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股票的价格和收益率成反比
你好,你说的问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收益额不变的时候。
收益率,又称股利获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或红利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该收益率可用于计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可用于预测未来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收益额/原始投资额(股票价格)
所以当收益额一定时候,成反比!
Ⅱ 贴现率是什么在股票估值中用到的贴现率是收益率吗这个贴现率是不是很主观呢
举个简单例子:明年这个时候的100元钱只相当于现在的95元,因为通货膨胀啊!贴现就是说你未来的钱转到现在值多少钱。在股票估值中用到的贴现率不是收益率,贴现率确实比较主观,不如说你知道过去几年的贴现率,那是因为已经有过去的经济数据了可以分析出来。但是未来的经济数据只能通过预测,不可能100%精确。今年具体的通货膨胀数据谁知道呢?只能预测,大概是4%多一点。当然这是官方的,实际通胀肯定比这高。统计局每次压低CPI。现在已经没人信统计局了。
Ⅲ 折现率和股价的关系~
折现率(亦称贴现率):是用以将技术资产的未来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在价值的比率。
利率与股价成反比关系,因为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影响股价的涨跌,即利率上升则股价下跌,利率调低则股价上升,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当利率上升后,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导致公司就不得不降低生产规模,因为绝大部分企业都有相当的负债是从银行借贷而来,特别是流动资金部分,基本上都是借贷资金。生产规模的降低又减少公司的预期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跌。
二、利率上升导致股票的相对投资价值下降,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因为伴随着利率的提高,债券及居民储蓄利率也会相应上调,这些都会降低整个股市的相对投资价值,一些投资者将会抛售股票而将其资金存入银行套利或投向债券市场,从而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向其不利的方向转化,导致股价的下调;投资者评估股票价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值因此会下降;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
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会从银行和债券市场流向股市,从而增大了股票需求,推动股票价格上升。
三、利率的提高将抑制社会消费,如我国采取的保值储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社会消费的增长,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营销,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及整体经营效益的下降。
利率调低则股价上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即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股票的相对存款、债券等理财渠道的投资价值,扩大了消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
Ⅳ 股票的贴现率是什么不是问的贴现率
难道股票的贴现率和其它债券的贴现率不同吗?个人觉得,所谓的贴现率就是将未来的值折算为现值采用的比率,只是不同债券的贴现率选定方法不同而已,比如,股票的贴现率取股票股利的预期增长率(显然不同的投资者对股票的预期不同会导致股票的现值即内在价值不同);国债的贴现率选取社会无风险利率。
Ⅳ 资金成本和贴现率有什么关系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资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资金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资金筹集费包括银行的借款手续费,发行股票债券发生的印刷费, 代理发行费,律师费,公证费,广告费等。资金占用费包括股票的股利,银行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资金成本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绝对数表示法是指为筹集和使用资金到底发生了多少费用。相对数表示法是通过资金成本率指标来表示的。资金成本率简称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净额的现值与各期支付的使用费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计算公式为资金成本=资金使用费用∕[筹资总额X(1-筹资费用)] 比如:从银行贷款100万,手续费2万,取得的资金净额为98万,借款年利率6%,则年使用费为6万,资金成本=6/(100-2)=6.12%,是高于借款利率的。 本题中,在不考虑筹资费用的情况下可以把资金成本当作贴现率来计算。
Ⅵ 银行利率与股票价格成什么关系
有一个基本公式:
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利率
解释:
1、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相关关系:可以理解为,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的本年新创造的利润,只有当利润存在时,公司才会考虑发放股利;有了利润,不等于说股东就能够取得相应的股息,这还有取决于公司的股息分配方案。只有当以上俩个条件同时具备而且有利于股东时,股息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状况,才能满足理论上的这个正相关关系——股息越多,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越好,公司的股票价格就相对越高
2、股票价格和银行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可以作如下理解,当银行提高利率时,居民以储蓄作为投资方式得到的收益率就会升高,相应的就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式,其中就包括从购买证券改为储蓄。
在整个国家资金规模一定的前提下,银行利率的提高就会使资金的流向发生改变:投资股票的资金转为储蓄,这样证券市场的买方力量就会削弱,以供求理论为基础,可以解释此时会呈现卖方市场,直接表现为股价下降,证券市场低迷。所以说,两者是负相关关系。
3、在理解上面2点时会发现,很多的解释是以一定的假设前提成立为条件的。现实中,很多前提不一定成立,所以这个理论用于实践时不一定成立。
eg: 以银行利率与股票价格关系为例:
06年央行多次上调利率,但是股票市场并没有出现理论中所说的下降的局面。
这就是因为,影响股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股票价格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仍然以为06年为例,央行在上调利率的时候,股市的资金会受到影响,但是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1、此时,股市投资收益率与储蓄收益率(即银行利率)两者孰高孰低;2、在央行此政策出台的同时,国家也在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是打击投机),这时,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就会有部分流入股票市场。这两个因素作用下,央行虽然上调利率,但不一定会使股票市场出现下跌的局面。
Ⅶ 贴现率、准备金率、通货膨胀、股票价格4者间关系
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拿着未到期的票据去央行还钱,如果贴现率越高,换的成本就越高,因此提高贴现率商业银行就不怎么爱去贴现,货币流通的相对少点了
准备金率就是人们把钱存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以用这些钱放贷盈利,但是必须保证一定份额,这个份额就用准备金率表示,准备金率越高,流通的货币也就越少了
通货膨胀形容一种现象,一般是货币多商品少,钱不值钱了。可以说是实物价格了
股票价格和有点和通货膨胀相对哈,股票是虚拟资产了。这个通货膨胀和股票有点关系的,一般通货膨胀人们往往买股票获益,同样,股票上涨产生泡沫也容易通货膨胀的
在通货膨胀的时候人们都需要去遏制了,这个时候一般提高贴现率和准备金率,这就是所谓的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流通了,来遏制物价上涨~~
Ⅷ 贴现率与股票市场行情有什么关系啊
贴现率与股票市场行情关系如下:
贴现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
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
Ⅸ 现金流、现值、贴现率三者的关系
现值=不同时点的现金流*对应时点的贴现率的折现系数。
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
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净现值法就是按净现值大小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净现值大于零则方案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贴现额指的是贴付给银行的利息(按票据实际价值)。因此: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银行持有票据时间(贴现期)
到期值=面值×(1+票面利率×时间)
贴现额(现款)=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9)股票价格与贴现率成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贴现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是社会上的无风险利率。第二个是风险补偿率,也就是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部分,例如大盘的年均收益肯定超过国债收益,否则不会去投资股票的。多出这部分就是风险补偿额。
比如国债利率是5%,这个往往被当作无风险利率。当决定放弃国债投资股票,因为股市整体收益为8%。8%减去5%等于3%,这3%就是风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