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上市的时候没人买怎么办
如果大盘点数极低,市场极冷,成交量会很低,但没人买,恐怕不可能
⑵ 有没有这种情况,我持有的股票涨了,想卖出去却没人要,造成卖不出去的情况
通常股价的上涨是跟股票收购价有关,但涨到一定程度没有人在收该股股票时,则会出现股票虽然涨了,但是卖不出去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三十八条依法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法律对其转让期限有限制性规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买卖。
第三十九条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
(2)股票涨了没人买怎么办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十七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证券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卖出该股票不受六个月时间限制。
公司董事会不按照前款规定执行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在三十日内执行。公司董事会未在上述期限内执行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董事会不按照第一款的规定执行的,负有责任的董事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⑶ 股票长的很高了,会不会买不出去啊,没人要怎么办,
回答1:
如果股价在涨,就说明想买(至少涨的时候)的人多于想卖的,此时很容易卖出。当股价涨到别人不想买的时候,股价就会下跌,此时若要卖出,就必须在委买盘的价位上报价才可能成交。
--------------
回答2:
先介绍成本构成。
买入总成本计算如下:
1:股票金额=股票数 * 买入价
2:买入佣金(含规费)=K * 股票金额。
其中K值在0.1%--0.3% 之间浮动,可以同你的开户机构商量。如果资金很大,还会更优惠。
最少5元,不足5元时按5元计算。
3:过户费(仅限于沪市股票,深市不收此项)= 1元/每千股。
不足壹千股按1元计算。
将上述三项相加,就是买入成本。
卖出成本
股票卖出时,除了包含上述各项以外,还要加上印花税。印花税=成交额*0.001
-----------------
现在计算你的获利情况。在计算前要知道你的佣金率(因人而异,一般在0.1%--0.3% 之间),假设你的佣金率是0.1%,且此支股票是6字开头的沪市股。
买入
1:股票金额=100X23=2300
2:买入佣金(含规费)=0.001 * 2300=2.3
最少5元,不足5元时按5元计算。(这也说明买的太少,相对成本偏高)
3:过户费= 1元 (不足壹千股按1元计算)
总的买入支出费用=2300+5+1=2306 (元)
卖出
1:股票交易金额=100 X 23.78=2378
2:卖出佣金(含规费)=0.001 * 2378=2.378 (取5)
最少5元,不足5元时按5元计算。(这也说明买的太少,相对成本偏高)
3:过户费= 1元 (不足壹千股按1元计算)
4:印花税=2378 X 0.001=2.378
卖出实得收益=2378-5-1-2.378=2369.622 (元)
你经过买卖交易后,你的盈利收入为
盈利=卖出实得收益-买入成本=2369.622-2306=63.622 (元)。
⑷ 为什么涨停的股票没人卖啊
1、因为大家预期该股票仍会继续涨,所以大部分股民都不卖,等待股价上涨。但也有人卖,只是买的人远远大于卖的人,所以先挂单买入的人就会先成交。相对别的股票,涨停的股票卖的人比较少。
2、在中国A股市场,均设有涨幅和跌幅的限制,它们都是10%的限制,即所谓的涨停和跌停,10%的涨幅是针对上一交易日股价而言的,即今天这支股票股价涨到10%股价就不会再涨了,被限制了,但是它不影响买卖,但是一旦达到10%涨停很难买到,因为这时股价较高,卖的人很少,大家都不愿意卖。
⑸ 股票大跌抛售没人买怎么办
没有买盘就会慢慢跌停了,没有买 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买盘很弱。没有跌停你卖的话,你可以低挂几分钱,就可以优先成交了。掌握时间,价格的优先权,很有用的
⑹ 股票涨了之后,可以马上卖吗要是没有人买,怎么办
只要不是当日买进的都可以在交易时间里随时卖出。
⑺ 如果我卖的股票没人买怎么办 (是在涨的时候)
只要股票不断上涨, 持有该股票的人就会产生“惜售”心理,也就是由于预期的不断地升高而舍不得卖。 如果股票不断上涨而脱离了价值区间,进入了疯狂区间, 那么持有人也会产生赌博的惜售心理,而持币观望者则会产生“惜金”心理,也就是觉得太贵而舍不得买。 这个时候双方博弈的结果体现在K线上, 就是价格创出新高, 而成交量萎缩。 这种情况往往不能持续很久, 在心理平衡被打破后, 股价往往会出现大幅下跌。大部分的股票盘子足够大, 持有人很多, 关注的人也很多, 因此不会出现无人买卖的情况。 少数股票由于盘子小,持有人集中,例如以前的很多庄股, 会出现无人买卖的情况, 庄家维持着很高的股价, 但已经高到无人愿意买入, 这个时候会出现一天成交一两手的情况, 例如股改前的金宇车城。 这一两手也许都是庄家对敲的结果。 庄家很想出货,但最终只能通过悲壮的连续无量跌停来完成。 只有当股价连续的无量跌停,大幅下跌到一定程度才会再次引起关注。 才能逐渐产生一定的成交量。 这时候庄家才能拿到钱, 但也许,拿到的钱不足以弥补庄家坐庄的成本。
在股票市场上, 话语权不能以持有人的人数为单位,而要看持不同观点的股份数目。 拿庄股来讲, 如果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都被一个庄买走了, 他想出货,拿到钱, 那么基本上只能通过股价的无量跳水来实现了。 只要股价再跌到一定程度,还是有人愿意花钱买的, 至少有人愿意花钱赌。
⑻ 上涨的股票想卖出,一定有人买吗没人买怎么办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