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走势 » 中国移动股票每股
扩展阅读
兴业科技股票最高多少 2025-08-02 03:03:48
tcl科技股票东方财富网 2025-08-02 02:40:14

中国移动股票每股

发布时间: 2021-04-20 22:46:39

㈠ 中国移动股票2010年每股收益是多少急!!!!!!在线等

中国移动没在A股上市,只在港股上市
报表日期 20100630 20091231 20090630 20081231 20080630
基本每股盈利(元 人民币) 2.8700 5.7400 2.7600 5.6200 2.7200
摊薄每股盈利(元 人民币) 2.8400 5.6700 2.7200 5.5300 2.6800
每股股息(元 人民币) 1.2360 2.4710 1.1870 2.4150 1.1770

㈡ 我想知道中国移动的上市时间、股东组成、股份组成

(以下信息摘自同花顺网站)
公司概况
股票号码:0941/中国移动

主要业务:在中国提供蜂窝移动通信及有关服务。

主席: 王晓初

公司地址: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99号中环中心60楼

注册地点:香港

行业分类:综合企业

过户处: 香港证券登记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23/10/1997

交易货币:HKD

法定股本:30,000,000,000

发行股数:18,605,405,241 (截至 30/9/2001)

票面值: HKD0.1000

买卖单位:500

集团网址:http://www.chinamobilehk.com
---------------------------------------------------------------------------

主 要 股 东
股 东 名 称 今 次 持 股 量 所 占 率 % 日 期
CHINA MOBILE HONG KONG 14,062,602,396 75.580 2001/12/31
---------------------------------------------------------------------------

主要持股状况
公 司 名 称 持 股 量 公 司 名 称 持 股 量
广东移动 100.00% 浙江移动 100.00%
江苏移动 100.00% 福建移动 100.00%
辽宁移动 100.00% 山东移动 100.00%
广西移动 100.00% 河南移动 100.00%
海南移动 100.00% 北京移动 100.00%
上海移动 100.00% 天津移动 100.00%
河北移动 100.00% 福建诺基亚移动通信技术 50.00%
深圳市润迅通信联合 30.00% China Motion 30.00%
---------------------------------------------------------------------------

业 绩 报 告
货币: 人民币
(未经审核) (未经审核)
本期间 上一段相应期间
由 01/01/2003 由 01/01/2002
附注 至 30/06/2003 至 30/06/2002
(百万 ) (百万 )
营业额 : 76,657 55,146
经营溢利/(亏损) : 27,905 23,677
财务费用 : (1,088) (664)
应占联营公司之溢利/(亏损) : 不适用 不适用
应占共同控制个体之溢利/(亏损) : 不适用 不适用扣除税项及少数股东权益后之溢利/(亏损) : 17,469 15,451
相对上期之百分比增减 : +13 %
每股盈利/(每股亏损)—基本(元) : 0.89 0.83
—摊薄(元) : 0.89 0.83
非经常性收益/(亏损) : 不适用 不适用
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后
之溢利/(亏损) : 17,469 15,451
中期股息 : HK$0.16 NIL
(每股)
(如有其他形式可供选择, : 不适用 不适用请注明)
中期股息之截止过户日期 : 02/09/2003 至 04/09/2003(包括首尾两天)
股息应付日期 : 15/09/2003 股东(-)大会
之截止过户日期 : 不适用
本期间 : 不适用之其他分派
其他分派之截止过户日期 : 不适用
---------------------------------------------------------------------------

损益表
RMB( $) RMB( $) RMB(
Dec-02 Dec-01 Dec-
营 业 额 128,561,000,000 100,331,000,000 64,984,000,0
经 营 溢 利 / (亏 损) 48,978,000,000 41,717,000,000 26,393,000,0
特 殊 项 目 0 0
摊 占 联 营 公 司 及 0 0
共 同 控 制 公 司 溢 利 /(亏 损)
税 前 溢 利 / (亏 损) 48,978,000,000 41,717,000,000 26,393,000,0
税 项 -16,234,000,000 -13,703,000,000 -8,366,000,0
少 数 股 东 权 益 -2,000,000 1,000,000
股 东 应 占 溢 利 / (亏 损) 32,742,000,000 28,015,000,000 18,027,000,0
每 股 盈 利 / (亏 损)(仙) 171 151 1
每 股 派 息 (仙) 33.949 0
主 要 财 务 比 率
经 营 边 际 利 润 率 (%) 38.10% 41.58% 40.6
利 息 盈 利 率 (x) - 24.975 33.
资 产 回 报 率 (%) - 16.97% 14.7
股 东 资 金 回 报 率 (%) - 28.65% 25.6
---------------------------------------------------------------------------

资产负债表
RMB(K$) RMB(K$) RMB(K$
Dec-02 Dec-01 Dec-
资 产
固 定 资 产 - 105,208,000 87,465,0
摊 占 联 营 公 司 及 - 16,000 46,0
共 同 控 制 公 司 权 益
其 他 资 产 - 21,714,000 16,798,0
流 动 资 产 - 46,811,000 52,129,0
总 资 产 - 173,749,000 156,438,0
负 债
流 动 负 债 - 35,298,000 44,638,0
长 期 负 债 - 26,640,000 28,023,0
总 负 债 - 61,938,000 72,661,0
少 数 股 东 权 益 - 32,000 17,0
股 东 资 金 - 111,779,000 83,760,0
主 要 财 务 比 率
流 动 比 率 (x) - 1.326 1.1
长 期 负 债 / 股 东 资 金 - 23.83% 33.4
比 率 (%)
总 负 债 / 股 东 资 金 比 率(%) - 55.41% 86.7
---------------------------------------------------------------------------

业务状况
- 至2002年3月,集团总用户人数达七千四百六十万户,每月平均收入为人民币一百二十五元,首季度之总收入为人民币二百三十四亿元。
- 2001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54.4%至一千零三亿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及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上升58.1%及55.4%,至四百一十七亿元及二百八十亿元。年内业务概况如下:
(一)集团用户数净增二千四百五十万户,达六千九百六十万户,市场占有率为72.4%,总通话分钟数达一千六百一十三亿分钟,短消息业务使用量超过六十亿条。EBITDA 达人民币六百零三亿元,比上年增长61%,EBITDA 利润率为60%,净利润率达到
28%;
(二)无线数据业务将是集团未来业务拓展的一个重点领域;
(三)2001年6月,本集团通过在内地发行50亿元人民币债券,成功地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拓宽了融资渠道,扩大了投资者基础,改善了公司资本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

- 2000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68.3%至人民币六百五十万元,除税前溢利及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上升3.1倍及2.8倍,至人民币二百六十四亿元及人民币一百八十万元。
年内,业务概况如下:
- 2000年10月,集团向控股股东中国移动香港收购中国移动集团於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及广西等地区拥有的移动通信业务,总购入价为二千五百六十亿元,其中七百四十六万元将以现金支付,其余 一千八百一十四亿元将向中国移动香港配售代价股份支付。现金部分,集团计划以下列方式支付:
(一)利用现有内部现金资源支付三十九亿元;
(二)透过人币银团贷款融资支付一百一十八亿元;
(三)发售可转换票据筹集四十六亿八千万元;
(四)发售美国托存股票及新股资付六十六亿八千万元,包括向Vodafone以每股$51,配售三亿八千二百万股。筹集一百九十五亿元,以及向其他投资者发售股票筹集四十亿八千万元;
(五)剩余的差额将透过利用额外的内部资源及其他融资方式支付。- 於2000年9月,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及广西的移动通信业务总计拥有一千五百四十万用户,截至2000年6月底,该等公司的市场占有额为80%。
- 2000年10月,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深圳)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作为联合牵头行的八家国际性银行组成的银团签订了两份贷款协议,总贷款额达一百二十五亿人民币。
- 2000年10月,集团就收购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及广西移动通信业务订立股票发售的规模,集团将以每股$48,配售十亿七千万股,集资金额五百零三亿元,发售可换股票据亦为集团带来四十五 亿八千万元现金;另外,一百一十八亿元将以人民币银团贷款支付,三十九亿元则以集团内部资源支付。11月,因行使超额配售权,额外配售多四千七百二十万股股份。
- 2000年12月,集团宣布接获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通知,预计今年及明年还不可能提出移动电话资费调整(包括实施单向收费制度)的实施方案,报请国务院审查批准。
- 2000年12月,集团接获有关主要部门通知,将对若干电信资费进行调整,其中将会影响集团业务的主要包括数字传输电路租赁资费将会降低,国内长途电信资费和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资费亦会降低,浙江移动、 江苏移动和河南移动的移动电话附加费将会被取消,广东移动的基本通话费亦因应全国移动电话附加费取消的政策,将从每分钟人民币0.5元降低为每分钟人民币0.4元,生效日期为2001年1月1日。
- 2001年1月,集团附属公司Aspire与Hanover及HP签订协议,Hanover同意投资三千五百万美元认购Aspire 7%股权,而HP及Aspire则力图建立互惠的策略合作关系,Aspire将接纳HP作为一家优选供应商,提供Aspire服务所需的硬件及相关服务。另外,Aspire将向集团提供无线数据解决方案的开发、系统网关集成服务、硬件、软件及系统开发、及与无线数据有关的技术支援及软件提供,并与集团共同携手开发无线数据应用服务。
- 2001年2月,集团与Vodafone达成策略联盟协议,主要合作领域包括管理经验分享、人力资源交流、技术合作、授予集团於中国境内的独家技术使用许可及运营层面技术专长的分享、积极参予制定通信业的标准及寻求共同组建合资企业以及其他股份制策略联盟等事宜。
- 2001年2月,集团表示拟推出资费套餐计划,以进一步扩展集团现有「全球通」服务,集团将於2001年3月下旬开始进行有关计划。
- 2001年4月,集团表示为了提高传输电路利用率、减低模拟网所需的大量设备维修开支及节省运营成本集团计划在2001年6月底前大幅缩减模拟移动通信网的经营规模及逐步停止若干服务功能,并於2001年底前停止经营模拟移动通信业务。
- 2001年4月,集团表示经与其他网络经营者多次协商后,有关主管部门已作出决定,电信网间互联费用的分摊与结算将进行调整,生效日期将追溯自2001年3月21日开始,为期一年。
- 2001年5月,集团表示漫游协议、频谱使用费协议及省际传输电路租赁费分摊协议已自动续期。
- 2001年7月,集团表示已获有关主管部门通知,中国内地移动电话用户在最初申请使用移动电话服务时所需缴交的入网费将被取消,2001年7月1日起生效,取消入网费预期不会对集团的整体收入有重大影响。
- 2002年1月,Vodafone的全资附属公司VodafoneJersey以二亿七千三百万元认
购集团附属公司Aspire9.99%股权。Vodafone另一附属公司VodafoneAmericas亦与Aspire订立一项商业联盟协议,Aspir
e将会聘用VodafoneAmericas的业务单位Vodafone全球平台及互联网服务作为优选供应商(VGP),为Aspire移动信息服务中心平台提供无线数据应用软件,而VGP将会以同等或更理想的商业条款提供最少具备同级技术规格的软件。另外,Hanover将再投资Aspire,以维持其股权至7%。
- 2002年3月,集团正为位於广东省的五项物业申领土地使用权证书及物业权证书。

股本变化
- 97年10月,全球发行二十六亿股,其中一亿四千四百多万股以每股$11.68於香港上市。99年 10月,以每股$24.1,发售十八亿四千万股;11月,以每股$24.1,发售八千四百一十万股。
2000年10月,以每股$48,配售十一亿二千万股;同月,以每股$48,配售三十七亿八千万股

可换股债券及票据
- 2000年10月,集团发售六亿九千万美元可换股票据,年息率2.25%,2005年到期。
- 2001年5月,集团於中国境内发行五十亿元人民币於2011年到期的有担保债券。
- 2001年6月,集团於中国境内发行总额人民币五十亿元及於2001年到期的有担保债券,第一个计息年
度的债券年利率将确定为4%。

㈢ 中国移动哪一年上市的发行价多少

1997年10月22日和10月23日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是叫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发行价,每股11.8港元,每份美国存托股份(ADS)30.5美元,筹资42.2亿美元

㈣ 中国移动2012年每股收益,排名第几,净资产收益率多少

周转资金占净资产比例原造说基本面信息20股市20062008除2间才点点用研究基本面股市现没用再几十等融资规健全再看价值 投资差

㈤ 中国移动登陆纳斯达克是通过“买壳上市”的方式吗

是。在香港买壳。

什么是买壳上市

所谓买壳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融资的能力进行融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一般来讲,企业购买的上市公司是一些主营业务发生困难的公司,企业在购买了上市公司以后,为了达到在证券市场融资的目的,一般都将一部分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内,使其业绩达到管理层规定的参加配股的标准。另外,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越好,其配股价格就可定得越高,企业募集的资金就越多。

买壳上市有直接上市无法比拟的优点。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壳公司由于进行了资产置换,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股市上的价值可能迅速增长,因此企业所购买的股权价值也可能成倍增长,企业因此所得到的收益可能非常巨大。

买壳上市如何实现

一个典型的买壳上市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

第一步,股权转让,即买壳。通过在股市中寻找那些经营发生困难的公司,购买其一部分股权,从而达到控制企业决策的目的。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一般分为两种,一般是购买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方式购买成本一般较低,但是存在许多障碍。一方面是原持有人是否同意,另一方面是这类转让要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另一种方式是在股票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但是这种方法一般成本较高。因为一旦开始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必然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造成收购成本的上涨。

第二步,资产置换,即换壳。将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卖出,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壳公司,使壳公司的业绩发生根本的转变,从而使壳公司达到配股资格。如果公司的业绩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就能以很高的配股价格在股票市场上募集资金。

如何选择壳公司

综合考虑往年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壳公司的一些基本特点。

1、股本较小。以沪市为例,1997年和1998年共103家公司换壳,其中总股本小于1亿的有39家、流通股小于3000万股的有38家,所占比例均为38%,总股本大于1亿的壳公司中,绝大多数的股本小于3亿。

显然小盘股对买壳和重组者来说,具有介入成本低、重组后股本扩张能力强等优势,特别是流通盘小,易于二级市场炒作,因此获利机会很大。像沪市的国嘉实业(600646),总股本8660万股,重组后股价由6.05元涨到46.88元,增长了674.88%;又如深市的合金股份(0633),总股本5169万股,重组后股价由8.50元上涨到42.39元,涨幅达398.71%。

2、行业不景气,净资产收益率低。像纺织类(嘉丰、联合、广华、南化)、商业类(环宁、绍百、贵华、石劝业等)和主业不明的衰退类(联农、农垦、钢运、浙风)。

3、股权相对集中。在我国,由于二级市场收购成本较高,而且目标公司较少,因此买壳上市大都采取股权协议转让方式,股权相对集中易于股权协议转让,容易被非上市公司相中,从而为二级市场的炒作创造条件。

4、壳公司有配股资格。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只有在连续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为6%)时,才可申请配股。因此在选择壳公司的时候,一定要考查公司前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如果该公司最近一两年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那么该公司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买壳主要方式

1、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

在场外收购方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方式为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收购控股股东(12%)(根据沪市1999年上半年的买壳上市行为统计)。其中国资局、政府部门控股的企业中的买壳上市行为尤为频繁。另外,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涉足买壳上市的现象日益增多。如重庆国股控股重庆路桥(600106)、海通证券转让贵华旅业(600791)、北京首创控股宁波中百(600857)、包头信托转让ST网点(600880)、富邦投资收购云南保山(600883)。

1999年上半年沪市共发生24起买壳上市事件,涉及24家上市公司,其中云南保山(600883)在上半年发生了两次更换在股东事件。买壳上市的主要方式有国有股转让(漯河银鸽、三峡水利、太极集团、亚通股份、东大阿派、辽宁成大、大理造纸、ST中川、宁波中百、四川电器等10起)、法人股转让(长安信息、贵华旅业、阿城钢铁、ST北旅、云南保山等6起)、收购控股股东(申华实业、ST网点、北大车行等3起)、国有股划拨(ST松辽、川投控股等2起)、国有股授权经营(ST红光、重庆路桥等2起)、法人股划转(国脉通信1起)。我们认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转让的成本较低,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可以间接达到上市的目的。国企脱困,抓大放小,政企分开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国资局等政府部门控股的中小型上市公司成为理想的买壳对象;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则多出于资本增值的目的进行壳的买卖。

2、二级市场收购

二级市场收购是指并购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从而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并购行为。我国第一起二级市场并购案例就是家喻户晓的“宝延”风波。1993年9月深宝安通过其上海的子公司和两家关联企业大量收购延中实业的股票,从而拉开了我国二级市场收购的序幕。目前,二级市场并购主要集中在“三无”板块,主要案例有: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

交易中的价款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方式

2、资产置换支付:如托普收购川长征、康凤重组

3、债权支付方式

4、混合支付方式

5、零成本收购:该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国有股无偿划拨的形式实现的。

6、股权支付方式

例如:清华同方(600100)吸收合并鲁颖电子

正虹饲料(0702)吸收合并湘城实业

在这几种支付方式中,以现金支付、资产置换和混合支付占了绝对多数,股权支付由于换股比例不易确定,因此较少为企业所采用。

往年案例分析

从93年第一例买壳上市案例到现在,共发生买壳上市163起。其中99年共发生48起买壳上市案件;98年发生的买壳上市70家;97年共发生买壳上市33起;97年以前12起。

以98年为例,在这三种方式中,法人股股权转让的数量为48家起,国有股转让的有21家,二级市场收购的有1家,股权转让远远高于二级市场收购的数量,主要原因是协议收购的价格要远低于二级市场收购,收购的时间较短而且目标公司数量多,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欲买壳上市的企业来说,协议收购是其首选的方式。

(一)买壳后股权的变化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买方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相对控股权,这样可以节约资金,降低收购成本。

(二)成功的比例(以可以配股为标准)

此处只考虑将买壳上市作为长期投资的情况。由于买壳上市主要看重的是壳公司的上市资格,主要目的是获得配股资格,因此买方在选择壳公司时不仅要考虑代价问题,还要考虑壳公司有无配股资格。在98年70家买壳上市案例中,有39家有配股资格,这为买方迅速实现其目的奠定了基础。

96、97年的案例中,只有15%左右的壳企业在买壳后较长时间内(2年)效益得到提升,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在买壳后很短一段时间内(当年)收益增长,这种收益增长很多是由于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等关联交易形成的。买壳上市后重组的小姑是否持久还要通过今后几年的业绩来判断。

因此,以买壳上市作为长期战略投资时必须要有持续的利润增长点。

(三)转让价格分析

在98年选取的43家买壳上市的案例中,转让价格小于3元的有39家、大于3元的有4家,转让金额小于1亿的有29家,大于等于1亿的有14家。在这些样本中,转让价格最低约为30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壳公司股本较小,买壳后买方股权所占比例不高。

在98年选取的40家案例中,股价在3月内上升的有18家、下跌的19家、基本持平的有3家。这说明,在较长一段时间,壳公司的股价便会趋于理性,公司基本面的好坏是股价能否走高的决定性因素。

(四)壳公司的行业所属

壳公司多为传统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纺织和机械类。在97年,纺织类壳公司有7家,比例为21.2%,零售餐饮百货、旅馆类壳公司有7家,比例为21.23%以98年70起案例为例,其中百货类壳公司有7家、房地产类7家、钢铁机械类壳公司有11家。

买壳上市的一些变化

1、买壳上市数量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94年前的3起到98年的70起,数量迅速增加;到99年48起,买壳上市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交易额总量不断上升;

2、买壳上市的成本逐年上升。例如,97年平均成本为0.625亿,98年上升为0.991亿。主要原因是随着买壳上市的发展,绝大多数壳公司认识到自身壳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想上市;

3、股权转让,尤其是国有股转让大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4、买壳过程中,买方都向壳公司注入了新业务,均为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或项目,其中涉及高新技术的占有很大一部分;

5、从97年末开始,证券市场上开始出现高科技企业买壳上市,以后愈演愈烈。买方主要集中在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而且大多为资金相对短缺的民营企业;从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竞争激烈、发展缓慢的商业、纺织、机械行业;从买壳方式来看,主要是对经营业绩较差的非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控股收购,然后注入高科技产品,最终达到买壳上市的目的。典型案例有北大收购延中,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控制了延中实业,还有科利华收购阿城钢铁、托普收购川长征等;

6、买壳上市后总体财务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公司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1月1日到1998年6月30日间买壳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有10家,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从1996年的0.002851元和1997年的0.08806元猛增到1998年的0.24148元,98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34,均高于同期沪深股市0.1993元和7.9663%的平均水平,显示了重组后高科技上市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但在这些公司中,盈利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如四通高科和ST石劝业98年收益均出现了大幅滑坡,这与对不良资产的坏帐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而其它公司的效益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国嘉实业更是以1.32元的每股收益名列沪市绩优股前列。

7、公司重组前壳资源特征明显。在10家买壳上市公司中,除万家乐股本较大外,其它公司总股本均在20000万股内,流通盘较小或是股权绝对分散的“三无概念股”,如延中实业。且这些公司重组前多效益较差甚至亏损,原控股股东出让控股权的意愿较强。另外从重组后所介入的产业看,10家中有8家是电子信息业,说明作为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8、重组操作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社会公众股股权转让模式,如北大所属企业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社会公众股控股延中实业;2、法人股股权转让模式,如四通集团控股华立高科,思达科技受让石劝业的法人股,另外百隆股份、东北华联、国嘉实业、万家乐均属这种模式;3、国家股股权转让模式,如托普集团受让川长征的国家股,银河高科控股蓉动力等。特别是托普集团先注入优质资产,再收购川长征国有股权的方式,减少了重组过程中的财务费用,值得借鉴;4、合资组建高科技公司,间接引入优质资产,如五一文第一大股东长沙五一文与创智软件园有限

9、总体来看,98年上半年证券市场“买壳上市”高科技含量很高。这说明,随着买壳上市的进一步深化,注重“买壳上市”的实质内涵、长远效益已经成为今后资产重组的主流方向。注入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优质资产或优质项目,已成为非上市公司“买壳上市”的新潮流。

10、买壳上市中买卖双方在同一地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有97年的57.5%上升到98年的61.7%。这说明,壳公司股权转让发生在同一地区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快地区收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本位主义因素。

典型案例:

A:托普科技发展公司对川长征的收购采取先注资后收购的方式。首先在1997年底,川长征以每股7.42元价格购买成都托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托普发展的控股公司)53.85%的股份,向托普发展支付现金7791万元。1998年4月,托普发展从自贡市国资局以每股2.08元外加0.5元无形资产补偿费的价格购买了川长征48.37%的股份。采取这种先注资后收购的方式,一是由于受让国家股手续复杂,需要层层报批,另一个更主要原因是川长征以国有企业身份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金中取得购买成都托普的价款,避免因企业性质发生变化而失去借款资格,大幅度降低了托普发展的收购成本。

B:创智软件园收购五一文的手法更为独特,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方式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即由五一文第一大股东以其持有的五一文法人股股权作为出资,与创智软件园合资设立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占有51%的股份,这样,创智软件园通过绝对控股该合资公司而间接成为五一文的第一大股东。这种手法与直接收购法人股相比,成本大为减少,并且有效地避免了自身优质资产的未来收益被上市公司其他股东所摊薄。

C:科利华对阿城钢铁的收购方式也不简单。该公司以每股2.08元的价格从阿钢集团购买阿城钢铁28%的股份,应付价款1.34亿元,该数额显得相当庞大,不过与此同时,阿城钢铁分别以5000万元购买科利华下属的晓军公司80%股权和一项软件著作权,这1亿元以其对阿钢集团的债权支付给科利华,这样,科利华仅用3400万元现金和这笔债权偿付给阿钢集团作为购股款。采用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也是大幅降低实际收购成本,将购买价款中的绝大部分通过账面数字进行对冲

㈥ 中国移动股票2010年每股收益是多少急···在线等

2010年的年报在明年上半年才公布,现在2010年都还没有走完了。

㈦ 中国移动发行了多少股,每股价格是多少,有人知道吗

中国移动目前价格83.30,市值1.67万亿元,因此发行股数是1.67万亿元/83.3元(具体自己算啦),中国移动在香港上市的

㈧ 中国移动每年每股盈利增长为多少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报告期 2005/12 2004/12 2003/12
营业额 243,041 192,381 158,604
除税前盈利/(亏损) 78,264 60,951 52,959
税项 (24,675) (19,180) (17,412)
除税后盈利/(亏损) 53,589 41,771 35,547
少数股东权益 40 22 9
股东应占盈利/(亏损) 53,549 41,749 35,556
股息 (21,026) (13,789) (7,517)
除税及股息后盈利/(亏损) 32,523 27,960 28,039
基本 271.00 212.00 181.00
摊薄 270.00 212.00 181.00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半年业绩
截至 2006 年 06 月 06 个月, 集团录得 半年业绩 盈利 为 30168 百万 人民币 ,相对上期增长25.5%.
公布日期 : 2006/08/17
截至 2006 年 06 月 30 日止 06 个月:
人民币(百万元)
营业额 : 136979
扣除税项及少数股东权益后之盈利/(亏损) : 30168
相对上期之百分比增减 : + 25.5%

2007年1月19日消息,中国移动集团今天公布了去年2006全年业绩,税前盈利9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运营收入2853亿元,同比增21%。

㈨ 中国移动每股收益多少钱

这个应该很多了,因为我在昆山市,它每一年的利润就有5亿人发币呀! 一个地级市就有这么多,可见一般呀!

㈩ 中国移动在哪里上市了,编号是多少呀

中国移动在香港上市的,编号不知道.

中石油和中石化是两家公司,两个不同的股票.

中石油在香港上市,中石化在上海和香港2地上市.

另外你好象问题放错地方了,放金融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