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股通股票包括哪些
它的范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和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H股公司股票。
证监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管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表示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人民币(6.,-0.0013,-0.02%),每日额度为130亿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人民币,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
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证180与上证380的成分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恒生综合大盘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以及同时在沪港上市的A+H股。
(1)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称为扩展阅读:
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将分两个阶段延长股市交易时间。自2011年3月7日起,香港股市交易时段将为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
中午12时至下午1时30分为午间休市时段,由每日4小时延长至5小时;自2012年3月起,午间休市时段将缩减30分钟,自中午12时至下午1时,休市1个小时,交易时段将延长至每日5个半小时。
❷ 通过介绍方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是什么意思
介绍形式上市是指公司在上市前不需要实质上拿出股票向社会公众销售,而直接申请上市。指股份公司向证券交易所申请获得将其证券在市场上挂牌买卖的资格,本身并不涉及即时资金的筹集,所以无需在证券的销售方面作出任何安排。
介绍形式上市的基本条件
要想得到当局准予以这种方式上市,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有:准备上市的证券,需要有一定数量已被广泛持有,即假定证券上市时市场会有适当的流通量。
介绍方式上市往往会与私人配售一起安排运用,以实现可选择最有利的上市时间和选择股东组合的目的。例如,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会首先把最少25%的股份以私人配售方式售予有兴趣的投资者(多为机构投资者,如基金或证券商),然后再向交易所申请介绍上市。这种做法可安排在短期内进行,节省了排队等候上市的时间,也可避免新股上市后因散户急于套现的抛售压力。对市场而言,介绍上市也有一定好处,至少交易所可加快上市批核的速度,同时也可避免因公开认购股份而导致大量吸纳市场资金的压力。
介绍形式上市主要情况
介绍上市在境外是常见的一种上市模式,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在三种情况下一般可采用这种模式。
一、是申请上市的证券已在另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俗称“转板上市”。从香港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就属于这种类型。公司盈利和规模不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通过从创业板筹集资金,迅速发展壮大,当达到主板上市的标准时,再以介绍上市形式转到主板上市,比如浩伦农科、新奥燃气都是通过介绍上市从创业板转到主板的。
二、是发行人的证券由一名上市发行人以实物方式分派给其股东或另一上市发行人的股东。TCL移动分拆上市应该是属于这种方式,根据重组计划,TCL国际控股在持有TCL通讯控股40.8%的股权后,拟将该等股权以派发实物股息的方式派发给其全体股东(包括TCL实业控股和公众股东),以分拆其持有的TCL通讯控股的股权。
三、是换股上市有时也采用这种模式。比如,联交所规定,海外发行人发行证券,以交换一名或多名香港上市发行人的证券,而该或该等香港发行人的上市地位在海外发行人的证券上市的同时将被撤销。
介绍形式上市的优点
介绍上市可以把企业融资和证券上市在时间上分开,给企业以更大的灵活性。比如说,有些企业有分拆上市的需求,但暂时没有融资需求。因为按照不同的业务分拆上市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使单个业务获得独立发展的平台,这样对原有股东是有利的,因为它避免了发行新股时产生的摊薄效应。也方便投资者对公司证券进行准确的估值;即使企业有融资需求,但上市时可能融资环境相当恶劣,此时有条件的企业可先介绍上市,等市场环境好转时再进行融资。实际上,境内资本市场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模式。
介绍形式上市的缺点
对公司来说,集资是上市的一大目的,透过介绍形式上市,是不能为公司带来新资金,并且由于没有公开集资,一般媒体报导消息没有IPO那么积极,会使得公司受到市场关注度较低,宣传效果较弱。
介绍上市的范例
90年代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股的上市流通,其实就是一种介绍上市。比如,格力电器和珠海中富当时都是通过定向募集发行股票后在一级半市场流通,转到A股市场流通时就没有发行新股。专家认为,对于境内那些具备多个产业群的大企业来讲,可以尝试通过分拆业务介绍上市,使单个产业获到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整个企业集团的做大做强。
❸ “上交所、深交所”与“香港交易所”有什么区别啊
按照目前的定位,上证所定位为主板市场,主要为大型企业服务。因此上市公司将以大盘为主。深交所定位为中小板市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因此上市公司以中小盘为主。事实上自从深交所恢复发行新股以来所发新股全部为中小板股票。
顺便说一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简称应该是上证所,不是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简称是深交所。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通称香港交易所,简称港交所英文全称为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英文简称HKEx,股票代码HKEx: 0388)是一家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附属公司。主要业务是拥有及经营香港联合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以及其有关的结算所。
1999年,香港特区财政司提出对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进行全面改革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和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根据改革方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三家公司于2000年3月6日完成合并,2000年6月27日,香港交易所以介绍形式在联交所上市。
目前香港交易所是唯一经营香港股市的机构,在未得财政司司长同意下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持有港交所超过5%的股份。2006年9月11日,港交所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❹ 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代码是怎么分类的几位数2000年到现在改过么
香港证券市场主板上市的股份,其代码范围是从0001-3999(2008年以后采用五位数的代码,但为了减少交易所参与者及其他市场人士在系统及营运上的变动,目前只是在四位数前简单的加个0)。主板市场上的牛熊证以“6”开头。至于主板上的其他品种,其代码的范围比较复杂,基本上覆盖了0001-9999中除了股份之外的其他代码。
创业板股份的代码范围在目前的代码系统中以“8”开头,创业板的认股权证则是以“83”开头。在网上还可以通过相关符号来了解其属性,如“#”表示已纳入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H”表示可进行卖空的指定证券名单、“O”表示已纳入股票期权、“F”表示已纳入股票期货。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❺ 股票在香港上市 是港交所上市还是联交所上市
当然是联交所了。现在已经没有“港交所”了。 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丁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到60年代后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需要,1969年以后相继成立了远东、金银、九龙三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四家交易所并存的所谓"四会时代"。 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充分暴露了香港证券市场四会并存局面所引致的各种弊端,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并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4月2日,联交所开业,并开始享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
❻ 香港股票种类分为多少种,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
香港股票种类:
一、蓝筹股
定义:蓝筹股(Blue Chip),是指恒生指数成份股。这类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蓝筹股的固定数目是43只。由于这类个股的盈利能力强,大多属于基金偏爱个股(即基金长期持有或加码买入的股票),因此较少人为因素(如庄家活动)影响,股价相对稳定,适合作中长线投资。
起源:“蓝筹”一词源自英语“blue chip”,是华尔街的一种术语。在以前美国的赌场,所用筹码是以不同颜色做代表的,而其中最大银码的筹码是以蓝色为代表。因此,人们便借此称某些大型上市公司股份为蓝筹股,意思是这些公司的股价够高,而市值又够大,交投活跃,买卖容易。
另外,由于蓝筹股股价高,每手买卖金额大,例如汇丰(0005)每手400股,若股价为100元,每手便要4万元,因此买卖蓝筹股以基金(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基金的投资策略大都是中长线的。一般来说,如果基金看好某只蓝筹股的前景,他们便会作中长线投资,不会轻易沽出股份,由此形成股价有支持,经常长升长有。
二、国企股
定义:国企股是指那些获中国证监会批核到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的国有企业。它亦可称为 H 股,意指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在内地还有称为N股及S股的,是分别在美国纽约及新加坡上市的国企的简称。
这样看来,国企与红筹同为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两者究竟有何分别呢?可以说,由于国企股与红筹股的内地色彩同样浓厚,既同为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其主要业务又同样与内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香港股市没有深刻认识的新手是非常容易混淆的。
但是,要分辨两者也不是那么困难。简单来说,在香港注册的就会被区分为红筹股,在内地注册的就自然是国企股。事实上,红筹股多是中国各省市、中央机关在香港注册的窗口企业,而国企股则一般为扎根于中国的国营企业。
发展:自1993年7月,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国营企业获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已经过整整10年的光景。在这10年间,陆陆续续已有超过80家国企在香港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总集资额更接近1500亿港元之多。
某些国企股会同时在两地发行A、H两种流通股份,但由于两地资金的流通量不同,同一只股份,H股的股价一般均要较 A 股的股价低数倍之多,因此,两地股市的整体本益比(PE) 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对比内地 A 股市动辄50、60倍的本益比,香港国企股的本益比只有20倍不到,其投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而随着国企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内地宏观经济的持续好转,加上QDⅡ、CEPA等利好中港的政策实施在即,可以预期,在可见的将来国企股可替换常规蓝筹股在香港股市的领导地位。
三、红筹股
版本一:
常规上,蓝色与红色是相对的,既然蓝筹股是指39只恒生指数成份股,那红筹股理所当然便是指那些非蓝筹类的股份吧?非也,红筹股其实是指那些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权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
虽说红筹股是指那些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权以上,并在香港上市的股份,至今,这定义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争议。有一派认为,一只股份是否属于红筹股应以主要获利是否来自中国大陆为判定基准,彭博信息编制的红筹股指数便是这一派的支持者;而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红筹指数,亦即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则属另一派系的表表者,是以中资股东权益比例来决定。因此,这两个指数的成份股并不一定是相同的。
红筹股之所以称为红筹股,主要是由市场上两个流传已久的典故引申而来:第一个典故沿用蓝筹股一名的故事,在蓝筹股一文曾提及过,在赌场上最大银码的筹码为蓝色,其次则为红色筹码。因此,红色便被选为代表实力较蓝筹股稍有不及的股份。
版本二:
另一个版本则较为直接,由于中国的五星国旗是以红色为主,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色亦同样为红色,于是,人们便惯性把那些由中资企业控制的股份称之为红筹股了。
虽然当前香港的股市仍然是由蓝筹股作主导,而红筹股的股票交易、股份数量仍是较少,但是,随着中资入港的速度加快,红筹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其影响力必定会愈来愈大,不容忽视。
❼ 香港股票交易所是那年成立的
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丁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到60年代后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需要,1969年以后相继成立了远东、金银、九龙三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四家交易所并存的所谓“四会时代”。 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充分暴露了香港证券市场四会并存局面所引致的各种弊端,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并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4月2日,联交所开业,并开始享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
2000年3月6日,三家机构完成合并,香港交易所(HKEx: 0388)于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形式在联交所上市。
❽ 香港联交所与香港交易所的关系
现在香港只有一个交易所就是联交所,以前是有好多个,后来合并成联交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