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蒋经国十大建设
有些工程重要性不那麽重要,而只是为了凑足十项宣传口号较响亮而硬加入了。
像铁路电气化就是,他很成功也完成了,但是对於经济影响并不是那麽大。
其实十大建设基本都完成了,只是后来有些功效不佳。
例如台中港和苏澳港,这两项建设就成效不佳,不过也不致於浪费。
其实十大建设最主要的是中山高速公路与中正机场。
中山高速公路的完成带动了整个区域发展,货品运输热络,对於经济有很大提升作用。这也是内地改革开放进行建设时,总是拼命不断盖高速公路的源由。
另外中正机场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当初那个机场可是亚洲最新颖、号称最先进完善的机场,之后的新加坡、香港机场兴建时,该机场是重要叁考对象。
不过二三十年后,现在已经成为了最老旧的机场
造船:中国造船公司
钢铁:中国钢铁公司
石油:中国石油公司
这三家公司现在都已经民营化了,但是政府仍是大股东,民营化是因为经营绩效比较好也比较弹性,这三家公司到现在可都还是赚钱的大公司
另外一个有趣现象,台湾经济发展比较早,所以很多以中国的名称反而都被台湾先抢先注册,另外还有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
核电厂的功能与作用当然不用说了。至於北回线主要是便民,实际经济效用应该不大才是。
其实以上那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执行这个计画的时机,那时候全球因为石油危机,物价暴涨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当然台湾也一样物价暴涨一倍,经济成长却是百分之一。这些都还好更严重的是,美国和台湾断交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其他国家也跟进,台湾顿时被全球孤立。你想想看那时候台湾的状况会是多严峻,全台陷入悲观愤怒的情势,有钱有势的开始逃离台湾,因为大家以为中华民国将要灭亡了,不想留在台湾当亡国奴。
所以那时候推动十大计画几乎大家都反对,因为规模太大了,台湾那时候又没钱,需要大规模向外国举债,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结果蒋经国说了一句,
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他几乎其实也是赌上他所有的一切去执行这个计画。
最后结果是蒋经国对了,台湾领先全球从经济萧条中复苏,之后更以经济成长率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并持续十五年以上,台湾经济快速成长。
『贰』 建国大业中蒋经国蒋经国是怎样的人
蒋经国,他为国民党、为他的父亲担忧,满腔热血大谈“国事”,却生生被母亲宋美龄拉回“家事”之中。本想借孔家开刀、杀鸡儆猴以扫腐败之风,到头来还是在父亲蒋介石的“家事国事两难全”的劝诫下灰飞烟灭。
建国大业剧情:
《建国大业》以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2)蒋经国与中国股票扩展阅读:
蒋经国的一些主要贡献:
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
在担任“行政院长”期间,蒋经国主张改革台湾人铺张餐饮陋习,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使餐饮奢侈风气有所收敛。
较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据报道,其每年超过200次亲自下乡走访,以了解地方实际需要。同时也很注重偏远乡村建设,落实水电及基础医疗卫生建设,减少城乡差距,使台湾的乡村建设程度较进步。由于其作风亲民,深受台湾民众的好评。当他在台湾逝世的消息传出,不少台湾民众曾闻声痛哭。迄今为止,在对以往几位台湾领导人的民调中,他仍是最受台湾民众肯定的一位。
蒋经国著有《我的生活》、《我的父亲》、《负重致远》、《蒋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等书。
『叁』 蒋经国执政期间推行的主要政策
(一)对内推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封建继承制,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和报禁,为台湾后来实行“政治民主”铺平了道路;
(二)放宽两岸政策,开放大陆探亲,允许大陆老兵返乡,打破两岸近40年的隔阂,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三)推行人事革新,打破省籍界限,向本省人开放政权,大量启用本省籍官员如林洋港、谢东闵、邱创焕、徐庆钟、李登辉等;
(四)重用经济技术专业人才,全力推动岛内经济建设,例如“十大建设”、“十二大建设”等,使台湾“赢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美誉;
(五)倡导廉洁奉公,制定“贪污治罪条例”,坚决反对贪污。蒋本人则以身作则,勤政爱民,勤走基层,每年下乡“平均超过 200次”。
蒋经国简介: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浙江省奉化溪口人,蒋介石长子。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毕业,返回中国后加入中国国民党。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1986年10月10日,蒋经国在国庆大会上发表讲话,表示要对历史、对10亿同胞、对全体华人有个交待。随后指示立法院对“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进行修订,尽快完成立法程序,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次年7月15日,台澎金马地区长达38年的“戒严”宣布解除,人民可以自由组党、自由办报办刊,台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蒋经国也由此而完成了由独夫强人到民族伟人的跨越。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肆』 蒋经国当年在上海展开的“打虎”行动为什么会铩羽而归
1948年夏秋之际,为控制通货膨胀,推行金圆券改革,蒋经国在上海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发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豪言壮语,然而最终却铩羽而归。1948年的夏天,南京国民政府刚从国民大会的喧嚣中平静下来,但蒋介石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共产党的军队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政府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军费连年增长,物资严重匮乏。图为1948年,百姓在排队等待分配粮食。上海这座摩登之都,虽然在一月份经历了“舞女风潮案”,数千名舞女走上街头对抗政府的“禁舞令”,最后政府让步,十里洋场舞厅里依然喧嚣热闹。图为上海街头的人们,他们身后的广告牌告诉你这里的生活仿佛一切如常。而实际上,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上海的物价共上涨3728倍,每年平均上涨14倍。到1948年夏天,上海的经济形势已经严峻到一触即崩的境地。图为上海市民排队领美国援助的粮食。为挽救经济危机,194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发行金圆券,规定各地物价必须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准上,不得提高,即“819防线”。金圆券改革方案主要由财政部长王云五提出。左图为行政院院长翁文灏,中图为王云五,右图为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蒋经国被派往上海稳定物价、主持改革,他时年三十八岁。他在上海出演的这一场风风火火的大戏――史称“上海打虎”。只不过,电闪雷鸣中华丽登台的这位主角,转眼间,身上便满是秋风落叶。图为手持《币制改革》的蒋经国。蒋经国的办公室设在九江路中央银行大楼三层。在每星期二和星期四的下午,他的办公室向民众开放。走进他办公室的人,有商人、妇女、劳工等等。图为蒋经国在办公室倾听小商贩的投诉。赴任之前,蒋经国曾对蒋介石说:“上海金融投机机关无不与党政军要人有密切关系,且作后盾,故将来阻力必大,非有破除情面,快刀斩乱麻之精神贯彻到底不可也。”到上海后,蒋经国又挑选一万多名青年,组成大上海青年服务队。在动员会上,蒋经国鼓动队员们,对付那些抵制币制改革的巨商、富户、官僚,要拿出武松打虎的勇气,所以金圆券改革又称“打老虎”。图为蒋经国在大上海青年服务队成立大会上讲话。蒋经国还表示:“本人此次执行政府法令,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凡为资本家辩护的,就是资本家的走狗。”蒋经国组织了反对通货膨胀游行,藉此来增加民众对他的行动的支持。画面上,一位装扮的奸商,正站在棺材上发表演说。棺材前张挂着一张大幅宣传画,画两旁的口号为:“谁危害金圆信用,咱们就砍他的头。”为方便市民投诉,上海各处设立了意见箱。许多便衣警察奉命在大街小巷各商店调查违反价格者和囤积者。图为上海市经济警察根据举报进入商家,检查是否有非法囤积的情形。蒋经国本人还时常微服出巡,发现贪赃受贿的官员即严惩不贷,将一批批违法商人游街示众。8月23日和27日,蒋经国两次指挥上海的军警,到全市库存房、水陆交通场所搜查。蒋经国专门设立了一个特别刑事法庭,专门惩处触犯其收兑、限价政策的“大老虎”。米商万墨林、纸商詹沛霖、申新纱厂老板荣鸿元等人,都曾因违反币制改革的规定被捕入狱。图为上海著名商人、百万富翁、林王公司总经理王春哲,因套购黄金外汇、参与黑市投机而被捕。蒋经国信奉这一座右铭:“我宁愿看到一个家庭痛哭,而不愿意看到满街的人痛哭。”1948年9月24日,王春哲在上海被警察处决。在王的豪宅里,全家嚎啕大哭。图为王春哲被行刑现场。在蒋经国的铁腕之下,上海各阶层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成金圆券。有人敷衍或藏匿就严惩。迫于威严,市民大多“主动”排队将手中的黄金、美钞换成金圆券。人们半个世纪的积蓄,就这么在一夜之间消失。蒋经国还抓了另一个上海滩的头面人物,这个人的被抓跟他的打虎失败有直接关系,他就是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三儿子、中汇银行经理杜维屏。他被捕的罪名是“囤货炒股”,在交易所外抛售永安纱厂股票2800股,被判8个月徒刑。图为站在法院公审台前的杜维屏和另外三位从犯。这惹恼了杜月笙。尽管他表面上说“币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为心所企求,经国先生执法如绳,不枉不纵,深致敬佩,何致以事涉私情,有所非议。”但事实上,杜月笙无法咽下这口气。他将了蒋经国一军,希望蒋一视同仁,去查扬子公司。扬子公司是什么来头?原来它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是蒋经国的表弟、宋美龄的外甥、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蒋经国查封了表弟的公司,孔令侃向宋美龄哭诉。宋美龄专程到沪,把两人约到孔宅面谈,蒋经国不从,表兄弟大吵一场,不欢而散。宋美龄转而求助蒋介石。蒋当时正在北平前线主持军事会议,被夫人紧急电召,连夜飞往上海处理家事。最后,孔令侃离开上海,转赴纽约,交给政府600万美元。扬子公司案成为蒋经国打虎的一大败笔。到1948年10月6日,上海共收兑黄金114万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子96万两,合计价值2亿美元,占全国兑换总数的64%。豪门大户上交金银外汇者是少数,蒋最终拿到手的金银,基本上来自上海普通民众。图为金圆券贬值,人们拿麻袋领工资。
『伍』 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具体是做了什么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作出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劵发行法”,最主要的两条是: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劵,违者没收;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
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劵的发行。“皇太子”蒋经国受父命,带一批少壮派骨干到上海进行经济管制,打击投机奸商,时称“打老虎”。蒋经国为表决心,甚至明言“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金圆劵的发行初期,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劵。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试图冻结物价,以法令强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价供应货物,禁止抬价或囤积。而资本家在政府的压力下,虽然不愿,亦被迫将部分资产兑成金圆劵。
当时,国共内战方酣,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节节失利,经济形势也严重恶化,民间怨声不断。蒋经国在上海的“打老虎”行动关乎民众对金圆劵的信心。最初将部分不从政令的资本家收押入狱以至枪毙,以作杀一儆百。而杜月笙之子杜维屏亦因囤积罪入狱。蒋经国在上海严厉“打老虎”,曾稍微稳定了民心。
但以行政手段强迫冻结物价,造成的结果是市场上有价无市。商人面对亏本的买卖,想尽方法保有货物,等待机会再图出售,市场上交易大幅减少,仅有的交易大都转往黑市进行。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后来也打到了大官僚资产阶级的头上打不下去而告失败。蒋经国查封的其中一家公司为孔祥熙之子孔令侃所有,因宋美龄之压而被迫放人,其本人亦因此事而辞职求去。物价管制最终失败,在11月1日全面撤销。翁内阁亦在11月3日总辞职。
金圆劵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10个月左右,贬值却超过2万倍。受金圆劵风暴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内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没有大资本家的财力和资源去保护自己仅有的财产,亦不如乡间农民或无产阶级的无产可贬;在金圆劵发行初期或被迫、或出于信任政府,将累积所得的财产换成金圆劵。在恶性通胀中所承受的损失最大,部分人因而变得一无所有。国民党政府虽然因金圆劵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却失去了国内本来最应倾向他们的阶层:城市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48年中,国民党在军事上屡战屡败。金圆劵风暴令国民党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亦丧失殆尽。是造成整个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陆』 蒋经国与蒋纬国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蒋经国与蒋纬国之间是名义上的同父不同母的兄弟。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之长子,母亲毛福梅。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学,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88年逝世,享年78岁。
蒋纬国(1916年10月6日—1997年9月23日),幼名建镐,号念堂,蒋介石次子(后据说为其养子,实际生父为戴季陶,其生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历任国民党装甲兵部队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司令,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副校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成果,被台湾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1997年9月23日,在台湾去世,享年81岁。
蒋纬国身世:
1996年,在蒋纬国迈入80大寿之际,他终于为历史补白,一了宿愿,道出他的身世之谜,因此揭开了往年神秘的面纱。下面是台湾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片断,这是蒋纬国接受《联合报》记者汪士淳近40次采访整理而成的,为了保持本来面目,这里截取部分精彩内容:
民国肇始,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民国元年1月14日,“中华民国”成立了还不到两个星期,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光复军司令陶成章于凌晨两点钟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所住的病房内,被枪杀身亡。枪杀陶成章的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那年他26岁,是沪军第五团团长,他刺杀陶成章,主要是认为陶成章谋刺陈其美,破坏革命。任务完成之后,蒋介石先是隐藏在上海法租界里,不久之后就避难日本,但不到一年就回国,此时刺陶风头已过,他暂时回溪口老家。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于民国二年7月发动,蒋介石也参加了革命,不过革命在8月13日彻底失败。他先和陈其美匿迹上海租界,随后因为袁世凯政府追捕甚急,民国三年又逃亡出国,于9月1日抵达日本。在日本的这段时间,他和留日学法政的学生戴季陶共租一屋。戴季陶当时已与钮有恒成婚,并且得子安国。蒋中正这次在日本停留两年。民国四年秋天,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命陈其美在上海策动肇和军舰起义,发难讨袁。蒋介石也参与战事,但仍然失败,他随即又潜匿上海,这回就没有再避难东瀛。蒋介石在日本与戴季陶共居时,戴季陶结识了当地的护士重松金子。交往之下,金子怀孕了,并且于民国五年10月6日产下一子,这个儿子便是蒋纬国。蒋纬国的生母,外界一直传言是名为津渊美智子的日本女子,其实不是,金子生下蒋纬国几年就过世了。蒋纬国正如外界所知,几乎是生下来就成为蒋介石的儿子。当初何以如此,据了解,主要是因为生父戴季陶的原配钮有恒性情较烈,如果知道丈夫出轨的话,就要闹翻天了。所幸虽然同在日本,这段露水姻缘总算保密到家,钮有恒始终不知道有重松金子这么个女子。戴季陶很容易地就瞒着她,和好友蒋介石说好,由蒋认子。胖男娃一生下来,就由对中国很热心的日本人山田纯太郎带回中国,在上海交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把婴儿取名为纬国,与在上海结缘的夫人姚冶诚一起抚养。
『柒』 蒋经国一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是中华民国政治家暨中国国民党领导人。他是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的长子,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同时也是中华民国第六、第七两任总统,于1988年1月13日的第七任总统任期内逝世。出生于浙江省,逝世于台北。
若满意,求好评
『捌』 蒋经国为何难比李光耀
这是十分扯淡的问题。试问,谁说蒋经国难比李光耀的?很多人认为李光耀难比蒋经国。所以,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要回炉重造。
『玖』 蒋经国什么时候死的
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之长子。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学,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88年逝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