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名牌产品股票
扩展阅读
当天指定交易能买股票 2025-07-08 10:43:41
长亮科技股票今日行情 2025-07-08 07:51:24
中国房产中介股票 2025-07-08 07:26:53

中国名牌产品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9-10 19:50:51

❶ 中国所有生产DMF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国所有生产DMF的上市公司包括华鲁恒升、浙江交科和鲁西化工,详情如下:

1、华鲁恒升

股票代码:600426;股票简称:华鲁恒升;公司代码:03130131;公布日期 2006-7-13;公司法定中文名称: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综合效益百强和山东省200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现有总资产50多亿元,员工3300人。

企业产品涉及化肥、化工、热电、气体四大系列,具备年产100万吨尿素、100万吨氨醇、23万吨DMF、20万吨混甲胺、20万千瓦发电、2000万GJ供热、10万吨工业气体的生产能力,为全国大型化肥企业之一和全球最大的DMF供应商。主导产品“友谊”牌尿素系中国名牌、全国免检产品。

2、浙江交科

浙江交科(002061)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董星明,公司DMF、DMAC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一直以来不断深挖潜能、降本增效。

浙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DMF,DMAC,顺酐和聚碳酸酯(PC)。2017年底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注入基建工程业务,实现交通新材料板块、基建工程板块两大主业,双轮驱动、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3、鲁西化工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8年3月经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于1998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830,股票简称:鲁西化工。产业涉及化工、化肥、装备制造安装及化工研究设计。

鲁西化工具有年产400万吨化工产品、350万吨化肥产品的生产能力,化工装备年制造能力15万吨以上。

(1)中国名牌产品股票扩展阅读

行业趋势:

预计国内DMF市场将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短期来看,行业供应或继续缩量,厂商库存亦处低位,预计DMF仍将上涨。上市公司方面,华鲁恒升是国内DMF行业龙头;鲁西化工有10万吨DMF产能。

华鲁恒升效益:

2020 年上半年虽然受新冠肺炎影响需求萎缩、贸易保护升级、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滑,但公司凭借成本优势及产品产销量的适时调整,2020H1 实现营收59.9 亿元,归母净利润9.0 亿元。2020Q2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4.7 亿元,环比+10.2%。

❷ 这三支股票哪支好

青岛海尔(600690)
投资亮点:
1、 公司是全球家电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电冰箱、空调、电冰柜等白色家电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报告期内公司国内冰箱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已连续19年位居行业第一;冷柜产品零售量份额、零售额市场份额分别为43.57%、47.23%,稳位居行业第一。
2、 09年2月,国务院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调整热水器、空调等4个新品种的实施范围为"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同时放宽限购政策为由原来每户每类产品限购1台放宽到2台。3月5日,八省市热水器家电下乡招标结果公布,公司有30款热水器、15款空调中标。
3、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四个中国本土品牌入围,其中海尔排名第89位,是唯一进入前100强的本土品牌;海尔自02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负面因素:
1、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步入经济衰退,消费需求萎缩,行业出口承受较大压力;国内市场房地产业持续下行、偶发性的自然灾害对居民的家电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抑制了家电产品的消费。

综合评述:公司是全球家电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电冰箱、空调、电冰柜等白色家电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据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但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行业出口承受较大压力;国内市场房地产业持续下行、偶发性的自然灾害对居民的家电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短线谨慎关注。

兆维科技(600658):

公司亮点:
1.公司向移动通信、光通信行业拓展业务,目前公司 已形成以网络通信与光通信、印刷材料与精密模具等产品体系构成的完整产业 链。公司在06年底注册成立了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即公司研究院), 建立了公司的研发体系。07年,公司研究院获得了科委的资金支持,按计划完 成了研发任务并取得30余项专利,1项企业标准,5个课题通过了国家级测试中心测试。
2.公司持有兆维光通信75%股权,该公司07年、0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98万元、-1320万元,持有兆维信源通讯90%股权,该公司07年、0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7万元、-458万元。公司08年度通信设备制造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

负面因素: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渗透,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部分行业发展受到很大威胁。由于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基础建设投资完成的,预计会对公司的自服产业、通讯、IT、安防产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能否完全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确定;而制造装备业的下滑,对公司的基础加工产业群、印刷材料业务群具有很大负面影响。

综合评述:公司原本资产质地较为一般,资产重组过后有望得到新的发展契机。

宏达经编(002144)
投资亮点:
1)公司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有高性能经编材料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实力、生产设备和规模在全国经编行业处于前列,是国内主要的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之一,汽车顶棚面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第一位。汽车内饰面料替代进口,为国内多家汽车制造商配套供货,公司与汽车制造商及其一级配套供应商建立了相对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
2)《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出台与实施,我国汽车行业持续快速的发展为汽车内饰面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3)公司“宏达”牌面料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公司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海宁市许村镇,属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负面因素:
1) 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司所在的纺织行业和汽车均造成冲击,市场需求减少,国内外市场的营销难度将加大
2)受客观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进度较原计划有所放缓,同时弹力面料产品市场萎缩较大,为生产该产品投入资金实施项目风险较大

综合评价:
公司是国内主要的汽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之一,汽车顶棚面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第一位,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司所在的纺织行业和汽车均造成冲击。二级市场该股目前股价尚可,谨慎持有。

❸ 国产运动品牌股价普涨,主要是因为什么

近日,国产运动品牌的股价大涨,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近日,有很多国外运动品牌借新疆棉辱华事件,使得很多国外的品牌,例如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品牌纷纷下水;再加上国家近日对金融行业的大力发展,使金融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国产运动品牌比如安踏,李宁,技术上使得可作为国外用品牌的替代品。
第一,外国运动品牌辱华事件。


国有品牌虽然和国外品牌有技术上的差别,但是,近些年来,中国运动品牌,不但在技术上沉淀,研发成本的叠加,使得中国品牌可以替代外国,这使得中国人民愿意为国产品牌买单

❹ 中国厨电十大品牌排行是怎样的

第一:方太

方太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厨房电器的研发制造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旗下的厨电产品虽然定位高端价位相对较高,但是外观大气时尚,品质高也很耐用。不管是壁挂式锅炉还是抽油烟机,在消费者当中都有着极高的口碑,如果预算合适的话还是很推荐选择方太的。

第十:万家乐

万家乐主营的产品是燃气用具类产品,产品的性价比非常的高,是居家生活的不二选择。品牌旗下的热水器在消费者心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是很多家庭的不二选择。除此之外,万家乐的蒸烤箱、消毒柜等小家电质量也非常的好。

❺ 介绍个股给我

S乐凯(600135)为一只具有民族品牌特点的S股,目前流通股本为1.2亿股今年一季报每股收益为0.01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74%。基本面上看,该股还具有以下特点值得关注:

一、国内彩卷龙头,品牌优势明显。

公司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产品品种最多、市场覆盖面最广、跨地区的现代化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出资的166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产品涉及影像记录材料、印刷材料、膜材料及涂层材料、精细化工等四大产品系列100多个品种,不仅畅销全国,而且出口欧、美、亚、非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乐凯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双双荣获国家银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9月又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在国内分别占有20%和30%的市场份额;华光牌印刷胶片、PS版的市场份额都达到5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反映印刷版材最高水平的CTP系列版材填补国内空白,巩固了“华光”品牌国内印刷材料第一品牌的地位。“乐凯”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华光”商标在国内印刷业享有盛誉,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2005年,乐凯荣获国家首批“中国出口名牌”称号;2006年6月,华光获首届中国印刷机械器材品牌(用户)满意度调查用户满意品牌奖。公司分别通过了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乐凯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感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高级工程师以及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000余人。乐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多层次、开放式”研发体系。对科技人员实行了总经理特别奖、重大项目成果奖、技术创新奖、项目奖励等技术要素分配办法;在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了按新开发上市产品附加值提成及利润留成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促进了科研开发速度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十五”期间,乐凯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3项;累计申请专利125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主持制定并已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项,国家军用标准1项;荣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2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其中“数码彩纸开发及产业化”已于2005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公司承担的1112军工胶片于2005年10月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委验收,并圆满完成了5颗返回式卫星的胶片保障任务。乐凯依靠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确保了乐凯产品的不断创新,与世界同步,保持了乐凯长时期的较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十五”期间,乐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34%,企业净资产增长了50%,出口创汇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7%。
二、柯达进驻,民族企业有百年老字号作坚实后盾。

4年公司展开重大重组,大股东乐凯将其持有的13%的乐凯胶片股份转让给国际巨头柯达,同时协议在2006年4月前继续转让7%的股权给予柯达,因此公司具有外资并购概念。据悉,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同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已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多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销售他们的产品。作为世界影像业界最著名的品牌,Kodak(柯达)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早在一个世纪前,柯达的创始人、世界闻名的大众摄影之父乔治.伊士曼就奠定了柯达这一品牌的坚实基础。伊士曼创造了相机和胶卷,并设计了冲洗和打印负片的体系。最重要的是,他让摄影变得简单方便,从而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种理念体现在他创造的一句著名口号中,而这句一个世纪前创造的口号直到今天仍然在指导着我们对客户的专注态度:“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都交给我们。”伴随着股权转让的同时,乐凯和柯达展开了更为重要的业务合作,2005年11月23日乐凯胶片与柯达公司合作项目之一的汕头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经过双方项目工作组人员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改造后的生产线日前顺利完成了单体、联体试车和部分产品验收,达到了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与验收标准,具备了采用柯达配方与工艺批量生产达到柯达公司同类产品当今质量水平的彩色相纸的能力。随着公司与柯达的合作逐渐走上正轨,预计公司未来的经营也将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三、尚未股改的成长股,抢权带来巨大收益机会。

S乐凯(600135)在2006年年报表示,由于公司及控股股东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与柯达公司合作的建设项目新型乳剂生产线(AEC生产线)项目尚未完成安全、环保评估等验收工作以及股权转让报批等相关准备工作,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转让给柯达公司的占公司股份总额7%的股权至今无法过户,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也一直无法启动。公司董事会及公司非流通股股东重申,将在占公司股份总额7%的股权转让完成后及时启动股改工作。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40.92%;实现净利润2757.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5%。每股收益0.08元,净资产收益率2.09%。2007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23.25万元,净利润358.46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6.33%和15.74%。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4月23日,S乐凯(600135)公告称,截至4月18日收盘,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全部售出公司所持有的天威保变(600550)股份82.88万股和风帆股份(600482)26.35万股,共获得投资收益4244.02万元,折合每股收益0.1241元。这一收益将会反映在公司下一个业绩报告中,因此其具有较好的业绩增长预期,投资价值突出。

技术上,该股近期形成横向收敛整理的形态,股价经反复整固后也进入收敛三角形顶端区域,酝酿突破,而周一该股形成温和放量的态势,构筑阳夹阴的上攻形态,短期向上突破加速的机会较大。

因此,我们认为,S乐凯(600135)作为一只民族概念的上市企业,具有品牌优势和外资概念以及业绩成长性,短期反复整固充分,有望展开新升浪行情,是投资者目前可以重点关注的对象。

❻ 养老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1、永安林业(000663)

持有笔架山陵园管理所80%的股权,永安林业公司的年报显示永安市笔架山陵园系本公司与永安市民政局于1997年开始合作投资开发的项目,根据协议约定合作方永安市民政局按销售量提成,剩余利润归永安林业所有。

2、双箭股份(002381)

2012年10月与五名自然人股东共同设立桐乡和济养老服务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出资12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8%。此举表明公司开始正式涉足养老服务业。

3、新华保险(601336)

2012年12月公司于广州政府签署相关协议,将进入广州金融城,开展养老地产投资。

4、鱼跃医疗(002223)

公司“鱼跃牌血压计”和“鱼跃牌轮椅车”分别被评为“中国名牌”,“鱼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5、海南椰岛(600238)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椰岛鹿龟酒为代表,包括椰岛海王酒、海口大曲、宝岛白、三椰春酒、川源酒等一系列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群,是国内保健酒行业唯一上市公司。

❼ 推荐几只股票

转发:中金公司,最后一只恐龙走向何方?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鼠年年末。农历新年气息渐浓,在国际贸易中心28层工作的中金公司(CICC)投行部(IBD)员工们已经不再像往常那样忙碌,大家在谈论着春节假期的出游计划、牛年的工作规划和08年公司几近腰斩的收入……当然,最热门也最敏感的话题还是当日下午即将发放的08年年终奖金(Bonus)。
管理层、特别是公司总裁朱云来(Levin)和IBD Head丁玮在不同场合已经给所有人不止一次的打了预防针: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承销收入下降大半、08-09年度公司人数膨胀一倍,大家都要降低对Bonus的预期与公司共度寒冬……但对那一帮刚刚经历了07年公司收入达到6亿美金、IBD年薪超过华尔街一流投行的投资银行家(Banker)们来说,对即将到手的Bonus仍抱有极高的期望。毕竟,这是一年辛苦忙碌工作的成果。按照Levin的说法计算,即使人均收入下降75%,即使只获得相当于07年25%水平的Bonus,也还是可以接受的。况且,Levin也提到公司管理层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如果真的能够与外资投行的管理层降薪力度持平,员工们的收入水平将还是很可观的……
即使做了如此充分的心理准备,Banker们拆开Bonus信封时,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Bonus仅相当于07年的5% ~ 10%!对于一年加班时间以千小时计算的Bankers来说,与普通行业最直观、最容易区分也最引以为傲的差别就是年终高额Bonus。而CICC的Bonus也是其区分其他境内证券公司,自诩与境外投资银行摩根(MS)、高盛(GS)、瑞银(UBS)等为伍的特殊资本。08年年终奖金的大幅降低,是否意味着这一只中国本土的金融恐龙从此将摘下“一流国际投行”的王冠,归于平凡?加之08年金融风暴的洗礼, Banker这个高傲、自私、贪婪却又承载着无数年轻精英血汗和梦想的职业是否就此在中国境内消失,我们不得而知,但CICC今年年终的无奈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确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一、 自欺欺人的全业务(Full Service)投行
作为CICC的掌舵人,Levin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Full Service”,也就是向客户提供包括承销、兼并收购、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证券经纪、研究咨询的全方位服务;同时借助强大的研究能力,以自有资金为支点,借助杠杆进行私募投资和股票、债券等其他有价证券投资。
因其特殊的合资身份和其他种种问题,CICC在证券经纪、证券自营和直接投资这3个目前资本市场最赚钱的领域一直无法取得与其直接竞争对手(如中信证券)相当的地位。在07年到08年上半年A股市场风起云涌加之资产价格大幅飙升的过程中,CICC错过了资本盈利的大好时机。后知后觉的管理层选择08年疯狂扩张各项业务却又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寒冬,所谓亡羊补牢却作茧自缚。此外,因政府换届等众所周知的原因,Levin的影响力也被大大削弱,大型国有企业把CICC当作“客户”给予关照的情况已经很少见到了。绝大部分换届后的地方政府也不再将Levin + CICC作为特殊选择,直接竞争无疑导致了收入的进一步降低。
2008年初,MS欲出售CICC股权一案,因管理层强势的干预和金融危机造成的估值大幅缩水,至今未有定论。金融危机迟早将成为过去,但是管理层的实际控制却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只要CICC的股权问题一天不得到妥善的解决,Full Service终将是一纸空谈。而CICC也将继续依赖其IBD的承销、财务顾问和资产管理等穷途末路或羽翼未丰的收入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08年CICC债券自营收入超过10亿人民币,几近公司收入的一半。而这些收入竟仅由不足10人的小团队直接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惊喜。但仔细分析,这种情况是建立在08年基准利率大幅波动的基础之上,而CICC的交易头寸也受制于其资本不足,使这种收入更多的只是一种安慰,反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和09年的严峻形势。
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扩充资本实力,而从2004年就甚嚣尘上的CICC上市至今仍遭搁置。股权归属、激励计划、上市方案等等问题当然存在,但最直接的障碍还是信息披露,或者说,是收入披露——所有员工的收入披露。在08年年底,一个表现出色的分析员(本科第一年毕业生)收入可以轻松超过1,000,000RMB,一个卓有贡献的VP(年纪低于30岁,毕业4-5年)可入账10,000,000RMB,而那些资深的董事经理们一定会为马明哲事件而暗自窃喜:老马管理20万人,年薪40,000,000RMB引发如此多的争议,而CICC超过两位数的高管年薪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如果这些数字出现在CICC 2007年年报上,将具有何等爆炸性的效果? 2008年度对基层员工的大幅降薪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管理层的巨额高薪。要知道,在股东弱势又无需信息披露的情况下要求高管抑制自身的欲望确实是强人所难。从这层意义上说,CICC的管理层在2008-2009年的金融寒冬当中,要比华尔街的那群大佬们们幸福的多了。

二、 投资银行文化之痛
在CICC IBD 的Banker中间,流传着这样一种有趣的说法:中信、银河、国信等中资证券公司被称为“本地券商”,MS和GS等公司被称为“外资投行”。其实,除了国别,这两类机构的内涵并无二致,区别的产生,更多的来源于一种尊敬,尊敬“外行”们悠久的历史、高贵的血统、咋舌的高薪甚至还包括那些真材实料同时也目空一切的精英。同时,这种区别也透露出一种归属感,毕竟,CICC对外一贯是以“投行”自居的。
CICC 08年IBD收入大幅缩水,虽然全年实现股本融资509亿,债券融资2215亿,兼并收购金额489亿。但是IBD的收入仅为5亿左右,粗粗算来,承销的佣金比例不足0.2%。这个数值大大低于0.5~1%的行业标准,主要的原因在于:
1、债券收入占比过高,这也反应出08年承销市场的普遍情况。相比承销费比例相对较为丰厚的股本融资,债券融资的承销费率要低的多。许多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债券融资项目当中,承销费收入竟不足千万,费用比例以万分位计算。这不仅仅是CICC的尴尬,也是08年境内证券公司需要共同面对的窘境。
2、多家券商分食使得本就微薄的承销佣金更加可怜。除大型国企IPO外,中小型企业IPO、后续股本发行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融资项目类型中,CICC早已风光不再。平庸的销售力量、高高在上的承销费率预期、羸弱的资本承诺实力使得CICC不再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在很多承销项目中,CICC的承销费用分成已经大大低于中信、中银国际等竞争对手。
3、新兴业务瓶颈明显,在成熟资本市场中,兼并收购业务和固定收益类新产品承销是IBD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在CICC IBD的收入版图中,兼并收购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境内兼并收购业务必须面对境内企业股权结构固化、行政审批严格等硬伤,而受制于国际服务能力的不足,跨境业务中CICC也很难争取到足够的优势。但最为致命的是境内企业对兼并收购服务的认同程度非常之低,毕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公平交易而不是像融资服务那样“空手套白狼”无本万金。许多兼并收购项目成了免费服务或是客户关系维护。这种情况在CICC尤其常见,将兼并收购作为IPO融资的“添头”听来好笑确是近期多数项目的真实写照。而曾经走在ABS等固定收益类新产品开发前沿的CICC也无法改变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对这些产品的反思,新产品开发和承销工作基本停滞。

三、 境内投资银行走向何方
投行也好,券商也罢,说的都是立足于境内外证券市场的服务机构,并无高下之分。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因超强的盈利能力和高端的服务姿态为从业人员赢得了打工皇帝的美誉。这个行业交织了太多梦想、荣耀和批评,他深深的根植于美欧(不是欧美,在欧洲,这种老美的东西总不是那么淋漓尽致)商业文化中,发挥着潜移默化却又无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对于那些刚刚毕业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或者工商企业的行业专家来说有着难以名状的魔力。但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一份似乎与个人日常工作并不成正比的、极高的年薪而已。没有了Bonus作为底座,再漂亮的奖杯都将会无处摆放。
除CICC之外,境内的投行(至少听起来似乎比券商好听些,先这么叫着吧)其实并不具备这些光环,原因很简单,薪水不那么诱人。
过去10年,以MS、GS、UBS为代表的外资投行再加上一个如日中天的CICC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巨型海外IPO项目,这些项目也是境内投行业务利润最为丰厚的部分。随着大型国企上市浪潮的逐渐褪去和IPO项目竞争的日趋激烈,CICC的好日子也在一步步远离人们的记忆。在未来2年内,除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屈指可数的3-5个大型IPO项目外,CICC的传统优势项目将彻底消失。寒酸的中小型IPO,风险极大、CICC因资本实力弱而无法承担的后续发行,债券承销,兼并收购等“二三流”项目能否满足CICC这只史前巨兽的胃口,答案将逐渐揭晓,而09年年初的Bonus信封,似乎为故事的结局暗藏下一个并不隐晦的伏笔。
在华尔街,投行们 “卖力赚钱”的IBD早已沦为客户关系维护的纽带、而非主要收入来源,直接和间接“用钱赚钱”的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和交易(Trading Desk)成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虽然金融危机对这种疯狂的资本行为敲响了警钟,但投行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回到100年前依靠IBD佣金的时代,而是在对整体的业务模型进行完善和调整,进一部扩充资本实力,为几年后更加疯狂的反攻倒算埋下种子。
更加本质的问题在于,中国商业文化的力量远远强于所谓的“投行文化”和其他任何一种外来的商业文化。所有的外来行业,想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必将打上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烙印。这种中国商业文化包括股权问题、政府问题、社会结构甚至风俗习惯。
CICC,这只孤独的恐龙,面对如此恶劣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和大而无形的文化环境是否走到了辉煌生命的尽头?一个薪资水平向 “国内券商”看齐的CICC是否还是国内外一流学府传说中的那个令人神往的圣地?时间将给出答案,相信我们不用等待太久。

❽ 中华老字号相关的股票有哪些 中华老字号上市公司一览

1、浙江震元(000705):“震元堂”是浙江震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震元堂初创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历史之久乃绍兴诸店之魁,相传创始人杜景湘(慈溪杜家桥人)原在水澄桥摆药摊起家。震元堂在经营上的首要特色是货真价实,真不二价。旧社会大小药店无不挂上“朔望九扣,逐日九五”牌子,而震元堂却不折不扣缺一不卖,民间素以“金字招牌”相称。


2、太安堂(002433):治疗皮肤病中药开发刚刚起步,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具有小股本(1亿股)、高成长、垄断性、高利润、非周期的优势细分龙头公司,国家保密配方,拥有五百年中医药文化底蕴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公司正逐步从单纯以产品经营,跨入以产品经营带动资本运营,以资本运营促进产品经营的生命周期。以文化铸品牌,在“太安堂”这个五百年老字号的集团品牌下,形成了“麒麟”、“铍宝”、“柯医师”等优质牌品。

3、片仔癀(600436):片仔癀与云南白药一样,二者作为我国中药的两大独家生产绝密品种,其特效配方及独特工艺受国家绝密保护。用特殊工艺制作成片仔癀后定为宫廷秘方。当为传世之宝,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盛名,所以我们可以判断片仔癀成方之日当不晚于崇祯年间(公元一六二八年或一六四四年)。那位削发为僧的太医原籍是闽南,后则在璞山岩庙主持传授徒弟几代。民国时期漳州城的一些茶庄开始制作片仔癀。1956年,政府宣布进行私营改造。

4、马应龙(600993):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应龙药业”)是一家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始于公元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马应龙的创始人马金堂于河北定县(今河北定州市)开办小型眼药铺——马应龙生记药店(总店后迁往北京),创制“八宝”眼药。至清乾隆年间,马金堂的后人马应龙将“八宝眼药”定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四百多年来,马应龙品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了一段“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传奇故事。

5、云南白药(000538):云南白药1902年由曲焕章创制,原名“曲焕章百宝丹”。曲焕章原在云南江川一带是有名的伤科医生,后为避祸乱,游历滇南名山,求教当地的民族医生,研究当地草药,苦心钻研,改进配方,历经十载,研制出“百宝丹”,另外他还研制出虎力散、撑骨散的药方。

6、同仁堂(600085):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7、九芝堂(000989):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中药企业,其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创建于1650年,是中国著名老字号。公元1650年,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来到古城长沙坡子街开了一家未名小药铺,这就是劳九芝堂的前身。劳澄之子劳楫取其父所绘《天香书屋图》(图中植双桂,桂生九芝)之意,给药铺取名“劳九芝堂”。

8、开开实业(600272):公司控股子公司雷允上药城座落在静安寺华山路地段,雷允上创始于1662年,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的大型医疗商店。她集中西药品、进口药品、参茸、饮片配方、传统补品、家庭之用医疗器械、卫生百货,专科门诊于一体,既有参茸专柜,又有传统补品专卖;既有地道的中药制品,又有现代的保健品。

9、新世界(600628):公司旗下控股60%的上海蔡同德药业有限公司集生产、供应、销售、医疗“四位”于一体,经营各类中药材、中成药、西药、参茸滋补品、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等5000余种。上海蔡同德堂药号创始于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它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荣获全国名牌商业企业和上海市著名商标等称号。

10、豫园商城(600655):童涵春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被批准生产中药精制饮片的企业。童涵春堂品牌产品自1993年起被评为历届“上海名牌产品”。“童涵春堂”商标连续三次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生产的“冬虫夏草、铁皮枫斗、精选燕窝、野山人参、蛤士蟆油、西洋参、全须生晒人参、参茸贵细药材、中药饮片”等天然品牌产品享誉中外,尤其在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一带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