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OSI七层模型具体怎么讲解
OSI七层模型介绍 :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㈡ 在计算机网络中OSI和ISO分别是指什么
计算机网络中的OSI,即OSI模型,指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这是一种事实上被TCP/IP 4层模型淘汰的协议。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大规模使用。
计算机网络中的ISO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在80年代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这个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分为七层。这个模型是一个定义异构计算机连接标准的框架结构。这七层具有如下特点:
①网络中异构的每个节点均有相同的层次,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②同一节点内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③相邻层次间接口定义原语操作,由低层向高层提供服务。
④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之间的通信由该层次的协议管理,
⑤每层次完成对该层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次功能不影响其它层、
⑥仅在最低层进行直接数据传送。
⑦定义的是抽象结构,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㈢ ISO提出OSI的关键为什么是系统互连
因为在当时很多计算机设备生产上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是
企业标准
生产,导致了只有同一家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才能互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网络孤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提出来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
模型)
㈣ OSI怎么样,好不好
OSI是一个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它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务,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即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㈤ OSI参考模型特点及功能
作者:闵柯
链接:https://zhuanlan.hu.com/p/313273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许多研究机构、计算机厂商和公司都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这种自行发展的网络在体系上结构差异很大,以至于它们之间互不相容,难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互联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7层,OSI参考模型只是一个理论化的模型,现在使用最成功和最频繁的互连协议TCP/IP参考模型是一种实际化的模型,它是以理论性的OSI参考模型为原型建立的。七层的OSI参考模型具体如下:1.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它关心的典型问题是,使用什么样的物理信号(电信号或者光信号)来表示数据“0”和“1”。通俗的来说,物理层要做的就是使用怎么样的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物理层常用的网络设备有中继器和集线器。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发送方把数据封装成帧的形式。该层作用的区域为局域网。通俗的说,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数据以帧的形式进行传输。数据链路层的常用网络设备有网桥,交换机,网卡等。3.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它对应的是网络主机到网络主机的报文传输。该层说到底还是数据的传输,只不过是网络中主机到主机的网络传输,它传输数据依据的是主机的IP地址。该层常用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等。4.传输层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可靠的数据通信,传输层是真正的端到端的连接。换言之,源端主机上的某进程是利用报文头和控制报文与目标主机上的对等进程进行对话。通俗的来说,传输层的实质也是传输数据,只不过它对应的直接是进程与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它依据的是进程的端口号(比如WWW服务的端口号是80,FTP服务的端口号是21等)。5.会话层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会话层提供的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控制。会话层是一种与对话控制有关的令牌管理(就像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一样,控制着哪个方向的车流什么时候通行,什么时候禁止通行),它相当于一个智能管家,对数据进行有序的传输控制。6.表示层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送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简单来说,表示层就是对数据的解码,解释成程序都能理解的程序语言。7.应用层 网络的目的在于支持运行于不同计算机的进程之间的通信,而这些进程则是为用户完成不同任务而设计的。应用层的功能就是将解码后的计算机程序语言表示出来,从而展示给用户,实现用户操作计算机程序的目的。
㈥ ISO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中包含
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 数据链路层:主要将从物理层接收的数据进行MAC地址(网卡的地址)的封装与解封装。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帧。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交换机,数据通过交换机来传输。
3. 网络层:主要将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IP地址(例192.168.0.1)的封装与解封装。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路由器,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数据包。
4. 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主机名)
6. 表示层:主要是进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能够能识别的东西(如图片、声音等)。
7. 应用层 主要是一些终端的应用,比如说FTP(各种文件下载),WEB(IE浏览),QQ之类的(你就把它理解成我们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的东西.就是终端应用)。
㈦ 真正懂OSI七层模型的大侠告诉我OSI到底是什么
1. osi参考模型的最大作用是降低网络的复杂性,将复杂的网络问题简单化,以便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
2.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
我们举个例子:现在两台主机不能通信,原因可能有很多,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OSI参考模型的7层(由低到高,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来发现故障,解决故障:首先检查物理层,我们可以检查网线,接口是否正常;再检查数据链路层,比如交换机的配置,VLAN的划分是否准确;再检查网络层,IP地址,网关配置是否合理,等等等等,以此类推。
至于你说的不知道数据传输到哪一层了?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你对数据封装的过程不是很了解:
先说封装:发送数据,数据由高层向下层走,每到一层,就会在原始数据上加上当前层的PDU(PDU你可以理解为是这一层的一个标示);
再说解封装:接受数据,数据又底层走向上层,每到一次,就会去掉当前层的PDU。
至于说到底到了哪一层,只要了解了当前层的PDU就知道了: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给上层数据加上了端口号,那么就是到了传输层;加上了IP地址就是到了网络层;同样去掉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㈧ ISO/OSI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你好,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特点: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㈨ si系统时代有一个著名的国产软件现在叫什么
说的是不是uc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