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认沽权证可以无限量的创设吗
光大银行重组两难
《财经》记者 历志钢 李箐《财经》杂志 [2007-09-18]
汇金提出原股东缩股50%的方案,以令光大银行每股净资产达到其注资的每股1元水平,遭遇老股东的拒绝。原计划9月底完成的光大银行注资重组有了变数
汇金提出原股东缩股50%的方案,以令光大银行每股净资产达到其注资的每股1元水平,遭遇老股东的拒绝。原计划9月底完成的光大银行注资重组有了变数
【《财经》杂志记者 历志钢 李箐】由于老股东拒绝缩股,原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的光大银行注资重组,正面临“变局”。
根据中央汇金公司(下称汇金)委托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做出的审计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光大银行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7300万元,总股本82亿股,每股净资产不过0.0089元。而今年前八个月,光大银行已经实现盈利40亿元,每股净资产达到0.5元左右。
汇金就此提出原股东缩股50%的方案,以令光大银行每股净资产达到其注资的每股1元水平,同时亦满足上市门槛。8月31日的股东座谈会上,这一缩股方案遭到光大银行老股东强烈反对。
目前,光大银行法人股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每股5元-7元。“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环境下,是否存在市场化重组的可能?”光大银行一位老股东代表在会上提出的意见颇具代表性。
不过,注资光大银行只是汇金重组光大集团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注入资本金200亿元,汇金还将以“债转股”的方式,承担央行对光大集团的106亿元再贷款本息,汇金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在光大实业部分的注资也将达到50亿元左右(参见《财经》2007年第11期“光大重组揭盅”)。
汇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估值高企的市场或许能令光大银行以增量和溢价填补历史亏损,但光大集团却将由此面对重组搁置的风险。同时,放弃汇金注资将延缓光大银行上市进程,一旦市场格局生变,各股东方利益均将面临损失。
光大银行股东会上发生的这一幕,在近年来的重组、并购故事中并不鲜见。在熊市走牛后,原本濒于破产的诸多机构“咸鱼翻身”;加上重组或审批环节的拖沓,原来的重组方案并未完成法律上的程序。随着重组者和被重组者的地位陡然转换,一切谈判都需要重新来过。
类似的故事在广东发展银行的引资过程中出现过,在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等问题券商重组中发生过,在高盛入股美的的并购故事中亦在上演。
市场条件变化引发交易纠纷,是当前中国资产泡沫泛滥大背景下的特有现象。一方面,政府资源不宜过多介入本可以由市场化重组完成的项目;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的非理性因素已经干扰了汲取历史教训、促进银行改革的初衷。当烂资产的后果被轻松化解,重组者不是分担痛苦而是分享利益,谁还会在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呢?
缩股遭拒
8月15日,光大银行召开临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国光大银行投资入股的议案》。
在刊发的公告中,光大银行董事会称“原则”同意将汇金公司向光大银行注资不超过等值人民币200亿元的美元、按每股人民币1元价格购买光大银行新发行股份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授权管理层与汇金公司协商本次投资入股的有关协议。上述协议协商一致后提交董事会审议,再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8月23日,光大银行第二大股东光大控股在京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光大重组方案等事项进行表决。其四名港籍独立董事中,只有两人投赞成票,一名独立董事投反对票,一名投弃权票。
至此,汇金重组光大银行的具体操作正式拉开帷幕,进入商业谈判阶段。
光大集团新任董事长唐双宁此前表示,要在9月底以前完成汇金的注资,并称光大银行完成注资后,将尽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明年上半年上市。
由于此时的光大银行每股净资产仅0.5元左右,汇金方面建议原有股东缩股50%。“如果光大银行的股东希望能在明年上半年实现公开发行上市,那么光大银行今年年末必须将累计亏损全部弥补完毕。”汇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8月31日,在光大银行股东座谈会上,老股东对缩股方案表达了不满情绪。在他们看来,虽然光大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不足1分钱,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强力推进,加上金融重组概念受到追捧,股东缩股已无必要,甚至市场化重组可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利润和结果。
在光大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除了光大集团和光大控股,其余股东均持股1%-3%左右。这些企业因为缩股问题,临时组成了统一战线。
光大银行的第四大股东浙江东南发电公司表示,欢迎汇金入股,但坚决反对缩股方案。第十大股东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代表在座谈中提出,如果要缩股,就要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价的方式一同进行;如果汇金中止注资,光大银行也可以自行设计方案进行市场化注资。
另外一些国企股东,如玉溪红塔烟草集团、青岛国信、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国家电网、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态度亦相当一致,认为缩股方案是对老股东的伤害。
“老股东当年都是溢价入股的,汇金现在以1元/股的价格进来,意味着老股东已经缩股了,而且这还没有考虑时间价值。”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股东代表说。
上述小股东在1995年入股光大银行的价格是1.75元/股,2001年的入股价格为1.95元/股,从1997年到2003年每年的分红并不多,最高的1997年不过每股0.137元。2004年起就没有进行过分红,总体持股成本比较高。
与此同时,处于注资上市前夕的光大银行法人股转让交易异常活跃,转让价格也日益攀升,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每股5元-7元。
“如果坚持要缩股,汇金公司能否拿出一部分额度让其他股东来认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代表提出。
汇金公司对此表示,缩股并不是强迫性的行为,却是汇金注资的前提。“不缩股,不过是意味着今年的账面无法做平。现在是最好的上市时间节点,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的一切都可能生变。”汇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财经》杂志首席研究员陆磊认为,银行的亏损本当用资本金来抵消,光大银行原股东对历史亏损负有责任,希望汇金一起缩股的提法并不合理。
“汇金入股,光大银行最终成功上市后,将享有一定的汇金持股溢价,老股东也会最终得益。”陆磊说。
“光大集团必须救助”
由汇金出资重组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的方案,最初是在2004年提出的。当时光大银行的资产情况非常差,完全达不到监管部门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按光大集团内部人士的说法,光大银行的巨额亏损中,15%来源于与集团的关联交易,25%是由接收中国投资银行造成,60%应归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其中,光大银行与光大集团的关联交易有100多亿元,包括50多亿元的直接贷款和担保。
“小股东都说光大银行的亏损是接收中国投资银行的政策性亏损,实际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汇金的一位人士表示,注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光大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汇金入股前,光大银行股权分散,总股本82亿股,法人股东超过200个,光大集团总公司及其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光大控股共持有光大银行45.55%的股份(分别为24.16%和21.39%),处于相对控股地位。汇金入股后,光大银行总股本将达到282亿股,其中汇金持股超过70%。如果老股东缩股50%,汇金持股比例更将达到83%。
“选择由汇金注资的方式进行财务重组,是光大集团自己的选择。因为无论市场化还是国家主导,光大集团必须是先被救助的,之后才可能解开关联交易的死结;而市场化重组很可能没有人愿意救助光大集团,最终就是光大集团破产清算。”汇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光大集团在三年间不断与各类有实力的机构接触,最终仍然选择了由汇金注资的方案。
事实上,汇金公司获得光大银行200亿股的代价并不能简单的说是1元/股,除了向光大银行注资200亿元,光大集团欠人民银行106亿元债务将转由汇金公司承担;汇金公司另外出资44亿元,用以解决光大银行的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
此外,光大集团尚欠财政部22亿元贷款本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意免除经光大银行担保的有关债务利息23亿元;再加上国家给予光大银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主导的光大重组方案实际投入成本为400亿元左右。
“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注资光大银行,如果国务院批准光大银行市场化重组,我们当然同意。”汇金公司人士说。
市场化重组利弊
在金融市场向好的强烈预期下,市场化重组对于光大银行原股东的诱惑不可谓不大。
如果按照市价重组,以目前法人股转让的价格计算,光大银行募集200亿元资金大约只需增发40亿股,这将大大降低原股东重组后持股比例的摊薄程度,光大集团也有可能保持相对控股的地位。
消息人士称,中国人寿集团和中国平安集团都对光大银行的重组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但如果光大银行股东大会否决重组注资议案,其面临的第一个风险将是银监会对光大银行的行政接管。按照《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商业银行,中国银监会将进行行政接管。届时银监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老股东利益将难以得到保证。
上市时间窗口将是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根据光大银行目前的盈利情况,如果仅靠光大银行自身盈利来消化历史累计亏损,乐观估计最快也要到明年二季度完成补亏,发行上市的时间也将进一步推迟到明年下半年,甚至更晚。彼时,市场情况还会延续目前的火爆行情吗?
研究人士认为,光大银行重组博弈,凸显了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化救助的两难状况。与证券业此前的问题类似,在市场低迷之时,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救助;一旦市场环境由熊转牛,被救助企业便以救助并无合同约束为由,希望能重新回到市场化的道路中去,从而避免政府的控制。
目前缩股与否的争端,实质上是对光大银行资产的定价问题。有观点认为,如果在定价环节中引入市场竞价机制,则政府只须扮演最后救助人的角色,并不一定真要出资。如果市场机制得以生效,那么所有程序都将由股东自行选择,可以即时生效,从而避免面对是国家主导还是市场化重组这个两难问题。■
本刊记者于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全文详见于9月17日出版的2007年第19期《财经》杂志)
《财经》杂志既往相关报道:
光大重组揭盅
光大集团将被分拆成金融控股和实业集团两部分,由汇金及建银分别注资200亿元和50亿元实施重组
光大彻底重组 汇金建银分任其责
汇金已聘安永对光大进行尽职调查。汇金及建银将可能对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分别重组,以解决两者之间的巨额关联交易和历史欠账
本文网址:www.caijing.com.cn
免费登陆《财经》杂志网站(www.caijing.com.cn)阅读更多独家报道。
有好的建议 请联系《财经》编辑部([email protected])。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财经》杂志所有 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2007 Caijing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② 601818光大银行股票历史最高股价是多少
您好,601818光大银行的历史最高价是1010年10月8号的5.04元,希望能帮助到您
③ 601818光大银行股票历史最高股价是多少
2010年11月5日的5.04元,刚上市不久
④ 谁了解中国光大银行的历史
中国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年多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进程,光大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始终把自身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紧密结合,在为社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逐步形成了与现代商业银行相适应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与经营机制、比较先进的科技支持系统、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布局合理的机构网络、范围广泛的同业合作等优势。截止2003年底,中国光大银行已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个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分支机构370多家,成为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法定中文名称: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光大银行,以下称“本行”)
法定英文名称:CHINA EVERBRIGHT BANK CO., LTD
法定代表人:王明权
董事会秘书:陈元生
⑤ 光大银行今天上市集合竟价我挂单3.5元买进开盘价3.37元为什么我成本是4.433
如果你的成交价的确是4.433元的话, 说明你下单的时间不是在集合竟价阶段[早上9点15分-9点25分]
我估计你是在9点26分到9点30分下单子的。这段时间不是集合竟价阶段,所以你只能等开盘竟价,你的购入价是4.433元正好是开盘第七笔成交价其时间是9点30分。
如你的单子是挂在9点25分之前下的,则你的购入价一定是3.37元
不信你查一下成交时间,你的成交时间一定是在9点26分之后
⑥ a股历史上最便宜的股票
目前,A股中最便宜的股票是*ST海润,报价是2.83,其次是农业银行,报价是3.01。
3元股有:农业银行、京东方A、华菱钢铁、马钢股份、包钢股份、*ST阳化、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等。
4元股:山东钢铁、工商银行、TCL集团、国电电力、太钢不锈、营口港、海南航空、鲁丰环保、四川成渝等。
⑦ 光大银行 什么时候上市
光大银行到底什么时候上市?!”陆董(化名)一听到记者提起光大银行,就急切地问。恐怕没有其他话题像“光大银行上市”这样让陆董激动的了。
陆董是东部沿海某民营企业董事长,由于持有兴业银行 (601166 )法人股而在兴业银行的上市中获利不菲。食髓知味,陆董又在2007年购买了光大银行的一部分法人股,以期在光大银行上市后实现高收益。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连创新高,金融股的估值亦水涨船高,法人股交易异常活跃。光大银行的法人股交易正是2007年金融股热潮下的一个样本。但光大银行的特殊性在于,由于受财务重组影响,光大银行连续三年没有发布年报,法人股的购买者根本无法获知其资产状况、经营情况等基本面信息。直到今年5月份,光大银行才披露了其2005-2007年的年报。
但这并不妨碍光大银行法人股转让价屡创新高,最高曾达到了每股8元。在缺少基本面信息的情况下,法人股转让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盲人摸象式的“博傻”游戏。
基本面信息缺失
2007年4月,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公司(下称“东方国拍”)主持了一场光大银行的股权拍卖,拍卖标的为平高集团持有的光大银行法人股3300万股,当时拍卖底价是每股3元。
“我们不提供光大银行的任何财务资料,光大银行也已经三年没有出年报了。”当时,东方国拍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当记者对这一底价表示质疑时,该人士表示:“你去看看报纸,光大重组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汇金马上就要进来了,这个价格只低不高。”
“我们了解的市场协议转让价为每股3.5到3.6元,一些有意向的投资者私下向我们报价,出到4元的有好几家,最高有出4.2元的。”该人士续称。
正是在光大重组的预期下,光大银行法人股交易颇为活跃。光大银行年报显示,2007年股权转让有28次,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受让方是民营投资公司。
拍卖价屡创新高
事实上,在2007年4月以前,光大银行法人股交易一直在2元以下。2006年11月,ST金花(600080.SH)将持有的光大银行股权4,709,320股转让给巴菲特投资公司,价格为每股1.4元。
2006年年底上证指数由年初的1163点涨至2675点,银行股的估值亦水涨船高。受银行股估值高涨以及光大银行重组明朗双重因素影响,交易价格逐渐上涨。2006年12月,澳柯玛 (600336 )拍卖3872万股法人股的价格约为每股1.7元。2007年1月,S吉生化(600893.SH)以拍卖的形式转让所持1694万股法人股,价格涨至每股1.9元。
在当年4月份由东方国拍承办的拍卖中,3300万股被拆成3笔,每笔1100万股。最终最后一笔的拍卖价为每股5元。自这次拍卖后,就再没有低于每股5元的报价了。
2007年6月中旬,厦门建昌房地产公司(下称“厦门建昌”)发布广告,欲转让其持有的725.303万股光大银行法人股,参考价为每股7元。
就在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调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兼光大银行董事长。8月8日,光大银行重组方案获得批准。此时,上证指数亦自年初的2728点涨至4663点。
在这期间,厦门建昌的130万股光大银行法人股以每股8元的价格出让。2008年2月28日,厦门建昌再度转让其剩下的595.303万股法人股,报价涨为“每股不低于8元”。
事实上,市场的报价已经向每股8元靠拢了。2007年底,天津产权交易所发布了两则光大银行法人股转让公告。其中一笔为152.204万股,挂牌价为1217.63万元;另外一笔为130万股,挂牌价为1040万元,即每股价格均为8元。
2007年10月25日,宁波开发区石油公司将持有的847万股光大银行法人股以每股6.76元的价格转让予吉林省纽森特实业公司。
价格回落
2008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急转直下,4月底一度失守3000点。不少银行股价已经较最高价缩水超过一半,法人股市场的成交价亦受到影响。
2008年4月16日,厦门建昌第三次发布转让广告,此时的参考价调低至每股6.5元。
5月22日,北交所挂出两笔光大银行法人股的转让信息。一笔为595.303万股,挂牌价为3631.3483万元;另一笔为847万股,挂牌价为5166.7万元;即每笔价格已经下降为每股6.1元。
炒作法人股并非没有风险。陆董曾在交通银行 (601328 )上市前购入一部分法人股,购入价为每股8元。5月28日,交行股价为9元。“我们资金的机会成本在10%以上,现在算上资金成本,实际上已经亏损了。”陆董不无懊恼地表示。
而陆董购入的光大银行法人股的价格在4.8-5元之间,总价超过1亿。“如果光大银行按预期在2008年8月上市,上市之后我们还有一年的锁定期。算上两年半的资金成本,到2009年8月份解禁的时候,股价在6元以上我们才有赚头。”陆董如是算着账。
在招股价正式发布之前,很难估算这些法人股股东的盈亏。但可资参考的是同业数据,光大银行利用经营利润弥补完了33.85亿元的历史累计亏损后,其每股净资产约为1元。
5月29日,招商银行 (600036 )收于29.65元,对应的市净率为5.8倍,市盈率为17倍。而与光大银行具有较大相似性的中信银行 (601998 )当天收于6.29元,对应的市净率为2.9倍,市盈率为14.7倍。
⑧ 为什么光大银行的股票跌破3元
说白了就是银行不受股市欢迎。银行股不受炒作。最近银行股一直都是下跌的状态。市盈率已经非常低了,但是没有人去操作,没有人碰。市场的热钱都躲着银行,所以银行的股价越来越低。
⑨ 请问有没有十二月份的光大银行的股票分析急求~~
首先,说说银行版块吧
就拿几大行(例如(工行.中行.建行)来说,它们上市四年多,股价还是四年来低位区,难道说这四年多,这些银行没有业绩增长吗?因此,它们的价格要等蓝筹行情暴发才会实现,要不然它们还会继续趴着.
我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中行上市后从低点3.22冲到7.58元,而6124至1664暴跌后它跌至2.82元.那么,目前它的价格在3.19元,与1664点时的价格相差0.37元(即13.12%),按价格衡量,对应股指是1882点而已,而目前大盘的实际点位是2745点左右,如此衡量等于落后863点(即落后目前大盘31.44%)左右.也就是说,属于超跌与低估!
因此,银行板块值得长线持有,收益会比较不错。
而光大银行,我就引用一些分析,给你参考。(没有12月的券商分析报告)
股票名称:光大银行(601818)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综合实力的改善是否能够支撑高估值? 2010-11-17 10:25:05
光大银行在其综合实力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摆脱其历史不良贷款负担,增强信贷风险管理以及在理财产品销售和债券承销方面建立较强的市场地位。
在我们看来,这使得该行能够较好地改善其核心实力(目前仍弱于同业,例如存款客户基础较弱、净息差较低、分行效率较低)。然而,我们认为光大银行较高的估值已体现了这方面的潜力,因此我们对该行的首次评级为中性。
研究员:徐然,马宁 所属机构: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2010年三季度分析师交流会纪要 2010-11-05 08:18:58
光大银行11月2日在北京举行了三季度分析师交流会,董事会秘书卢鸿及计划财务部、风险控制部、同业业务部、中小企业部等部门领导出席了交流会。
管理层对前三季业绩的评价
资产规模的增长较快,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压缩了票据占比,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活期存款占比在提高,中间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网点建设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新增网点95个,总网点达到578个,风险管控能力继续保持优势。
光大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光大银行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量化目标是适度加快发展,三年净利润翻一番,四年资产规模翻一番。强调均衡的和内涵式的发展,目标是达到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各占比1/3。
关于净息差
历史上由于资本不足的情况下,风险偏好较低,议价能力不强,息差偏低,目前正在相对快速的改善过程中,与同业比还有加大差距。净息差上半年2.12%、二季度2.14%、三季度2.15%,提升速度放慢,主要原因是高收益的贷款增速放慢。
改善净息差的措施包括(1)优化资产负债结构,(2)提高客户的综合贡献度,(3)提高中期小企业业务占比。
关于客户基础
客户基础还相对薄弱,在以前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偏好风险比较低的客户,这些客户往往是竞争最激烈的客户,往往是对银行来说,有资产业务没有负债业务的客户,没有派生业务的客户。这对光大的盈利能力,对客户数量的增长和客户的忠诚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光大提出内涵式的发展,定位在中高端市场,把模式化经营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落脚点,提升客户忠诚度、盈利能力。
关于信贷需求
发展还是主题,信贷需求没有明显减弱,地方建设需求也没有减弱,光大从09年下半年开始主要的贷款投放以地方融资平台以外的实体经济为主。
研究员:张镭,张中阳 所属机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业绩超出预期 2010-11-04 14:45:31
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超出预期。光大银行2010年前3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0.58亿元,同比增长71.3%。其中3季度单季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2.24亿元。光大银行业绩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息差回升幅度较大和资产质量的改善。
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助推息差。3季度单季息差达到2.34%(2009年息差仅接近2%)上市之前银行贷款收益率低、资产负债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息差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上市之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逐渐向常态回归,息差回升推动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达到61%。缺乏细项数据,但我们认为客户结构调整、票据压缩和活期占比的上升是息差上升的主要原因(上市之前对公贷款中80%以上投向大型企业,议价能力较弱;日均余额口径的票据贴现占比达17%,活期存款占比明显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
存款增速较快。2010年以来银行贷存比持续下降,3季度末贷存比为72.6%,较2季度下降2.83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6.5个百分点。3季度单季存款环比增速5.4%,而贷款环比增速仅为1.4%。
资产质量改善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光大银行不良率在股份制银行中偏高。3季度银行的不良毛生成率-0.26%,低于其他上市股份制银行,不良率较2季度下降8bp至0.87%(较年初下降38bp)。同时,拨备覆盖率较2季度末提高27.35个百分点至265.5%(较年初提高71.4个百分点)。截止3季度末拨备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31%,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审慎的拨备计提降低了未来的信用成本压力。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预计光大银行2010年净利润增速61%,目前对应的2010年动态PE和PB分别为14.6倍和2.24倍。光大银行的整体资质处于股份制银行的中间梯队,但是估值在股份制银行中并不具有优势,目前高估值的原因主要是流通市值较小,我们首次给予公司中性-A的投资评级,3个月目标价5.01元。
研究员:杨建海 所属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10三季报点评 2010-11-01 17:36:52
光大银行2010年中期实现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增长70.1%,全面摊薄EPS0.25,加权摊薄EPS0.3,超过市场预期(因无中期数据,市场对光大中期业绩预期不明,按去年120亿净利润的78%算,中期净利润超预期约7%)。业绩超预期主要来源于息差反弹超预期。公司利息净收入221.8亿元,同比61.10%,远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约20%-30%的净利息收入增速。公司生息资产同比仅24.5%,这么高的净利息收入增速主要还是得益于息差的快速反弹,我们测算公司10年1-3季度年化净息差2.3%,较它公告的2009年1.95%高出了35BP,而上市银行上半年年化净息差比2009年平均仅高了9BP。从数据表现看,这与华夏较像,息差绝对水平低,2010年反弹幅度大。
我们上调公司2010/2011净利润预测至127.8/154.5亿,净利润同比增长67.2%和20.8%,2010/2011EPS=0.32/0.38元,2010/2011BVPS=2.33/2.67元。
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2x10PB/14.0x10PE,1.9x11PB/11.6x11PE,在上市银行中估值并不低,这主要源于公司较小的流通市值以及作为新股的“好股票特质”。虽然3季报超预期较多,但从基本面比较的角度,股价相对高估,因此仍给予“持有”评级。
研究员:张英,陈建刚 所属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息差上升,拨备减少 2010-11-01 16:59:24
2010年前三季度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92%,实现净利润10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35%。基本每股收益0.295元,每股净资产1.97元。
三季度末光大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为10244.3亿元,比年初增长26.83%;贷款及垫款总额为7356.6亿元,比年初增长13.54%。
存款增速明显快于贷款增速。但与此同时,光大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22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10%,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光大银行的息差上升。另外,前三季度光大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7%。
前三季度光大银行营业支出1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36%,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其中业务及管理费支出93.4亿元,同比增长43.12%;资产减值损失支出18.4亿元,同比减少3.0亿元,同比下降14.2%。
上半年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64.1亿元,比年初减少17.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7%,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5.49%,比年初提高71.41个百分点。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11.94%,比年初增加1.55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9%,比年初增加2.1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的主要原因是A股发行募集资金和当期净利润有效补充核心资本。
息差上升、成本控制合理和拨备减少是推动光大银行前三季度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我们预计2010-2011年光大银行每股收益分别为0.31元和0.39元,根据昨日收盘价4.44元计算,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倍和11.4倍,考虑到因为光大银行流通股本只有24.5亿股,在前期银行股上涨过程中涨幅相对较大,导致估值提升较快,因此给予中性的投资评级。
研究员:石磊 所属机构: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净息差快速提升,净利润高速增长 2010-11-01 09:38:45
投资要点:
决定业绩增长的正面因素:净息差的快速提升,从2009年的1.98%上升33bp至2.3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同比快速增长43.77%;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收入比从年初的39.30%下降到35.39%。
影响业绩增长的负面因素:投资收益同比下降43.5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189.75%,导致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69.72%。
贷款增长明显低于存款,贷存比显着下降。贷款比年初仅增长13.36%,存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长26.83%。生息资产中贷款占比下降至52.18%,付息负债中存款占比回升至77.77%,贷存比从09年底的80.35%显着下降至71.81%。
净息差快速提升。从09年的1.98%回升33bp至10年前三季度的2.31%,可能由于同业资产收益率得提高和贷款议价能力的提升。三季度提升势头有所减缓,原因可能是吸收了较多成本较高的结构性存款。
资产质量继续改善,IPO后资本充足率显着提高。不良保持双降,不良贷款率降至0.87%,拨备覆盖率达到265.49%,拨备比贷款余额达到2.31%。资本充足率11.9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9%。
光大银行显示了其高增长性,维持推荐评级。我们预测光大银行10-12年EPS为0.32、0.42和0.53元,每股净资产为2.02、2.39和2.86元。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目标价4..57元。
风险提示:房地产调控政策;监管政策变化;宏观经济和利率市场化风险。
研究员:张镭,张中阳 所属机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业绩增长强劲,难以持续 2010-10-29 17:23:49
光大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0.6亿,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1%,按照最新股本EPS为0.25元,基本符合预期。其中,贷款增速低于预期,手续费收入优于预期。
光大银行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3.6%,低于M2增速,我们预计剔除票据的一般类贷款增长应该在20%左右。贷款增速偏低的原因,我们判断主要有两个,一是今年的存款成为各行抢夺的资源,光大银行存款短板成为制约公司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光大银行在完成IPO之前,资本状况较差,这也是制约公司规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光大银行目前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9%和11.94%,较IPO之前大为改善。但存款板块的影响,我们认为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
银行业在2季度的总体存款情况并没有较2季度有所好转,一方面是居民在CPI走高的情况下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存款在向理财产品搬家,另一反面是受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持续影响。
光大银行息差略优于我们预期,三季度的息差为2.31%,较二季度2.30%基本持平。光大银行3季度资产收益率为4.12%,比年中上行4bp。公司总体资金收益能排名在股份制银行中居后,主要受同业资产同业资产占比较大所累,3季度末同业资产占比达33%。公司长期贷款占比在股份制银行中最高,但贷款收益率居中,风险收益不对称。公司3季度资金成本为1.92%,比年中上行7bp。
我们判断公司的存款成本会继续小幅走高,虽然9月存款活期化较为显著,但加息的影响会逐步体现,另外存款基础差的银行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可能会营销高息的协议存款。我们预计公司的息差会较为平稳。
光大银行3季度不良率与不良额较2009年显著下降。但在银监会“做实资产”的指引下,公司关注类贷款存在上升的可能性。我们认为4季度银行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但我们对银行业系统的安全性持乐观态度。
我们预计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为129.5亿,最新股价对应2010年PE、PB分别为13.9X和2.16X,估值较股份制银行不具有吸引力,维持评级。
研究员:周俊 所属机构: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净息差回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2010-10-29 15:59:40
业绩概述:3 季报业绩超预期光大银行2010 年前3 季度实现拨备前利润152.32 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净利润100.6 亿元,同比增长71.3%。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息差快速反弹、拨备同比少提。
正面因素:前 3 季度NIM 较09 年全年大幅提高32bp,第3 季度环比小幅回升:预计第3季度NIM 回升的原因在于票据占比的下降和贷款供给略显紧张情况下议价能力的提高。
存款基础改善: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3.8%,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款占付息负债的比例从年初的73.6%提升至77.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强劲增长43.8%;不良双降,信贷成本明显下降:不良降至0.87%,拨备支出同比下降14.2%,拨备覆盖率提高至265.5%;拨备率为2.31%,压力不大。
费用收入比同比下降 1 个百分点至35.4%。
负面因素: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减少。
盈利预测:预测全年净利润增长27%,维持增持评级上调光大 10 年盈利预测(净息差扩大,信贷成本降低),即预测光大2010、201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25.03、167.9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56%、34.32%;摊薄每股净收益分别为0.31、0.42 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00、2.33 元。
目前光大 2010 年动态PB、PE 分别为2.22、14.4 倍;2011 年动态PB、PE 分别为1.9、10.7 倍,估值已相对较高,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4.6 元,该目标价对应的2011 年PB、PE 分别为1.97、11.08 倍。
研究员:伍永刚,王丽雯 所属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增长和小市值溢价 2010-10-29 14:34:53
光大银行宣布1-9月的净利达到101亿,同比增长71.3%,1-9月份业绩占我们预期的84.8%。鉴于对光大净息差和未来盈利增长的乐观看法,我们给与2.27倍的合理市净率,基于11年净资产值得到的目标价格5.03元,首次评级买入。
季报要点
光大3季度实现净利32亿,三季度净利略高于我们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净利息收入超预期。我们同时看到公司的不良贷款率已下降到0.87%,拨备/总贷款的比率也达到2.31%。未来拨备压力较小。
光大的净息差过去一直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贷款收益率不高和资金运用效率低是主要原因,目前情况已有所改善。展望未来,预计光大的贷款收益在银行重视和明年趋紧的货币政策下有望减少和同业的差距,而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也有利于光大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上升。净息差有望从今年的2.31%上升为2.36%。
光大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从而在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相比招行外其他股份制银行具有相对优势;未来中间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风险:网下配售新股11月18日上市,未来央行非对称加息以及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定价能力无法提高,占比较高的中长期贷款重新定价慢。
估值
光大银行按照2010年预测值计算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14.56倍和2.31倍,高于股份制银行平均12.6倍和1.9倍的水平,我们认为溢价的主要原因是未来增长前景看好以及低流通市值带来的溢价。未来随着部分网下配售股的上市,流通市值溢价将有所减弱,但增长溢价仍将存在。我们对其给予5.03的目标价,首次评级买入。
研究员:袁琳 所属机构: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息差提升超预期 2010-10-29 08:41:14
经营业绩概览:2010年前三季度100.59亿元(EPS0.295),较去年同期增长71.35%;其中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61.10%、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77%;截至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64.10亿元、不良率0.87%、覆盖率265.49%、资本充足率10.43%;ROAA1.00%、ROAE20.96%。
业绩亮点:息差回升超出预期:净息差的扩大是公司净利润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量,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前三季度净息差为2.31%,较2009年增长34BP,其增长幅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此外,由于上半年受制于资本金的约束,导致贷款增速相对缓慢,其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由年初的55.54%下降至期末的51.60%,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净息差的扩大。由于资本金的约束已经解除,公司贷款投放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息差仍有较大回升空间。
资本金得到有效补充:公司通过IPO成功募得资金217亿元,有效地补充了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由期初的10.43%和6.87%上升至期末的11.94%和8.99%。
业务思考:尚无特色业务:在传统存贷业务上,我们相信通过亦步亦趋的模仿,光大银行可能会逐渐拉小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但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光大银行特别值得关注的特色业务,这使得我们担心其盈利成长的持续性,特别是如果货币政策整体出现萎缩的情况下,光大可能会缺少一个盈利的突破口。
维持公司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导向的变化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员:程宾宾 所属机构: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上市红利释放,业绩增长突出 2010-10-28 18:38:57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增长71.3%,其中利息净收入221.8亿元,同比增长61.1%,按最新股本摊薄EPS为0.25元,业绩符合预期。
上市红利突显,信贷扩张加速。三季度末贷款较年初增长13.68%,存款较年初增长23.81%,存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同业。公司上市提高了资本充足水平,信贷业务得到较快发展,进而促进利息收入高速增长。
息差大幅提升。10年前三季度公司净息差约为2.3%(年化),较2009年全年大幅提高35个bp。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压缩票据使得贷款结构提升而导致的贷款收益率上升是主要原因。
不良率下降,拨备水平大幅提高。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0.87%,较09年下降0.38%,前三季度信贷成本0.35%(年化),较09年全年下降8个BP,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至265.5%,较年初提高了71.4%。未来拨备计提压力的减轻将持续释放业绩。
资本充足,快速扩张可期。通过IPO筹资后,公司三季末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至11.94%、8.99%。目前公司资本仍较为充足,预计未来的网点布局仍将保持较快扩张水平,并将促进信贷业务快速增长。
维持“审慎推荐-A”评级:预计公司2010年-2012年净利润分别为181.2亿元、216.8亿元、247.9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达27.9%,其中10年为增速将超过50%,在现有股本摊薄下,EPS为0.29元、0.34元、0.38元,对应10年PE为15.35倍,10年PB2.31倍,维持“审慎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研究员:王倩,肖立强 所属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资产质量良好,息差回升幅度大 2010-10-28 16:57:00
光大银行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221.80亿元,同比增长61.10%;手续费净收入37.19亿,同比增长43.77%;营业费用(扣除拨备)111.48亿,同比增长41.17%,不良贷款余额64.07亿元,较中期减少4.80亿元,不良率0.87%,较中期减少0.08个百分点;净利润100.58亿元,同比增长71.34%。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源于规模增长、净息差上升、拨备减少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等因素。
公司净息差有所回升,三季度息差较二季度上升17个基点。公司三季度净息差回升主要是:(1)贷款定价能力提升;(2)流动性比例增加,货币市场利率上行有利于资产重定价提升净息差;(3)付息率高的次级债减少。未来资产结构调整,资金利率上行推动投资和同业收益率上升,息差保持小幅增长。
资产质量良好,拨备覆盖率提升较快。贷款拨备覆盖率265.49%,较上季上升27.35个百分点。当前拨贷率为2.31%,处于较高水平,未来计提拨备的压力不大。
公司第三季度成本收入比为44.37%,比二季度上升4.21%,预计公司四季度成本将季节性增加,估计回升至53.54%。
我们认为公司过去业绩改善主要来自于净息差上升、规模增长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等。未来息差将继续回升,规模和中间业务增长可持续。我们预计2010年和2011年盈利分别为129.72亿元和161.21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32元和0.40元,对应10年动态市盈率为13.84倍,动态市净率为2.20倍,给予“推荐”评级。
研究员:陈志华 所属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标题:光大银行三季报点评 2010-10-28 14:14:15
201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同比增长43.92%,实现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增长71.35%,实现每股收益0.298元,实现每股净资产1.97元。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44%;同比上升2.6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末,光大银行的净息差为2.14%,比中报时上升了个基本点。预计全年有望继续回升到2.16%左右的水平。
实际税率和成本收入比维持下降。
资产质量继续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期末的水平分别为0.87%和265.49%。
截至10年三季度末,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4%和8.99%,从较长时期看,这样的资本充足率在未来三年还是较低的,未来还有一定的融资压力。
我们略微调整光大银行的盈利预测,预测2010年光大银行实现净利润在118亿元左右,按照最新实施绿鞋之后的股本404.35亿股计算,每股收益为0.29元,暂时维持2011年和2012年的盈利预测不变。
维持中性评级。
研究员:唐亚韫 所属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⑩ cebbank是哪个银行
CEB Bank是中国光大银行的英文简写。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复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隶属于光大集团。
光大银行主营业务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商业银行。该银行主要从事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及其他业务。其公司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对公存贷款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本托管业务、养老金业务、贸易金融业务以及小微金融业务。其零售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对私存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该银行还从事资金及同业业务、黄金代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等。
光大银行的发展历史
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光大银行,总部设在北京。
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第一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7年11月30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光大银行注资2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成为中国光大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2010年8月,中国光大银行在上海上市,发行价为3.1元人民币,募集资金217亿。
2012年12月2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金融管理专员已根据《银行业条例》向光大银行授予香港银行牌照,并于12月28日生效。
2013年2月27日,光大银行第一家境外分行在香港正式开业。
2013年12月13日,中国光大银行股份公布,股票发售价定为每股发售股份3.98元。全球发售H股总数定为50.8亿股,集资202.18亿港元,本次发行H股预期于2013年12月20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
2017年5月2日中国光大银行以每股4.72人民币(5.328港元),非公开发行的65.69亿H股,占扩大后总股本12.34%,集资310亿人民币(约350亿港元),中国光大集团及华侨城集团,将分别认购不超过23.31亿及42.38亿股。
2020年4月29日财政部同意光大集团向中央汇金公司增发股份,汇金公司将其持有的光大银行102.51亿股A股股份转让给光大集团,占总股本的19.53%。股权变更完成后,汇金公司将不再直接持有光大银行股份,光大集团将直接持有光大银行44.96%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