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uber和lyft相比有什么优势
常规的出租车,价格固定;而Uber和Lyft则可以随时调整价格,当打车的人多的时候,价格也会上升。
Uber称其为Surge Pricing——“波动价格”;
Lyft则叫作Prime Time——“黄金时段”。
Uber相对于Lyft而言所具备的优势:
1)Uber在国内(中国)加入很多特色元素,因地制宜。如:以上海为例,结合中国实情,Uber曾在春节期间推出叫车送舞狮服务。
2)Uber拥有相对较为知名战略合作伙伴--网络,网络地图为Uber规划优质线路,事实调整载客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提供贴心服务;
3)尽管Uber同Lyft一样遭遇全球性的问题,政策性的压力,一些出租车司机的抹黑。但是,Uber的服务到家的特质,还是会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4)Uber的相对奖励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利于解决中国部分无法就业的状况,也是对于国家的一种救助;
⑵ 亿欧周点评丨车企驰援武汉疫情超5亿元;特斯拉再盈利
[亿欧导读]?一周汽车出行行业事件汇总:①交通管制会否扩大至全国?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需要不断调整;②特斯拉2019Q4营收73.8亿美元,上海超级工厂暂时关闭;③意欲扩展新能源业务,博格华纳33亿美元收购德尔福……
(制表人/亿欧分析员曾乐)
Lyft宣布业务重组,IPO以来将首次裁员
1月30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涉及Lyft市场营销和企业销售部门,这将导致约90人受到裁员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来的首次裁员。自Lyft上市后,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股价与其发行价相比,跌超30%。
周点评:一个残酷的现实正摆在Lyft面前,尽管Lyft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但却处于持续亏损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业模式抛弃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重资产,只作为撮合方收取佣金。但在美国,Lyft依旧要为司机支付大量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出租车公司无异。
传Uber和DoorDash曾考虑合并,但谈判最终破裂
2月1日,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创企业DoorDash曾在去年探讨合并的可能性,但最终没有达成协议。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软银集团敦促Uber与DoorDash讨论潜在的合并交易。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双方的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但这两家公司并未排除重启谈判的可能性。
周点评: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连续十年亏损。打车是Uber的主营业务,与此同时,“乘客增速放缓”却也成为Uber长期面临的问题,而这也被外界视为Uber财务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Uber实现合并重组也并非没有可能。
投融资
大众卡车部门Traton出价29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车Navistar
1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卡车部门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约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商用车龙头Navistar股份。受此影响,Navistar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涨50%。Traton方面表示,其报价取决于能否与Navistar达成收购协议。
早在2016年,大众汽车以2.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时,大众方面便表示,有兴趣收购Navistar的剩余股份。
周点评:大众汽车投资Navistar,显示是大众试图在美国商用车辆市场中巩固自身地位、提升影响力。于Navistar而言,大众的到来扩充了其现金流运营。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不过,大众的投资也有一定风险,数据显示,Navistar如今在美国商务重型汽车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开始萎缩。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欲转型,470亿元收购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以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5亿元)收购威伯科的交易已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达成该收购案。对威伯科的收购,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进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采埃孚以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主要业务,在全球有超过120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据悉,采埃孚与威伯科合并后,将成为一家全球性商用车技术集成系统供应商,合并后的销售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欧元,有望跻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点评:采埃孚曾表示,计划投资超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3.4亿元)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完成收购后,采埃孚得以完善整个商用车技术组合,提供解决方案使汽车具备“行动”能力。这样一来,也使得感知、决策和控制形成闭环,从而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落地。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哪里能看到lyft和如涵的招股书呢
专业分析师的话,推荐直接去官方看美国证监会官网查询;普通股民则推荐看财经媒体或券商的报道。本人就一普通散户,平时刷36氪跟华盛通的资讯频道了解最新财经资讯,华盛通的还会第一时间做分析,更有长图文形式,不用自己解读招股书。
⑷ lyft都上市了,那么在哪里可以买呢
$Lyft(LYFT)$ 本周五美国独角兽公司Lyft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发行价将定位于$62-$68之间,按照中间价$65计算,市值将达到$185亿美元。截止2018年底,Lyft收入为$22亿美元(较前年增长103%),净损失为$9亿,占有美国39%的共享车市场。
另一家独角兽Uber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而做为共享车市场老大的Uber,2018收入为$113亿美元(较前年增长43%),净损失$18亿。和Lyft只深耕美国市场不同,Uber在全球都有自己的业务,其中就包括持有滴滴17.5%的股份。
回到今天的问题上,独角兽Lyft上市后,投资者应该买入吗?其实巴菲特对于还未盈利的独角兽公司在很早前就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他说如果一个市值在$500亿美元以的独角兽应该能为股东在未来5年创造至少$50亿的税前利润,也就是5年创造公司市值的10%的。按照这个标准,Lyft在上市后的压力非常大,虽然独角兽在股票市场上向投资者出售得是自己高增长的故事,但任何靠高速增长而赢得市场的公司都存在风险。因为无论怎么增长,Lyft都需要为每一位开车的司机付出成本。截止2018年,平均顾客每次Lyft打车的费用是$13.5,比2016年的$11.75上涨了$1.75。而中间有$9.5是给到司机的,而这个成本从16年至今几乎从未变过。留给投资者思考的问题是Lyft的天花板在哪?Lyft还能从中获得多少利润?
说个我自己在美国用Lyft的感受,Lyft现在争夺市场还是停留在价格竞争上,有点类似中国之前滴滴和快滴之间的竞争。每次打车前对比Uber和Lyft会发现Lyft总能比Uber要便宜点,对于老客户Lyft经常给出10%,甚至50%优惠活动。3月带家人去拉斯维加斯旅游,几乎都是用Lyft。如下图所示,最贵的一次是$15.28的出行,晚上12点到拉斯维加斯机场,订Lyft从机场到酒店,而两地之间的距离大概在16公里左右。
⑸ 为什么说滴滴和Uber 正在走向"末日"
近日,Uber股价创下历史新低,这也使得最大投资者软银集团出现账面亏损。软银去年斥资约66亿美元,以每股32.87美元的价格从原始投资者手中收购了逾2亿股股票,同时软银还以720亿美元的估值,再向Uber注资了10.5亿美元,以48.77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45万股新股。而这笔投资就目前来看已经失败。
Uber正在软硬兼施以试图阻止法案通过,Uber已经承诺其愿意给司机每小时最低21美元的工资,以及其它一系列保护措施。除了“给糖”,Uber正在加大政治献金的规模,Uber联合Lyft、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警告立法者,“如果AB5最终被通过,他们每家公司将准备3000万美金支持游说团体,以推翻法案。”但目前来看,加州公众对互联网科技巨头越发反感,加州不断推升的房价,贫富差距的极大扩大,使得Uber此次几乎无法阻止该法案通过。加州工会严厉反击Uber,“我们将通过由工人主导的激烈运动,来阻止这些公司荒谬的政治支出,以确保劳动人民获得基本的工作保护,并有权组织自己的法律联盟。”就目前的投票形势看,Uber在加州已经失败。
由于加州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如今Uber因司机性质转变而深陷泥淖,我国的滴滴、美团们呢?滴滴近来虽然出了一档“吐槽滴滴”的活动,但这种无法触及内核的自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方面是公众打车难,另一方面是全球司机都面对的缺少保障。不说像加州推出AB5法案,哪怕是Uber给的每位司机21美金每小时的最低工资保障,滴滴也根本做不到。
⑹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产生那些不好影响
人工智能与机械不同,机械被制造出来是用来代替人类做重复单调的体力劳动的,目的是解放双手,而人工智能被制造出来是用来代替人类做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目的是解放大脑。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不禁好奇,当大脑和双手都被解放后,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无尽地享乐?
⑺ 10年后打车只能打到电动车美国网约车公司承诺2030年全面电动化
作为美国第二大的网约车公司,Lyft周三宣布,2030年之前平台上全部车辆都将实现电动化,也就是说现在的司机要想继续运营,就必须把油车换成电动车。这个听上去相当环保的承诺,执行方式却让人无法理解,因为Lyft表示,公司不会直接为司机提供换车的资金支持。
可是车辆本身成本不能不考虑,因为电动车的残值远低于汽油车,用了几年之后汽油车置换的时候还能值点钱,而电动车就没那么值钱了。再加上运营车辆的报废年限比私家车要短得多,所以对司机们来说成本更高了,考虑到这些问题,贸然就宣布100%电动化这种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进军拼车服务的Waze打算和Uber一争高下
Waze的拼车服务
自谷歌公司(Google Inc.)2013年斥资11亿美元收购导航初创公司Waze以来,谷歌对于这款帮助用户避开交通堵塞的应用程序的规划一直不甚明朗——就连Waze的员工也觉得如此。
弗雷斯特研究(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珍妮弗·贝莱森特(Jennifer Belissent)称:
对于Waze来说,更迫近的挑战是乘客和司机匹配需要跟导航系统不同的另一套工具。
尽管如此,Waze的品牌辨识度以及8000万用户数量,使它比大多数竞争对手更有可能成功。
6月将迎来Waze被收购四周年纪念日,以及公司的另一次股息收益发放,员工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离职。尽管艾斯诺不愿替同事承诺什么,包括2015年那次会议上的其他高管,但她表示自己会留下来。这个拼车应用的种种挑战已经战胜了乏味——至少目前是这样。“如果六个月后我们还没拿出激动人心的数据,”她说,“我真的会大失所望。”
⑼ 美股行情怎么样
美股经历9年牛市,目前在高位,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后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后事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下滑,股市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⑽ 美股盘后价会影响第二天开盘价吗
过来人告诉你 不会有影响 但是 美股期货走势会影响第二天开盘价…美股期货又被欧盘ftse影响 然后欧盘又被恒生影响………为什么?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