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持有科技股基金有哪些
【纳斯达克100指数】(按2018-06-30的规模从大到小排列)
1、广发:270042
2、国泰:160213
3、大成:000834
4、华安:040046
5、易方达:161130
【标普信息科技】
1、易方达:161128
【中概股】
1、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164906
以上都是QDII指数基金,下面的是主动型基金
1、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100055
2、嘉实全球互联网股票:000988
(1)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股票净值扩展阅读
基金购买操作技巧
1、先观后市再操作
基金投资的收益来自未来,比如要赎回股票型基金,就可先看一下股票市场未来发展是牛市还是熊市。再决定是否赎回,在时机上做一个选择。如果是牛市,那就可以再持用一段时间,使收益最大化。如果是熊市就是提前赎回,落袋为安。
2、转换成其他产品
把高风险的基金产品转换成低风险的基金产品,也是一种赎回,比如:把股票型基金转换成货币基金。这样做可以降低成本,转换费一般低于赎回费,而货币基金风险低,相当于现金,收益又比活期利息高。因此,转换也是一种赎回的思路。
3、定期定额赎回
与定期投资一样,定期定额赎回,可以做了日常的现金管理,又可以平抑市场的波动。定期定额赎回是配合定期定额投资的一种赎回方法。
㈡ 你知道数字鸿沟吗你知道它的表现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
在同一国家内部也存在着数字鸿沟。发达国家的国内分化表现在:(1)阶层差异。据调查,美国年收入7.5万美元的家庭87%拥有电脑,68%的家庭上网,而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家庭中,只有7%有电脑,2%上网。(2)种族差异。美国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家庭的电脑拥有率和上网率要比白人和亚裔低60%左右,在美国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仍有99.5%的非洲裔、98%的拉美裔不能使用因特网。(3)行业差异。美国信息技术业工人的平均年薪比其他私营部门工人工资高85%,1992年至1998年,信息产业工人与其他行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差距扩大了1万美元。(4)年龄差异。英国使用因特网的人口中有50%以上属于15~24岁群体,而这部分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5%,超过64岁的人口中每25人中只有1人上网。(5)男女性别之间、城乡之间及不同教育背景人群的信息化差距也日益明显。影响:富国的先行优势 联合国秘书处公布的资料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是一种“富国现象”。少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搭上了信息革命的头班车,在"知识权力"集中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重组和全球垄断获取“先行优势”,已经牢牢占据了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至高点。 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国家尚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肩负双重发展重任,部分国家不堪重负,已经被边缘化。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信息(知识)和人才成为生产函数中极为重要的内生变量,这客观上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普通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优势,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南南合作的潜力。知识和人才有其流动性和聚集效应,发展中国家知识创新体制落后、能力不足,而本国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流失严重,遂在全球科技和人才竞争中处于下风。 信息技术和产业在发育初级需要高投入,背负重债和财政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无力承担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普通民众也无力支付高额教育和通讯费用,发展中国家在与信息秩序相关的规则制订过程中几无发言权和影响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穷人被隔离在“数字鸿沟”另一边。南北国家“数字鸿沟”问题,是南北经济差距的产物,同时又加剧了这一差距,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国内分化成为社会问题 美国的贫富差距自1973年以来已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信息化进一步推动财富在信息技术所有者、企业家和金融家中的高速集聚,比尔·盖茨等网络巨子富可敌国,无缘或不能掌握网络技术的公民极易沦为赤贫或堕入社会底层?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实及趋势,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工作、学习和生活 位于鸿沟的更不幸运一方,就意味着更少的机会参与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更多的工作与计算机相关。这同时意味着获得较少的机会参与教育、培训、娱乐、购物和交流等可以在线得到的机会。 美国政府在其设立的"填平数字鸿沟"政府网站上指出了为所有美国人创造数字机会的重要意义:可获得计算机和互联网,并拥有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对于充分地参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正在利用因特网,寻求商品和服务的最低价格;在家工作或者创业,利用远程教学获得新的技能,在健康方面基于更多的信息而作出更好的决定。 使用这些技术对于工作是越来越重要了,而在迅速增长的信息技术部门工作,更可获得几乎比其它部门高出80%的报酬。 创造性的运用技术,同样可以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上造成很大的区别。在一些课堂里,教师使用因特网以跟上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和他们的同事交流授课计划,更多的和家长沟通。学生们则可登录国会图书馆,下载历史事件的原始文件,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过去只有天文学专家才能使用的望远镜,探索宇宙奥秘;并且可以投身于更多的"边做边学"活动。学生们同时还创造了基于互联网的可供其它学生利用的大量学习资源--例如有关濒危物种,声音的感知,美国法官制度探索等网站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贫困者因此有双重不利。他们无法及时获取可以改善自身处境的工作信息,无缘电子商务以及寻求最低价所带来的改善福利的良机。 互联网是让机会均等的新力量 经济学家埃瑟·戴森认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改变了权力的分配。工业革命以来的两个世纪里,人类追求的都是经济规模,比方说,大型工厂、大众媒体。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让世界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互联网是一种让机会均等的新力量。 也就是说,未来的差别将在于能不能把握机会。以往没有人或者很少人有机会,但是当人人都有机会时,就很容易看出,哪些人拥有必要的智商与自发的驱动力去善用这些机会。造成差别的不只是智商而已,还有个性和想象力。凡是把握机会采取行动的人,网络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力量。所以,一个人生来有多少财富、来自哪一个国家等等,这些因素在未来将越来越不重要,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将成为他未来有没有优势的决定因素。 数字机遇 世界经济论坛组织(WEF)2000年报告《从全球数字鸿沟到全球数字机遇》认为,我们应该更好的将注意力集中于"全球数字机遇"上。这将更有利于开展那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的行动,因为那是我们今天真正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向全球数字发展的转换的机会。 技术进步,政策改革,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竞争,一起创造了一个所有国家都能从这场信息革命中获得好处的境况。技术、速度、力量和可用性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而费用却在降低;过去只有大的组织获得的能力现在可以被个人和小组织获得。这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机会。 例如:因特网和相关的技术与服务能极大地提高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部门在内的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能创造新的报酬优惠的工作机会,等等。而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已经从这当中获得了好处。例如,小地方和个人企业家通过互联网向国内外销售当地的农产品和其他小商品。 但是,从实践上来看,除非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取实质性的有利的措施,数字机遇不可能完全实现。首先,从教育和财政政策到电信管理,电子商务等等,新的国家战略以及财政倾向应该建立起来。同时,国际社会应该承担起支持者的重要角色。在提供技术,资本,商业专家,贸易利润,技术援助以及其他相关方面作出努力。
㈢ 数字鸿沟的影响是什么
富国的先行优势 联合国秘书处公布的资料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是一种“富国现象”。少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搭上了信息革命的头班车,在"知识权力"集中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重组和全球垄断获取“先行优势”,已经牢牢占据了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至高点。 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国家尚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肩负双重发展重任,部分国家不堪重负,已经被边缘化。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信息(知识)和人才成为生产函数中极为重要的内生变量,这客观上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普通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优势,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南南合作的潜力。知识和人才有其流动性和聚集效应,发展中国家知识创新体制落后、能力不足,而本国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流失严重,遂在全球科技和人才竞争中处于下风。 信息技术和产业在发育初级需要高投入,背负重债和财政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无力承担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普通民众也无力支付高额教育和通讯费用,发展中国家在与信息秩序相关的规则制订过程中几无发言权和影响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穷人被隔离在“数字鸿沟”另一边。南北国家“数字鸿沟”问题,是南北经济差距的产物,同时又加剧了这一差距,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国内分化成为社会问题 美国的贫富差距自1973年以来已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信息化进一步推动财富在信息技术所有者、企业家和金融家中的高速集聚,比尔·盖茨等网络巨子富可敌国,无缘或不能掌握网络技术的公民极易沦为赤贫或堕入社会底层?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实及趋势,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工作、学习和生活 位于鸿沟的更不幸运一方,就意味着更少的机会参与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更多的工作与计算机相关。这同时意味着获得较少的机会参与教育、培训、娱乐、购物和交流等可以在线得到的机会。 美国政府在其设立的"填平数字鸿沟"政府网站上指出了为所有美国人创造数字机会的重要意义:可获得计算机和互联网,并拥有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对于充分地参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正在利用因特网,寻求商品和服务的最低价格;在家工作或者创业,利用远程教学获得新的技能,在健康方面基于更多的信息而作出更好的决定。 使用这些技术对于工作是越来越重要了,而在迅速增长的信息技术部门工作,更可获得几乎比其它部门高出80%的报酬。 创造性的运用技术,同样可以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上造成很大的区别。在一些课堂里,教师使用因特网以跟上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和他们的同事交流授课计划,更多的和家长沟通。学生们则可登录国会图书馆,下载历史事件的原始文件,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过去只有天文学专家才能使用的望远镜,探索宇宙奥秘;并且可以投身于更多的"边做边学"活动。学生们同时还创造了基于互联网的可供其它学生利用的大量学习资源--例如有关濒危物种,声音的感知,美国法官制度探索等网站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贫困者因此有双重不利。他们无法及时获取可以改善自身处境的工作信息,无缘电子商务以及寻求最低价所带来的改善福利的良机。 互联网是让机会均等的新力量 经济学家埃瑟·戴森认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改变了权力的分配。工业革命以来的两个世纪里,人类追求的都是经济规模,比方说,大型工厂、大众媒体。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让世界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互联网是一种让机会均等的新力量。 也就是说,未来的差别将在于能不能把握机会。以往没有人或者很少人有机会,但是当人人都有机会时,就很容易看出,哪些人拥有必要的智商与自发的驱动力去善用这些机会。造成差别的不只是智商而已,还有个性和想象力。凡是把握机会采取行动的人,网络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力量。所以,一个人生来有多少财富、来自哪一个国家等等,这些因素在未来将越来越不重要,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将成为他未来有没有优势的决定因素。 数字机遇 世界经济论坛组织(WEF)2000年报告《从全球数字鸿沟到全球数字机遇》认为,我们应该更好的将注意力集中于"全球数字机遇"上。这将更有利于开展那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的行动,因为那是我们今天真正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向全球数字发展的转换的机会。 技术进步,政策改革,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竞争,一起创造了一个所有国家都能从这场信息革命中获得好处的境况。技术、速度、力量和可用性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而费用却在降低;过去只有大的组织获得的能力现在可以被个人和小组织获得。这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机会。 例如:因特网和相关的技术与服务能极大地提高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部门在内的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能创造新的报酬优惠的工作机会,等等。而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已经从这当中获得了好处。例如,小地方和个人企业家通过互联网向国内外销售当地的农产品和其他小商品。 但是,从实践上来看,除非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取实质性的有利的措施,数字机遇不可能完全实现。首先,从教育和财政政策到电信管理,电子商务等等,新的国家战略以及财政倾向应该建立起来。同时,国际社会应该承担起支持者的重要角色。在提供技术,资本,商业专家,贸易利润,技术援助以及其他相关方面作出努力。
㈣ 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有从业资格吗五年中动力平衡没分红配股净值跌到6角!管理好混乱,没人管的公司。
景顺主要做的是日本的市场。对于中国而言我推荐贝莱德和中国首域。从这两家基金公司20年的业绩看,贝莱德亚洲基金和中国首域基金的平均年回报率在14%-17%左右。如果要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我推荐投资金砖5国的,这方面贝莱德全球基金也有涉及,可以考虑。
德银国际理财师助理来访!
㈤ 中概股二次回归潮要来了!最近不少市场资金有点癫狂
富国中国中小盘(100061)、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100055)?,这两只投港股的QDII基金,是你能参与的最便捷方式。
㈥ 请问有没有一只基金重仓回归的中概股
从基金一季报可以看到,在美国上市的京东、网易、网络、携程、好未来、哔哩哔哩、拼多多等“中国核心资产”是QDII基金布局的重点。
数据显示,一季度,京东进入了11只QDII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其中,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和交银中证中国互联网等3只基金持有京东市值最高,占这3只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分别为5.99%、6.42%和7.14%。
同时,不少基金看好网易。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鹏华香港美国互联网、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工银瑞信全球配置等基金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均包括了网易,持有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分别为3.38%、3.5%、4.07%和1.78%。
好未来是另一家被QDII广泛持有的中概股公司。数据显示,有10只基金一季报持有好未来,持有市值比例较高的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占该基金净值的4.7%。此外,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富国中国中小盘、嘉实全球互联网人民币等基金持有好未来市值也较高。
近期因“后浪”引起高度关注的哔哩哔哩,获得4只QDII基金的青睐,分别是南方香港成长、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汇添富全球消费和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
㈦ 数字鸿沟的数字鸿沟
联合国秘书处公布的资料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是一种“富国现象”。少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搭上了信息革命的头班车,在知识权力集中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重组和全球垄断获取“先行优势”,已经牢牢占据了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至高点。
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国家尚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肩负双重发展重任,部分国家不堪重负,已经被边缘化。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信息(知识)和人才成为生产函数中极为重要的内生变量,这客观上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普通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优势,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南南合作的潜力。知识和人才有其流动性和聚集效应,发展中国家知识创新体制落后、能力不足,而本国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流失严重,遂在全球科技和人才竞争中处于下风。
信息技术和产业在发育初级需要高投入,背负重债和财政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无力承担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普通民众也无力支付高额教育和通讯费用,发展中国家在与信息秩序相关的规则制订过程中几无发言权和影响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穷人被隔离在“数字鸿沟”另一边。南北国家“数字鸿沟”问题,是南北经济差距的产物,同时又加剧了这一差距,形成恶性循环。 位于鸿沟的更不幸运一方,就意味着更少的机会参与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更多的工作与计算机相关。这同时意味着获得较少的机会参与教育、培训、娱乐、购物和交流等可以在线得到的机会。
美国政府在其设立的填平数字鸿沟政府网站上指出了为所有美国人创造数字机会的重要意义:可获得计算机和互联网,并拥有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对于充分地参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正在利用因特网,寻求商品和服务的最低价格;在家工作或者创业,利用远程教学获得新的技能,在健康方面基于更多的信息而作出更好的决定。
使用这些技术对于工作是越来越重要了,而在迅速增长的信息技术部门工作,更可获得几乎比其它部门高出80%的报酬。
创造性的运用技术,同样可以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上造成很大的区别。在一些课堂里,教师使用因特网以跟上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和他们的同事交流授课计划,更多的和家长沟通。学生们则可登录国会图书馆,下载历史事件的原始文件,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过去只有天文学专家才能使用的望远镜,探索宇宙奥秘;并且可以投身于更多的边做边学活动。学生们同时还创造了基于互联网的可供其它学生利用的大量学习资源--例如有关濒危物种,声音的感知,美国法官制度探索等网站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贫困者因此有双重不利。他们无法及时获取可以改善自身处境的工作信息,无缘电子商务以及寻求最低价所带来的改善福利的良机。 经济学家埃瑟·戴森认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改变了权力的分配。工业革命以来的两个世纪里,人类追求的都是经济规模,比方说,大型工厂、大众媒体。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让世界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互联网是一种让机会均等的新力量。
也就是说,未来的差别将在于能不能把握机会。以往没有人或者很少人有机会,但是当人人都有机会时,就很容易看出,哪些人拥有必要的智商与自发的驱动力去善用这些机会。造成差别的不只是智商而已,还有个性和想象力。凡是把握机会采取行动的人,网络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力量。所以,一个人生来有多少财富、来自哪一个国家等等,这些因素在未来将越来越不重要,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将成为他未来有没有优势的决定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组织(WEF)2000年报告《从全球数字鸿沟到全球数字机遇》认为,我们应该更好的将注意力集中于全球数字机遇上。这将更有利于开展那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的行动,因为那是我们今天真正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向全球数字发展的转换的机会。
技术进步,政策改革,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竞争,一起创造了一个所有国家都能从这场信息革命中获得好处的境况。技术、速度、力量和可用性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而费用却在降低;过去只有大的组织获得的能力现在可以被个人和小组织获得。这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机会。
例如:因特网和相关的技术与服务能极大地提高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部门在内的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能创造新的报酬优惠的工作机会,等等。而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已经从这当中获得了好处。例如,小地方和个人企业家通过互联网向国内外销售当地的农产品和其他小商品。
但是,从实践上来看,除非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取实质性的有利的措施,数字机遇不可能完全实现。首先,从教育和财政政策到电信管理,电子商务等等,新的国家战略以及财政倾向应该建立起来。同时,国际社会应该承担起支持者的重要角色。在提供技术,资本,商业专家,贸易利润,技术援助以及其他相关方面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