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所有价格反映所有信息,但未来的股价走向又是未知的,投资人获利水平是不是随机的。
我来给你结论:
1、投资人获利水平是不是随机的:
不是随机的、是必然的。投资人水平决定获利水平是什么样的。
2、所有价格反映所有信息:
这个不是绝对,但基本是主要力量或信息在这一时刻作用下达到这个价格平行点。
3、但未来的股价走向又是未知的:
未知的——只因我们看不清。这个也有时间点远近的问题,你若相信万事万物皆有规律的话,你就不迷惑这个了。当然这个很复杂深懊。
4、巴菲特——是个学识高深的人,现世上及他的人不多,他并不只因美国的机遇才会造就他,当然是他的经济头脑了。其实我说他是个伟大的商人更恰切。他并不看重技术分析,你懂的。
5、成功的复制:
成功都有规律,规律都可以复制。可惜的是这种规律是极难懂的,好比说有个人能知过去未来,历史上不也有这种人吗?比如常见的太阳怛定的发光发热的规律谁人真弄懂弄透,那么我们的核电就用不完了。
6、过去的经验或知识:
这个就是在摸索过去的脚印,可惜的是脚印只是一种你看到的表象,表象之外是否还有主宰的无形东西的存在,一环扣一环,无中生有、有是化无,确是不易明白,站得高才看得远。
哇哇!这分不小呢,你50分把我套上了。
哈哈,谢 谢
B. 有效市场假说和选择低市盈率股票矛盾吗
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普遍认可,但相应的其股票价格也高,价格可能高于当前的价值,其价值要在未来才能实现。市盈率低,虽然说明它不被投资者追捧,但其股票价格也低,价格可能低于当前的价值,也就是被低估。所以这两种观点,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另外,“一个公司股票市盈率较低,说明投资者不认可这家公司,未来这家公司会出问题”的说法是不对的。投资者不看好一家公司,可能是因为它缺乏成长性,但不等于它未来会出问题。
而对于选股来说,这两种观点都是从一个片面去判断股票的价值,而实际上公司或股票的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投资者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仅根据某一个理论观点,不考虑综合条件,是没法对股票的未来作出合理判断的。
C. 金融作业:好消息是否总能引起股票价格上涨(从有效市场假说方面回答)
对于理论上才有的“有效市场”来说,好消息就是好消息,是真的能带来效益的东西,肯定引发股票价格上涨;
对于“有效性”一般的市场来说,就不得不考虑该“好消息”的来源可靠度问题——凭运气了;
对于“有效性”差的市场而言,消息来源匮乏,假消息满天飞,而且消息披露的目的往往不是消息本身,对于股票的价格影响可以说起不到关键作用,或者说需要恰恰相反的警惕!
我们的股市很不幸,目前是后者。
D.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符合“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金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由于有效市场假说奠定了研究资本市场中证券价格形成机制与预期收益变动的基础,所以该理论也就成为了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它成为了金融工程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尽管如此,有效市场假说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像欧美等成熟的证券市场也远远没有达到有效市场的标准,所以该假说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有诸多局限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具体的理解我建议你参阅:http://blog.eastmoney.com/st168998,329395.html
作者首先简要地叙述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特别指出该假说的种种假设性条件,然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统计结构进行检验,之后提出有效市场假说描述市场的不足,最后引入分形市场假说,说明分形市场假说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自然的推广,也是一个更加接近真实市场的一个推广。
E.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与股票有关的公开信息,基本分析失去了作用,这样的市场是
为判断市场的行为类型和具体的运动特征,提出了市场有效的三种形式
1.弱有效市场:凝聚了所有历史记录的信息
2.半强式有效市场:不仅反映过去信息,而且反映所有公布于众的目前信息.
3.强有效市场:包含弱有效和半强有效市场的内容,还包含了内幕信息。此时,投资者不能支配和影响价格的形成,只能根据给定的价格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第2个,你看下是不是。
其它可追问。
F. 巴菲特现象的存在与有效市场假说有何矛盾之处如何解释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这一假说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上。一,市场上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二,股票价格反映了理性人的供求平衡;三,关于股票的信息会迅速被消化。举个例子,如果某只股票目前的价格是50块钱,从有效市场假说来看,这50块钱的价格,就反映了关于该银行的盈利前景、成本估算等等等情况,是目前该股票公平、合理的价格。如果未来出现了新的利好消息,比如资产重组,那么该股票的价格也就会随之上涨,直到对该股票合理的估值。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市场反映了一切信息,那么就不存在超额收益的现象。比如大盘涨10%,无论你怎样操作,你的收益都不可能超过10%。因此,只能进行被动投资,比如买指数基金。
因此,巴菲特说,“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但事实上,巴菲特和很多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都获得过大大超出市场的收益率。一方面,这说明市场不总是有效的,但也不能推翻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
其一,虽然在市场上有人获得过超额收益,但从统计来看,大部分的基金管理人还是只能获得与大盘同期的收益。也就是说,巴菲特现象或许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存在这种幸存者偏差的原因,因为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总是理性的,存在着羊群效应等等。
总而言之,有效市场假说在长期看来是有效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市场大势”,做投资不能违背大势,即便是巴菲特也会遵循股市的基本规律。但从小的波动来看,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有足够的才能加上运气,还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
G. 为什么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
技术分析本质上是对买卖双方心理的分析,是买家和卖家互相分析对方心理,然后通过知道对方要怎么做采取相应行动获利,比如卖家分析出买家心理对某只股票期望很高会出高价买,他就刻意一高价卖,以此获利。其根据是过去的数据来了解对方心理。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过去的数据都是公开的,大家都知道这些数据,并且遵循技术分析准则对对方心理进行分析,因为都知道这些数据和相同的技术分析准则,所以买家和卖家都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就无法以此获利了。因为这些数据和准则是大家都知道的。
就好比一个方法用的人越多,效果越差,弱有效市场中大家都用这个方法就谁也战胜不了谁。举个例子:“一月效应的减弱”,美股有一月效应,为了避税,锁定收益,等等原因,股票经理们会在12月抛售股票造成股价下跌,价格低了,股民们觉得价格足够低,就买入,这样一月股票价格普遍上涨。知道有这样的效应,有些人专门在1月买入股票等着上涨然后抛出。但是知道的人多了,就有人不愿意在12月抛售股票,等着一月上涨再抛出,这样12月股价就不会降那么多,一月也不会涨那么多,一月效应就减弱了。抛=股价跌 买=股价涨
H. 市场有效假说和股票价格变动
都反应了市场的有效性,只不过是有效性有所不同。
市场分为强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弱势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