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股民买股票一般选择溢价多少

股民买股票一般选择溢价多少

发布时间: 2021-06-24 18:48:03

㈠ 什么是股票溢价率

股票是没有溢价率的,权证才有
溢价率就是在权证到期前,正股价格需要变动多少百分比才可让权证投资者在到期日实现打和。溢价率是量度权证风险高低的其中一个数据,溢价率愈高,打和愈不容易。
认购权证溢价率=[(行权价+认购权证价格/行权比例)/标的证券价格—1]×100%
简单而言,投资者可以将溢价率视为投资成本之一。举例来说,某认购权证的行权价100元,正股现价95元,权证现价1元,行权比例1:1。按此计算,该认购证的溢价率是6.3%,换言之,若投资者以现价买入认购证并持有至到期,相关正股必须上升至少6.3%至大约101元以上,该投资者才可以保本。

㈡ 股票的溢价率是怎么算的啊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没什么很大意义。但某些时候认股权证B的溢价较高
我们经常在买卖权证时都会考虑其溢价,以便判断其是否够便宜,风险是否够大?其实溢价到底对投资者有何意义?

要清楚当中的意义,可先从溢价的公式开始:来源: 棒槌股票知识网

[行使价+(认股权证价格×换股比率)]-正股价溢价(认购证)=×100%正股价正股价-[行使价-(认股权证价格×换股比率)]溢价(认沽证)=×100%正股价

这代表什么?以认购证为例,如果将公式分为两部份,首部份:[行行使价+(认股权证价格×换股比率)],这部分可简称为[行使总成本],换句话说,溢价就是:正股需要上升多少,投资者以当时价格买入认股权证并持至到期日时方可做到持平。

举例说,某汇丰认购证的市价是0.77元,换取股比率是10兑1,行使价是117元,而汇丰现价是116.5元,透过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该证的溢价是7%。

[117+(0.77×10)-116.5]溢价(认沽证)=×100%=7%116.5

这意思就是,若投资者以现价购入此汇丰认股权证,并持至到期日,则汇丰股价要由现价116.5元上升7%至124.7元,投资者便能刚好打和。

假设有两只认股权证,认股权证A的溢价是10%,而认股权证 B的溢价为20%,认股权证 B的溢价较高,正股需要上升的幅度要较大,才能令其持有的认股权证在到期时达到打和。如此看来,购入认股权证A会较划算。但如果投资者仅仅是快入快出,并不是要持有至到期,投资者很多时候只持有认股权证5天、10天便在市场上沽出套利或止蚀。溢价高低对投资者来说,没什么很大意义。

但某些时候,溢价是有参考价值的,以下为两个溢价变得有意义的情况。

第一,假设有两只认股权证,相关资产、行使价和到期日都完全一样,但其中一只价格较高,计出来的溢价亦较高。

两只认股权证的条款完全一样,但一只的价格较高,唯一的解释是其引伸波幅较高,即认股权证价格较贵。在此情况下,溢价已反映引伸波幅的高低。两只完全一样的货品,当然是选较便宜的一只。注意这是唯一的情况下,单看溢价也可以得知哪一只认股权证较便宜,哪一只较贵。但现实中,很少会出现条款完全一样的认股权证,引伸波幅其实才是真正比较认股权证价格的指标。

第二,我们说"若投资者没有打算把认股权证持有至到期,溢价高低对投资者没有太大意义",但反过来说,若投资者有机会持有认股权证到期,则可能需要参考溢价的高低。一般来说,投资者有几个可能会持有认股权证至到期的。

1.买入的是较短期的认股权证,投资者本来就以认股权证到期时的价值为目标。

2.买入的是较长期的认股权证,但投资者知道自己止蚀止盈的纪律性偏低,因此要预期在最坏情况下,若真的持有认股权证至到期日,将如何做到持平。

3.基于需要作对冲或其他原因的考虑,投资者需持有认股权证至到期日。

若投资者决定(或被逼)持有认股权证至到期日,实际上他已预期放弃所有的时间值,纯粹只以正股于认股权证到期前的升幅为目标。以此为原则下,溢价便相对地变得有意义。因溢价(认购证为例)的定义是:正股需要上升多少,投资者以当时价格买入认股权证并持至到期日方可持平。溢价愈低,回本愈容易,换句话说,在到期时赚钱的机会(正股价处打和点之上)便愈高。

在这情况下,以溢价买认股权证并不是基于认股权证的本身的高低,而是出于哪一只较容易回本(尽管那只认股权证可能是价格中最贵的一只)。严格来说,投资者并不是以买认股权证的心态去作决定,而只是将认股权证当作以较低价买入的正股般看待,其引伸波幅、实际杠杆比率等数据已没有用场,因为投资者已不是从正股短期的变化中获利,而只是着眼于正股在认股权证到期时能否处打和点上,这与一般投资认股权证的目标和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㈢ 在什么情况下股票的买方会溢价买入股票

股票溢价:
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高于股票的面值,也称为股票溢价发行。
股票的票面价值又称面值,即在股票票面上标明的金额。该种股票被称为有面额股票。股票的票面价值在初次发行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如果以面值作为发行价,又称平行发行,此时公司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等于股票的总和,也等于面值总和。
2.发行价格高于面值等于溢价发行,募集的资金中等于面值总和的部分计入资本账户,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票所得的溢价款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
股票大宗交易,不仅仅有台面上的溢价率,尚有台面下的回扣佣金率。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分析溢价率,也要思考如何知晓台面下的回扣佣金率,才能对未来股价走势,更精确性的预测。再者;股票大宗交易也要思考交易目的。若是为了董监事的人士布局,此等股票的股价只有三天炒作空间。未来股价走势堪虑。因此;股票大宗交易必须往后观看三天的复合K线与成交量的配合,是多头还是空头格局?因为;我们只做有把握的投资策略。且此等投资策略也仅止于『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要有止盈与止损的观念。

㈣ 股民的四大认识误区是

误区一、股民赚多赔少
许多股民都是受炒股发财的效应而入市的,由于传媒的影响,他们往往只见到股市的收益而看不到股市的风险,认为只要进入股市,必定是赚多赔少。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失败总是和无能联系在一起的,当在股市投资中遇到挫折时,不会有哪一个股民会四处张扬自己的亏损;而仅仅当在某个局部战域中小有收获时,大部分股民便会津津乐道、四处炫耀。另外股民在计算投资盈亏时,很少人能客观地将套牢造成的市价贬值计算进去,其根据就是只要不卖就不算亏。所以在股民中往往造成一种假象,盈多亏少。
据国外的统计分析,在股市投资中股民是一赚、二平、七亏,赚钱的只占10%。在我国股民中,赔钱的人数可能要占到90%以上。因为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后股市就已进入调整阶段,股票指数便一路下滑,而在此之后入市的股民大约要占到整个股民人数的2/3以上。
在股市上有两种钱可赚,一是股票的钱,这就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它实际上是股民这个整体的收入来源,在一年中它是一个定数。不论股民有多少,股价有多高,炒作得如何疯狂,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都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沪深股市现在流通股数量有300亿股,预计1996年上市公司的每股平均税后利润在0.33元左右,那么上市公司这一年能给股民分红派息的极限值就只有100亿人民币。现在沪深股市共有股民1700万人,投入的资金近2000亿,如果平均分配,每个股民也就能分到588元,每元资金的盈利水平也就约3分钱,这还没有计入炒股所需的各种费用和消耗。
股市上可赚的另一种钱就是股民的钱,一是股票的差价,也就是股民自己赚自己的钱,一方赚的就是另一方赔的,其和为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股市上赚和赔的股民各占一半。二是手续费和税,这是政府、交易所和券商组织及管理股票交易所要提取的费用,它是和股票交易额挂钩的,约为股票交易金额的1.5%左右。如1996年沪深股市的A股交易,估计交易额要达到1.5万亿,则股民在这一年要上交255亿元的交易税、费,它远远大于可能收入的股票红利100亿元。作为一个整体,股民在沪深股市交易一年、总共要赔125亿元。均摊到每个股民身上,就是735元,比可能的收入588元要多147元。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股民中肯定是赔多赚少,而不会是赚多赔少。
误区二、长期投资收益大
许多人在股市投资中不讲究时机的选择,因为他们信奉一个教条,这就是长期投资收益大,一些在股市中深度套牢的股民也常常借此而安慰自己。
从长期来看,各个股市都将是牛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股市的牛劲有多大,股民应心中有数。从长期来看,世界上还没有那一个股市的年均涨幅超过了20%的。如香港股市,近30年年均增幅为16%;日本东京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里平均每年也就涨10%;美国纽约股市,其近70年来年均涨幅仅为6%。
从国外股市的运行来看,如果股市连续几年的年均涨幅超过20%,其回档调整将势在必然。如纽约股市在20年代末期涨幅惊人,但其在1929年崩溃后,道·琼斯指数在50年代才回升到1929年的水平。东京股市,80年代末期平均每年涨30%,从1986年的近14000多点涨到1989年的近4 点,随后出现回调整理,10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还在2 点左右徘徊。香港股市,在外资的刺激下于1994年初接近12000点,一年间的涨幅约为一倍,随后便进入了调整阶段,两年后的今天才再创新高。我国沪深股市1993年上半年曾分别创下1558点和358点的高位,但此后的四年间,沪市的最高点位只有1000余点,而深市只在今年的狂炒中才刷新了记录。如果股民在股票投资时不注意时机的选择,不慎在高价区域套牢,少则三、五年,多达几十年,都极难觅见解套的机会。
而即使能解套,股民也丧失了许多投资机会。如在香港股市1994年初的12000点套牢,直到1996年的下半年才刚刚解套,虽然投入的资金没有损失,但若将资金存入银行,最少能获得20%的收益,且还不需承受套牢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以股市投资中,股民还是应讲究机会的选择,应注意在股市的低价区选择绩优股投资,这样才能获得比较高和稳定的投资效益。
误区三、股票是高收益投资
和银行储蓄相比较,股市投资为直接投资,而银行储蓄为间接投资。对于相同数量的资金,通过银行再贷款给企业,银行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若直接将资金投入上市公司,股民可在税后利润中分红,中间少了一道银行的中介,因而直接投资的收益是要高于通过银行的间接投资。但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股价一般都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比如在发行股票时,发起人都是以净资产等值入股的,如国家股东,有多少资产就取得多少面值的股份。但在社会上公开发行股票时,一般是要溢价发行,每股3元、5元,甚至10元以上,发行股票后的净资产也就每股2元多一点。在二级市场上买进的股票,其价格可能更高。由于股票的买入价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股票的收益就可能不如银行储蓄。如1994年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储蓄利率为11.98%,上市公司在这一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5%,如果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价格等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一分钱买一分货,则股民的投资收益就能达到13.5%,显然比银行储蓄利率要高。而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价格要远远高于股票的每股净资产额,一般都在2-3倍以上。股民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股票,其收益就要大打折扣了。
股票的投资收益是与股价密节相关的,不能片面认为股票就是一种高收益投资。只要股票的投资成本接近股票的净资产含量时,股票的高收益性才能体现出来。
误区四、不接最后一棒
有些股民热衷于股市炒作,天天都在寻找股市热点,今天这个概念,明天那个板快,买进卖出极其频繁。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只要不接最后一棒。
所谓最后一棒就是最高价,如果接上最后一棒,其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它意味着高位套牢或巨额亏损。而在股市交易中,被炒手们炒热了的东西是极烫手的,炒的时间越长,其风险就愈高。比如说有些股票每股税后利润只有几分钱、净资产也只有一元多,某些机构大户硬是将它炒到20多元。看到股价一节一节往上窜,许多中小散户禁不住诱惑,一头扎了进出,正巧碰上大户出货,股价来了个高台跳水,瞬间就跌了下来。更有甚者,在权证的炒作之中,一些中小股民盲目跟风而利令智昏,硬是将其价格炒到比正股价格还高1/3,最后这些权证都变成一张张费纸。
只要是被股市炒起来的东西,其背后一般都有操纵者,也就是股民通常所说的"庄家"。当股票的价格象泡沫一样被吹起的时候,此时的庄家早已完成了吸纳过程而在静静地等待着上钩者。只要有人跟进,庄家就趁机出货而渔利。而跟进者接到手中的股票,往往市盈率极高,等分红又不合算,但要想解套又不知猴年马月。
不接最后一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难,因为没有一个股民能准确地预测股票的价格。接的是不是最后一棒,谁也没有先见之明,事先只能推测,事后才能验证。而一旦证明是最后一棒,风险已经发生了。

㈤ 发现股票有大宗交易,我是应该选择大宗交易溢价率为正的买还是选择大宗交易溢价率为负的买最好能简单说

大宗交易简而言之就相当于批发价交易。
如果有选择当然要选择正溢价率的股票,因为大宗交易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户或机构(通常掌握更多信息)认为而且愿意花高于二级市场的价格去购买,以图将来的更好收益。正溢价率是比较少的,如果有,而且股价不是经过疯狂上涨,就可以考虑介入。
而负溢价则是当前大宗交易的普遍现象,正常折扣都会在九折左右,低于九折就说明看空较为明显。
当然不排除尔虞我诈的可能,但毕竟这种正溢价率只要不是股价山顶,后续盈利的概率都会比负溢价大许多。

㈥ 股票问题 我是新手 准备炒股 问题1 股价为什么可以溢价发行 股民只能低买高卖 这样溢价意义何在 散...

你心目中的高手可能没有时间跑这里来回答你这些问题。炒股,炒股,主要意义就是赚差价。
价格谁定的,没有谁,是资金说的算,能高能低,肯定会有溢价、折价。
大资金在定价上有优先权,你想弄清最终决定者,恐怕谁都想找,能找到的话轻轻松松就成股神了。

㈦ 为什么股票溢价程度越高对小股民的剥削越严重

股票溢价发行,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高于其面值,比如原始大股东是1元一股入股,但当该公司股票公开发行时,其新发行的股票定价为20元一股,那么,小股民买一股的成本是原始大股东的20倍,这样,小股民就被原始大股东剥削了。当然,如果新股上市上涨,则小股民还能挣点钱,但不管你挣多少钱,大股东挣的钱始终是你20倍以上!

㈧ 请问股市溢价是什么意思啊溢价高好,还是溢价低好呢

你好,股票溢价是一个股市术语,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高于股票的面值,也称为股票溢价发行。股票的发行溢价代表了市场对该股票的预期,是公司发展向上的一个代表指标。
股票的票面价值又称面值,即在股票票面上标明的金额。该种股票被称为有面额股票。股票的票面价值在初次发行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如果以面值作为发行价,又称平行发行,此时公司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等于股票的总和,也等于面值总和。
2.发行价格高于面值等于溢价发行,募集的资金中等于面值总和的部分计入资本账户,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票所得的溢价款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
股票溢价率高好还是低好?
一般来说,若投资者希望参与分级基金的溢价套利,可以选择溢价率较高的分级基金;如果看好分级B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为避免套利盘的打压,可选择溢价率较低的产品。在参与溢价套利的时候,投资者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规模较小、溢价过高、资金炒作较为明显的品种进行溢价套利,选择流动性较佳、规模较大,溢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基金实施套利。因为在涌入相同规模套利资金的情况下,大型分级基金受到的冲击要远小于流动性不佳的小型基金,这样成功的概率就相对较高。过高溢价品种往往会在短期内吸引巨量资金参与套利,最终的结果是资金集中抛售,难以卖出兑现。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㈨ 股票溢价是什么意思,溢价在什么范围才是正常呢谢谢

1.
股票溢价这一个问题网友们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下面帮你转达一下,方便你的工作.
面值是1元,这是资本核算价。益价是对它资本的预期价.
比如中行,它的资本值10亿,它发行10亿股,这样面值是1元,但它的资产是可以升值的,这样平均到每股就不是1元了,可能2年后就是3元,5年后就是10元,所以通过对它未来盈利能力的计算,中行的发行价定在了3.08元。
2.溢价在什么范围才是正常呢?成长性的中小板股票,在20倍以内,大盘股的在6-9倍.溢价的判断与预测关键看该股的成长性,其他都不是关键的.

㈩ 溢价是什么意思 股票溢价是什么意思

你好,溢价,是指所支付的实际金额超过证券或股票的名目价值或面值。而在基金上,则专指封闭型基金市场的买卖价高于基金单位净资产的价值。我们通常说一支股票有溢价,是指在减掉各种手续费等费用之后还有钱。我们说一支股票有多少的溢价空间,是指离我们判断这支股票的目标价格和股票票面价格之间的价差。溢价是指交易价格超过证券票面价格,只要超过了就叫做溢价。溢价空间是指交易价格超过证券票面价格的多少。
股票溢价
我们通常说一支股票有溢价,是指在减掉各种手续费等费用之后还有钱。发行股票的成本较为复杂,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粹的发行费用,即股票发行人在发行过程中支出的相关费用,如股票印刷费用、承销费用、宣传费用、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费用等;二是发行公司每年对投资者支付的股息。因此,发行股票的成本与实际筹资额的比率等于股息除以扣除纯粹发行费用后的发行价格,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发行股票成本比率=股息/(发行价格-发行费用)100%
由于发行费用相差不大,股票筹资的成本主要取决于企业每年对投资者支付的股息。在实践中,新股发行都以超过面值的价格溢价发行,在股利一定的情况下,这就大大降低了股票筹资的成本。

从实际情况来看,股票筹资成本与银行贷款成本相比谁高谁低,取决于各个国家的金融环境、利率政策、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公司股权结构等很多因素。另一方面,从企业筹资的财务负担看,发行股票的成本也要低于银行贷款。因为接受银行贷款对企业而言是负债,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必须按期还本付息,所以成为公司较重的财务负担;而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资本金,它反映的是财产所有权关系,没有到期之日,一经购买便不得退股,企业不用偿还,因而财务负担较轻。
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Risk Premium):对于风险资产,投资者要求较高的投资收益从而对不确定性作出补偿,这种超出无风险收益率之上的必要收益率补偿,就是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又叫风险报酬,风险报酬是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的额外报酬。
风险资产的报酬=无风险报酬 风险溢价。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