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民国股票大洋图片
扩展阅读
股票交易周末开吗 2025-10-09 15:46:38
谷峰科技股票多少钱 2025-10-08 12:50:02

中国民国股票大洋图片

发布时间: 2021-07-07 16:33:43

1. 民国的大洋现在值多少钱如图

袁大头银元三年,真品象上述品相区间市场价550--600元左右,(不作真假分辨)

2. 古代大洋的图片是什么样一个大洋现在可以当多少钱

大洋,意指明清及民国初年货币单位银圆的统称,因起初主要用于对外贸易故称大洋;大洋即银元,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但货币的价值一为价值尺度,二为交换媒介,三为延期偿付标准,四为储藏手段,五为世界货币。在今天,金本位,银本位都不再实行,中央银行存储黄金也只是作为一种储藏手段。你所说的大洋除了本身金属可做工业及装饰行业,只剩下文物的收藏价值。不同时期,不同成色的大洋成交价不等。因为大洋的种类很多,就普品而言,民国的价格一般在210-500元之间。

3. 民国时期 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要看什么时期的,民国早期相当于50多元,晚期只相当于30多元。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成立以前的大洋沿用清朝的):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4. 民国时期用的大洋是现在人民币的多少

1912年的北京,一块大洋能买60斤普通大米(孟天培、甘博《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北京大学出版部1926年版),也可以供6个人去东来顺吃一顿羊肉火锅(据《吴虞日记》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60*3=180块


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能买44斤大米,也可以供5个人去中档的西餐厅吃一顿西餐(据香港名医陈存仁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

  • 44*3=132块


1931年春天的广州近郊,一块大洋能买25斤大米或者20斤豆角(玉昆《广州近郊的生活》,收录于《农村生活丛谈》,申报馆1937年版)。

  • 25*3=75块


1937年夏天的成都市区,一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魏树东《成都地价与房租之研究》下编表1《成都市二十七年六月及七月出售物价表》,收录于《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第77册,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影印版)。

  • 16*3=48块


  • 1911年相对稳定,粮食价格不是很高,可以算作比较合理的银元购买价格,14年以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粮食价格一直在涨,所以1块银元约等于现在200块RMB


*从地域上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粮价较高,大洋的购买力相对低一些,比如说鲁迅在北京定居时,一块大洋能买五六十斤大米,后来去了上海,一块大洋只能买20斤大米(据鲁迅日记)。

从时间上看,粮食价格越到后来越贵,大洋的购买力也就跟着越来越低。例如同样在北京,1915年一块大洋能买20斤面粉,到了1925年,就只能买12斤面粉了(据孟天培、甘博的调查报告《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

虽然大洋的购买力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终归属于“值钱”的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点,不管是谁,只要几十块大洋花出去,一定能买到一大堆好东西。以五四时期曾经跟鲁迅齐名的反礼教斗士吴虞为例,他有妻有妾,有几个女儿,有四个仆人和一个老妈子,一家十几口人,在成都市区过小康生活,一个月下来全家买肉买菜只花22块大洋就够了(据吴虞1914年6月20号日记)。后来他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做教授,请蔡元培、胡适、周作人、顾颉刚、钱稻孙等同事吃饭,在王府井大街东华饭店大摆宴席,鱼翅、鲍鱼等名贵菜品应有尽有,一顿饭也只花了25块大洋(据吴虞1922年2月26号日记)。再后来吴虞去上海旅游,晚上入住英租界最豪华的酒店“远东饭店”,要了一所高档套房,每天房费才5块大洋(据吴虞1924年6月24号日记)。

民国前期,北大的教授生活优裕,家家都雇听差、雇保姆,甚至还雇厨子、雇车夫,全部算下来,一个月无非只要花上30块大洋的工钱(仍据吴虞日记)。鲁迅在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买下第二所四合院以后,把母亲和原配夫人朱安都接过去住,并雇了三个老妈子侍候她们,每个老妈子除管吃管住以外,每个月的工钱只花两块大洋(详见拙著《民国房地产战争》第三章,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这说明大洋的购买力确实很强,也说明那时候老妈子的收入确实很低。

5.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放到现在值多少钱

大洋,这种货币最早是在宣统年间由清朝的铸币局监制而后统一发行,现在我们所说的大洋主要是指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定货币,代表有袁大头、孙小头等。

经过很多年的流失,大洋现在的价格也是在水涨船高,就拿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来说,价格低则千元上下,高则数十万,民国三年的中圆银元价格为1200元,民国三年的中圆银元价格为15000元,这些价格高昂的大洋大都是当时发行量少,目前现存较少的币种。总的来说,由于民国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导致经济领域也是比较鱼龙混杂,大洋自然也是种类繁多,况且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大洋发行,所以大洋的价格差异非常大,但是只要你的大洋越罕见,价格就越高。

6. 中国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现在能换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的大洋实际上就是银元是通过金属银做成的硬币,在当时价值大约是七钱二分白银,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如今能够换得人民币大约100~200元钱,但是也会随着时势不同而有着略微的差别。

而普通劳工的工资就比较低,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比如服务人员一个月收入大约是10~20块大洋,只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而且以前的人工作可不是只有8小时,一般来说民国时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会维持在12小时左右,每个月至少要工作28天,比现在人人唾弃的996还要严重,但是他们再苦再累都不会放弃这份工作,由此可见民国时期的大洋价值确实是差不多100~200元人民币,不过时期不同,银元的价值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