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买房子值不值(经济学问题)
预期收益现值在折合的时候考虑通货膨胀,如果收益大于现在购房成本可以考虑买房
⑵ 买房子还是买股票的图书目录
专家推荐如果你想知道经济学家怎样思考
引言
第一部分生活的真谛
第一章激励的力量:害人的安全带?
第二章理性的迷局:滚石乐团演唱会的入场券为何抢手?
第三章事实还是推论:如何付账,看哪一部电影,你决定了吗?
第四章无差异原则:谁在乎空气干不干净?
第五章生活中的电脑游戏:学学都有些什么吧!
第二部分好东西与坏东西
第六章辨别是非:民主的陷阱
第七章税收是个坏东西:效率的逻辑
第八章价格是个好东西:斯密vs.达尔文
第九章法庭上的经济学:药品和糖果,火车和火花
第三部分如何读新闻
第十章毒品战该支持谁:《大西洋月刊》错在哪?
第十一章赤字的迷思
第十二章声音与愤怒:言论版的欺骗话语
第十三章统计数据如何“撒谎”:失业对你有好处吗?
第十四章政策的缺陷:我们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文盲?
第十五章一点小小的建议:两党合作的终结
第四部分市场如何运转
第十六章为什么电影院的爆米花要更贵一些?为什么显而易见的答案是错误的?
第十七章求爱还是图谋:双方达成的游戏规则
第十八章被诅咒的赢家和郁闷的输家:为什么生活充满了失望?
第十九章对利率的看法:摇椅上的预测
第二十章随机漫步与股票价格:股票投资的第一步
第二十一章爱荷华州的“汽车作物”
第五部分科学的陷阱
第二十二章 爱因斯坦可信吗:科学方法的经济学
第二十三章改良版的新式足球:经济学家是如何犯错误的?
第六部分信仰的陷阱
第二十四章我为什么不是一位环保主义者:经济学vs.生态“宗教”
⑶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 假如你有十五万 你是买车还是买房请说明理由 详细点
分析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确定两个前提条件。即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购买意愿即购买需求,对房子存在购买需求的年轻人主要有几类:
1、开始参加工作,有稳定收入,自己攒了首付或家人提供首付
2、即将结婚,买婚房
3、小中产,买房做固定资产投资
购买力也好理解,有首付、有固定的收入供房(全款的土豪请忽略)
凑齐了以上两个条件的年轻人应该买房,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
1、居民将来能承受更高的物价
宏观上说,中国人均GDP2015年是8016美元,1991年东京房价崩盘时日本人均GDP是28540.8美元,中国居民的收入增长空间仍然非常大,购买力亦然。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房价还存在水涨船高的空间。此外,最近几年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通过税制改革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是迟早的事情(这只是一个方面)。
2、货币超发,财富无形缩水,买房可以转移贬值
2015年中国通胀率是3%,众所周知官方统计的通胀率会低过实际通胀率,甚至有据机构分析,2015年中国实际通胀率在约7%之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不断降低,在加快货币贬值的速度。
从上表不难看出,当你把一笔存款放在银行账户时,你的利息为0.35%或1.5%,但可能同时却承受了7%的购买力缩水。你的钱躺在账户里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再来看下上面的表格,商业贷款利率是4.35%-4.90%,公积金贷款是2.75%-3.25%。打个比方,如果你选择公积金贷款买一套100平、2万/平的房子,首付了60万,剩下的140万分5年供房(60个月,每月供20333),5年下来利息是38500。通过本金+负债,银行帮你把购买力从60万放大到了200万。
如果你不买房,这购买力5年后如何?答案是最多下降35%,也就是说5年后你这200万的购买力只剩下130万了。
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的好处在于,你的本金部分由于转化成了固定资产,具有了升值空间。而你借来的140万,利息与通胀差在官方的0.25%与机构预测的4.25%之间。也就是说银行实际上帮你承受了0.25%-4.25%的损失。
3、房子仍然具有升值空间
除了上面提到的银行替你承担0.25%-4.25%的购买力损失之外,房子升值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利处,5年之后200万的房子可能会升值到300万,而这100万的增值银行和债主是不会跟你分的,顶多会在2手房交易时交一点增值税。
为什么我敢这么确认房价还会涨?除了前面提到的购买力提升,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居民理财方式的匮乏,百姓手里有钱,却不知道能拿来干什么。时下最流行的理财方式主要有:炒房、炒股、P2P理财。股市经历3波股灾股民心有余悸,P2P理财已经开始崩盘,3起数百亿的金融传销大案已经宣告P2P理财走向毁灭,而炒房在2015年-2016年一季度之间再度爆发。
另外你还可以节省掉每月2000左右的租房成本,甚至你还可以出租掉其中的两个房间,以此转移购房成本到租客头上。
4、除了向银行贷款外,还有哪些渠道可以搞到资金?
答案是借钱,借钱的本质就是把贬值成本转移到债主身上。能借到越多的钱来买房对你来说就越有好处。富人为什么往往负债率高?因为他们善于用银行的钱、用别人的钱来降低自己的成本。
亲戚的钱躺在银行账户里也是不断的贬值的,还不如支援你来买房。你向他借5万,两年后也是还5万,虽然购买力贬值成本依然由他承担,但你提前使用了这5万的购买力,不至于2年后只剩下4万4的购买力。如果他拿这些钱去做P2P理财,那面临的可能是血本无归的风险,因为P2P金融传销是专向中老年人下手的。炒股就更不用说了,赔掉养老金的不计其数。
也许有人会问,买房并不是唯一的财富保值、升值渠道,同样的钱可以去做其他理财。我相信有人是有这样的能力的,但大部分人做不到,因为你的理财收益要跑赢利率、通货膨胀率、房租等等之和,而且越高收益的理财方式风险越高,弄不好会血本无归。
车子是纯消耗品,投资价值明显低于房产。
来源:简书
⑷ 《买房子还是买股票:你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读后感(不用太好,只需有一个思路)(复制来的也欢迎)
通过这本书,Landsburg唯一希望传达的是:经济学家如何思考,这种思考与其他人有何不同,特别是边际、均衡和无差别原理等视角。这是该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我推荐它的唯一理由,至于他对书中每个问题作出的分析和给出的解答是否正确,倒在其次(我只同意其中60%左右)。
确实,获得经济学家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很不容易,对某些人或许永无可能(这与智力没有关系),以我个人的经验,每次与人讨论社会和制度话题时,主要的障碍就是如何将对方引导到经济学角度上来,一旦做到这一点,常常会发现对方比我说的还要好,或者因为他比我掌握更多事实,或者他的逻辑能力比我更好,或者他更擅长运用语言,然而,这样的机会很少;我把推荐这本书作为此类努力的一种替代,呵呵。
如果你不打算系统学习经济学,但又对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的那些话题感兴趣,那就读读这本书吧,它至少可以让你较容易识别那些充斥舆论的胡言乱语和陈词滥调。
⑸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讲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称为投资
个人认为楼主想要明白这个道理必须分清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市场上通常把买入后持有较长时间的行为,称为投资,而把短线客称为投机者。投资家和投机者的区别在于:投资家看好有潜质的股票,作为长线投资,既可以趁高抛出,又可以享受每年的分红,股息虽不会高但稳定持久,而投机者热衷短线,借暴涨暴跌之势,通过炒作谋求暴利,少数人一夜暴富,许多人一朝破产。
所以一般楼主讲的人们应该是以个人行为为主,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严谨的分析与考量,整个过程一般也比较短所以一般不把这种行为认为为投资,而认为是投机
⑹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算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算做投资
因为股票是用户用货币买相关企业的股权,也就是一种收益权,可以直接作用于市场,债券是用户向政府购买的一种定期可见固定收益的证明,政府将所得款项用于大型公建和大型跨地区跨行业的项目。
对个人风险而言股票风险大于债券,尤其是经济危机中,因为政府用诚信给债权做担保,一般都比较稳定。股票则不同,一旦行业情况恶化,可能股票价格就会急转直下,甚至企业会破产清算,收益最终为零。
(6)买房子还是买股票经济学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投资时间观念、版块和市盈率都远远不够,用户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来选择股票,只有前景良好的企业才能给用户带来稳定、长期的收益。
在牛市中,闭着眼睛买进的股票往往会上涨,但不要忘记,回报越大,风险也越大。大家都知道,当牛市达到顶峰时,就是股市崩盘即将到来的时候。一定要睁大你的眼睛,应该停下来的时候停下来。不要让贪婪占据你的头脑。
⑺ 200分,请问现在用手里的钱买房子,股票还是存钱好
您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已经很高瞻了!在经济动荡时期没有任何办法让你的资产稳定保值。不过这一时期也有它的优势,其实不止是你一个人在现在不知道该怎么投资,全世界都一样,“羊群效应”在这时体现的最为直接。
要想不被市场淘汰您就应该把握住这些潜在的规律适时而进,介于你对股市的认知有限,你可以分开进行投资:大多部分资金存入银行,等待房价适宜的时候购买(记住,房价明年下跌是必然的,但不可能回到05年以前,这是中国货币通胀造成的);另一部分可以进行股市短线投资,可以利用羊群效应(在最近几个月体现的尤为明显),股票还是要自己选,不要买那些公司有问题的股票,再根据当天的新闻选择合适行业,都想好了以后就等时机进场了(必须是开市前做好准备)。进场条件:看全球股市,必须是昨天全球各大股指普跌的情况下,早上英、法、德、纳斯达克、道琼斯全面上涨,你就可以设好买入点了。同样,第二天开市之前,早上英、法、德、纳斯达克、道琼斯全面下跌应立即设好卖出点。在近期这段时间此方法准确率在80%以上,建议谨慎操作!
为什么说明年房价下跌是必然的,以下几点原因
1:受国际经济形式和人民币近期贬值影响,2万亿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热钱陆续撤离中国资本市场,包括进入房地产的外资。
2:国内炒房者急于出手解套减少损失。炒房者房屋占有率约15%
3:已进出口企业最为密集的劳动力已经减少,包括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内可能已接近20%的实际失业率,影响了年轻人购房意愿。
4:地产商无法坚持到最后,举个例子:07年建一栋楼成本为1个亿,08年底,各种建材价格缩水一半,而房价没有下降这么大因为建造成本的原因,而一个新成立的地产商现在建同样的一栋楼只需要0.5个亿,因为它不用担心按现价卖会影响到自己,到那时保持价格不动的老开发商只能按现价销售了(有些人认为开发商不会赔钱卖房,我不赞同),不卖就意味着倒闭。
5:国家新建的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在明后年会推向市场,在这种本来需求就下降的环境中,会给地产商造成更大的冲击。
6:工薪阶层对薪酬的预期会减弱,也就意味着贷款的意愿下降(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几乎零利率的情况下“房屋贷款指数”仍然呈下降趋势),对未来的支出会明显减少。
以上为“青云遮日”的个人见解,如有异议请指教!
⑻ 宏观经济学里的投资和个人购买股票或债券有什么区别
美股研究社指出: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资本支出,购买资产用于生产,例如土地、厂房、设备等这些都是属于资产,还有商标、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而普通人说的投资,可能只是购买股票、债券等以取得财产性收入。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上的投资能形成实际支出,创造需求和财富;而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在经济学家眼中只是各种资产之间的转换(例如现金、存款换成股票),不创造财富,即不计入GDP,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或经纪收取的服务费才计入GDP。
⑼ 购买股票在经济学中算不算投资
投资股票 在宏观经济学中不属于投资,属于储蓄
投资是需要新的产出,而股票只是分红凭证,并没有真的投入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