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一支股票在两家证券公司涨停价格不一样
证券公司只是提供交易的通道,而股票的涨停价是多少,和哪个证券公司没关系,这个价格面向所有股民都是统一的。你说的两个软件显示的价格不一样,可能只是一个软件的数据出现错误。
Ⅱ 公司上市的发行价格之前是由券商定的,股价越低对券商越有好处 为什么
发行价格不是又券商定的,是上市公司先根据募集资金计划提出一个发行价格,然后投资银行协助公司进行调整,国内还会请各机构进行询价。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这个价格基本上是几方协商后的结果。
价格越高对承销券商的好处越大,但是价格越高,发行的难度就会变大。
Ⅲ 证券公司给予上市股票的评价有几个级别分别推荐到何种程度
证券公司将股票投资评级一般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
股票评级标准,股票评级系数:1.00~1.09强力买入;1.10~2.09买入;2.10~3.09观望;3.10~4.09适度减持;4.10~5.00卖出
由于业界对股票投资评级并无统一的规范,因此我们在阅读各证券公司研究所的报告时,常常看到不同分类的股票评级,而且即使是称谓相同的评级,其具体的定义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申银万国的分类为“买入”、“增持”、“中性”与“减持”。其中“买入”的定义为: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股票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则是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而海通证券的评级体系中虽也有“买入”、“增持”,但其“买入”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在15%以上,“增持”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对比可知,同样是给予一只股票“买入”的评级,申银万国的分析师理应比海通证券的分析师对该股后市表现更为乐观。
与上面不同,国信证券采用的股票评级体系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和“回避”。依据其定义,这里的“推荐”与申银万国的“买入”相类似,同样是指优于市场指数20%以上,不过,其“谨慎推荐”则是指优于市场指数10%-20%之间,与申银万国的“增持”稍有差别。
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招商证券的评级体系中,“推荐”并非表示特别看好,只是“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10-20%之间”,其“强烈推荐”才是最为看好的评级层次,即“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20%以上”。从这里还可以发现,招商证券考虑的是股价的绝对涨幅,而非其他研究机构所指的相对涨幅。
此外,光大证券评级体系中的“最优”、“优势”大致与海通证券的“买入”与“增持”相对应
Ⅳ 券商评级的对股票有没有影响
券商评级股票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来预估价值,券商只是给出他的意见,对于他的意见有人表现在市场(买卖股票),股票受其影响,否则股票并不受其影响。股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
Ⅳ 之前在A证券公司班的证券账户后来被转到了B证券公司,可原来在A公司购买的股票的成本价却显示为0
建议你在A证券公司那里打一份历史成交纪录交割单,你这种转移证券公司的是不会有原始成本价的,由于这种是不带有成本价的直接转移,只能通过打印过去的历史成交纪录计算粗略计算自己的成本价,然后再将这个成本价在你的B证券公司的股票交易软件中进行成本修改,成本价一般可以通过股票交易软件自行修改的。
Ⅵ 券商股股价和什么有关
主要和股市的火爆程度,行情好,券商股上涨,不好的话,会下跌
Ⅶ 为什么同样利用市盈率法,各大券商得出的股票定价差别较大
什么?同样利用市盈率法各大券商得出的股票定价差别特别大,这是很正常的呀。
Ⅷ 证券公司如何给新股定价
新股定价不是由证券公司单一定的。是参考公司盈利水平,市盈率等多方面因素,由很多家机构撮合报价,最后共同商定一个价格。
由于机构报价参杂很多利益因素,其中也会产生圈钱腐败,所以新股定价往往都虚高!新股上市大约要半年以上才逐渐回归应有价格。
Ⅸ 证券公司,给的,股票投资评级,还有目标价,可信么,认真点
可信。因为券商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提高股民与自己的黏性。毕竟,经纪业务才是券商们的本职工作。
但是,可信度并不一定高。因为,证券公司也是人为做出来的评级。而投资顾问和研究员的水平,也不一定有野路子出身的大师水平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券商服务,如果全部按券商提供的策略进行投资,该亏的还是要亏地,能赚的也还是能赚地。所以,任何人给出的建议和策略都只能当做参考,而不能当做进出场的依据。完善自己的投资理念和策略都是王道。或者因为没时间和精力,就干脆交给基金,省心省事。至于赚钱多少,真的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Ⅹ 我所看好的五只券商股:为什么牛市必买券商股
所谓牛市就是用资金堆积起来的股票交易市场,比如去年4-6月期间每天单沪市成交金额就达到1万亿以上,如果按照最低佣金万3来计算,每天券商的纯收益就是3亿元,这个收益是最直接最稳定的,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所以看好券商的业绩和对应的分红计划,就很自然成为选择券商股票的理由,甚至连影子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参股证券公司的都鸡犬升天。比如当时的龙头西部证券从当时12元附近起步,涨到最高82元,收益达到583%。连老大哥中信证券都从13涨到了38元,收益超过300%,最关键的是预期明确。
但以目前的市场,每天成交只有不到3000亿,比牛市成交额缩水六成以上,更有前几个月只有1000多亿,缩水9成。就目前时机而言,只能时刻准备,熊途漫漫,目前最多也就是个“慢牛”,投资谨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