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为什么银行可以买股票
扩展阅读
中国股票2016年股指 2025-08-17 18:21:39

为什么银行可以买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7-24 06:43:37

1. 银行的股票有什么好处

总结起来有3点。
第一,2161点以来的上涨甚至是1949点以来的上涨,中小指数走势远远强于沪深指数,早已创出了新高,表现越好一旦调整起来力度也就越大,这表示一旦遭遇调整,沪深指数的跌幅也将远远小于中小指数及中小盘股。指数跌的少就表示银行股们跌的少,跌幅小安全边际就高。
第二,a股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后以下跌为主,导致在全球牛市的今天,a股指数依然处于极低的位置,这样的巨大反差封杀了a股的下跌空间,同时也令a股上涨空间充满想象,而一旦股指期货做多,那么沪深指数必然就会上涨,指数上涨的推动力量则是以银行股为首的沪深300指数股。
第三,银行股自大盘2161点上涨以来保持了较好的k线形态和量能关系,重心缓慢抬高还没有明显的放量加速上涨出现,预示着银行股在蓄势结束后将有望出现加速上涨。
以上三点则是现阶段买入银行股的好处,总结起来,下跌空间极为有限,安全边际高,同时上涨空间不可限量,可以看到买银行的好处是非常大的。有人也许会问,那有没有弊端呢?弊端也是有的,如果股指期货不拉升,指数必然不会涨,这种情况下,银行股们虽然跌不了多少,但也不会涨,这直接导致你持有银行股没有什么收获。

2. 为什么银行工作人员不能炒股

谁说银行人员不能炒股啊。证券从业人员不能炒股。银行工作人员可以炒股。

3. 中国银行可以买股票

炒过股的就知道,股票买卖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行情总是在变,所以要依据行情的不同、买卖的股票的状况的不同来应时的调度买卖频率,学会灵敏应对。股票配资也是如此,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要注意股票配资交易频率?在行情好的时候,配资者可以决定临时的持股,但是也需要提前设定一个止盈点,到达本身预期的盈余要武断卖出,不要一味的持股不动,若没有及时的卖出,将浮动盈余化为既有收益,那么将很随意马虎转盈为亏,盈余结束。假如外行情较差的时刻,长线买卖就不得当了,这个时刻更应该高卖低买,跟准市场的节拍,波段买卖。但是买卖频率一直是建议不要太过频繁,太过频繁的买卖不只随意马虎给本身带来过多的手续费收入,其余也会影响本身的买卖心境,影响本身的感性的断定。

除了行情的影响之外,炒股配资者自己的买卖习惯也影响着配资买卖频率,习气长线买卖的客户若硬是转变成短线买卖,或许习气短线买卖的客户硬是转变生长线买卖,都由于不适应而对买卖后果发生不良的影响。岂论什么样的买卖频率,只如果得当本身的,可以或许发生收益的,就是精确的买卖频率。nzur

4. 为什么民生银行可以投资股票市场

投资股票市场与上市集资是两回事。

上市集资是为了增加公司企业的规模的一种手段。
而投资股票市场指的是使用资金购买其他公司企业的股份
通俗来说:一个是吸收资金,一个是使用资金。

在我国,银行的确是不能投资股票市场的,这也是为了市场的稳定发展。

5. 银行可以买股票吗

不行 基金户口是买开放基金的

有些券商派人在银行蹲点,办理股票开户业务

6. 那些银行可以买卖股票

银行不能买卖股票。但是可以代理。
要买股票必须得先到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

开户流程:
(1)填写开户申请表
客户填写《开户申请表》(一式两份)、《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书》、上海帐户的《指定交易协议书》,同时签字确认。对交易或存取款有代理人的客户开户,除必须填写上述协议外,还要求客户本人和代理人同时临柜签署《授权委托书》(一式三份)。若证券帐户卡本人不能到场的,由开户代理人办理代开户时,开户代理人还须出示经公证机关依法公证的《授权委托书》,帐户本人应承诺承担由此代理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2)验证:
客户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沪深股东帐户卡原件。对交易或存取款有代理人的客户开户,除必须提供上述证件外,还应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开户处理:
对符合开户规定的客户,柜台经办人员将客户开户资料输入计算机,并要求客户设定初始交易密码、资金存取密码,打印《客户开户回单》(一式两份)。同时,柜台经办人员按开户流水号为客户开立资金帐户号,并为客户配发“证券交易卡”,请客户在《客户开户回单》签字。
再到银行开通第三方存管业务,下载并安装相应证券公司的炒 股软件,通过银证转帐转入资金,就可以买股票了。

7. 为什么银行不得贷款给企业买卖股票

这里说的买卖股票应该是指短期的公开流通市场的股票投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股票市场风险较大,将银行贷款用于投资股票很容易造成银行资产的损失;二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股票市场在获得间接的资金支持后吹大泡沫。

但严谨的讲,银行有专门的股权并购贷款,用于借款人以收购为目的的股票购买。

8. 为什么银行股都很便宜

股市是喜欢放大贪婪和恐惧的,显然股市对银行,地产,保险等行业的恐惧持续放大了十数年,对其他行业的贪婪同样如此。好在银行,地产保险股的业绩长青,使得长年来看股价没有太惨,而很多其他行业的股价只是在极高估和一般高估之间波动而已。对于金融危机的担心,其实要知道,金融危机时大放水挽救经济是必然的,比较好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依然是最赚钱的。参考2008年,国内外银行不一样。2008年银行业绩是非常好的,只是贷款质量转差,但并不妨碍整体业绩的提升。转差的贷款可以持续消化,业绩靠更多的优质贷款进一步提升。只要gdp不负增长,银行业整体会一直向好,反而是其他行业起起伏伏飘忽不定。

9. 为什么不能买银行股

这是我转载的,比较有权威的,我们是散户,经不起庄家折腾,你看看吧,我感觉分析的很有道理。

清议:二十年不买银行股

(这是我10月16日为今天出版的《理财周报》撰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也反映了我对近期大盘走势的部分忧虑)

不经意间,A股市场在银行股上市道路上犯下一个大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酿成重大长期性风险

我在8月底撰写并发表在《理财周报》上的一篇题为“银行股的软肋”的文章,事后遭到一些人的抨击。大致的意思是说我不了解银行的运作,对国内上市银行业绩过度依赖央行及政府的判断存在重大失误等。

没错,论及商业银行如何内部控制信贷风险,以及为什么长期向储蓄客户支付微薄利息却在他们有朝一日成为住宅按揭贷款客户后收取高额利息,还有像是如何对待违规客户等一系列事关内部运作的问题上,我的确知之甚少。但是,我一向关注会计标准,也熟悉银行业所遵循的资本标准,后者实际上是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标准。

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毋庸置疑

批评者说,虽然来自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占国内商业银行营业利润的比例平均高达七成以上,但是,该等资产占用并非没有成本,在扣减相应的付息成本后,其净利息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就会大大降低,以至于所谓的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说法不能成立。

面对以上批评,我倒是对批评者所具备的银行业常识持怀疑态度。依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产是按照风险权数划分的。其中,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其风险权数为0,而一切商业贷款的风险权数为100%。在会计上,这意味着前者无需坏账拨备,而后者必须按照五级分类法确认相应的坏账拨备。

推而论之,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例远超过5%,而坏账拨备比率(已建立的坏账拨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正常情况下应达到100%;鉴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将四成以上的付息债务用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占用,而对这一部分资产不予坏账拨备或做其他减值准备;鉴于国内商业银行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资产当中获得的净收益率大大高于拨备后的存贷款利差收益率,因此,一旦失去政府信用的支持,出于资产风险权数以及坏账拨备的考虑,商业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必然受到沉重打击,不夸张地说可能会出现亏损。

资本充足率同样依赖政府信用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按照不同定义下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合计的比率。显然,分子数值越大,分母数值越小,所得出的资本充足率就越高。

在这一情况下,抛开分子不谈,如果低风险权数资产(更不必说0风险权数的资产)占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的比例越高,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或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当中的分母就越小,结果必然导致资本充足率上升。

于是,当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也存在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之所以快速提升,除银行股上市募集资金极大地扩张了商业银行核心资本规模以至于分子数值迅速扩大之外,越来越多的资产被投入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当中以至于分母相对变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无证据表明后工业化经济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

为什么经济总量只要美国九分之一的中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三个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世界银行业巨无霸呢?这个在别人眼中的好事在我眼里却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底,后工业化经济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或者说拥有庞大银行体系只是初级工业化经济的特征。众所周知,美国目前的银行体系是由中小商业银行构成的,至少相对于非银行业企业所具有的规模而言是如此。国际经验表明,伴随企业资金筹措逐渐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银行业在全社会金融服务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趋于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想想看,这是否意味着现有过度庞大的国内银行体系不会与GDP同比增长,以至于需要长期看淡银行股业绩成长性呢?

或许有人以为,放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将过剩的流动性投入股市,可以避免其业绩增速钝化,当然也足以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近日的确有报道说,工商银行已开始进入IPO市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坏的消息了。

耐人寻味的是,金融监管机构一向强调负债投资股票是最最危险的金融活动,可偏偏在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时候忘记了这一警告。无论如何,银行是负债率最高的经营体,高到即使一个客户的贷款出现坏账,就可能吞嗤全部净资产。无论如何,股市的风险远远大于信贷市场,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等同于放大其资本风险。无论如何,日本股市泡沫的基本教训就是银行业大量持有股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晚些时候开始,为增强银行业盈利水平,不允许银行业持有国债的禁令被打破,结果是国内银行业大量持有国债,由此形成严重的银行对财政透支。从长计议,这是国内金融体系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害是加大了长期财政预算平衡压力。如今,已到了防止出现为顾及银行业盈利水平而忽视金融业交叉风险的时候了。打算透过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的途径而消化其过剩流动性吗?这未免太短视了吧。

最大的风险在于银行股集中度已严重透支

实际上,即使目前尚未明确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但银行业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交叉风险已经形成,而且非常之高。

近日身体不适,随拜托我的老朋友《创富志》杂志主编张信东帮我收集一项有关目前银行股合计占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比例的数据。结果不出预料,截至9月底,14家A股上市银行股本合计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已接近50%。

国内金融业的银行本位主义思想,或者说成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导向,在此暴露无遗。众所周知,银行业监管条例当中有一项不可逾越的规定:针对单一客户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全部贷款的10%。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那种因一个客户的贷款损失而吞嗤全部净资产的至高无上的风险,也就是所谓贷款集中度风险,或者是将太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那么,在银行股上市为商业银行募集了巨额资金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对股市构成的股本集中度风险可以避而不谈吗?这已使得中国股市看上去是一个银行业主导的市场,其他上市公司不过是上市银行的陪衬罢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未来银行股上市的步伐还将加快,不仅有另一个巨无霸――农业银行,还有数十家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还可能包括更多的农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银行股合计占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注定要进一步提升。这太不可思议了!

综合以上因素,我不得不认真地建议:应当尽快暂停银行股上市进程,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审视银行股上市风险。千万不要忘记陈云讲过的那句话:我们要用90%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去决策。

鉴于银行股的问题十分复杂,我相信不可避免地要对A股市场构成一连串影响,包括股指期货在内。
------------------------
清议
现任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曾任《新财富》学术顾问、《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执行社长、CCTV“中国证券”栏目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顾问等。

10. 中国银行为什么可以投资股票

银行可以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在总资产里面是有一部分是可以投资股票市场的,这个资产不是银行的自由资产,是客户的资金,所以是可以参与的。收益率是和当年的利率挂钩的。提前终止可能是银行觉得利率不稳定。
这种业务属于资产管理业务,银行每设一个资产管理的项目就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获得一个交易席位。可以投资股票所以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