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量化交易系统开发(一)交易系统架构
量化交易系统开发(一)交易系统架构
量化交易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其中交易系统架构的设计是核心环节。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交易系统架构能够确保量化交易策略的有效执行和风险管理。以下是对量化交易系统架构的详细解析:
一、交易系统架构概述
交易系统架构是量化交易系统的骨架,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一个典型的量化交易系统架构包括前端交易界面、策略研发与回测平台、订单管理系统(OMS)、执行管理系统(EMS)、风险管理系统(RMS)以及后台清算与结算系统等多个模块。这些模块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交互机制,共同实现量化交易策略的执行和监控。
二、交易所系统接入
量化交易系统需要与交易所系统进行高效、稳定的接入。这通常包括交易系统接入和行情系统接入两个方面。
交易系统接入
上交所系统:上交所的交易系统采用数据库轮询报盘或流式接口(如TDGW)进行订单申报和成交回报。市场参与者需要通过交易网关(如TDGW)与交易所的交易主机进行通信,实现订单的申报、撤销、查询等功能。
深交所系统:深交所的交易系统采用流式报盘方式,具有高性能、低时延的特点。市场参与者同样需要通过交易网关与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进行通信,实现订单的申报和成交回报。
注意:交易系统接入时,需要遵循交易所的接口规范和通信协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行情系统接入
行情数据获取:交易所会实时发布市场行情数据,包括股票价格、成交量、涨跌幅等信息。量化交易系统需要通过行情网关或行情接收软件接入交易所的行情系统,实时获取市场行情数据。
行情数据处理:获取到的行情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支持量化交易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三、券商交易系统接入
券商交易系统是量化交易系统与交易所系统之间的桥梁。券商交易系统通常包括自研系统和技术厂商提供的系统两种类型。
券商自研系统
券商自研的交易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量化交易策略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自研系统需要与交易所系统进行高效、稳定的接入,确保订单的实时申报和成交回报。
技术厂商系统
技术厂商提供的交易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大部分量化交易策略的需求。
接入技术厂商系统时,需要遵循其提供的接口规范和通信协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四、量化交易系统架构
量化交易系统架构通常包括反采和非反采两种模式。
反采模式
定义:券商反采购管理人自研交易系统,将核心交易服务部署到券商托管机房,实现内网接入柜台和行情,并通过券商专线连接至交易所。
优势:能够实现全链路延迟最优,提高交易速度和效率。
部署方式:单中心模式(如反采系统和券商柜台均部署在南方中心机房)和双中心模式(在券商上海和深圳托管机房分别部署一套反采系统)。
注意:反采模式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数据泄露和交易故障。
五、总结
量化交易系统架构的设计是量化交易系统开发的核心环节。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交易系统架构能够确保量化交易策略的有效执行和风险管理。在设计交易系统架构时,需要充分考虑交易所系统的接入方式、券商交易系统的选择以及量化交易系统的部署模式等因素。同时,还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