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股利政策会影响股价,为什么股利政策会影响股价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股利政策种类:现金股利(发放过多影响资金周转股价下跌);股票股利(大比例股票股利的发放引起股价的变化,小比例则不会);股票回购(一般情况下是抑制股价暴跌,刺激股价回升)。
股票分割(在不增加股东权益的基础上增加股票数量,降低了股票交易价格,提高了流通性,有利于股价上升。)
(1)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扩展阅读
对于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讲,股利政策的差异或许是反映公司预期获利能力的有价值的信号。如果公司连续保持较为稳定的股利支付水平,那么投资者会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抱有乐观的预期。如果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突然发生变动,那么股票市价也会对这种变动作出反应。
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❷ 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从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但股利的支付与盈余脱节的是()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
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从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但股利的支付与盈余脱节的是B固定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是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固定水平上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不变。该政策的优势在于: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该政策的缺点在于:股利的支付与盈余相脱节,当盈余较低时仍要支付固定的股利,这可能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
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支付率股利政策、低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都不会股利的支付与盈余脱节。
❸ 股利怎么影响股票价值
股票的市场价格是以股票的内在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的。股票的内在价值,又以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为依据,而公司的股利政策是衡量公司经营业绩及其成长性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提升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重要手段。
股利政策的差异是反映公司质地差异的极有价值的信号。但在实际投资中,我们发现证券市场也存在一些股利支付率较高的公司股价表现平平,股票长时间遭到市场的冷落的情况;而一些大比例送股的公司,在送股消息出台前或出台后股价却大幅度攀升。
(3)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扩展阅读:
采用送红股的形式发放股息红利实际上是将应分给股东的现金留在企业作为发展再生产之用,它与股份公司暂不分红派息没有太大的区别。
股票红利使股东手中的股票在名义上增加了,但与此同时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大了,股票的净资产含量减少了。但实际上股东手中股票的总资产含量没什么变化。由于要在获得利润后才能向股东分派股息和红利。
上市公司一般是在公司营业年度结算以后才从事这项工作。在实际中,有的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进行两次决算,一次在营业年度中期,另一次是营业年度终结。相应地向股东分派两次股利,以便及时回报股东,吸引投资者。
但年度中期分派股利不同于年终分派股利,它只能在中期以前的利润余额范围内分派,且必须是预期本年度终结时不可能亏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❹ 股利政策对股价的影响对市场波动有什么影响
股利政策对股价的影响是客观正面的,对市场波动有协调作用。
股利政策的差异是反映公司质地差异的极有价值的信号。但在实际投资中,发现证券市场也存在一些股利支付率较高的公司股价表现平平,股票长时间遭到市场的冷落的情况;而一些大比例送股的公司,在送股消息出台前或出台后股价却大幅度攀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4)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扩展阅读:
股票红利使股东手中的股票在名义上增加了,但与此同时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大了,股票的净资产含量减少了。但实际上股东手中股票的总资产含量没什么变化。由于要在获得利润后才能向股东分派股息和红利。
但年度中期分派股利不同于年终分派股利,它只能在中期以前的利润余额范围内分派,且必须是预期本年度终结时不可能亏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❺ 股利政策的股利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们研究股利政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股利政策是否会影响股票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鸟在手理论、MM股利无关论和税差理论,这三种理论被称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源于谚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该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M.Gordon 1959年在《经济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股利、盈利和股票的价格》,他认为企业的留存收益再投资时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扩大,因此投资者倾向于获得当期的而非未来的收入,即当期的现金股利。因为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更倾向于当期较少的股利收入,而不是具有较大风险的未来较多的股利。在这种情况下,当公司提高其股利支付率时,就会降低不确定性,投资者可以要求较低的必要报酬率,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如果公司降低股利支付率或者延期支付,就会使投资者风险增大,投资者必然要求较高报酬率以补偿其承受的风险,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下降。
MM理论
1961年,股利政策的理论先驱米勒(Miller,MH)和弗兰克·莫迪格利安尼(Modieliani,F)在其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公司价值》中提出了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即认为在一个无税收的完美市场上,股利政策和公司股价是无关的,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公司价值仅仅依赖于公司资产的经营效率,股利分配政策的改变就仅是意味着公司的盈余如何在现金股利与资本利得之间进行分配。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因为分配的比例或者形式而改变其对公司评价,因此公司的股价不会受到股利政策的影响。
税差理论
Farrar和 Selwyn1967年首次对股利政策影响企业价值的问题作出了回答。他们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 ,并假设投资者都希望试图达到税后收益最大化。他们认为 ,只要股息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高于资本利得的个人所得税 ,股东将情愿公司不支付股息。他们认为资金留在公司里或用于回购股票时股东的收益更高 ,或者说 ,这种情况下股价将比股息支付时高;如果股息未支付 ,股东若需要现金 ,可随时出售其部分股票。从税赋角度考虑 ,公司不需要分配股利。如果要向股东支付现金 ,也应通过股票回购来解决。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的兴起,使得古典经济学产生了重大的突破。信息经济学改进了过去对于企业的非人格化的假设,而代之以经济人效用最大化的假设。这一突破对股利分配政策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财务理论学者改变了研究方向,并形成了现代股利政策的两大主流理论——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和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从放松MM理论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拥有相同的信息假定出发,认为管理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占有更多关于企业前景方面的内部信息,股利是管理者向外界传递其掌握的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如果他们预计到公司的发展前景良好,未来业绩将大幅度增长时就会通过增加股利的方式将这一信息及时告诉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相反,如果预计到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太好,未来盈利将持续性不理想时,那么他们往往会维持甚至降低现有股利水平,这等于向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发出了不利的信号。因此,股利能够传递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这样导致股利对股票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当公司支付的股利水平上升时,公司的股价会上升;当公司支付的股利水平下降时,公司的股价也会下降。
代理成本理论
股利代理成本理论是由Jensen and Meckling(1976)提出的的,是在放松了MM理论的某些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能较强解释股利存在和不同的股利支付模式。Jensen和Meckling指出:“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代理人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如果代理人与委托人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就有理由相信他不会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标准行事。委托人为了限制代理人的这类行为,可以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或者对其进行监督,而这两方面都要付出成本。”Jensen和Meekling称之为代理成本 (agencycost),并定义代理成本为激励成本、监督成本和剩余损失三者之和。 到了20世纪90年代,财务理论学者们发现美国上市公司中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作“正在消失的股利”,随后时期在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蔓延范围之广,堪称具有国际普遍性。在这种背景情况下美国哈佛大学Baker和纽约大学Wurgler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最初来解释这种现象。
Baker和Wurgler指出,由于某些心理因素或制度因素,投资者往往对于支付股利的公司股票有较强的需求,从而导致这类股票形成所谓的“股利溢价”,而这无法用传统的股利追随着效应来解释,主要是由于股利追随着效应假设之考虑股利的需求方面,而忽略供给方面。Baker和Wurgler认为有些投资者偏好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会对其股票给与溢价,而有些投资者正好相反,对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给与溢价。因此,管理者为了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通常会迎合投资者的偏好来制定股利分配政策。
Baker和Wurgler先后完成了两份实证研究检验来检验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在Baker和Wurgler(2004a)的检验里,他们通过1962-2000年COMPUSTAT数据库里的上市公司数据证明,当股利溢价为正时,上市公司管理者倾向于支付股利;反之,若股利溢价为负时,管理者往往忽视股利支付。在Baker和Wurgler(2004b)的检验里,他们检验了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意愿的波动与股利溢价之间的关系,检验样本期间从1962年至1999年,Baker和Wurgler同样发现,当股利溢价为正时,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的意愿提高;反之,如果股利溢价出现负值时,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的意愿降低,以上两项均支持了股利迎合理论。
❻ 以下股利政策中,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从而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但股利的支付与盈余相脱节的是那些
a.d
❼ 股利政策会不会影响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
股利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公司的价值以及股东的财富,这个其实是会有的,但是这个影响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是说正向的影响大还是反向的影响大,因为这个如果利用的好的话,正向的影响是占大多数的,虽然公司大盘里面的资金少了一部分,但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情。
如果不把这个钱分配给持股者,也就是说不进行股利分配,把钱留在公司,那公司能有更多的钱,这一点是肯定的。公司有更多钱的情况下,无论是扩展自己的生产设备,进行更大规模的营销,还是说把钱更多的投入到研发里面都可以,这些方面有一个方面做得好,对于企业的价值增长都是有好处的,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公司的股票自然也就值钱了,那公司的价值和股东的财富自然就多了。
❽ 股利政策的主要类型,以及不同的股利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麻烦回答的详细点 发到[email protected] 3Q
股利大体分为三种。
现金分红又叫红利;影响最直接分出去的钱对上市公司没帮助。
送股,将股份公司未分配利润或公积金折换成股票免费送给你;影响较中等,毕竟钱还是留在上市公司
配股分红,就是将未分配利润折换成一部分新股股本,然后持有者再花少部分钱以比市场较低的价格买入。这里有一个约定比例,比如每十股配三股,也就是你原来有十股,最多可以以便宜价再买三股。影响相对较好,额外还募集了资金,但是频繁使用容易遭受股东反感。
❾ 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如何
股票价格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股利的派发对股票价格会除权,价格会变低,股利到账要交红利税,但是也可能因此受长期资金追捧而填权。
❿ 股利政策的类型以及优缺点
股利政策种类
1、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形式分配给股东的股利。从投资者来看,之所以投资于股票,目的在于获得丰厚的现金股利。而从公司董事会来看,为着企业的发 展,需要保留足够的现金以增置设备和补充周转资金,希望把股利限制在较低水平上。
但企业发放股利的多少,又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而影响到公司筹集资本的能力。因此公司董事会须权衡轻重,制订合理的股利方针。发放现金股利,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足够的留存收益。有足够的现金。有董事会的决定。董事会的决定要建立在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之上。
2、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股数),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结构。
从表面上看,分配股票股利除了增加所持股数外好像并没有给股东带来直接收益,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市场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司如果发放股票股利往往预示着公司会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信息传递不仅会稳定股票价格甚至可能使股票价格上升。
另外,如果股东把股票股利出售,变成现金收入,还会带来资本利得在纳税上的好处。
因为相对于股利收入的纳税来说,投资者对资本利得收入的纳税时间选择更具有弹性,这样,即使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收入没有税率上的差别,仅就纳税时间而言,由于投资者可以自由向后推资本利得收入纳税的时间,所以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延迟纳税带来的收益差异。
3、股票回购
通过购回股利所持股份的方式,将现金分配给股东。
股票回购需要大量资金支付回购成本,容易造成资金紧张,降低资产流动性,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股票回购无异于股东退股和公司资本的减少,从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而且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损害了公司的根本利益。股票回购容易导致公司操纵股价。
4、股票分割
股票分割会在短时间内使公司股票每股市价降低,买卖该股票所必需的资金量减少,易于增加该股票在投资者之间的换手,并且可以使更多的资金实力有限的潜在股东变成持股的股东。因此,股票分割可以促进股票的流通和交易。
股票分割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股票分割可以为公司发行新股做准备。公司股票价格太高,会使许多潜在的投资者力不从心而不敢轻易对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在新股发行之前,利用股票分割降低股票价格,可以促进新股的发行。
股票分割有助于公司并购政策的实施,增加对被并购方的吸引力。股票分割带来的股票流通性的提高和股东数量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公司股票恶意收购的难度。
股票分割在短期内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太大的收益或亏损,即给投资者带来的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给投资者带来了今后可多分股息和更高收益的希望,是利好消息,因此对除权日后股价上涨有刺激作用。
(10)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扩展阅读
影响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各种约束
契约约束。公司在借入长期债务时,债务合同对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这类契约的约束。
法律约束。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各国的法律对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资本充足性等方面部有所规范,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范。
现金充裕性约束。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必须有足够的现金。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则其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额必然受到限制。
2、投资机会
如果公司的投资机会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则公司很可能会考虑少发现金股利,将较多的利润用于投资和发展,相反,如果公司的投资机会少,资金需求量小,则公司有可能多发些现金股利。因此,公司在确定其股利政策时,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作出较好的分析与判断,以作为制定股利政策的依据之一。
资本成本。股份有限公司应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公司在确定股利政策时,应全面考虑各条筹资渠道资金来源的数量大小和成本高低,使股利政策与公司理想的资本结构们资本成本相一致。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股份公司确定股利政策时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因素。股利分配是现金的支出,而大量的现金支出必然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
因此,公司在确定股利分配数量时,一定要考虑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可偿债能力的影响,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以维护公司的信誉和借贷能力。
3、信息传递
股利分配是股份公司向外界传递的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未来前景的一条重要信息。公司在确定股利政策时,必须考虑外界对这一政策可能产生的反映。
4、利益影响
如果公司股东和管理人员较为看重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则该公司可能不大愿意发行新股,而是更多地利用公司的内部积累。这种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就会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