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平安股价创9年新高是怎么回事
今日中国平安(601318,SH)大涨3.57%,并以47.62元报收,创出9年来的新高。此前在5月31日,中国平安盘中涨至47.13元就首次站上2008年来的新高。
❷ 什么是中国平安股票的合理估值
我觉得30-40元才是中国平安股票的合理估值,
但中国A股目前除了那些大盘的蓝筹股以外,
其它的股票基本上多数都是高估了,
❸ 中国平安为什么要融资
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
高层手中持有的中国平安股票的损失和再融资之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相比是九牛一毛 所以他们并不在乎 也没有考虑到大肆揽钱给市场带来的不良后果
平安在去年A股上市筹资382亿元已经使偿付能力达到了400%以上,远远超过了保险监管部门规定的100%警戒线。平安本身在公告及新闻稿措辞上的倾向性也让外界认为将有一场大收购到来,而并非仅仅为了补充资本金那么简单。
在被问及这笔资金的具体投向时,平安相关人士昨日向本报表示,“将以开放的心态把握境内外市场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有针对性地部署资本,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据市场人士推测,平安募集资金用途包括海内外投资、二元战略和银行扩张三个方面。
近期市场上关于平安收购的传闻很多,其中包括收购英国保诚、华夏银行等。据记者采访了解,平安集团近期正大肆“招兵买马”,不少银行业优秀人才(其中包括银行高层)或将转投平安门下。
据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12月以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99亿元)成功收购富通集团后,中国平安高层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在海外收购上再下一城的“野心”。而对于中国平安来说,美国次贷危机给国际金融集团造成的重创,或许又是一次逢低买入的良机。
分析人士认为,平安再融资的投向有可能是控股一家有全球性网络的保险集团。“面对国内市场的高估值和国际市场的低估值这一历史性机会,平安有可能会利用这次机遇,加快其迈向国际一流金融集团的步伐;另一个可能的选择是,在国内进行银行收购,但目前可供收购的标的已经非常少,而且如果是优质银行资产老股东更愿意去上市而不是卖给平安。”因此,杨建海认为,平安收购境外机构的可能性最大。
比较一下平安的募集资金与国际巨头的市值会发现,“如果是全资控股,平安可以收购3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是相对控股,可以最多收购6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现在市值最高的海外寿险集团ING只有760亿美元,平安可以收购的标的范围很大。”杨建海认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论上讲,从高估值市场融资收购低估值市场股份是对股东有利的行为,因为融资成本低于投资回报。受次贷风波的影响,欧美市场估值下降趋势明显,比照亚洲市场已有明显的投资优势。但风险在于平安对被收购对象风险的掌控程度。
❹ 中国平安A股和H股价值怎么相差那么多
1、因为股票在内地投机的太多,政府干预多点,人们对不利消息放大,股价容易下跌;香港受到国外影响多点,股价比较稳定。平安香港H股不受小非的冲击,而A股由于受到小非的冲击,股价受到影响,造成了A股和H股相差很大的局面。从长远看,小非抛售完毕后,将是A股与H股价格接近的时候。一般来说,平安将来的价格,会越来越向H股靠拢。
2、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中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账,实行“T+1”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
3、H股也称国企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因香港英文——HongKong首字母,而称得名H股。)H股为实物股票,实行“T+0”交割制度,无涨跌幅限制。中国地区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于H股,大陆地区个人目前尚不能直接投资于H股。
❺ 中国平安的市盈率高达588,可是有人说它的估值低,为什么
2008年因为投资失败,每股收益很低,是偶然状况,计算出来588没意义。
静态市盈率(每股收益用2007年的)为55.52/2.11=26.31倍
个人认为考虑到高速发展公司,给的市盈率应该高一点,所以给20到25倍市盈率,所以合理的价位为42到53元。
❻ 为什么都是70亿股,中国平安的股价是中国太保的两倍
去看净资产,再看每股收益——就知道了。
❼ 基金为什么重仓中国平安
分析师的评论:寿险营销员渠道人海模式的终结
(1)寿险营销员人数居全球第一。 在寿险行业加强银保监管之后, 2014 年至 2017 年寿险行业个险业务迎来高速发展,其主要驱动力是营销员规模的快速增长, 2017 年全行业营销员人数达到 801 万人,较 2014 年增长 1.4 倍。到 2016 年我国每万人营销员人数达到 48 人,远超同期美国 34 人/万人。我们认为与海外发达保险市场相比,我国寿险营销员规模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2)营销员成本创历史新高。 寿险营销员规模的高速扩张带来营销员成本持续增长, A 股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平均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占营业支出比例自 2013 年的 7%提升至 2017 年前三季度的 13%。假设营销员每人每月成本为 7000 元,那么 2017 年保险营销员成本占当年新单保费的比例达到 44%。
(3)开门红保费负增长倒逼人数驱动向产能驱动转型。 2018 年寿险开门红个险新单大幅负增长会使得营销员收入下滑,进而使得脱落率高,倒逼保险公司个险业务更加依赖营销员产能提高而非人数增长。以往通过扩张人力而实现业务增长的保险公司经营压力会增大,而人均产能较高的保险公司经营会更为稳健。
寿险开门红困境中的产品策略
(1)开门红保费大降主要源于件均保费下滑。 2018 年寿险开门红个险新单预计全行业负增长30%左右,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件均保费下滑。一方面在 134 号文的约束下,快返型产品停售,另一方面 2017 年末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等收益率持续上升,这两者都降低了 2018 年寿险开门红产品的竞争力,造成件均保费下滑。
(2)多卖健康险可否以价补量? 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更高,以中国平安为例, 2017 年上半年中国平安长期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高达 86%,远高于短交储蓄型产品 (15%)。但由于保障型产品设计更为复杂,对营销员素质要求更高,在开门红保费下滑的背景下,人均件数更高的保险公司预计保障型产品销售会更顺利。
客户的地域分布影响保单价值
(1) 中国平安一线城市市场份额领先。 与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相比,中国平安在北上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份额高于全国市场份额,体现出公司在一线城市竞争力更强。由于客户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不同公司价值增长也存在差异,体现出中国平安开门红情况也要好于其他公司。
(2) 富裕地区营销员展业效率较高。 保险公司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业务价值相对更高,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经济发达地区营销员整体素质较高,二是人口密度较高,营销员展业相对更为容易,三是人们收入水平更高,更容易接受较为复杂的长期保障型产品,带来件均保费和业务利润率相对较高。
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分拆与 MOIC 模型
(1)内含价值-股价联动及 MOIC 模型: 2017 年 8 月 2 日我们发布报告《保险集团的估值框架和趋势探究》构建 MOIC 模型,认为“保险集团=销售公司 (Marketing) +运营公司
(Operation) +投资公司 (Investment) +资本公司 (Capital)”。 2018 年 1 月 12 日我们发布报告《保险灰犀牛系列之二:负债端死差而非投资端利差是保险 股价值变动的主因》构建了“内含价值-股价联动模型”,透过模型我们发现 2017 年四家 A 股上市保险公司股价涨幅与其内含价值增速呈高度线性关系并且斜率远大于 1。
(2)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分拆: 我们假设 2018 年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 0%/中国太保-20%/新华保险-25%/中国人寿-30%,那么销售公司对于内含价值贡献增速将在 6%-11%的水平(中国平安 11%/中国太保 9%/新华保险 7%/中国人寿 6%,占比均超过 50%),死差而非利差是推动寿险业务价值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❽ 中国平安股可以长期持有吗
我个人认为中国平安这只股票是适合长期持有的。
类似之前有专业人士问中国平安总市值会成为A股最大市值的股票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中国平安的发展壮大,中国平安是可能成为A股市场最大市值的股票,从这里可以说明整个市场都是看好中国平安,间接性说明中国平安适合长线持有的。
(4)长期上涨趋势
中国平安自从上市之后在2008年之时见到低点4.48元,随后开始呈现震荡上扬的走出,尤其从2014年开始,中国平安走出加速上涨行情;截止本周中国平安再度创了92.47元的新高;11年时间已经走出了近20倍的涨幅,已经相当于每年都有1倍以上的收益率;从历史中国平安涨幅来看是适合长期投资的。
综合以上四个角度分析中国平安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平安是适合长线持有的,也是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