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雷军如何用200万变成20亿,这是他最成功的一次天使投资
雷军和小米手机的每一次亮相,都少不了这些平台的大佬公开站台和私下助力,他们是雷军的投资对象,范围涵盖宣传线、电商线、入口线、社区线和软件线,它们借力打力、兄弟齐上阵,而小米的定义,从一个卖手机的公司,变成一种生态。以下为虎嗅分析全文: 从万人空巷到期货售卖,从首发双核到死机重启,从小米模式到过度营销,虽然间杂着捧与骂,但伴随着超过400万台手机销量的记录,小米科技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崛起最快的一个角色。 雷军曾公开有类似的说法,小米将是他作为企业家的最后一战。既如此,雷军毕其功于一役、将前20年所有对商业的经验、领悟、资源都投入到小米身上,都非常自然。 而他最直接的借力,就是他投资过的一系列公司。 我们还记得一年多以前小米手机首发时现场播放的那段视频吗?视频里,雷军投资公司的几大CEO齐齐现身,力挺雷军与小米。他们包括凡客诚品CEO陈年、UCWEB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多玩游戏总裁李学凌、尚品网创始人赵世诚、拉卡拉CEO孙陶然、乐淘网创始人毕胜他们为了表示对小米的祝福,统一做出一个举动,把手里的旧手机一齐摔在地上,大部分为iPhone。 这段视频不仅仅是个一笑而过的表演,更像是个暗喻,喻示着雷军的小米征程注定将跟这些雷军系公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分之不开。 本文力图通过梳理总结小米与雷军系公司在经营层面的合作、以及分析资本层面合作(可能性),进行这么一种观察:小米,正逐渐从雷军的一枚心爱棋子,变成一个棋盘;小米的定义,从一个卖手机的公司,变成一种生态。 生态!雷军反复说的“市梦率”,即蕴含此意。小米,怎么可能以纯手机公司去IPO、去满足投资人当下对它的估值? 在我们去分析雷军怎么以小米为核心、去进行旗下资产互助,有效盘活自己的每一寸资本版图时,不得不折服于雷军敏感的商业嗅觉与头脑。(整合)这事之所以没有在其他天使投资人或企业家那里发生,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像雷军那样,一开始对移动互联网就进行了全链条的投资布局。 所以,下面让我们从复盘雷军的布局线开始。 雷军的布局线 “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这是雷军对于自己投机理念诠释最多的一句话,当然还有另一句话就是:“天使投资的本质是投熟人,人不熟不投,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投资的成本。” 难道雷军真的只是在投“人”么?我们看下他都有什么样的投资布局: 第一条,宣传线: 投资资深媒体人林军的线上媒体专注移动互联网报道的雷锋网,以及线下的社交会议组织长城会(即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的主办方); 第二条电商线: 凡客诚品、乐淘、尚品网; 第三条入口线: 移动互联网入口UCweb、线下支付入口拉卡拉、语音入口YY/瓦力语聊/iSpeak、多看; 第四条社区线: 旅人网、好大夫、多玩、乐讯、太美; 第五条软件线: 金山、可牛、喜讯无线。 最后,他自己出山做了硬件公司 小米。(本来想投魅族的) 可以看出,雷军的投资原则远不止是“投资熟人”这么单一,还有其对移动互联网“卡位”的诉求。其布局的完整性远超同样布局广泛的老对手周鸿祎,甚至连以广撒网而闻名的蔡文胜都在布局的系统性上略输一二。 如此的布局,难道对于雷军仅仅是个巧合么?至少在小米手机的营销路上,雷军系下属各个公司借力打力、兄弟上阵的故事一直层出不穷,着实值得一审。 雷军系相互借力 —雷锋网、长城会:小米的捧哏与逗哏 雷锋网的创始人林军,从不掩饰他与雷军的友好,在其著书的《沸腾十五年》中就曾将雷军“互联网还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高潮,移动互联网会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林军,你信不信?”,这句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判断放在了非常显著的位置。 每当小米发布或是将要发布新手机的时候,雷锋网总是作为排头兵将消息放出,甚至在10月28日就用《小米3 概念机来了》这样噱头标题,为10月30日将要发布的小米2手机造势。如果在雷锋网搜索关键词“小米”二字,更可以看到一个远高于同类品牌的曝光数量。 长城会,则给雷军与小米提供了在移动互联网同行、投资人创业者面前正面曝光的线下平台。 长城会是这样介绍自己的:“长城会致力于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商务平台。长城会通过发展会员网络、举办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每月定期组织行业活动、创办移动互联网垂直媒体等方式。”每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是科技圈人士对长城会最直接的印象,今年的GMIC创纪录在北京、硅谷各办一场,可以说是开创了国内TMT领域会议迈出国门的先河。 看一下小米科技在两次GMIC上的亮相。今年5月在北京GMIC2012上,雷军占据了整个大会一头一尾两个最据“卡位”意义的对话与演讲机会。作为长城会董事长,他出场的姿态与演讲内容却没有什么“东道主”意味,95%的重心是放在对小米的宣讲上。小米科技的总裁林斌也同样出现在了其中的一次圆桌会议中,至于今年10月在硅谷举办的的GMIC-SV,小米科技同样也占据了会议第一天上午两个最重要的演讲/圆桌位置。 同样隶属雷军系UCweb亦在长城会的历次会议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展位曝光和演讲机会,这也是雷军系宣传协同效应的有效扩散。 —金山UCweb凡客:小米互助会 小米手机的营销更是与雷军投资系中公司们得到了最有效结合,其中金山、凡客以及UCweb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先看看小米手机为的盟友们带来了什么?在小米手机预装的软件的清单中可以看到,金山词霸、多看、米聊、凡客、乐淘、金山快盘、YY语音、WPS等多款雷军系公司的软件已经内置在MIUI中,单凭次一项就足以为这些软件公司带来以百万计的安装量,按照目前安卓渠道市场1.5-2.5元/个的CPA费用来算,傍上小米这颗大树后,单纯的市场费用节省就可以达到数百万元。 自然,这些公司也理应为小米贡献营销资源。作为雷军的最忠实的拥趸,现任金山网络CEO的傅盛最喜欢在微博中公开为小米摇旗呐喊,就在国庆期间,更是放出人“为金山网络员工没人发送一台小米2作为双节福利”的消息。 除了直接为小米带动手机销量外,金山网络在软件上的积累,也帮助小米在云端的需求打下了基础金山快盘直接为每一部小米手机提供了15G的云存储空间。 此外,作为金山体系中在移动互联网布局最广的子公司,未来通过小米手机这个入口将移动游戏产品快速变现,其中的运营分成无疑将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最成功的案例。 一位观察者谈到金山和小米的关系时如是说: 如果你是金山游戏的玩家会发现,金山所有游戏中的大奖都是小米手机,公开资料显示金山采购了800万元的小米手机以及配件。除了带动小米手机销量这层意义外,金山游戏的活动宣传也扩大了小米手机的知名度。这一招也是用的恰到好处,游戏中本来就需要用奖品,而手机又属于大众消费品,两者搭配非常合适。 金山之外的凡客诚品,也是雷军系中对小米互助营销最积极的一位。连续多次的“限量销售小米手机”,不仅增加了小米品牌的曝光度,更是通过变相倒流量,为凡客带去了超百万的用户PV,考虑到凡客诚品消费者和小米手机用户重合度有限,但是消费能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吻合,通过几次的小米手机销售活动,无疑为此前现金流吃紧的凡客省去了数百万的推广成本。 上文提到的细心观察者更表示:“小米1S青春版的发售页面上也是有凡客的广告,而且小米手机在微博上的转发活动也是由凡客提供的奖品。” 在长城会中布有巨大展台的UCweb同样是小米手机互助营销的典型,翻开“UC优视”的官方微博你可以发现,从UC8.1版浏览器推出开始,到UC公司8周年纪念,这其中每一次转发送奖活动,奖品无一不是小米手机以及有优先订阅权的F码。 最近,正值小米2的推出,UC公司亦发布了名为《小米手机2代专版UC浏览器正式发布》的公关稿。 从YY到多看:小米局资本级的遐想 在营销层面的互助,能带动的也只是小米产品有限的销量,而这种销量根本无法为公司的估值带来充足的想象空间。 硬件竞争非常激烈。随着华为“荣耀”四核新机的发布,和联想K860的横空出世,使得小米2无论从配置还是价格,都无法如小米1代那般成为某一产品区间的独享着,想必这是雷军会预估到的,更是那些投资者会预估到的。如此看来,没有了产品优势,在软件上也无独到建树的小米,在现行体系下远无法承担起 40亿美元估值重任。 那我们的推断就来了:接下来,小米与雷军系公司会一些业务乃至资本层面的整合吗?让“小米”的内涵成为一种生态而非仅是手机? 7月份时,业界一度传出YY和米聊可能合并的消息,当时曾有《YY和米聊合并?我看行!》一文中对两块业务合并的意义进行了评估。如今,YY将独立上市,但今后它与米聊业务整合这条路并未堵死。YY在移动端上的表现非常匮乏,米聊在策略上也需要出奇兵才能挣脱如今不死不活的境地,两者如能融合,或能相互借力。雷军与李学凌在YY里持有相等的股份,在利益上是高度一致的。上完市融到钱的YY,会促成此事发生吗? 再看看小米将与多看。小米与多看在机顶盒研制上深度合作,已众所周知。 多看科技今年5月在水木社区中发布的招聘启事如下: “公司并已获得雷军等初期1000万美元投资,并称已承诺的后续投资达一亿美金。多看科技与小米科技是兄弟公司,必要时可以与小米共享源代码、供应链等各种资源。” 不仅可以与小米公司共享源代码和供应链,更可能获一亿美元的投资!多看凭什么和小米共享源代码,又是谁来投这一亿美元? 按常理来讲,融资千万美元的公司,估值也仅仅是5000万美元左右,但居然在招聘启事中就敢夸下海口说可能获投一亿美元。回头看看如今小米将要与多看合作推出的小米机顶盒,以及未来智能电视的发展潮流与在小米科技中的位置,不仅让人发问:难道小米会将多看吞下,实现资本层面的合作? 多看一直在做的电子阅读,是个慢生意。经过这两年的积累,多看在电子阅读技术、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积累,接下来还可能做硬件阅读器。但亚马逊 Kindle进中国是这两年早晚的事,一旦Kindle进入,多看以目前的积累与实力,很难招架得了,在电子阅读市场仍然可以个性化生存,但是在成长空间与增长速度上都会很吃力了。与其这样,不如投奔小米,为其提供相关技术与内容,这绝对是目前单纯的手机公司小米所需要的。在资本方面,多看目前的股东结构相对单纯,透露出来的外部股东仅有雷军、徐小平等,也利于结合。 如果多看将来会与小米深度整合,那么雷军与亚马逊还真有缘份。当年将卓越卖给亚马逊,雷军遂得以变现,有资本进行天使投资。然后一路投了做了凡客、多看、小米及一系列公司硬、软、渠道公司。亚马逊则从电商渠道出发,向硬、软件沿伸,成为一个生态王国。亚马逊靠自己做做成一个生态,雷军则以其不断的投资与整合,隐隐变成一个中国的、类亚马逊的生态,再度与亚马逊在中国碰面(只是主战场不是电商战场不过以后凡客会不会和小米还有深度合作呢?)。 如此说来,雷军不应叫雷布斯,而是“雷索斯”。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而正经的事正在发生,就是:雷军系的整合还会持续进行,小米不仅仅是雷军的好生意,更是雷军系的好生意。
2. 小米IPO发行价是多少
6月29日,据消息,小米IPO定价17港元/股,位于17至22港元招股区间低端。17港元/股的价格代表2018年预测市盈率为39.6倍,2019年预测市盈率为22.7倍。消息称,按照低端价格定价,小米将募集到47亿美元。
不过,有参与小米IPO的投行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目前小米IPO定价会仍在进行中,最终价格尚未确定。
昨日截止招股,市场消息指小米公开发售共接获约11万人认购,今日早间南华早报消息称,小米香港IPO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约8.5倍,冻结资金约230亿港元。
纵然散户认购热度不高,但全球投资大佬们对小米仍保有极大热情。
长和创办人李嘉诚个人斥资3000万美金认购小米股票,天使投资人蔡文胜也在认购名单之列,个人投资金额或在几百万美金。
另据报道,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均以个人身份下单小米IPO,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
3. 互联网思维的四个核心观点九大思维解读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四个核心观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和九大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是所有行业都要深思和深刻领悟的时代议题。利用这四个核心观点及九大思维,能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下面怒蛙网络就以3个段子开场,为大家剖析这四个核心观点和九大思维。
课前秀:三个段子
第一个段子: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评效第一名;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这家餐厅是雕爷牛腩。
只有12道菜,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还可以带回家;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
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再看第二个段子:这是一个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这个品牌是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卡通钥匙链,还有湿巾。
一个淘品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做这些呢?
再看第三个段子:这是一家创业仅三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126亿元;2013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32.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可能突破300亿元;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100亿美元,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四名。
这家企业是小米。雷军说,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怎样理解参与感?
这三个企业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但又惊人地相似,我们都称之为互联网品牌。
它们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给互联网思维下了个定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独孤九剑”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武林绝学,强调“无招胜有招”,重在剑意,与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将像“独孤九剑”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样,去重塑及颠覆各类传统行业。
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悟。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这里面有几个法则: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
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QQ、网络、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法则2:兜售参与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
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粉丝“**”,《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
法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屌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
互联网时代,信息**,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乔帮主回归,砍掉了70%产品线,重点开发4款产品,使得苹果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
品牌定位也要专注,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一个就足够。
最近很火的一个网络鲜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人”。2013年2月上线,8月份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
法则5:简约即是美
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做减法。外观要简洁,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Google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苹果的外观、特斯拉汽车的外观,都是这样的设计。
3、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方法论有三条: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一切产业皆媒体,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
尖叫,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
法则7:服务即营销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宝品牌,有两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其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1)客服24小时轮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红帽笔记本工作,因为使用这种电脑切换窗口更加便捷,可以让消费者少等几秒钟;2)设有“CSO”,即首席惊喜官,每天在用户留言中寻找潜在的推销员或专家,找到之后会给对方寄出包裹,为这个可能的“意见领袖”制造惊喜。
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但是在互联网思维席卷整个传统行业的浪潮之下,如果海底捞不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话,学不会的,可能是海底捞了。
4、迭代思维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微”,一个“快”。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微”,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可能你觉得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360安全卫士当年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后来也成了新兴的互联网巨头。
法则9: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就连雕爷牛腩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
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5、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大多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当年的360安全卫士,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回头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杀毒软件,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
“免费是最昂贵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从而带来商机或价值。QQ若没有当年的坚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业帝国。注意力经济时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6、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12:利用好社会化媒体
有一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通过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千多人转发,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T-Watch智能手表,订单金额900多万元。
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会化营销的魅力。有一点要记住,口碑营销不是自说自话,一定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的方式和用户沟通。
法则13:众包协作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维基网络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
In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该公司引入“创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
小米手机在研发中让用户深度参与,实际上也是一种众包模式。
7、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14: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法则15:你的用户是每个人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银泰网上线后,打通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会员账号,在百货和购物中心铺设免费wifi。当一位已注册账号的客人进入实体店,他的手机连接上wifi,他与银泰的所有互动记录会一一在后台呈现,银泰就能据此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8、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网络、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所以后来者如360其实是很难撼动的。
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
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
马云说:“假设我是90后重新创业,前面有个阿里巴巴,有个腾讯,我不会跟它挑战,心不能太大。”
法则18: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平台型组织”。
包括阿里巴巴25个事业部的分拆、腾讯6大事业群的调整,都旨在发挥内部组织的平台化作用。海尔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内部平台化就是要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他组织永远听命于别人,自组织是自己来创新。
9、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
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够参与乃至赢得跨界竞争?答案就是:用户!
他们掌握着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又具备用户思维,自然能够携“用户”以令诸侯。阿里巴巴、腾讯相继申办银行,小米做手机、做电视,都是这样的道理。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一旦用户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定遭遇劫数!
所以,最后一个法则: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
李彦宏指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以上便是总结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美图秀秀蔡文胜说: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认为,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摘自搜狐
4. 谁有蔡文胜的详细资料
姓名:蔡文胜生日:1970年 籍贯:福建石狮 职位:265科技有限公司CEO 1970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曾做过服装、房地产和股票、取得不菲的成绩。1993年,蔡文胜移居东南亚。1999年,他回国后开始做域名生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域名投资者。2000年开始介入网络领域,在国内网络域名业小有名气。2003年蔡文胜开始模仿hao123做网址站265.com,2004年获得IDG和Google投资。蔡文胜自称2007年谷歌中国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65.com。2004年 投资合作4399.com;2005年4月 举办首届中国站长大会,个人站向商业站转型的标志; 2005年底 入股大旗网、58同城; 2007年 265被google正式收购目前担任北京联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4399游戏、暴风影音、网际快车、优化大师、Zcom电子杂志、CNZZ数据统计、中国站长站、易名中国、美图秀秀等诸多公司董事。
5. 2000能买腾讯股吗
2000能买腾讯股
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说:全中国所有风投赚的钱加起来都不如腾讯投资人赚得多。
而就在前两天,腾讯大股东Prosus减持 1.9 亿股或套现千亿,这笔20年前的投资爆赚7200倍。
所以,不少人想买腾讯的股票也是情理之中。腾讯控股在港股上市,想持有腾讯的股票需要购买港股的权限,开通沪港通之后就可以进行购买
不懂股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腾讯在未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会更多的,随之而来的应该就是整体市场估值的提升;
游戏业务的营收增长就不说了,未来一年内一定都是继续上涨的,不会回落
6. 李嘉诚马云马化腾集体大手笔入股小米,小米真的会成下一个腾讯吗
多家媒体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大手笔认购小米股票,据悉花费了3000万美元。而阿里巴巴集团马云、腾讯马化腾也都买入了小米的股票,金额也都是大手笔的千万起步。还有知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也买进了不少小米股票。
这虽然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商界的发展总是变幻莫测的,华人首富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当年若不卖腾讯股票,又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7. 蔡文胜 厦门大学讲座 我为什么创业
厦门可成为中国的西雅图
尽管带着浓重的口音,但是蔡文胜的演讲依然吸引到了不少年轻人。
蔡文胜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果要有创新和创业,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和一所好的大学是分不开的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厦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和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相比,厦大也有一定差距,因此他向厦门市政府建议的时候说,厦门并不一定要发展金融行业,但是可以成为中国的西雅图。西雅图和厦门一样,在美国的边角,人口也不多,依山靠湖,西雅图当地的大学华盛顿大学在美国国内的排名也并不高,但是西雅图孕育了微软、亚马逊、波音和星巴克这些世界知名的公司,厦门可以在高科技、休闲文化等产业孵化出世界级的公司。
同时满足人的多项需求可获高利润
2010年,蔡文胜发了一条微博,将人的需求分成生存、品质、炫耀、感觉、精神这五个方面,人的需求应该是从这五方面层层而上的。
蔡文胜认为,可以将食物、生活用品视为生存的必需品;麦当劳、耐克视为品质的代名词;宝马、LV当作炫耀的象征;用艺术、游戏来对应感觉;宗教、文化、信仰来对应精神。解决一项需求便可以获得带来的回报,如果只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创业赚取的利润并不高,但是如果能够同时满足三四项的需求,那么这样的企业利润是很可观的。“以苹果公司为例,他们应该就是满足了从生存到精神这五方面的需求,所以它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我们国内现在做得最好的是阿里巴巴,但是它缺少炫耀和感觉部分,因此还不是最好的。而腾讯则不同,他们主要就是在炫耀和感觉方面,他们营收70%都是通过游戏方面”。
蔡文胜建议,如果现在创业的目标只是解决人们基本需求的话,那么就应该从品质方面多下功夫。
现在创业可从三方面着手
蔡文胜说,现在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话题,但是如何创业?他给出了三个方向。首先,如何将闲置资源重新优化和重新分配。例如现在在美国已经市值500亿美金的ubber,而国内的话就是滴滴打车和快的,可以想想有什么可以重新分配;其次,如何将复杂的事情简易化,功能单一明确。以美图秀秀为例,它是简化版的Photoshop,不那么精准,但是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第三,如何改造传统流程,颠覆固有的模式。现在小米的市值已经达到450亿美元,而它就是颠覆了传统的手机生产模式,改变了手机生产的流程。如果想要创业,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8. 蔡文胜详细资料
蔡文胜,福建石狮人氏,少时受经商风熏陶,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才“触网”,2000年,进入互联网领域,投资域名并获得巨大成功。2003年5月,创办265.com,并于2007年被Google收购。2005~2007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被广大站长尊称为个人网站教父。2007年后,开始进行网络投资,先后投资数十个优秀网站,成为中国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新兴行业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职业生涯
年份 成就
1970 出生于福建厦门。曾经营服装、房地产生意,并投资股票,都有所盈利。
1993 移居东南亚
1999 回国后开始做域名生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域名投资者之一。
2000 介入网络领域,在国内网络域名业小有名气
2003 创立265.com
2004 获得IDG和Google投资。据称2007年谷歌中国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65。 同年,投资合作4399。
2005年4月 举办首届中国站长大会,个人站向商业站转型的标志
2005年底 入股大旗网、58同城
2007年 265被google正式收购
目前 担任北京联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4399游戏、暴风影音、网际快车、优化大师、Zcom电子杂志、CNZZ数据统计、中国站长站、易名中国、美图秀秀等诸多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