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中经gdp的股票价格指数
扩展阅读
笃行科技股票 2025-09-12 16:08:18

中经gdp的股票价格指数

发布时间: 2021-10-17 19:40:46

A. 经济指标GDP,跟股市到底有什么关系

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从正常规律关系看,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证券市场应呈现上升走势。但事实上,在股市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关联几乎没有,甚至出现反向关系。

B. 中国股市价格指数是什么意思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从长期看,在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与该国产业结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与GDP的变化趋势是相吻合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股票市场就必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走势有时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1.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时股票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1)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全面得到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2)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促使股票价格上涨。

(3)随着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人和个人收人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将增加股票投资的需求,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涨。

2.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股票市场行情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股票市场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股票市场走势也将由卞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股票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由于股市建立初期制度设计上的局限和体制性的问题,资本市场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在这种背景环境下,股市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关联关系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股市指数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经常呈现非正相关关系,甚至在某段时期可能出现负相关关系。

C. 中国股票价格变动与GDP增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周期性变动关系

同所有商品一样,股票在证券市场的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我们会通过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两种方式来判断股市价格的未来走向。技术分析是通过各种图表、技术指标来研究股票市场行为,以判断股票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而基本面分析则是股市波动成因的分析,是对长线投资的定性分析。对基本面的分析其实也就是对影响股票价格走势的经济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类影响因素(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二是中现类影响因素(行业与板块),三是微观类影响因素(上市公司及其财务状况)。这三类因素是股票市场基本面分析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它们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行业与板块分析、上市公司及其财务分析及其他因素分析。一、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价格的重要性证券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因此,证券市场价格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经济问题。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日益深化,现代经济体系中的环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更加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饿影响不仅是根本性的,而且是全局性的。同样,作为经济因素,产业或区域因素一般只会影响某个板块即某个产业或区域的证券价格,公司因素则一般只会影响本公司上市证券的价格,它们一般不会对整个证券市场构成影响。而宏观经济因素则几乎对每只上市证券均构成影响,因而必然影响证券市场全局的走向。宏观经济因素的重要性还在于它的影响是长期的。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而它的影响也就必然是长期性的。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呈现周期性变化,经济周期一般经历上升期、高涨期、下降期和停滞期四个阶段。由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它会随着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变化,因此,当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时,企业表现出效益差、开工不足、设备使用率下降等症状,继而是社会失业率上升,受其影响,股票指数会走低;当经济度过停滞期,开始缓慢上升时,股市会随着人市资金量的增加而逐渐回稳;当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进入高涨阶段时,企业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利用,市场销售增加,利润回升,股票指数会攀升;当经济由高涨期进入下降期后,过热的经济会逐渐冷却下来,企业产品又开始积压,生产萎缩,利润下降,股市会受其影响,而由“牛市”转向“熊市”。 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时,还要注意二者之间变化的前后时间关系。由于股市综合了人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期,这种预期较全面地“吸收”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有关信息,这种预期自然也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因此,股市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总是超前的。另外,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程度还受股市发育程度制约。一般而言,股市越成熟,经济波动对其影响就越大;反之,影响则越小。在股市发展初期,股市的变化并不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投机气氛太浓,股市被少数资金大户所操纵,被人为地推向巅峰或谷底。 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首先就得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而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分析各种经济指标。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失业率、物价水平、进出口额等。在这些指标中,有些指标的升降对股市涨跌有正向影响,有些指标的升降对股市涨跌有负向影响。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它的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业水平、居民收入、企业发展等都有直接影响,进而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当国家为了控制通胀而紧缩银根时,利率就会上升。一般情况下,利率上升,股价下跌。相反,利率下降,股价上升。货币政策主要有: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信贷政策等。 财政政策也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不如货币政策那样直接,但它可以光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然后再间接地影响股市。另外,财政政策中关于证券交易税项调整措施本身就是股票市场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对股市的影响力较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公共支出政策、公债政策、税收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变化对股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进行基本面分析时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四、基本面分析在我国投资中的特殊地位 对于成熟的股票市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功用不同而已,但对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股票市场,基本面分析却有其特殊的意义,一者是技术分析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即技术分析局限性极大,对股票投资者指导意义有限,二者是中国股市属于“政策市”,国家政策对股市作用力度之强、影响范围之广是成熟股市所没有的。 (一)、技术分析的市场环境不具备 除了自身缺点而使技术分析有较大的局限性外,中国股市的现实发展状况也使技术分析的实用性大打折扣。经常进出股市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技术分析有时会完全失去作用。中国股市规模小、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盘子小的个股更容易被资金大户所控制。在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涨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在我国一波行情能在数天之内走完全部历程,时间快得连人们使用技术分析的工夫都没有,股价波动也没有什么规律。所以,在中国股票市场上,道氏理论、艾略特理论发挥作用的市场基础较薄弱。只有当股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也只有当股市的变化与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时候,股市才能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才有规律可循,技术分析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故在现实的中国股市上,技术分析因缺陷加局限,使其略逊基本面分析一筹。 (二)、政策对股市的特扶影响 中国股市的行政色彩异常浓厚,任何涉足股市的投资者都不能对此熟视无睹。中国股市是应改革开放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股市原本是为开辟一条有别于传统融资方式的直接融资渠道而设计的,但在中国,这条直接融资渠道主要被用来为国企改革服务。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国企依然是国家政策的扶持重心,故为了使国企能从股市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就必须保持股票市场大势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只有这样,投资者才会把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股市,因此,任何引起股市偏离“稳中有升”的事件都会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同时,又由于中国股市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稳定性差,投机气氛浓,容易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所以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少不了的,目前中国股市无处不留下了国家干预的烙印,故中国股市有“政策市”之称。由此可见,基本面分析在股市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 中国股市规模小,行情容易被操纵。有时在一些假象的迷惑下,又会引来散户的追涨杀跌,其结果是股票市场涨、跌均会过头,这种超涨、超跌势头往往又不以管理层的意志为转移,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市场微调手段的情况下,管理层就会不断利用行政手段,改变调控方向,也就是政府的政策跟着市场的“调子(忽高忽低的行情)起舞(不断改变调控方向)”。因此,中国股市波动的过渡性决定了政策调控方向的多边性。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保持股市“稳中有升”却是管理层不变的意图。 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低,在所有企业中,上市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这说明中国股市规模还很有限,它一方面表明中国股市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表明管理层利用行政手段调控股市的空间依然很大。因此,作为投资者,只要把握住了政策的多变性与不变性,就能更好地把握管理层的政策趋向,做出与政策趋向相符的投资决策。

D. 中国股市和GDP

一般而言,股价与GDP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GDP增长较快,股市会向好;反之,GDP回落,股市会回落。但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在时间区间较大(以十年甚至百年为考察期)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股市与GDP之间的关系好像狗如主人的关系,主人带着狗走路时,主人从A地走到B地,假设走了1公里。狗跟随主人也从A地走到B地,但期间狗可能走了5公里,因为它总是不停地前后走动。

如果机械地理解股市与GDP之间的关系,则会导致荒谬的结果。比如说,2001年至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非常好,但股市是熊市;同样的,2005年至2007年,宏观经济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但股市却涨了5倍。

可见我国股市的短期(甚至是中期)波动其实都不能用经济基本面来解释的,

E. 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请给具体解释下

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杂和统计的困难,西方学者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三种。

股票价格指数是股票市场上各种股票价格的一种平均数,利用股票价格指数及其变化,人们就可以衡量和描述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的变化情况。与股票的情形相类似,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简记为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简记为PPI)

F. GDP与股市,与股价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以货币衡量。
所以不难看出,gdp的统计涵盖各行各业,自然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所以gdp上涨自然也是经济向好的体现,但gdp是绝对意义上的宏观数据,所以真要说对股市、甚至股价有什么影响,影响真的很小!最多也就是长期上做个参考吧,好比年末gdp开始上涨,甚至连续两年上涨,那可以说明经济危机结束,走出低谷了,相对来说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要小很多,也仅此而已吧

G. GDP对股市的影响如何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 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 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 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H. 中国GDP增长率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股票市场与GDP

1、中国历史情况更复杂

由于大部分经济部门并不在股市中,90年代的股市数据不能代表中国的情况。

2、2000年以来,股市表现始终逊色于GDP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2013年比2000年高于50%,但股市表现平平。而与之类似,中国大陆GDP翻了4倍,股市相比2000年增幅极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存在不合理因素,但事实上这一表现存在其合理性。众多基本面因素和部分技术因素造成这一现象。

I. 怎么计算GDP价格指数

GDP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GDP价格指数又称为GDP缩减指数(GDPdeflator),是由现价GDP和不变价GDP推算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

GDP价格指数=现价GDP/不变价GDP(1)

在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中,通常是采用生产法和支出法来核算GDP,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的GDP价格指数:

生产法GDP价格指数=(2)

支出法GDP价格指数=(3)

其中,p0和p1分别表示基期和报告期的价格,q0和q1分别表示基期和报告期的数量;output表示总产出,input表示中间投入;TFE表示总最终支出(C+I+G+X),M表示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