30日
46. 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2009年11月26日
47. 澳央行加息揭全球货币紧缩序幕?2009年10月22日
48. 在香港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巨大风险,2009年10月20日
49. G20峰会:国际联手加强金融监管,2009年9月28日
50. 美联储会否及如何撤市呢? 2009年9月25日
51. 美国经济衰退已结束,步入复苏轨道,2009年9月22日
52. 国际金融市场基本企稳,复苏初现,2009年9月15日
53. 国际金融市场复苏的意义和风险,2009年9月6日
54. 美国经济复苏慢,二至三年内低速增长,2009年8月6日
55. 力拓警示:中国需筑经济安全防火墙,2009年7月30日
56. 中美对话:框架协议高于具体成果,2009年7月29日
57.八国集团退出刺激经济策略尚在观望,2009年7月14日
58.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策,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