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购入股票如何做分录
购买股票时,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其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按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购买股票时,公司应该做如下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
投资收益 。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证券交易所购入股票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股份有限公司将其全部资本分成若干等额的股份,以股票(或股权证)的形式发行。企业可以作为投资者认购股票;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作为股东所关心的是按期取得优厚的股利和股票的升值,所以可望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经营并在获得经营利润后参与分配。
但股票的升值和取得红利的多少取决于持有股份的多少。同时,股票投资又是一种风险投资,如果股份有限公司破产,企业(股东)不但分不到红利,而且有可能失去入股本金,因为股票无到期日,企业不能定期收回股本。
股票投资具有风险大、责任大、但有获取较多经济利益的特点。股票投资的核算应设置的“长期投资—股票投资’科目。股票投资的核算包括股票的购入核算、转让的核算、及股利收益的核算等。
② 股票投资。每月从证券交易所拿回交割单据后,后续怎么填写会计分录
你还在做股票就有点落后了 ①、交易时间不同。股票每日交易时间仅为4小时,香港股票市场和沪深股票市场都一样,而黄金外汇交易在中国是24小时全天候交易。因为黄金外汇是全球性的,每个时间段都有各地交易市场开市。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有:伦敦、纽约、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东京、香港和新加坡等。除以上八大市场以外,还有巴林、米兰、阿姆斯特丹、蒙特利尔等外汇市场.②、每笔交易最短周期不同。股票交易市场单位交易周期实行T+1制度,即在今天买进的股票必须最快也在次日卖出,而外汇交易市场实行T+O制度,其实外汇交易随时可以进行买卖,灵活性强。
③、获利手段种类不同。股票交易只可能通过买涨过这一种手段获取。外汇交易的获利方式有四种可能,在较高价格时做空做多都有可能获利,反之在较低价时也有这两种获利可能。
④、每日交易量相差悬殊。股票日交易量在中国是一千多亿人民币,而黄金外汇日交易量则达到了好几兆美元(1兆=1万亿)。可能交易量相差多少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是地方区域的大小所导致的差距。数以千万计的非职业的投资者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使预测市场的运动变得更难。而汇市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也包括很多大的参与者——银行、投资基金、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所以,无论多少个人投资者参与到汇市,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⑤、交易种类数量不同。在股票交易中股票种类有一千多支股票,如何选股保证收益相对就比较困难。而在汇市中,货币对组合非常有限,常用的只有七种。一般是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集中交易,比较容易把握。
⑥、控制风险程度不同。在股票交易中,普通股票涨跌停板被控制在-10%~10%之间左右,特殊股票被控制在-5%~5%之间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也限制了收益。在汇市交易中,外汇汇率包括黄金的价格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风险被放大了,但收益也同样如此。重要的是汇市交易中,风险可以被投资者相对灵活地控制,可以进行挂单交易,可以设置止损价位和止赢价位。
⑦、透明度和可操控明确性不同。股市交易中内部消息透明度差,而且股票比较容易被庄家黑幕控制,容易被套住而无可奈何。外汇交易中内部消息来源于政府、央行。信息真实性、透明度比较好,公正公平。
⑧、经济形势影响程度不同。全国经济,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某些变化都会影响股票总体涨跌形式的变化。因为股票交易中只能通过买涨赚钱获利,如一遇到熊市的打击就肯定受到不利影响。而在汇市交易中有四种方式都可以获利。只要顺应形势的变化,采取做多做空都不会受到形式变化的影响而影响获利。
⑨、交易方式不同。黄金外汇交易采用保证金交易形式外汇保证金交易。所谓保证金交易,又称虚盘交易、按金交易,就是投资者用自有资金作为担保,从银行或经纪商处提供的融资放大来进行外汇交易,也就是放大投资者的交易资金。融资的比例大小,一般由银行或者经纪商决定,融资的比例越大,客户需要付出的资金就越少。国际上的融资倍数或者叫杠杆比例为20倍到400倍之间。股票交易则是采用实金交易。
10、交易对等性不同。股票交易股东分为散户和庄家。股票交易中大部分利益都被庄家控制,散户中大部分也在同一时间亏损,少部分在获利赚钱。市场交易明显不对等。而汇市交易中,其实在该市场中投资的都是由散户构成。因为汇市交易是全球性的,交易量异常庞大,不会受黑幕集团控制。
③ 求会计分录怎么写
1、1月1日购入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成本 590
应收股利 10
投资收益 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0.18
贷:存出投资款 603.18
2、收到现金股利
借:存出投资款 10
贷:应收股利 10
3、公允价值发生变化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4、出售股票
借:存出投资款 653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成本 590
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20
投资收益 43
计算应交增值税
(653-600)÷(1+6%)X6%=3万
借:投资收益 3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3
不考虑其他应交增值税的项目,缴纳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3
贷:银行存款 3
从证券交易所购入和出售股票不应通过银行存款科目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④ 在证券交易所买入中国太保4000股的会计分录
不会扣分的,不过这品种投资品种不是稳定型建议你可以投资一些稳定型的品种比如伦敦金投资这些
⑤ 一、根据以下业务编制甲公司会计分录1、2×19年6月1日甲公司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上市公司股票1
一、根据以下业务编制甲公司会计分录1、2×19年6月1日甲公司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上市公司股票1?
雪花秀
⑥ 证券卖出的会计分录
1、从公司帐户划出存款到证券帐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XX万元。
贷:银行存款 XX万元。
2、购买股票
借: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视投资目的而定)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3、处置购买的股票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6)证券交易所购入股票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根据会计处理的不同,商业返利可具体描述为:
1、达到规定数量赠实物的形式。例如:在一个月内,销售电磁炉30台,赠配套橱具10套;
2、直接返还货款的形式。例如:读者来信中,让利2.1万元若直接以现金或银行存款返还百货公司,即为直接返还货款;
3、冲抵货款的形式。例如: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购买2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购买至5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5%,以此类推,返利直接在二次货款中扣减。
销售返利处理:据税法规定,销售货物并给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后,如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对于购货方已付款或货款未付已作账务处理。
⑦ 求助:购入股票类会计分录做法,谢谢
1、借:存出投资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2、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 000 000
投资收益 20 000
贷:存出投资款 8 020 000
第1小题是1000万吧?
3、(8-7.7)*1000000=300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4、(8.1-7.7)*1000000=400 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0 000
5、借:银行存款 8 250 000
投资收益 1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400000-300000)
贷:投资收益 100 000
【好会计】
⑧ 请帮我写下会计分录。 我公司委托B公司从上海证劵交易所购入A上市公司股票200万股,按照管理者的意
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银行存款
购买股票、债券等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投资收益 1.2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801.2
⑨ 购入股票的会计分录
购买股票时,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其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按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购买股票时,公司应该做如下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9)证券交易所购入股票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