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巴菲特买美联航股票
扩展阅读
再生铅股票代码查询 2025-09-09 18:17:06
股票账号开通几天交易 2025-09-09 16:58:42

巴菲特买美联航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7-31 18:17:43

『壹』 巴菲特投资银行类股票时他是如何分析其公司经营业绩的

沃伦·巴菲特谈富国银行

作为富国银行最大的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沃伦·巴菲特对这家旧金山的银行了解得很透彻,他在富国银行被Norwest收购前就已经投资富国银行了,现任富国银行董事长迪克·科瓦舍维奇(Dick Kovacevich)是当时Norwest的CEO。作为富国银行专题报道的一部分,《财富》总编辑亚当·拉什斯基在3月26日和巴菲特进行了详细的电话交流。

富国银行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巴菲特:很难想象像富国银行这样一家大型企业还可以保持其独特之处,人们会认为当富国银行增长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变得和其他银行一样。然而,富国银行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们从没有因为其他银行都在做某件事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跟风,往往就是大家在说“别人都在做,我们为什么不做呢”时,银行开始陷入困境。

所有聪明的分析师都认为,没有哪一家大型银行可以靠现行的模式存活下来,富国银行也难以幸免。针对这样的分析,你有何意见?

巴菲特:大约在20年前,他们就说过同样的话。其实,只要不做蠢事,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银行业能以极低的成本得到资金,无须去做蠢事(就能赚钱)。然而,银行业周期性地做蠢事,且一窝蜂地做蠢事,如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贷款。如果你的资金成本不到1%-1.5%,你就不必像火箭工程师那样聪明,照样可以赚钱。我知道富国银行的商业模式运作良好,比其他银行好了一大截。富国银行的资金来源比其他银行更低廉,这就好像在所有的大型汽车保险供应商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是一家低成本供应商一样。假如你是低成本供应商,不管是供应铜还是提供金融服务,你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他们在资产规模方面很明智,没有介入会带来麻烦的领域。现在,即使你收取20%的房贷首付,但如果其他人做了足够多的蠢事,房价下跌还是会连累你。富国银行没有介入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等疯狂的项目,这些项目将会面对很多信贷损失。但在收购美联银行(Wachovia)两个季度后,他们将会有40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前收益。

富国银行也没有什么定时炸弹,富国银行会有一些亏损,这是毫无疑问的,且亏损会高于正常值。现在如果富国银行的资金成本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将会有100亿美元的差额。不过他们有秘诀达成低成本的存款和来自顾客的副业收入的双增长。

以保险收益为例,2008年保险收益呈两位数增长。

巴菲特:我认为,大多数批评富国银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富国银行有保险业务,仅保险业务就价值数十亿美元。富国银行抵押贷款业务的数量也十分可观。批评意见可以适用于其他银行,可以适用于花旗,可以适用于美国银行(BofA),但不适用于富国银行。

我们拥有四家银行的股份——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SB)、富国银行(Wells)、M&T银行(M&T)、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我不知道太阳信托银行怎样,因为南佛罗里达州将最迟复苏,但他们已经把贷款集中度降了下来。其他三家银行今年会很糟糕,但它们复苏后将大大提升盈利的能力。存款正在不断流入,利差很大,商业前景很好。

迪克·科瓦舍维奇特别交代,要我问问您对有形普通股权益(tantible common equity)的看法。

巴菲特:我关注的是盈利能力。可口可乐没有有形普通股权益,但可口可乐有巨大的盈利能力。至于富国银行,它的顾客是无法被抢走的,顾客每个季度都在增长,顾客就是富国银行的摇钱树。富国银行不是依靠做蠢事来挣钱的,它挣钱的法门是极好的资产利差。

顺便说一下,富国银行不会借钱给伯克希尔,富国银行对国家信贷也不感兴趣,对所有的利差小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我们在六、七年前对菲诺瓦公司(Finova)进行了巨额投资,这笔投资是和卢卡帝亚(Leucadia)合伙进行的,原来的波士顿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of Boston)牵头了融资活动,投资者们愿意出资5亿美元或2亿美元不等。富国银行却毫无兴趣,他们认为盈利的空间太小。富国银行是正确的,这个交易只有大约20个基点的利润,而其他机构有6或8个基点的利润就愿意发放任何信贷。

回到有形普通股权益……

巴菲特:你不能从有形普通股权益上挣钱,得依靠客户的存款和这些存款的利差挣钱。在诸如TARP(troubled asset relieve program,美国政府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这些事情上,大家都把这点混淆了。他们问:“那么,这50亿美元或100亿美元投在什么地方?”银行不是靠这种方式盈利的,银行依靠他们现有的8,000亿美元的存款基础来挣钱。我可以保证,富国银行的存款基础成本大大低于美联银行,它们所提供的贷款也不同。

富国银行需要解决很多美联银行带来的问题,他们已经将那些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optioan ARMs)分门别类,也许最后他们还将亏损30亿美元或40亿美元,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数字。但我认为加利福尼亚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已不再继续恶化,房价还未开始上涨,但已经不再下跌,且成交量不错。所以,我认为富国银行能够像他们预估的那样解决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问题。

为什么银行会在一夜间倒闭?

什么行业才算是高风险?航运?地产?工业?其实,除非这些行业的公司造假或有人亏空公款,一般来说,公司很少会突然倒闭。相反,大众认为最稳健的银行,却会因业务的突发事件而一夜间清盘,远的如巴林银行因一位职员的投机失败而“关门大吉”;近的如曾经拥有超过1,000亿英镑资产(相当于两家恒生银行)的英国北石银行(North Rock),因为周转不灵而被迫国有化,相信最终,北石银行股东的投资亦将所剩无几。

银行业高杠杆的运作特性

为什么公认为最稳健的行业会突然变得如此脆弱?一般商业常识告诉我们,一家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出资或向外界融资。财务学上,我们可以把总资产与股东资金之比称为杠杆比率,这个比率反映出公司以多少股东资金去营运全部资产,比率越高,表明资产中靠借贷的比例越高,亦即表明所承担的风险越高。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杠杆比率少于3倍。目前市场认为高风险的内地房产股介于2-3倍,银行则普遍介于15-18倍。

单凭这些比率,读者可能仍不明了个中底蕴。笔者以汇丰为例,它的股东资金大约有1,200亿(美元,下同),而放账及投资等总资产则达23,500亿,杠杆比率大约是18.4倍。读者可能以为拥有庞大资产就一定稳如泰山。但从理论上讲,如果汇丰亏损了23,500亿资产中的6%,即约1,400亿,那么汇丰的股东资金(即之前提及的1,200亿)便会消耗殆尽(由于负债并没有减少),银行亦会倒闭。当然,笔者无意在此危言耸听,指汇丰会倒闭,众所周知,汇丰在风险管理上一向胜于同侪。

笔者只想指出,银行业在高杠杆比率模式下运作,一点出错的空间都没有。情况就如同期指买卖,稍有不慎,大部分本金(在银行即是股东资金)便会输掉。北石银行之所以出事,与其高达30倍的杠杆比率实在不无关系(即30元资产中有29元是借来的),以它当时的高杠杆比率,任何突如其来的冲击都足以把它拖垮。

美国次按所引发的信贷收缩还未显现

明白了银行的高杠杆运作特性后,读者便知道,闹得满城风雨的美国次按风暴有多严重。表面上,银行只需为手上的次按或其相关投资作拨备便能了事,但实际上,银行面对庞大拨备时,只有三条路可行,一是以更少的股东资金(由于拨备减少了股东资金)去营运相同金额的资产。换句话说,银行就需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银行不欲或无力承担更多的风险,它便只有选择减少借贷(即减少资产)或向股东筹集资金。理论上讲,若每家受次按波及的银行都能向股东集资,情况也能得以控制,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小型银行都未能成功集资,它们可做的往往是缩减借贷。在这种负杠杆效应下,银行每损失1元的股东资金,便需要将资产大幅缩减,以汇丰18倍杠杆为例(即每1元股东资金营运18元资产),银行每损失1元的股东资金,它便需要减少18元的资产。

据《经济学人》的估计,次按至少有2,000亿-3,000亿美元的坏账。就以2,500亿及17倍杠杆比率计算,整个银行体系便需减少42,000亿美元(占美国GDP约两成半)的贷款及投资,那么,整个美国经济的信贷便会急速收缩。情况有如在期货买卖中,买入的投资者在期货价格下跌时被迫收保证金一样,如果投资者不能付出额外的保证金,他们的部分仓位便会被迫平掉以减少投资额。有见及此,那些外资银行现在正引入各主权基金成为股东,以增加股本(即保证金)来维持资产数目。不过,由于有越来越多与次按相关的衍生工具曝光,这些主权基金的资金实在如泥牛入海。

读者或许会质疑,次按出事至今,世界各银行已作出高额的拨备;然而,实际的经济状况不如笔者所说般严峻?其实,那些收缩了的贷款和投资还未反映在现实世界中。如果你从事债券买卖行业,在过去几个月,相信已对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的情况有深刻的体会。整体而言,信贷紧缩正在蔓延,原本只是次按及其相关产品的信贷受到限制,现在连正常的房贷及其他货币市场的投资工具亦受到牵连,可见次按的影响正逐渐浮现在现实生活中。

损失的是股东而非存户

不过,读者不需神经过敏,担心自己的存款会受到波及。其实,香港大部分银行作风保守,相对于国际和中国内地的银行,香港的银行坐拥大量储备,就算计入次按所带来的影响,财政仍然稳健有余。至于那些饱受次按蹂躏的外资大行,读者亦不必过虑,只要还有投资者愿意入股,银行便可通过新股来“填数”。只是如此一来,那些银行的股东权益便会被大幅冲淡,股价亦可能受到影响。

『贰』 巴菲特不爱黄金为哪般

然而,2016年第三季度巴菲特一反常态,花费十五亿美元买入了美国三大航空公司的股票。据媒体分析,这个数额还是保守估计。当时的媒体分析认为,巴菲特能不计前嫌再次看上航空股,不是他所说的航空消费增长、油价低航空公司利润高等因素。而是有有其他理由。

业内专业分析人士认为,巴菲特投资任何行业,唯一的立足点都是做多美国。而近些年来,美国的航空公司虽然竞争激烈,但逐渐向巨头靠拢,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美国前几家大的航空公司,其大股东有严重的重叠现象。

原来巴菲特再次青睐航空股是出于其在美国的垄断地位。而没想到的是,巴菲特本来稳打稳赚的“钱景”会因美联航的“虐客”事件又出现反转。【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叁』 KMPdM是美国的品牌吗他们主要做些什么

这个据我了解应该是中美合资的公司吧,不是美国,他们是做振动检测相关仪器的,配件美国进口,国内组装,卖仪器兼做相关的振动检测与分析服务,仪器在市场中性价比很高

『肆』 关注硅谷“最精明”投资人最新投资方向

在全球市场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大情况下,资本以及个人投资者投资什么是个大问题。跟踪全球最知名投资专家的投资理念特别是最新投资动向非常必要。提起投资大师,全球投资者想起的第一人就是巴菲特。但是,巴菲特近几年的投资业绩并不理想。
巴菲特投资的富国银行“绯闻”不断,回报率不如意;巴菲特投资的沃尔玛营业收入在持续下降;巴菲特投资的美联航的逐客问题引发股价大跌以及其它航空股都损失惨重;巴菲特虽然可口可乐不离手,但可口可乐经营越来越低迷、走下坡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可以看出巴菲特投资的都是传统过时的行业。巴菲特固守传统行业的投资理念已经彻底落伍了。
在2017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的两句话引人反思:错过亚马逊是“我愚蠢”;没有投资谷歌是一个“失误”。与此同时,他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会带来颠覆性变化。巴菲特一改过去40年不碰科技股的理念,开始投资或者瞄准科技股了。
从挖掘科技股投资来说,从专业角度来看,巴菲特投资科技股并不专业。投资科技股需要对科技领域懂行的专业人士指导或者说引领。在硅谷这样的专业投资人非常多。号称硅谷“最精明”投资人的Chamath Palihapitiya就是一位。
Chamath Palihapitiya,何许人也?在硅谷是一位敢说敢做、独树一帜的风投资本家。他出生于斯里兰卡,在美国在线(AOL)起家,之后加入Facebook。4年间,Facebook用户数量从5000万直接飙升至7亿,他也因此成为亿万富翁。2011年离开Facebook之后,Palihapitiya创办了一家风投公司Social Capital,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这个公司最著名的投资对象包括文件共享平台Box、企业沟通工具Slack,以及在线投资管理软件Wealthfront。
他本人致力于建立新型模式的风投公司,坚定地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一点改变,并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
Palihapitiya被称为硅谷最精明的投资人之一,也因对科技行业一针见血的评论而闻名。
这次, Chamath Palihapitiya又发话了。他表示,看好特斯拉,建议购买特斯拉的可转债。他说,特斯拉像早期的苹果,而其CEO Elon Musk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迪生。此外,Palihapitiya还预计,亚马逊的估值将在10年内升至3万亿美元。
特斯拉正进军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和能源服务等领域。Chamath Palihapitiya看好特斯拉,其实看好的是未来的新能源、人工智能行业。推而广之,从中可以窥视出,未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行业前景广阔。这些行业一定是未来投资的重点。这里不仅职业投资人与资本,就是一般个人投资者也应该立刻转移投资方向,迅速转向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领域。
对亚马逊的热衷,不仅巴菲特、Chamath Palihapitiya看好,大多数投资者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了。看中的是亚马逊的电商零售吗?非也!看中的是亚马逊的云计算、云储存等云服务。
Palihapitiya在去年的Sohn大会上推荐亚马逊股票。该股在过去12个月来上涨40%。他表示,亚马逊10年后的市值将达到3万亿美元,而其零售业务将不再是推动市值上涨的最大因素。
亚马逊的故事刚刚开始,仅其零售业务的价值在接下来的10年就将升至1万亿美元。而其云业务Amazon Web Services则是网络的“税收”,在未来10年估值将升至1.5万亿美元。Palihapitiya预计,亚马逊CEO Jeff Bezos将能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亚马逊是世界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公司,我们都可以持有。”
亚马逊最大的潜力与投资价值是云计算老大地位后面的东西。即对云储存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后出现的商业机会。云储存、大数据、云计算是三位一体的。
亚马逊云计算潜力背后揭示的是工业4.0扑面而来蕴藏的科技机会。围绕工业4.0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机会。跟不上这个世纪大变化,就是巴菲特“股神”也将很快走下神坛。
最令中国思考的是,美国的思想思维包括投资都在围绕最新科技转动。哪怕是投机,也是围绕高科技、新经济新金融等在转动。而中国却是传统金融机构在内部空转倒腾嵌套资金。大肆炒作投机成风,却没有任何目标。逮谁炒谁,什么都能成为炒作投机的概念。这是非常可怕的。
科技强国,创新立国,已经达成共识,但投资倾向创新科技其氛围似乎远远没有形成。

『伍』 美国品牌angeldd美喷水

“营养疗法”改善营养:

AngelDD 丰盈曲线美喷水经科学提炼,从人参、当归、太平洋海藻、泰国野葛根萃取精华,

形成营养,以“透皮吸收”技术直接作用于乳房组织,提升吸收能力,改善营养状况。


“能量疗法”活化组织:

AngelDD 丰盈曲线美喷水通过特殊的高科技处理,蕴藏着特别的能量,

能有效补充乳房组织能量,改善其组织老化状态,重新激发组织活力,

从而达到良好的丰胸效果。

“内分泌疗法”平衡调节:

AngelDD 丰盈曲线美喷水丰胸产品的特殊能量及从名贵中草药中提炼的有效成份,

能同时有效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增强自身雌激素的分泌,

从而有效促进乳房组织的再发育再生长,达到丰胸美胸的良好效果。

『陆』 最近巴菲特买了什么股

正在买 天业节水 (HK.00840)

『柒』 请问股神巴菲特买股票后,会像股票基金一样运作股票的价格吗,还是等它随着大盘走势自己涨浮


在目前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大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很多富豪身价大为缩水,似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过,也有人躲过这场灾难,“股神”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这得益于这位投资家对风险的洞察和防范能力。

巴菲特身价依然增长

最近的一则消息非常有意思,美国《福布斯》杂志定于27日公布的“美国400富豪榜”上,“股神”沃伦·巴菲特超过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重登首富宝座。

《福布斯》杂志在评估了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对美国富豪的影响后更新了这一榜单。从8月29日至10月1日,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董事长巴菲特个人净资产增加80亿美元,达到了580亿美元,盖茨个人净资产同期减少15亿美元,降为555亿美元。盖茨曾连续15年成为美国首富。

这场危机对巴菲特的影响非常小,而有些富豪身价大为缩水,如英国首富钢铁大亨拉克希米·米塔尔从6月至今损失200亿英镑(约合340亿美元),是本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最大的亿万富豪。而巴菲特10月1日之前的33天里净资产增加了80亿美元。
早就抛光次贷产品

为什么巴菲特的股票好于大盘,原因就在于他的公司在这次危机中影响非常小。巴菲特敏锐的洞察力,早就发现了次贷的灾难性后果。

2003年巴菲特就清除了所有与次级债有关的金融产品。他说,弄懂一个次级债产品需要看15000字,而一个次贷方阵,则需要读75万字,这是一个没有人能弄懂的产品。2006年股东大会上,针对这种次贷产品,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说,金融业能亏损的品种已经够多了,但华尔街还要再发明一个。正是这种对风险一贯的防范意识,使得巴菲特躲过了一次次灾难,他从来不存侥幸心理,只投资可靠而稳健的公司。我们知道,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维50年来投资了许多公司股票,也包括很多金融公司,但是,这次受次贷危机冲击的公司如雷曼兄弟、AIG等,巴菲特均没有投资,而他重仓持有的美国富国银行,是这次危机中影响最小的美国银行,最近还出手收购美联银行。巴菲特的眼光的确令人钦佩。

如果没有合适的投资目标,巴菲特情愿持有现金,这几年巴菲特一直表示没有价格合适可投资的股票,因此手头现金一直超过300亿美元。现在,金融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困境,现金为王,巴菲特手头300多亿美元是多么珍贵,恐怕华尔街没有公司此时拥有这些现金。当股价大幅下跌,投资价值显现的时候,巴菲特毫不犹豫地出手了,今年以来他的投资已超过百亿美元,9月份以来,就出资50亿美元购买高盛优先股、出资30亿美元购买通用电气优先股,出资2.3亿美元购买中国比亚迪10%的股份……

巴菲特成为今年市场上最活跃的投资者,给人们以信心,以至于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都表示要请巴菲特当财长。当然,巴菲特财富有限,以目前金融危机巨大的窟窿,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拯救的,但他躲避市场风险的投资思路,值得每个投资者学习。

『捌』 巴菲特打破40年投资准则的大启发

又到一年一度巴菲特股东大会,每年此时,股神的一举一动、一词一句都被全球投资者密切关注,不可否认的是,今年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动作频频,而不像过去那样“一成不变”。

从2016年以来,巴菲特投资什么成为全球投资者焦点的同时,减持什么股票更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可以说,2016年至今是巴菲特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重点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有更多东西值得投资者观察、领悟与学习。

客观地说,近几年巴菲特总体投资回报率并不高,甚至低于全球股市平均回报率。原因在于巴菲特思想观念转变较慢。在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汹涌澎湃扑来之际,包括巴菲特坚持固有传统的投资理念或许已经落伍了。比如,巴菲特投资的金融领域的美国运通、富国银行等股票,基本显示出日落西山之境况。富国银行等传统银行在世界新金融扑来之时已经没有任何前景与潜力了。再比如美国运通公司此前以自动柜员机、银行卡为主的业务范围,也已经基本到头了。投资者如果把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再作为投资目标,或者像巴菲特一样长期持有,那肯定是“自寻死路”。

对于传统金融这些具有显著中心化、中介化特征的机构与企业,在不远将来都将被淘汰出局。将其淘汰的就是具有革命与颠覆意义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本质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技术特征。一个行将被革了命的行业前景是堪忧的。

传统制造业的航空业曾经是巴菲特投资的重点,然而,在本次年度会议上,巴菲特非常“痛恨”的说:“任何会飞的东西都不是很好的投资”。

今年United Continental(美联航)因“虐客”事件,导致该公司股票价格大跌市值迅速蒸发。而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去年第四季度重仓买入,现时持股达2895万股,占总股本9.2%,并成为最大股东。

早在1989年股神巴菲特就曾以当时身家的10%(3.6亿美元)重仓全美航空,但入场后,该公司便陷入下跌,而六年之后,这笔投资的净值已降至8950万美元,下跌了75%。这些传统产业或者全美垄断性企业潜力已经不大了。

包括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持股到今天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可口可乐等快消品饮料全球市场都在较大幅度下滑。

在这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就是高科技企业稍不留神也会迅速落伍。比如,巴菲特投资的IBM企业,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连续第20个季度出现下跌,股价在4月19日美股交易时段下跌近5%,报收161.7美元,刚刚"解套"巴菲特又"被套"。一个最大“不幸”是,IBM的很多业务并没有赶上互联网的潮流。但也必须看到IBM正在云计算、云储存等方面发力。

不过“股神”就是“股神” ,巴菲特已经观察到不沾高科技企业已经落伍,正在与时俱进调整投资结构与方向。在这次年度会议上,巴菲特称,现在美国市值最高的股票主要都是科技股,这个群体包括苹果、微软、雅虎以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他为这些公司轻资产运营所带来的成就感到惊叹。突然由曾经发誓不沾科技股到对科技股热爱溢于言表。这次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对科技股的大力追捧,似乎是股神打破进半个世纪“不碰科技股”投资准则的前兆。其实早在2016年,笔者就撰文指出,巴菲特投资策略开始大转变了。

在这次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直言自己错过亚马逊是“我愚蠢”,没有投资谷歌是一个“失误”。他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会带来颠覆性变化。

实际上,巴菲特正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清仓沃尔玛,卖出富国银行,减持IBM股票等,转而投资苹果公司,涉及智能珠宝,参加全球区块链技术大会等等。我们相信,巴菲特接下来一定会大力度投资科技股。

从巴菲特投资方向转变可以悟出,按照传统思路长期持有一个行业、一只股票的投资理念已经彻底落伍了。从巴菲特开始青睐科技股中,所有投资者也应该开始转变投资理念,开始挖掘储备科技潜力股或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储备一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最具发展潜力前景的投资板块与领域。

当然,巴菲特关于投资需要把握的三点也需要我们参考:一个是股东权益,一个是债务,一个是总资产。当然万变不离价值投资的宗旨:具体来看苹果公司的低PE、比较高的股利分红,每年上百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这都契合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

『玖』 全球航空公司为何会倒闭这么多家

这是因为为了遏制新冠疫情各国实施了国际旅行限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21日报道,在英国,外交和英联邦事务部于3月中旬发布停止旅行的建议,直到6月下旬才针对有限的国家取消了旅行禁令。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上月预测,随着全世界空中交通降至疫情暴发前三分之一的水平,全球损失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

疫情给一些公司造成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包括英国弗莱比航空公司和维珍澳大利亚航空公司。

报道注意到,其他一些大公司也表现出挣扎的迹象。阿联酋航空公司表示,该公司因疫情将裁员30%。英国航空公司的数千名员工也面临裁员风险。

(9)巴菲特买美联航股票扩展阅读

巴菲特清仓所有航空股:

4月2日,巴菲特以每股22美元完成减持1300万股达美航空,这一笔交易导致巴菲特亏损约为2300万美元。

在今年5月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对未来航空业的表现很不确定,自己已退出了美国最大四家航空公司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美国西南航空和美联航的投资。

『拾』 这次金融危机,“股神”巴菲特的股票缩水了吗

在目前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大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很多富豪身价大为缩水,似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过,也有人躲过这场灾难,“股神”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这得益于这位投资家对风险的洞察和防范能力。

巴菲特身价依然增长

最近的一则消息非常有意思,美国《福布斯》杂志定于27日公布的“美国400富豪榜”上,“股神”沃伦·巴菲特超过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重登首富宝座。

《福布斯》杂志在评估了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对美国富豪的影响后更新了这一榜单。从8月29日至10月1日,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董事长巴菲特个人净资产增加80亿美元,达到了580亿美元,盖茨个人净资产同期减少15亿美元,降为555亿美元。盖茨曾连续15年成为美国首富。

这场危机对巴菲特的影响非常小,而有些富豪身价大为缩水,如英国首富钢铁大亨拉克希米·米塔尔从6月至今损失200亿英镑(约合340亿美元),是本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最大的亿万富豪。而巴菲特10月1日之前的33天里净资产增加了80亿美元。
早就抛光次贷产品

为什么巴菲特的股票好于大盘,原因就在于他的公司在这次危机中影响非常小。巴菲特敏锐的洞察力,早就发现了次贷的灾难性后果。

2003年巴菲特就清除了所有与次级债有关的金融产品。他说,弄懂一个次级债产品需要看15000字,而一个次贷方阵,则需要读75万字,这是一个没有人能弄懂的产品。2006年股东大会上,针对这种次贷产品,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说,金融业能亏损的品种已经够多了,但华尔街还要再发明一个。正是这种对风险一贯的防范意识,使得巴菲特躲过了一次次灾难,他从来不存侥幸心理,只投资可靠而稳健的公司。我们知道,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维50年来投资了许多公司股票,也包括很多金融公司,但是,这次受次贷危机冲击的公司如雷曼兄弟、AIG等,巴菲特均没有投资,而他重仓持有的美国富国银行,是这次危机中影响最小的美国银行,最近还出手收购美联银行。巴菲特的眼光的确令人钦佩。

如果没有合适的投资目标,巴菲特情愿持有现金,这几年巴菲特一直表示没有价格合适可投资的股票,因此手头现金一直超过300亿美元。现在,金融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困境,现金为王,巴菲特手头300多亿美元是多么珍贵,恐怕华尔街没有公司此时拥有这些现金。当股价大幅下跌,投资价值显现的时候,巴菲特毫不犹豫地出手了,今年以来他的投资已超过百亿美元,9月份以来,就出资50亿美元购买高盛优先股、出资30亿美元购买通用电气优先股,出资2.3亿美元购买中国比亚迪10%的股份……

巴菲特成为今年市场上最活跃的投资者,给人们以信心,以至于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都表示要请巴菲特当财长。当然,巴菲特财富有限,以目前金融危机巨大的窟窿,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拯救的,但他躲避市场风险的投资思路,值得每个投资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