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知识 » 股票可以买天使轮
扩展阅读
中国铝罐股票走势 2025-09-11 19:28:16

股票可以买天使轮

发布时间: 2022-09-17 02:21:03

⑴ 天使轮50万给多少股份合适

一般天使轮融资在10%~20%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来讲,企业在正常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上市之前或者是被并购之前,一般都要经历3~5轮的融资,这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第一轮往往是种子轮或者天使轮,后面有A轮、B轮、C轮、D轮甚至更多。
每一轮,我们观察的是平均会释放出10%~20%的股权,一般来讲,创始股东的股权经过3轮左右的稀释,往往就会到他最初的50%左右。
如果经过更多轮,甚至5轮稀释的话,可能就只有最初的35%,再考虑到有时候我们要预留或者是增加员工期权池也需要股权,这样有可能创始股东最后到公司被并购或者上市的时候,他的股权就会更少。所以说在考虑天使轮融资到底应该让出多少股权的时候,不能单纯考虑这一轮,我们得把整个企业后面的融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一般来讲,我们放出多少股份,实际上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我公司投资后的估值到底是多少,一个是我需要投资人给我投多少钱。
我们先看第一个,我公司的估值是多少,这个估值没有客观的尺子和标准去衡量,往往是由创始团队和投资人协商谈判出来的一个数字。从创始团队和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讲,我谈的估值越高,我后面要分出去的股权就会越少。但这个估值具体怎么谈,我们建议,第一看看市场上跟我们类似或者相同的企业有没有拿到过融资,他们这个阶段的估值大概是多少。换句话说去找对标企业做一个参考。
还有一个是说,我们尽可能地多拿几个投资人的估值来做个比较,在比较当中往往能够相对得出一个客观或者合适的一个估值。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到底应该从投资人那边融多少钱过来。
当然一方面取决于投资人愿意投多少,另外一方面即使投资人愿意投的比较多,我是不是愿意拿那么多,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为这个阶段公司的估值比较低,我拿的钱越多,意味着我在公司估值比较低的情况下,股权卖出去的就比较多。将来再做融资的时候,就压缩了我未来融资的股权空间,所以说天使融资也不是拿的越多越好。

⑵ 风险投资中的天使轮,A轮,B轮,C轮,D轮都是什么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公司拿到天使轮投资了,某某公司已经A轮融资,某某公司已经C轮融资了,那么这些投资中的天使轮,A轮,B轮,C轮,D轮背后都是什么考量?

我们都知道,风险投资就是对于创业中的风险进行管控而进行投资,那么依据风险的等级,就有了不同的投资分级,目的就是逐轮递进,一步步排除风险。

天使轮:面临海量的创业项目,天使轮融资就是那个天使,虽然有些项目,甚至都不能称之为项目,很多都是一个想法,听起来不靠谱,但是天使基金愿意掏钱去尝试,可见,天使轮的成功率很低,如果一个公司拿到天使轮投资,那么这轮融资就是天使轮,这个阶段大部分都没有产品,基本就是一个想法,如果拿到天使轮融资,说明投资人愿意去尝试,看看想法能不能实现。

A轮: 天使轮的钱花的差不多了,然后,什么时候开始融A轮?什么样的创业公司,能拿到A轮?答案是向投资人证明,你成功规避了“天使轮风险”的项目。

什么是“天使轮风险”?天使投资,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给你钱,就是相信,你至少有组织团队、做出产品的能力。拿到钱,你要证明你没有辜负信任。

有很多天花乱坠的创业者,拿了天使轮后,做不出产品,或做出的产品一塌糊涂;或者没有领导力,很难找到优秀的员工追随。这些都是“天使轮风险”。

等天使轮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产品还没做出来,可能的风险,就演变为确定的现实。A轮投资人是不会投你的,而天使投资人也只能怪自己眼瞎,把钱往水里投。而这个项目,就会因为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死在这里。

那么反过来,如果创始人做出了好产品,搭建了好团队,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得到用户认可了呢?那么恭喜你,“天使轮风险”被排除,A轮投资者,会“解锁”你的估值上限,到原来的3-5倍。

B轮?:

这一关“创业游戏”,要排除的是“收入风险”。在天使轮有了团队、产品、种子用户后,你到底能不能找到“收入模型”?

什么叫“收入模型”?就是到底谁,会在你的产品里,为什么而付钱?付多少钱?有多少人付钱?当你找到你的核心业务、关键要素,并产生持续的、快速增长的收入时,说明你的产品被用户真正接受了。

恭喜你,这时候,你就可以进行B轮融资了。B轮投资者,会在A轮估值的基础上,继续“解锁”你2倍左右的估值。

这样,又一个风险被排除了。

C轮

拿到C轮投资后,这时你要排除的,是“运营风险”。你可以把单点成功的商业模式,扩张到线下的全国,或者线上的全网吗?你可以管理迅速扩大的团队吗?

这时候,很多公司,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专业运营人才,帮助公司夯实基础,攻城略地,抢夺市场份额。

但是,创业公司数百上千家,而最终能占大市场份额的,必然是少数。这一轮战争,是最惨烈的战争。百舸争流,只过几艘。

于是,这时候就出现了著名的“C轮死”,也就是大批的创业公司,会死在这一轮。

D轮:

D轮投资人,基本就是为上市准备的投资银行等机构。

创业公司经过一轮规范化、股改、业绩冲刺,终于满足了上市公司要求,就有机会在中国大陆、美国、香港等地区上市,公司的股票也从一级市场,变为在二级市场交易。

上市,就是打败了大BOSS,正式结束一轮轮的“打怪升级模式”游戏,得到奖赏,并进入无限的“地图探索模式”游戏。在短暂的庆祝之后,立即出发。

⑶ 天使投资和天使轮,你还傻傻分不清吗

私募股权基金的通常定义为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投资人募集的,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企业股权。私募股权基金英文名为private equity,直译应为私人权益,国内外普遍简称PE。

PE就是以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并将资金投资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或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而且通过对比也知道了私募股权基金与私募基金及私募证券基金的区别。

基本定义讲明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讲PE的分类,同时也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个疑惑。平时我们总听说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也听说某公司拿到了A轮、B轮、C轮、D轮投资。那么这样说法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区别?我们通过讲PE分类来把这个疑问解释清楚。

PE这个词其实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就是我们在前述定义过的,狭义上则是指以投资发展期企业股权为主的私募股权基金。

我们熟知的天使投资、VC投资实际是按投资阶段进行的分类。按投资阶段的不同可以一般可以分为天使投资、VC、PE、pre-IPO、PIPE、并购基金、重振基金、破产基金等。

天使投资一般投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这个时期企业可能只是一个雏形或者刚刚有产品。此时企业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投资风险很高,投资人往往是基于企业创始人或核心团队的投资。如果投资成功,回报收益也会非常可观,少则数十倍,多则上万倍也是有的。

VC投资一般也投资于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比天使投资稍晚,此时企业已有产品在市场销售,但仍然处于初期发展,投资风险依然很大。投资成功后的收益可能比天使投资略低,但依然回报惊人,几十倍上百倍的收益不在少数。

PE选择投资的企业一般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且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此时企业已经度过最艰难的生存阶段,进入高速发展期,企业的主要目标开始转变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谋取更多行业话语权。这个阶段投资风险进一步降低,但投资价格比天使投资和VC要高很多。PE投资后一般会与企业签订3-5年内IPO上市的对赌协议。

pre-IPO其实是国内特有的投资阶段,产生主要原因国内是一二级证券市场巨大的价格差,基金主要投资于即将向证监会报材料的拟上市公司。此时投资,基金拿的股权价格会比较高,而且往往需要靠一些机会或者关系才能拿到份额,甚至出现一些钱权交易的突击入股的案例。pre-IPO属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近几年国内证券市场向注册制过度的倾向,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差在缩小,有些极端的出现了一二级市场倒挂的现象。即,因为入股价格过高,企业成功IPO,基金反而亏损的情况。

讲到pre-IPO,基本上企业就步入上市了。后续的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就是企业上市后以及非上市企业成熟期及衰退期。

PIPE,是指做定向增发的股权基金。定向增发又称为非公开发行股票,是上市公司向特定投资机构或个人发行股票的方式。

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并购基金,一般投资于成熟期的企业,大多数要求取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在国外采用杠杆收购是常见的做法,国内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前海人寿收购万科股份案例中,也曾有杠杠资金介入。后来监管层推出资管新规很难说与此完全无关。

企业在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时,往往会陷入财务状况不佳,业务状况庞杂、业务发展良莠不齐的情况。重振基金和破产基金的投资机会就产生于这类型的企业中。

重振基金,主要向财务状况不佳,但仍存在良好的市场生存发展能力的企业投资。基金投资后通过重组、整改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重新恢复生机活力,基金获取收益。

破产基金与重振有些类似,也是投资于财务状况不良的企业,通过企业重整后获益。因为破产重组需要非常强的行业专业性,所以参与的基金其实很少。

通过前述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很多阶段的私募股权基金了,但有一个比较特殊类型的基金需要补充介绍一下,那就是夹层基金。

严格意义上讲,夹层基金不单独属于哪个阶段的投资。理论上,夹层基金可以出现在企业的任何一个阶段。实际运作中,夹层基金往往作为机构化基金的优先级或中间级的出资人。结构化基金的意思是,一个基金中,同样作为出资人,根据协议约定,享受不同的风险收益。比如,作为优先级出资人,可以约定承担较小的风险,同时获得比较少的收益。从这个层面上看,可以把夹层基金视为一种杠杆资金。所以,我们监管层实际上对结构化产品的杠杆比例设置了严格的标准,超出标准是不予以基金备案的。

至此,按阶段分类的私募股权基金基金就介绍完了。

那么有人会说,我们平时既听说天使基金,又听说某企业拿到天使轮投资,那么,天使基金和天使轮投资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所谓天使轮、ABCD轮等,指的是企业拿到融资的轮次,与企业所属的发展阶段有关,但并不与拿到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直接一一对应。

按照一般分类,企业融资的轮次可以分为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C轮、D轮,但随着资本市场融资的频发,特殊情况下,还会有pre-A、A+以及D轮之后n次E、F轮等。接下来逐一进行解释说明。

所谓种子轮,指的是企业的萌芽阶段,此时大多只是一个Idea,可能都还没有建立公司框架。这个时候的投资人未必是私募资本,大多是来自亲人朋友。江湖戏称种子轮靠“3F”,即family、friend和fool(家人、朋友、欺骗)。这主要还是种子期的特点决定的。这个时期投资金额比较小,但风险也非常高,融资基本靠刷脸。这个时期的融资额大致在10w~100w之间。(注:本文中所提及的金额为人民币)

天使轮,跟种子轮有时候并没有很严格的界限。企业此时有完整的核心团队,基本具备产品的雏形。可能已经积累了最初的一批客户。这个时期拿到融资后,一般会用于在某个市场验证商业模式。这个时期的融资额大致在100w~1000w之间。

A轮,此时企业已经有完善的产品,公司业务进入正常化,企业有固定的核心客户或粉丝,已经在行业具备一定的领先地位。这个时期的融资额一般在1000w~1亿之间。

在天使轮和A轮之间有一个pre-A,这并不是普遍存在的轮次,一般是由于天使轮的融资已经用完,企业又不具备A轮企业的完善度和行业地位,但投资机构仍然看好企业的发展,追加或者领头发起的一轮投资。融资额大致在500w~1500w之间。

B轮,企业通过A轮融资已经获得高速发展,但仍需要大量资金进一步抢占市场,拓展业务,提升和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融资额一般在2亿以上。

在A轮和B轮之间有时会增加一个A+轮,意思可以参照pre-A轮类推。

C轮,此时企业比较成熟,一般为行业前三的企业,企业大多已经开始盈利,基本满足上市的要求。这个时期投资机构投资主要用于拓展新业务、完善企业商业闭环、准备好上市的相关工作。这个时期融资金额相对较大,数亿乃至十亿都不鲜见。此时,对于创业者来说基本上是创业成功了。大多数情况,就不存在后边的D、E、F…等轮次融资了。

最后介绍一个D轮,实际上后续的E、F、G等轮次概念上与D轮基本相似,只是前后顺便的差别。企业出现D轮,一般有几个原因,或者如滴滴、摩拜是为了竞争对手持续抢占客户,或者如一些互联网企业手里握着大把的流量和客户,但仍未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在或者就是等待更好的时机上市。

至此,天使投资和天使轮等概念讲完了。简单总结一下,天使投资等表示的是私募股权基金按投资阶段不同分类的基金类别,而天使轮等则是一个企业获得融资的不同轮次。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是,天使投资往往会在企业天使轮进行投资,但不限于天使轮。区别也很明显,他们的讨论的主体不同,天使投资等主体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天使轮等的主体是被投资企业。

⑷ 公司百分之30的股份换取天使投资的100万后,b轮融资100万可能需要百分之多少的股权

天使轮用30%股权换回100万,意味着公司天使轮融资时的估值大概333万;

而B轮融资一般情况下,估值要比天使轮时的估值高,否则,除了证明公司发展倒退了,前景值得怀疑,另一方面天使轮投资人也不答应。

因此B轮融资100万,肯定<30%,而且正常情况下还要<15%,具体要看两轮融资之间的时间隔多久,估值相差多大。

对于估值的情况及适合的估值方式,最好找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咨询、调研!

⑸ IPO和天使轮的区别

一、市场认可程度不同。

A轮融资在投资项目已经有一定规模、处于市场前列。倘若项目前期整体数据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只是还未占据市场前,。

天使融资阶段的项目通常有初建团队,有成熟产品上线,有产品初步的商业规划,同时积累了一些核心用户,商业模式处于待验证的阶段,那么可以进行天使融资。

二、介入的阶段不一样

A轮是一个中间轮,融资人可以根据身项目的成熟度,再决定是否需要融。或者在A轮融完以后,又有投资人看重该项目前景,想继续投融资人的业务,但融资人还没有新的业务进展,估值也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可以进行A+轮融资。

天使融资一般处于创业最初期,发生在A轮融资之前,天使投资也叫种子轮投资。一般说,当一个项目只有团队和一个想法时,就需要种子轮或者天使融资的帮助,这个阶段的项目也是最容易夭折的。

三、可以融到资金的金额不同。

天使轮主要是用于项目的前期,比如团队的组建和日常的运营,金额也会比较少。少则100-200万,多则1000万,一般不会太多。但是相对于种子轮说,天使轮的金额会稍微大一些。

(5)股票可以买天使轮扩展阅读:

IPO基本要求:

1、发行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经济的原则,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和社会安全。

2、主要承销商协助发行人选择发行方式,起草发行方案(含发行费用预算表)。

3、股票发行前,主承销商应负责在制定报刊上刊登发行公告。发行公告须载明发行方式、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

4、在发售期内,承销商应在所有发售网点张贴或以其他形式公告招股说明书和发行公告。成效活动中出现重大问题时,主承销商应立即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5、股票发行结束后,主承销商应立即公布发行结果,将发行情况反馈表传真至中国证监会,以正式文件将发行情况总结报告、验资报告、公证报告、申购配售磁盘报至中国证监会,并抄送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6、承销期满后,尚未售出的证券按照成效协议约定的包销或代销方式分别处理。

7、如果承销商在承销过程中违反有关法规、规章,中国证监会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直至取消股票承销资格。

⑹ 原始股和天使轮投资的区别

关于企业融资和内部发行原始股
你好;1、注册资金数额是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所有的财产的货币表现。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有资金相一致。”所以;他出资100万,你应该投资400万(或者是你和他人);而根据你的意思你是没有400万的,如果你有400万就不需要他人出资了;2、你是一名创业者,拥有自己的创业项目,那就是没有资金了,而创业项目是不能成为出资条件的。法律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3、根据你的情况,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都没有资金,所以就不用研究股份公司了(也没有必要研究书面原始股了,先创业吧),4、根据我的经验,我建议:你有好的项目,可以找亲属、朋友借款(立可以高点)30万急于可以,或者成立个人独资公司10万元就可以,成立公司后,在想办法,融资;5、

⑺ A轮融资天使轮会出让股份吗

会的。
一般来说,一个初创企业从开始创立到最后上市,一般要经过三轮到五轮的融资(种子轮/天使轮、A轮融资、B轮融资、C轮融资、D轮融资?)。公司每轮融资出让的股权基本都在10-20%左右,所有即有股东的股权同比稀释,基本上到第三轮融资的时候创始股东的股权会被稀释到最初的50%左右,到第五轮的时候创始股东的股权会被稀释到最初的35%左右。如果再考虑到创始股东股权有时还需要承担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期权计划)所需要的股权,则创始股东的股权在公司上市时会变得更少。
如果在天使轮过早的出让太多股份,会导致接下来的融资可使用空间不足;也有可能过早地丧失了对产品/项目的主动权,最后沦落为高级打工仔。如果初创企业与创始人不得已在第一轮融资中放出数额较大的股权,以尽快结束与投资人在公司估值等问题上的僵持局面,尽快完成融资发展业务。我们有一个建议在融资后一定期限内(如两年)创始人有权以投资人本轮融资价格的一定倍数(如2倍)的价格购买投资人持有的公司的部分股权(如投资人持有公司股权的三分之一)。

⑻ 天使投资、A 轮投资和 B 轮投资是怎样区分的

正常来说,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至少需要经历五个阶段:萌芽—诞生—发展—繁荣—衰退,有公司上市即鼎盛时期然后就急速衰落,比如曾经的超市巨头人人乐,有公司上市后依然年年创造新的里程碑,突破一个又一个阻力,成为市场的“白马股”,企业在从萌芽到繁荣这个阶段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投资轮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投资X轮的正确顺序。
1.种子轮:
这个阶段的创业项目,大多停留在理论,构思和idea的阶段,也可以说是“PPT项目”。即便是在种子期的项目也有层次高低,有的项目仅仅是一个想法没有任何可行性方案,或者是市场调研,而有的项目有相对初步的市场调研,商业模式构思相对成熟,这样的项目更容易从idea迅速变成可行性方案,构成种子轮的投资条件,参与投资人的一般为个人投资者,或者手中有一部分资金的传统企业老板,机构参与的力度很小,因为种子轮的风险是最大的,一旦失败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2.天使轮:
天使轮阶段的创业项目至少是已经完成了企业工商注册,财务报税等一系列公司成立的基本流程,并拥有为用户提供初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然后人员招聘到位,可以建立起初步的公司运营体系,小步快速迭代产品,寻找种子用户进行产品反馈,这个阶段可以产生一定的营业收入,收入不会很多,也不一定能够盈利,但会产生一些流水,以前天使投资机构特别多,热衷于投资这个阶段的项目,一旦押中宝项目成为独角兽,投资回报非常可观,但现在大部分投资机构对天使轮的参与热度逐渐降下来了,因为天使轮项目失败的几率逐渐增大,基本上10个天使轮项目有一个能够跑出了的话已经很了不起了,迫于压力很多天使投资机构都转做A轮去了,但也有一些投资机构会成立专门的天使投资基金,所以投天使轮的AI(天使投资),除非这个项目处于当前炙手可热的“风口”,或者项目本身实力强大,创始团队背景优良,或者是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和领域,才有可能出手。
3.Pre-A轮
Pre的意思是前期,顾名思义Pre-A就是A轮之前的融资。如果天使轮项目跑的好可以直接到A轮,这个轮次其实是强行增加出来的,因为有的创业公司估值不理想,资金困难,但又没有达到A轮阶段的规模无法按照A轮融资的规模进行融资,只好按照A轮前期的轮次进行一轮注资,Pre-A可以看作一个缓冲阶段,可以让创业者资金压力缓解,也可以让新的投资人进来,这个阶段投资机构会谨慎参与,也有部分天使投资人牵头联合几家机构参投。
4.A轮(第一轮):
能够成功到达A轮阶段的创业项目,恭喜你已经成为投资人眼中相对优质的项目了。这个阶段的项目有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而且产品或服务上线运作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商誉,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并逐渐产生盈利的可能,但利润和投资人的注资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除去财务费用,人力成本等总费用,公司实际上还处于亏损状态,好在公司发展前景可期,而且目前正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诱人的前景,在这个阶段投资的天使投资机构相对较多,因为风险已经被大大降低了,成功率相对较高。
5.B轮、C轮(第二轮、第三轮):
A轮过后的B轮和C轮其实就是快速将公司做大做强,在这两个阶段的创业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愈发成熟,在行业的地位和口碑有显著提高,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绩,通过这两轮融资快速占领市场,增大推广力度,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做好产品口碑和服务。
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公司应该已经开始盈利,剩下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为即将上市做好准备,旧有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的需要及时发现提出解决方案,如有必要还要拓展新业务新领域,参与并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但总体来说公司依旧处于亏损阶段,好一点的可以持平,或者微盈,这个阶段参与的大多是VC和PE,或者是上一轮的结构跟投和续投,有旧风投机构的退出也有信风投机构的加入。
6.D、E、F轮等之后轮:
一般来说,公司发展到C轮就可以直接进入Pre-IPO阶段准备上市了,当然也有公司选择融D、E、F轮,但不是很多。是否要融到D轮以后,核心的考察指标就是“盈利”,如果公司盈利发展相对较好,且在近几年内能够满足上市条件,那么就直接进入上市筹备阶段,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只好往后挪融到D轮以后,但也有一些公司满足上市条件却资源融到D轮以后的,原因在于每个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同,对应的边际经济规模和安全边际也不尽相同,但企业项目的估值总体是呈阶梯式上升的。
7.Pre-IPO阶段:
Pre-IPO其实并非一个投资阶段,一般Pre-IPO的项目新进投资者一般由PE参与。Pre-IPO的项目可以说只是因为公司准备IPO而需要在IPO审核开始前进行的一轮融资。主要原因在上市前找大咖投资人站台可以让自己的股票卖个好价钱,避免遭遇破发使得投资人尴尬,就好像去参加演唱会请明星站台是一个道理。
8.IPO上市阶段:
正式进入IPO阶段的项目需要达到一系列上市条件和指标,比如连续三年盈利等,还需要找券商保荐机构进行保荐审查,手续和流程都很长,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如果项目成功熬到了上市,基本上就可以套现退出了,至于套多少,如何退出在融资协议的时候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上了二级市场那就是股民买单了,投资人可以潇洒的赚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利润离开,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
9.ST、ST*、退市阶段:
这个阶段是上市后的阶段了,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财经知识,也就不深入讲了,通俗的说公司发展遭遇瓶颈,业绩下滑连续三年亏损的话,就会带一个ST的帽子,当然证监会也会给你挽救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变卖资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扭亏为盈,变卖资产的只不过是延缓了判死刑的速度罢了,基本上难逃退市命运,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的话还有可能丑小鸭变天鹅,但也要看借壳方本身资产如何,也有实力雄厚的借壳方上市几年就连续亏损退市的,如果挽救无效就会“罪加一等”变为*ST,上市公司到这个阶段的话基本上已经被被判为死缓了,如果一年后公司还是经营不善那么就正式进入退市程序,退市倒计时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交易,退市后就本就尘埃落定了,有可能N年以后被某巨头重组重新上市,也有可能根本等不到那一天。

⑼ 天使轮,初创公司该出让多少股份,如何估值,怎么算

按:这个问题最早的时候,是知乎的知友邀我回答的一个问题,当时简洁地回答了一下。虽然天使投资在这两年已经开始广泛的被多数创业者所认知,但是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依然还有很多创业者朋友不明,也经常会问到我们类似的问题,于是索性将之前的答复跟大家再次分享下。1、天使轮,融资第一原则:创业者要少拿钱少出让股份 在我们看来,天使投资的股份出让宜少不宜多,公司越小,越要珍惜自己的股份,因为一开始想要更多钱从而不得不出让更多股份,这对后续融资及管理团队的长远发展皆为不利。所以,一般我们都建议初创公司少拿钱少出让股份。其中,隐形的一则是,对于多数初创公司来说,钱拿的多反而不知该如何真正有效的利用资本的杠杆力量,资本有时是毒药,如果利用不到位反受其害,少拿钱不仅避免这种隐形危害还可以循序渐进的使用资本价值,让资本跟着人走,而不是人被资本牵着走。2、天使轮,出让的合理股份比例 天使投资一般占多少股份,这种业内不同的天使投资人和天使投资机构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也只能回答下我们天使湾要的股份比例。天使湾只投互联网行业的天使投资,我们的上限是25%,超过这个比例,宁可不投或者调整金额和比例。最低的股份不低于8%,我们的种子项目是统一标准为8%。我们的区间在8%-25%,我们所投项目平均占股比例大约在15%。3、天使轮,互联网早期项目的估值 互联网早期项目或种子项目怎么算股份,就涉及到了估值问题。估值总体来说专业性是较强的,越接近IPO越要专业的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以供参考。但是,一般来说,早期项目,尤其是种子项目是非常难以具体估值的,更多是愿打愿挨的局面。为何是“愿打愿挨”,又有两点原因:(1)越早期的项目,比如一个刚上线或者刚运营不久的产品,是没法准确评估它的价值,没有用户数,没有流量,更没有收入,硬性指标没有,那么就不得不依赖天使投资人自身对该项目/产品的专业性判断,他认为有多少价值,而如果创业者碰到完全不懂互联网的天使投资人,那么凭感觉估值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作为天使湾来说,我们对产品的评估价值往往又跟产品的成熟度,包括产品的架构合理性、UI专业性、UE交互易用性、用户需求的满足性等等相联系,而这每一个部分,天使湾与创业者之间又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判断;(2)越早期的项目,项目/产品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创始团队,所以大多数投资者谈投资,言必称团队比产品重要。这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所有好项目都是人做出来的,不更重视人是不可能的。那么,怎么评估一个团队的价值,甚至有些时候只有一个人还没有团队,那么天使投资人/机构怎么来评估?在这方面,不同的天使投资人与天使投资机构差异也很大,因为对人的判断是最考究专业性的,很多天使投资人,完全凭个人能否被创业者说动所感染,甚至脑袋一热就投了,所以也很难来估值。作为天使湾来说,我们对团队的评估价值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维度标准,比如团队的履历背景(包括家庭成长背景)、互联网产品的开发经验、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成分(同学,同事,朋友?认识多久?)、团队成员的各项素质测评尤其是leader考核等等,然则,这些评估价值也只是参考,无法用经济角度来予以量化。4、最终的估值 综上所述,天使项目的估值是很难的,多数情况下是愿打愿挨的局面。然,再难总要一个基本的估值依据。所以一般来说,天使湾会要求所有意向项目的创始人去做一个财务规划,这个财务规划,我们会要求是12个月左右的财务预算,就是未来1年内你大概需要多少钱。为什么是12个月?因为互联网项目,1年时间,在产品上是足够可以看出有没有成长的空间,用户需不需要这样的产品,事实上很多我们的项目做了几个月就有调整方向的,为什么?伪需求,伪方向,或时机不对,或对手太强等等。创始团队大概估摸出未来1年的财务预算后,基本上我们再综合上线产品的成熟度、团队的成熟度来做一个我们的估值反馈,其实无非是1个投资金额,1个占股比例。中间创业者有要协商的,我们再简单、坦诚、高效的彼此沟通,最终达成意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