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洛克菲勒谈买股票
扩展阅读
金志科技股票资金 2025-08-12 04:17:09
长江生命科技股票股吧 2025-08-12 02:46:11
嘉宝莉油漆股票代码 2025-08-12 01:06:53

洛克菲勒谈买股票

发布时间: 2021-11-18 20:46:27

① 洛克菲勒之道理是什么

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他历经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将自己的事业推向巅峰,使洛克菲勒集团最终成为全美十大财团之一,它拥有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财团——美孚托拉斯,当今美国生活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各个领域无不打上“洛克菲勒王朝”这条石油巨鳄的烙印。

洛克菲勒王朝已兴盛了一百多年,传了三代人。尽管每代各有建树,都有元勋,但真正使本家族成为石油巨鳄的还是第一代创业人约翰·洛克菲勒,他建立的美孚托拉斯奠定了洛克菲勒王朝巨大财富的基础。洛克菲勒自己也成了美国的亿万富翁。可以说,洛克菲勒在自己的事业追求上是永不满足的,然而,在生活当中他却精打细算,对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十分满足,在富商阶层中树立了勤俭、朴素的良好形象。从而,洛克菲勒成为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典型。

尽管是亿万富翁,但洛克菲勒并不放宽自己的生活标准,而是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水平感到十分满足。他一生极为俭朴,近乎苦行僧,从童年到去世,没有抽过一支烟,没有喝过一口酒。他在衣食方面从未有过过多的奢求。洛克菲勒很少为自己买新衣服,穿着方面,他只要求干净整洁。饮食方面,洛克菲勒也是比较随便的,爱吃面包,喝牛奶,餐桌上的食品向来是简单的。他还喜欢吃苹果,在他的卧室窗台上,常常放着一袋子苹果。他几乎每天临睡前都要吃上一个,算是仅有的一点爱好吧。

洛克菲勒有自己的庄园,但他没有像其他富豪那样,把自己的庄园装饰成宫殿式的建筑。他的庄园以简单舒适为主。其住宅使用的材料是就地采掘到的风雨斑驳的石头和旧石墙上移来的石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经过精心挑选,用胶泥粘合在一起,垒砌成各种式样。巨大的屋顶采用的是绿色的石板,与树叶的绿色融为一体,只有仔细辨认才能够分得清楚。这正是洛克菲勒所追求的整体风格:朴素和完美。新住宅中的树木草坪和地形、房屋和山石、中国瓷器和19世纪的油画,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含蓄。庄园的入口处掩映在一条小小的横道之中,很不明显,如果没有人指给你看,你恐怕很难找到。一条狭长的小路通向几扇铁制的大门。门上装饰着氧化铜制成的树叶,高达8英尺,手工非常精美。大门外有台阶的平台上是喷水池,直径32英尺,这可能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大的。这就是美国第一个成为十亿富翁的住宅,简单而朴素,体现了洛克菲勒在生活追求上知足的心态。

洛克菲勒的晚年生活节俭且极富有规律,他对生活从没有过高的奢求,而是抱着一副十分满足的心态。洛克菲勒每天吃饭、睡午觉、散步、坐车出游、打高尔夫球、干股票投资工作,都有规定好的时间。他每天的活动,就像千篇一律的仪式似的,极少变动。有一次他过生日时送给报社一份旅行记事本,竟与一张生活作息表毫无二致,上面写着:6:30起床;7~8点看报;8~8:30早饭;8:30~8:45聊天;8:45~10点处理业务事项:0~12点打高尔夫球;2点~1:15洗澡和休息;1:15~3点午饭,并玩数字游戏;3~5点坐汽车出去散心;5~7点休息,听别人读书、报;7点晚饭;8~10点玩数字游戏,听侍从们演奏音乐;10点就寝。洛克菲勒的晚年生活就是这样有规律,从不为追求刺激而打破这个规律。

洛克菲勒对子女的教育是严格的,但很少打骂孩子。他在生活上比较知足的心态,决定了他在孩子教育方面对金钱的处理是谨慎的。他的儿子,也是他的接班人小洛克菲勒小时候曾学过小提琴。他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待”,必须和他的姐姐们一样,靠自己打工挣得学费。这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难以理解的,认为洛克菲勒太抠门儿,是吝啬鬼。对金钱的严格控制是洛克菲勒的性格,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抠门儿与吝啬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处的。

受老洛克菲勒的影响,小约翰·D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的独子)也养成了良好的节俭习惯,对生活水平持有一种知足的心态,对生活水平没有过分的追求,并且以之继续教育下一代。小洛克菲勒曾这样评价父亲在生活上持有的知足心态对他们后世子孙的影响:“您的日常生活曾多么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不是您以劝导或告诫的方式对我说的话,因为二者都是非常稀有的,而是您自己树立的榜样。”小洛克菲勒从父亲手里接过家产以后,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约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学以前,约翰从不给孩子零用钱。孩子上学以后,才给他们少量的零用钱。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变化,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1元,13岁以上,每周2元,每周发一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账本,把零用钱的开支情况随时记录在本子上,每逢向父亲领取零用钱时都要给父亲检查,凡是账目清楚,开支正当或有节余者,下次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5分。此外,凡孩子主动从事家务劳动,也获得报酬,例如打死100只苍蝇,奖励1角,消灭1只老鼠,给酬5分,给家里人擦皮鞋,每双付劳务费5分。

小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女子比普通人家的女子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追求更多的享受,贪图走最平坦的道路,因此,“富人进天堂比骆驼钻针眼还困难。”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了使洛氏家庭后继有人,不断发达,自小严格要求孩子懂得每一分钱来之不易,绝不容许轻易浪费,要对现有生活情况感到满足才行。

② 洛克菲勒股票上市

壳牌石油

③ 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

在国家图书馆里有

④ 洛克菲勒私募股权 往权威人士细细解释一下真假

中国没有开放个人直接投资外国股票(股权)的政策,所以你所说的“洛克菲勒私募股权”投资,应该是骗人的把戏,小心上当受骗!

⑤ 洛克菲勒基金会私募股权是真是假

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1913 年在纽约注册。 2000 年资产33亿美元。目洛克菲勒基金会,1913年由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是美国最早的私人基金会,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少数基金会之一。它通过资助各种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对美国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进行广泛的研究,予政府决策以重大影响。
(来源网络http://ke..com/view/163284.htm)

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基金会是公益基金,而且根本不是什么集团的子公司,赚钱理财不是主业。

一楼写的看起来像国际忽悠。再看还有什么会员制,又是博彩业。玄呀玄呀!各位小心呀。

⑥ 洛克菲勒的商业诀窍

从普林斯顿毕业后,劳伦斯进入哈佛法学院,但两年后,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想成为一名律师。1934年,他娶了哥哥纳尔逊大学室友的妹妹玛丽.法兰克为妻,她是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FrederickBillings的孙女。他们养育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8个孙女以及12个重孙。 就在结婚前后,劳伦斯开始进入商界,1937年老洛克菲勒去世,他继承了祖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职位。 但是他没有继续选择投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一些新兴的业务。第一次尝试还是在他和新娘装修新家的时候,一名芬兰家具设计师Al鄄varAalto向他们展示了一些曲线木制家具的图片。劳伦斯订购了很多,直觉让他相信AlvarAalto的作品能吸引更多寻求现代化设计并有支付能力的买家。为此他不顾专家们的反对,在纽约53号大街上开了一家专门销售芬兰家具的门店。 第二次试水的效果更为显著。劳伦斯结识了一战期间在欧洲取得多次胜利的空军上尉埃迪.瑞肯贝克,他不仅学会了驾驶飞机,还发现上尉关于即将兴起的商业飞行的描述很有说服力,经过慎重考虑,劳伦斯成为了东方航空公司的大股东,十年后,这家公司成为二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 二战期间劳伦斯曾在海军补给部门服役。这之后,他又继续寻找新兴的投资机会。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报道说:劳伦斯不打算放弃他已有20年经验的,把自己资产作为“风险资金”投资新兴企业的政策。其中风险资金加上了引号,表明这在当时还是个新的术语。 报道还说,战争结束后,劳伦斯投资了大约875万美元在20余家公司,到1958年末,这些投资的价值已经超过2800万美元。 在劳伦斯马不停蹄寻找新兴投资机会的时候,他的兄弟姐妹们则不时参与一些特别投资计划。1969年,他发起成立VenrockAssociates,把这些投资活动正规化,VenrockAssoci鄄ates是一家投资公司,由洛克菲勒家族和与家族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一些机构共同出资组成,包括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大学等。 到1996年,Venrock已经资助了多达221个新兴企业,他们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早期,劳伦斯专注于航空业,此后他进入了电子、计算机和生物科技等领域,如今广为人知并获极高评价的英特尔和苹果公司,在发展初期也得到洛克菲勒提供的资金支持。 当然,通过这些投资,他的个人财富也增长了数倍。

⑦ 洛克菲勒怎样善御人才的

说起聚集在洛克菲勒身边的商业专才和管理精英,首先要提到的是安德鲁斯。

美国自17世纪中期发现石油以来,曾经引起了一阵寻油热。敏锐的洛克菲勒也意识到石油开发是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投资领域,当时由于没有人去研究如何提炼及利用石油,使得洛克菲勒也迟迟不敢进入这一领域。

这时,从英国移民来的安德鲁斯夫妇成为洛克菲勒的幸运之星。安德鲁斯是一位化学家,曾做过油页岩的研究工作。当他听说找到了石油以后,就有一种直觉:这种液体肯定有开发价值。于是,安德鲁斯就成了美国最早从事石油精炼实验的先驱者。他对石油开发的前途充满了信心,认为从原油中精炼出来的石油绝对可以代替煤炭液化油,并且首先创造了用亚硫酸气来精炼石油的工艺。

在安德鲁斯的一手设计和操作下,这个炼油厂先后分解出汽油、苯、煤油等新产品。1870年1月,洛克菲勒创办的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成立,总资产额达100万美元。

在洛克菲勒旗下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中,功绩卓著的当数亨利·弗拉格勒。

弗拉格勒也同样看好了石油这一新行当,终于,他携6万美元投资和9万美元的流动资产加盟到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并且成为洛克菲勒在业务上和业务以外的知心朋友之一。

盖茨牧师出身寒微,自小受到的是斯巴达式的教育。在一次全国性的宗教集会上,他曾与洛克菲勒进行过关于芝加哥大学的谈判。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富有朝气的盖茨给洛克菲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这位38岁的牧师成了洛克菲勒的首席施赈员,而且也成为洛克菲勒晚年生涯中的关键人物。

洛克菲勒从盖茨的成功安排中发现其商业才能还会有一番作为,于是把他个人的财务管理也全权委托给了盖茨。洛克菲勒个人投资项目极多,到后来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资产。于是,盖茨就被起用全权经营慈善事业和个人投资事项。

很快,盖茨就调查清楚了洛克菲勒个人的所有投资项目,并挽救了其陷入困境的20个项目中的13个,巩固了洛克菲勒家族对其所投资的公司的所有权。正是盖茨为这个显赫的家族开辟了巨大的财源。

洛克菲勒终其一生都在选拔、统御人才,也正是这些优秀人才开创出这个世界上堪称最优秀的集团企业和最丰厚的利润。

洛克菲勒最初创业时,是和一位比他大12岁的英国人莫里斯·克拉克合伙办了一个代理商公司。当时两人各出资2000美元,而且在头一年就经销了45万美元的货物,收益颇丰。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他们二人囤积居奇,大发战争财。这一段创业经历为洛克菲勒日后转向石油领域奠定了初步的资本基础。

在公司成立前两年时间里,克拉克和洛克菲勒二人分工合作,克拉克当“外场”,应付顾客和委托商品;洛克菲勒大部分时间是做“内场”,经营账目和业务资金,二人合作还算默契。克拉克曾赞扬洛克菲勒的认真,说他是“有条不紊到了极点,常常把数字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但是克拉克倚仗自己年龄大,在商场上混的时间长,总是以“老大哥”的身份自居,动不动就教训洛克菲勒不懂人情世故。面对他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子,洛克菲勒不以为然,尽心尽责地办好他们的公司。

就在洛克菲勒领导着他的公司走向石油领域、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他与合作伙伴克拉克在经营上发生了矛盾。克拉克虽然对公司业务还算尽心尽力,但在生意上,尤其是大生意上,需要作出重大决定的关键时刻,克拉克往往举棋不定。这种反复出现的犹豫不决的态度,耽误了许多买卖的大好时机,也使一向冷静忍耐的洛克菲勒大为光火。他们二人在决策上的争执逐渐频繁,有时甚至相持不下。

洛克菲勒和克拉克的矛盾终于在关于扩大在石油业的投资上爆发了。洛克菲勒要从公司拿出1.2万美元来进行投资,而克拉克则认为这是在拿公司的命运开玩笑,坚决不同意。洛克菲勒这时进一步认清了克拉克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认为他不适合作为长期合作的伙伴。

1865年,洛克菲勒终于痛下决心,通过内部拍卖与克拉克争购公司控制权。最后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赢得了这一仗,获得了公司独立经营权。

这一决定被洛克菲勒视为自己平生所作的最大的决定,正是这一决定,改变了洛克菲勒一生的事业,也使他身边的伙伴最紧密地团结在他周围,为了洛克菲勒家族这艘巨大的战舰驶向世界商海而齐心协力,奋战于惊涛骇浪之中。

洛克菲勒一生中树敌无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调解的矛盾——利益的冲突。但是聪明过人、目光远大的洛克菲勒却善于利用这种矛盾,不断地从敌对势力中把最有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强者吸收到自己的阵营中来,为己所用。在洛克菲勒帝国的核心领导层中,可以看到不少这种先是敌人后成为优兵的强者。而且,这个阵容不断地随着美孚石油的扩张而扩大。

在这群最强的对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在洛克菲勒退休后,继任美孚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的阿吉波特。

阿吉波特在众多小生产者茫然失措的时候,提出了对策——大封锁。他计划成立生产者同盟,并组成自卫武装,限制向洛克菲勒集团提供原油。同时,他还印刷了3万份传单,分别送给华盛顿联邦议员和州法院。一时间,舆论大哗,各界人士纷纷指责洛克菲勒心狠手辣,置人们的生死于不顾。在重大压力之下,南方开发公司尚未成立就流产了,洛克菲勒经历了平生第一次大败,也遇到了平生第一位强敌。

洛克菲勒这时开始逐步接触这个年轻人,同时也采取种种策略来分化、瓦解那些结成同盟的石油小生产者,以高价收购原油,打破了他们的封锁计划,瓦解了生产者同盟的防线,而且把阿吉波特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来。

阿吉波特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艾克美,并以其曾领导生产者同盟的威望开始收购同类行业的经营者的股票。他也开始逐渐地帮洛克菲勒说话,煽动解散生产者同盟,而众多的小生产者却不知,这家艾克美公司的股权是掌握在洛克菲勒手中。终于,阿吉波特帮助洛克菲勒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阿吉波特还多次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垄断事业出谋划策,他曾建议停止输送麻京郡的出产油。麻京郡是一个新油田,但较为偏僻,全都依靠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输送原油。而一旦停止输送它生产的原油,就不得不关门大吉了。这样一来,麻京郡不得不放弃铺设新油管,而继续接受洛克菲勒集团的盘剥。

洛克菲勒从兼并到行业垄断,一直到最后建立起庞大的托拉斯组织的进程中,提供锦囊妙计的阿吉波特逐渐成为美孚石油公司管理层中的后起之秀,深得洛克菲勒的信任。洛克菲勒退休之后,力举阿吉波特作为第二任董事长,领导他庞大的帝国进一步拓展。

多德根据洛克菲勒的建议,于1882年炮制出《托拉斯协定》,美孚石油公司改组为“美孚托拉斯”,使洛克菲勒能以信托方式来掩盖其明目张胆的垄断。美孚石油公司在改组之后,拉进了60多家公司,其中40家所有权完全属于美孚托拉斯,另外26家多数权益也掌握在美孚手中。托拉斯体制成功地防止了外界对它进行调查和揭露,它不但使洛克菲勒精心勾画10年的垄断蓝图得以实现,而且也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史,形成美国历史上独特的托拉斯垄断时代。多德在其中确是功不可没。

同样的人物还有纽约州议员赫伯恩,他曾发动了一场对美孚公司的大规模调查。而正是因为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引起了洛克菲勒的注意,使其成为洛克菲勒的财产管理人。

正是由于洛克菲勒不断地把眼光投到敌对的阵营中去,他才得以广揽天下人才,共谋霸业。

在洛克菲勒的帝国中,拥有当时美国最完美的人才机构。他们每个人都各具特色,都能独当一面。威廉和蔼可亲、沉着冷静;弗拉格勒骁勇善战;阿吉波特智勇双全;新加入的亨利·罗查斯目光独到,无往不利……

⑧ 洛克菲勒故事(超详细)

人物经历:

洛克菲勒出身贫穷,在家中六个孩子排行第二。父亲是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Avery Rockefeller)(1810年11月13日-1906年5月11日).母亲是Eliza Davison(1813年9月12日-1889年3月28日)。他父亲是卖假药的江湖郎中,又犯重婚罪,不是个正直的人,故洛克菲勒一生都与他保持着一段距离,但父亲精打细算的商业头脑也对年幼的洛克菲勒留下正面影响。

然而完全相反的,其母却是个虔诚的浸信会教徒,生活自律,并从小对他灌输节俭,勤奋等观念。儿时同辈形容他是个"口齿清晰,讲究方法,谨慎小心"的孩子。

1853年他的家庭搬到了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Cleveland)。1855年9月,16岁的洛克菲勒在经过六个礼拜的求职后,终于在Hewitt & Tuttle公司开始了第一分工作:簿记员。此时他的月薪是17美元。领到第一分薪水的他向自己承诺:未来毕生都要捐出十分之一的财产于慈善事业。

3年后的1858年,19岁的他已离职与克拉克(Maurice B. Clark)合伙开始独立经营农产品转售的生意。

1859年,宾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无数人们疯狂涌进西北,数以千计的油井被胡乱开挖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邻近的克利夫兰。看到这情况的洛克菲勒判断“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

历史证明了他的想法。数年内,原油暴跌,炼油速度远不及钻油速度,许多钻油商必须贱价抛售原油以避免破产。1863年,和克拉克两人终于行动,成立Clark& Rockefeller转向石油提炼投资,并揽入了另一位合伙人,化学家安德鲁斯(Samuel Andrews)。

1865年,洛克菲勒和老合伙克拉克在经营方针上出现了严重纠纷。其结果,洛克菲勒大量借债筹措现金,在拍卖会上以72,500美金(这对当时的他是一笔极大的巨款)成功将克拉克股权全数买下,而公司名亦改为Rockefeller & Andrews,克拉克从此离开标准石油。该拍卖常被后世史家视为洛克菲勒乃至整个石油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战。

1864年,洛克菲勒与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结婚,两人是之前在商业学校的班上认识的。他从此再也没有第二段爱情关系。他们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唯一的儿子也将在日后继承他的大部分事业。

1866年,揽入自己弟弟William Rockefeller为生意伙伴。1867年,揽入Henry M. Flagler为另一合伙人,以Rockefeller,Andrews,Flagler三人为核心的炼油公司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于是诞生,这即是日后标准石油的前身。

此后两三年间,洛克菲勒选择高风险的极端方法,大量举债增资,大量转投资,大量开发副产品,结果是成功的。于1868年,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公司已在克利夫兰拥有两块炼油区,并在纽约设有一交易据点,并已是世界上最大炼油商。

1870年与人合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至1880年几乎垄断整个石油业,并形成美国第一个大托拉斯。

1892年法院裁定美孚石油托拉斯为非法垄断企业,他被迫将财产转到各分公司名下,但仍由原董事会集中经营。

1899年又将分公司联合成立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生前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曾捐款建立芝加哥大学及一些慈善机构。

1896年,57岁的洛克菲勒退休了。洛克菲勒退休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发展慈善事业上。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之多。

后代沿袭他的做法,到1950年,共捐赠25亿美元。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培养了3个国务卿、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的科学家。被称为"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的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的。

洛克菲勒退休后又活了41年。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位于奥尔蒙德海滩的别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10大超级富豪之一,也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家族之一。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

(8)洛克菲勒谈买股票扩展阅读

洛克菲勒的名言:

  1. 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2. 让每一个念头都服从于利益动机。

  3. 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4.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5. 我的信念是抢在别人之前达到目的。

  6. 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7. 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8. 永远不能让自己的个人偏见妨碍自己的成功。

  9. 往上爬的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10. 即使输了,唯一该去做的就是光明磊落的去输。

⑨ 洛克菲勒如何成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小镇。从小,洛克菲勒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他有个记账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自己在田里干了什么活,以此来向父亲要求报酬。同时,他把这些钱积攒下来,贷给当地的农民,制订一定的利息,从中赚取费用。
16岁那年,洛克菲勒决定放弃升大学,到商界谋生。为了寻找工作,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最终,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工作十分认真刻苦,账簿做得清清楚楚,没有差错,这些顿时让老板休威刮目相看。在公司工作的第三年,洛克菲勒无意中听到了英国即将发生饥荒的新闻,自作主张大量收购食品,为此老板极为不满,但没过多久,英国真的发生了饥荒,公司的货物销往外国,获得了巨额利润。一时间,洛克菲勒在当地成为人们的谈论中心,一个19岁的小商业天才就这样诞生了。
1858年,不满足做个小助理的洛克菲勒辞掉工作,认识了和他有过相同工作经历的英国人克拉克。洛克菲勒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与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经纪公司”,把美国西部的谷物肉类出售到欧洲,开始了创业。
1863年,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开设了一个炼油厂,把西部的石油运到纽约等东部地区。在石油工业中,勘探石油等工作被称为“上游工业”,精制和销售属“下游工业”。随着下游工业的兴盛,克利夫兰出现了50多家炼油厂,洛克菲勒决定垄断“下游”工业,那时他只有28岁。
洛克菲勒热衷于公司间的联合,为了实现自己垄断的理想,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3年之后,也就是1870年,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
“石油大王”的垄断
仅仅在克利夫兰的垄断是无法满足洛克菲勒的。他要的是对整个美国石油的控制,或者说是对整个世界的控制。
洛克菲勒在1882年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很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随着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实力的迅速增长,它的触角也伸展到金融、公用事业和一些工业部门。洛克菲勒依靠庞大的石油帝国和巨大的金融实力做后盾,大大加强了其在美国金融界的地位和影响。
在海外,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和中国扩大海外市场,因为先进的技术,标准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煤油市场。在中国,标准公司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它分送掉几百万盏廉价的油灯,使中国人购买和点燃标准公司的煤油,被人们称之为“点燃亚洲光明之灯”。就这样,标准公司一步一步地把石油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进而扩展到全世界。
在占领市场的同时,他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掠夺”国外丰富的石油资源,取得高额垄断利润。在亚非拉地区的石油开采成为了他的财富的主要来源,1935年,洛克菲勒控制了海内外大约200家公司,资产总额达到66亿美元,他的私人财产也超过了15亿美元(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成了名噪世界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几经更名,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洗心革面”的退休路
1896年,洛克菲勒离开了标准石油公司总部——纽约百老汇路26号,搬到了自己的庄园,他退休了。这一年他才57岁,正值壮年。为什么会激流勇退呢?有人说他自觉罪孽深重。洛克菲勒成功的背后,确实有不少同行厂商倒闭、破产,饱受他那弱肉强食的垄断之苦。也有人说他积劳成疾,不得不退休。到底是因为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不过在当时,洛克菲勒的名声确实不太好。由于他的吞并、垄断,导致许多小业主家破人亡;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被送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不齿他的行径。
或许,就是在此刻,他才领悟到,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他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他学习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他成了“街坊上的约翰”,过着与世无争、简单的生活。但洛克菲勒从来没有停止在商业上插手,他始终保留着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一号股票,也从来没有忘记开创的石油事业。
在41年的退休生涯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当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几乎没有人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钱。可是通过他的努力,人们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诚意。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行将倒闭,他马上捐出数百万美元,从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当时的美国没有医疗研究中心,他捐资20万美元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后来这个研究所因为卓越成就获得了12项诺贝尔奖金,比任何同类研究所所获奖项都多。此外,洛克菲勒还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帮助黑人。从这以后,人们开始以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洛克菲勒的金融帝国建立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蔷薇花开’,一朵美丽的蔷薇花在含苞待放之前,一定要将它身边的绿叶剪除,这样它才能绽放成一朵美丽的鲜花,洛克菲勒正是通过对一家家公司毫无道德可言的吞并来成就他的金融帝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