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我的股票到了一定价位却卖不出去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B. 利弗莫尔如何买卖股票
杰西·利弗莫尔全名叫杰西·劳伦斯顿·利弗莫尔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年7月26日 -1940年11月28日),是一位美国的股票投资家。 利弗莫尔被认为是日交易的先驱人物, 亦是埃德温·利非弗(Edwin Lefèvre)的畅销书《股票大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中的主要人物。利弗莫尔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后因感情问题患上抑郁症自杀。
在利弗莫尔生活的年代,上市公司很少披露准确的财务报表,连了解当前的股票报价都需要花很多功夫,市场上的各种操作极为猖獗。利弗莫尔交易股票的基础在今天被称之为“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他的交易原则,如交易情绪的影响(effects of emotion on trading)等,都被后人反复研究。
利弗莫尔的一些大手笔,例如他在1907年的旧金山地震和1929年的华尔街黑色星期四之前的做空等,都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交易,也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杰西·利弗莫尔的投资原则
尽管杰西·利弗莫尔先生没有做到善始善终,身后落得个极其悲惨的下场,但作为华尔街20世纪最大的神话,无论是他的追随者还是劲敌都承认——杰西·利弗莫尔是最杰出的股市操盘手之一。他以独到的创见,发掘在股票市场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为无数交易人指出一条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个人的操作和纪录从不对外泄漏。他为人所不敢为,率先买进价格屡创新高和突破阻力点的股票。反观一般人则相信,买得愈低、愈便宜愈好。利弗莫尔常言:每次违背自己的守则,他一定赔钱;遵循守则,就一定赚钱。他投入无数的心力分析市场和研究投机理论;生活上,则律己甚严,要求时时都能有登峰造极的表现。他犯过大部分人在市场都会犯的所有错误,但是他不但从中学习,更埋首阅读报价行情和研究市场,持续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
利弗莫尔相信,股市是最难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这里牵涉到许多人和人性。这也是很难一展所长的地方,因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难。利弗莫尔对市场的心理层面非常感兴趣,曾经去上心理学课程,所花心血不亚于研究证券。他十分热中于了解市场的每一个层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认为那些领域和证券业搭得上边,而他却愿意掌握每一个机会,去改善操作技巧。从1892年到1940年,利弗莫尔积极参与股票操作长达48年,度过了无数次的兴衰起伏、破产和惊人的财富。最后,他发展出几套操作获利的策略。
第一,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操作股票。愚蠢、懒惰、情绪有欠平衡、尤其是想一夕致富的人,不适合从事这一行。冷静的头脑是操作成功的关键素质,唯其如此才能维持健全的精神平衡状态——不被希望或恐惧牵着鼻子走。利弗莫尔认为以下三样特质不可或缺:
① 控制情绪(控制影响每一位交易人的心理层面)
② 拥有经济学和景气状况基本面的知识(这是了解若干事件对市场和股价可能造成什么影响的必要智慧)
③ 保持耐性(愿意放手让利润愈滚愈大,是杰出交易人不同于平庸交易人的特质)
另外,他认为以下四种关键技能和特质也是必备的。
① 观察──只看事实资料。
② 记忆──记住关键事件,以免重蹈覆辙。
③ 数学──了解数字和基本面。这是利弗莫尔天赋异禀的才能。
④ 经验──从你的经验和错误中学习。
第二,频繁交易(每天或者每个星期操作),是失败者的玩法,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功。操作股票获利的时机有许多,但有些时候,应该缩手不动,绝不操作。当市场缺乏大好机会,经常休息和度假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在纷纭的市场中,有时退居场边当个旁观者,可以比日复一日不断观察小波动,更能看清重大的变化。
第三,集中全力操作新多头市场中的领先股,即先等市场确认哪些股票是领先股——通常是涨势最强的股,再进场操作。集中火力操作领先股群,而不是分散投资到整个市场。避开疲软的行业,以及那些行业中疲软的股票,即不买便宜的股票。因为疲弱不振、价格下滑的股票总是很难回升,所以交易者要限制自己只买正往前冲刺、交易热络的股票。
某一股群中的大部分股票,后市展望相同,即“显而易见的股群倾向”。领先股群中,如果某只股票的表现异常突出,同一股群的一些股票也会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价格走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交易者应该经常观察相同股群中的多只股票,密切留意动向。如果强势市场中,某一股群的股票表现不是很强,应该将该股群的头寸轧平,或者完全避开那个股群的任何股票。
第四,试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进场操作之前,最明智的作法是先了解大盘的趋势,市场会将未来融入眼前,这也正是难以准确预测市场将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原因。市场总是做它想做的事,不做交易人期望它做的事。所以,在多头市场中作多,在空头市场中放空。如果市场横向整理,就抱着现金退居场外,直到讯号证实趋势往某个方向走为止。发掘趋势的变化,是很难做的事情,因为它和交易人目前的想法、作法恰好背道而驰。这也是利弗莫尔开始使用试探性操作策略的原因。
该策略的执行方式是先建立一部分的股票头寸,直到买足投资者起初打算拥有的全部股数。因此,在实际着手买进前,决定好到底买多少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是妥善的资金管理规划下的产物,也是利弗莫尔的重要守则之一。先建立一个小头寸,测试一下那只股票。这就是试探性操作策略,目的是观察初步的研究是否正确。如果股价走势符合规划的方式,就买入更多,但陆续买进的股票,价位一定愈来愈高,这一做法就是金字塔操作策略(在股票上涨途中加码经营)。这一策略在当时听起来十分离经叛道,因为大部分人认为,要买到便宜货,应该逢低承接,而不是愈买愈高才对。但另辟蹊径的利弗莫尔认为,最近买进的股票,如果走势证明交易商是对的,放手买进更多,交易商得到的报酬便能锦上添花,投资利益更上一层楼。他总是在价格上涨途中,执行逢高摊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时逢低摊平。
第五,尽速认赔出场。保护自己,不受错误的决定太大的影响,最多损失10%。
第六,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小道消息和内幕信息。做好自己的家庭功课,只看事实,了解基本面。
C. 股票价格下降为什么要卖出去呢,难道不能一直等它上去吗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D. 股市是怎样操作的
首先要对股市有个了解 那就是看书 网上找资料 然后就是会看软件 最后呢 就是要交易了 单独的软件 不好完成 你最好去论坛上 或者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户 进行模拟炒股 他们会提供虚拟资金10W-20W 同花顺是看盘的软件 用它看股票 然后再模拟炒股网站上交易 就可以完成模拟炒股了 这样达到 学习的目的 祝你成功 希望能帮到你 选择为满意答案 追问: 为什么会有股市?股市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回答: 股市是什么?就是向社会进行合法集资的商业工具。但是, 中国股市 集中起来的社会资金都干了些什么?第一,不景气的国营大企业,眼看成为政府的 包袱 ,那就让它上市,把包袱转嫁给社会;第二,政府发展经济缺钱,那就造一个概念上市,从老百姓那里搞一笔钱;第三, 私营 老板买下一个 上市公司 ,转手抵押给银行,拿到贷款后立即投入其他暴利的领域;… 我不是学经济搞经济的,技术层面的分析让给专家去做吧。我只想指出 中国上市公司 的一个普遍现象:股市上筹来的钱,很少真正用到企业的实际发展上,大多都转到了别的地方。上市公司仿佛成为某些人的超级 提款机 ,等到户头空了,提不出钱了,那就重组 一些上市的国营大企业,往往是 夕阳 工业,技术落后,员工众多,上市后得来的钱基本上用来发工资,维持现状,有多少雪中送炭的资金被用到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刀口上?买这样的 股票 等于你在替政府做 慈善事业 ,当然也就别指望股票升值了。一些决策机构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这种情况,忧心忡忡。让这种苟延残喘的 企业破产 吧,担心涉及面太大,引起社会不安定,便想出了一个“下岗”的办法,企图减轻企业的负担,轻装上阵,将宝贵的资金用到企业的发展上。但是,这类企业往往市场潜力不大,机关化的管理层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如果再遇到一个 贪官 ,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有一家上市公司是这样死掉的:政府帮助它上市之后,它就必须完成政府的任务,除了要做 利税 大户外,每年还要给政府的 小金库 上交几千万元。上市公司发现自己成了政府的提款机,即使有心发展企业,也被政府严重扯住后腿。但是,问题的根源在于,它当初上市的时候就是市场作弊,他本身达不到上市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急需发展资金的 企业管理 层求助于政府,政府的某些人违背 经济规律 ,将政府可以掌控的 资源整合 一下,以达到上市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吃人的 嘴软 ,拿人的手短,你用非市场的手段获得政府的帮助,当然只能听命政府某些人的瞎指挥 还有一家上市公司是这样死掉的:政府为了表现政绩,需要很多钱,于是,硬生生地造出一个上市公司,编造了一个博得 股民 投资热情和爱国热情的利润神话,结果被发现,所有的收入 账目 都是假造的。 在中国股市的多个 灾难 中,政府有关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些是不懂经济,光凭一腔热情,结果一团糟;有一些是 居心 不良,为自己谋利,结果害了百姓。高层的很多政策都是切中要害的,但是在很多地方政府的执行层面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屡屡发生。股市只是这种现象的受害者之一。 在中国的股市中,另一个坏角色就是大批的奸商。在股市筹集资金然后发展企业这个 市场经济 的规律中,奸商们只截取了筹集资金这个前端,而根本不顾发展企业的最终目的。他们发现,用股市上的钱比用银行的钱还要安全:银行的贷款是要还的,还要付 利息 ,股市的钱是不用还的, 分红 分不出又怎么样?最终企业破产了又怎么样?自己只要能够一夜暴富,其他的关我什么事!不管用什么手段,上市之后,天真的老百姓自动送上钱来,奸商要么转手卖出,要么转移资金,企业的好坏嘛,只要不彻底死掉就没问题。知道什么叫“ 买壳上市 ”吗?等你搞清楚你就会发现,这是奸商 大手笔 骗钱暴富的重要手段。朱镕基前 总理 曾经万分痛心地说过一句话:“不要做假账!”这样一个 道德 企盼 在一大群 贪婪 的奸商和弃守阵地的政府官员面前能够起多大的作用 中国也有业绩很好的上市公司,但是,清点一下你就会发现,中国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大多都到海外去上市了。为什么?因为中国的股市实在太惨了,百姓的热情已经严重受到伤害,好的公司在这 个股 市环境中也将无辜地遭殃。结果呢?中国最好的公司在为外国人赚钱 中国股市的糟糕现状还有一个角色就是众多的股民。中国的股民真的是既让人可怜又让人恨。最早的一批在股市 发财 的股民,基本上靠的是一种全社会的发财预期,靠的是一种心理狂热而挣的钱。后来的一批发财的股民基本上是靠投机赚的钱。也就是说,在股市得利的股民有一个同糟糕的政府行为、恶劣的奸商共同的特点:没有靠企业发展赚钱的。恐怕大多数赔钱的股民内心,投机的心理也远远大于有效投资的心理。 在今天的中国,经常可以听到“ 融资 ”、“ 资产重组 ”、“ 资本运作 ”等等唬人的词汇,每当我听到这些词汇,我就预感到:又一个骗局要上演了!又一个陷阱开始伪装了 有人说,股市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典型,因此,将中国股市的种种不是,都归之于 资本主义 唯利是图的结果。对此我并不同意。股市是个 双刃剑 ,既有投机的成分,也有促进 经济发展 的效用。令人寒心的是,中国20年来的 股市风云 ,演绎的基本上是股市 阴暗 的单面。中国目前病态的股市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政府、企业、股民,自上而下都没有把发展企业、提高企业 市场竞争 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其中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上市公司的本质缺乏正确的理解 补充: 股票市场的起源 股票 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 企业组织 ,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 出资额 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 向社会公开发行 ,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在荷兰成立的 东印度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 资本主义国家 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 阿姆斯特丹 进行 荷兰东印度公司 的 股票买卖 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 企业组织形式 ;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证券市场 的重要基 本经 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市场经济 社会中,股票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1.积聚资本 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 发行股票 来为公司筹集资本。上市公司将股票委托给证券承销商,证券承销商再在股票市场上发行给投资者。而随着股票的发行,资本就从投资者手中流入上市公司。 2.转让资本 股市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场所,使股票的发行得以延续。如果没有股市,我们很难想象股票将如何流通,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当一个投资者选择银行储蓄或购 买债券 时,他不必为这笔钱的流动性担心。因为无论怎么说,只要到了约定的期限,他都可以按照约定的 利率 收回利息并取回本金,特别是 银行存款 ,即使提前去支取,除本金外也能得到少量利息,总之,将投资撤回、变为现金不存在任何问题。但股票就不同了,一旦购买了股票就称为了企业的股东,此后,你既不能要求发行股票的企业退股,也不能要求发行企业赎回。如果没有股票的流通与转让场所, 购买股票 的投资就变成了一笔死钱,即使持股人急需现金,股票也无法兑现。这样的话,人们对购买股票就会有 后顾 之忧,股票的发行就会出现困难。有了股票市场,股民就可以随时将持有的股票在股市上转让,按比较公平与合理的价格将股票兑现,使死钱变为活钱。 3.转化资本 股市使非资本的 货币资金 转化为生产资本,它在股票买卖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非资本的 货币 向资本的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股市的这一职能对资本的追加、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给股票赋予价格 股票本身并无价值,虽然股票也像商品那样在市场上流通,但其价格的多少与其所代表的资本的价值无关。股票的价格只有在进入股票市场后才表现出来,股票在市场上流通的价格与其票面金额不同,票面金额只是股票持有人参与红利分配的依据,不等于其本身所代表的真实资本价值,也不是股票价格的基础。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有可能高于其票面金额,也有可能低于其票面金额。股票在股票市场上的流通价格是由股票的 预期收益 、市场 利息率 以及 供求关系 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但即使这样,如果没有股票市场,无论预期收益如何, 市场利率 有多大的变化,也不会对股票价格造成影响。所以说,股票市场具有赋予股票价格的职能。 在股市中,由于股价的走向取决于资金的运动。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大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操纵股价的涨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采取多种方式制造虚假的行情而从中获利,因而使得股票市场有投机的一面。但这并不能代表股票市场的全部,不能反映股票市场的实质。 对于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要进行客观的评价。股票市场上的种种投机行为固然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投机活动也是资本集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由于投机活动有获得暴利的可能,才刺激了某些投资者,使其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促进资本的大量集中,使货币资金转化为资本。
E. 20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是怎么交易的每天股市交易时间和现在的时间一样吗交易时间是不是有改动
你说20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是怎样交易的?每天股市交易时间和现在的交易时间一致吗?交易时间是不是有改动?20世90年代交易时间是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之间和现在股市的时间是一样的,交易的时间没有改动
F. 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世界股票交易的发展
最早的股份公司、产生于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经营和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群起效仿,在荷兰和英国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国成立了约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纪下半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在这场变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扩展,股份制也传遍了资本主义世界。
19世纪中叶,美国产生了一大批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的筑路公司、运输公司、采矿公司和银行,股份制逐步进入了主要经济领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制造业产值的90%由股份公司创造。19世纪后半叶,股份制传入日本和中国。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了一批股份公司。我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一批官办和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现,促使股票交易所产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买卖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雏形,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以后演变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订立协定。形成了经纪人联盟,它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东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创立。它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后发展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14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进入20世世纪之后。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自由放任阶段(1900~1929年)。20世纪前30年中,美英等国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场规模和筹资能力迅速扩大。 一方面发行市场迅速扩大,流通市场空前繁荣,交易量直线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股票欺诈和市场操纵时有发生,自由放任带来了严重的过度投机。当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普遍被抬高到极不合理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1929年10月29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各国股票市场相继出现了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2〕法制建设阶段(1930~1969年),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开始全面加强法制和规范化建设。以美国为例,政府开始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加以严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严密可行的证券法律。美国1934年成立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美国证券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他有关国家的证券法制建设也不断加强,股票市场逐渐规范。
(3)迅速发展阶段(自1970年以来)。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东南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现代电脑、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股票市场步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l986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为6.51万亿美元,全球上市公司总数为2.82万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总额上升到17.79万亿美元。10年间市值增长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万多家、达到3.89万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继续上升,达到20.29万亿美元。在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化率(股票市价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1995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证券化率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成长也相当迅速。新兴市场的股票市价总值从1986年的0.24万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1.9万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7倍。在股票中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活动也日趋活跃,1986年,全球股票中场的交易金额为3.57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11.66万亿美元。
G. 20世纪当时没有电脑,人们怎么炒股
开始买卖股票只能到上海,深圳在柜台交易股票,很快证券营业部全国大城市都有了,基本也是柜台报单后通过电话报单到两个交易所买卖股票,后来有了电话委托可以不用到证券公司就能买卖股票了,那时候股票机很流行,网上交易到2000年后逐渐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