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股票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综合.上证综指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上证综合指数等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 Σ(股价×发行股数)。
B. 股票里的指数比如上证指数可以当成股票买卖么
不能。股票价格指数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而编制的股价统计相对数。通常是报告期的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与选定的基期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当股票价格指数上升时,表明股票的平均价格水平上涨;当股票价格指数下跌时,表明股票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是灵敏反映市场所在国(或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状况的晴雨表。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或“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
(2)上海市股票交易指数扩展阅读:
股票指数的作用:
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容易了解,而对于多种股票的价格变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胜其烦。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熟悉市场的优势,编制出股票价格指数,比如道富投资,公开发布,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
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同时,新闻界、公司老板等也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经济发展形势。
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变动情况的价格平均数。编制股票指数,通常以某年某月为基础,以这个基期的股票价格作为100,用以后各时期的股票价格和基期价格比较,计算出升降的百分比,就是该时期的股票指数。
投资者根据指数的升降,可以判断出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且为了能实时的向投资者反映股市的动向,所有的股市几乎都是在股价变化的同时即时公布股票价格指数。
C. 上证指数是怎么回事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数定为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D. 股票指数怎么算;比如上海指数开盘1234点收盘4732点。这个点怎么算的。
按每只股票对指数的贡献来计算的。
比如浦发银行,假设它在整个A股中占的比例是X%,那么当浦发银行涨1%的时候,A股指数就涨1*X%(这是一个百分比),或许还得乘以一个系数。
简单的说来,盘子越大的股,对A股指数的影响越大。
E. 股票中的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
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10天之后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有时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其计算公式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遇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增(删除)时,则须相应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调整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
式中: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F.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
(SH000001)
的全称是
,是由
编制的
,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
的样本为所有在
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
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
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其计算公式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遇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增(删除)时,则须相应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调整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
式中: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稍作算术转换,更加直观:
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
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
G. 沪深指数,上海指数,深圳指数是什么意思
上海指数就是沪指,深圳指数就是深指。
沪指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上证指数、上证综指、沪综指或沪指)是中国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
上证综合指数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7月15日起编制并公布的、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股价指数。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综合反映上交所全部 A股、B股上市股票的股份走势。该指数自l991年7月15日起开始实时发布。基期及基点:1990.12.19 =100 指数计算: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股数)。样本选择标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上市股票。
深指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
深证综合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深证综合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4月3日开始编制并公开发表的一种股价指数,该指数规定1991年4月3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综合指数以所有在深圳证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即日综合指数=(即日指数股总市值/基日指数股总市值×基日指数),每当发行新股上市时,从第二天纳入成份股计算,这时上式中的分母下式调整。
新股票上市后“基日成分股总市值”=原来的基日成分股总市值+新股发行数量×上市第一天收盘价
H. 上证A股指数是怎么算的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上证180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 )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50指数
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