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为什么做市值管理
不同公司处在同样的行业和盈利水平,为什么市值规模会相差10倍,为股东创造的财富差距悬殊?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轻而易举,有的却困难重重?为什么有的公司善用股权激励、减持套现、增持、回购等方式加速财富增长,有的却不会?
这些都是市值管理的内容。系统和战略性地理解和把握市值管理,你就能更好地管理企业。
市值是股东价值的终极目标
股东价值以三种形态来体现:资产值、利润和市值。
我们看看不同公司资产值和市值的对比。根据2009年年报,腾讯净资产123亿元,2010年4月1日的总市值2841亿港元;在差不多的时间段,民生银行的净资产为600亿元,而市值仅为1500亿元。
再看不同公司利润和市值之间的差异。香港高阳科技的市值154亿港元,利润1.35亿港元,市盈率为165.43倍;海王生物 的市值90亿元,利润3200万元,市盈率则为373.44倍;美国Amazon上市10年都亏损,但股价活跃,市值巨大,目前市值580亿美元,利润8.63亿美元,市盈率为66倍。
可见,不是资产值高,股东的财富价值就一定大;也不是利润高,带来的增值就一定大。市值才是对股东财富意义最大的指标。因此,为股东创造价值,应该把利润当作过渡性指标,而把市值当作经营的终极指标。
⑵ 市值管理有哪些手段和方法
1.基于公司的真实价值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来制定出资本市场和业务发展战略。比如说当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被高估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当前股票投资市场上的过度热情来增发股票,从而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如果当前的股票价格被市场低估,那么则可以借此机会来回购股票,甚至采取退市的行为。
2.通过迎合投资市场的交易偏好,来制定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在资本配置的过程当中可以主动迎合股票投资市场的短期投资交易偏好,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引起投机的股票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当中,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竞争地位,衰落的情况出现。
3.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之下,来对企业资产进行配置,进而制定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和投资融资战略。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之下,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是不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资行为的,而且公司的管理层也不必在意股票市场对公司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⑶ 企业做市值管理有哪些方法
上市公司可以采用三种价值管理策略:
(1)不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股东或分析家对公司不切实际的乐观或悲观评价,不在意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短期价格冷淡甚至负面反应,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配置资本,制定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
(2)完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制定业务发展策略、红利政策和股票市场政策。这样的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往往投机和短期化,可能引起投机的股票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也容易导致主业竞争地位衰落。A股市场以往有不少上市公司主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采取高转增或送股的股利政策,资本配置行为投机和短期化,虽然引起A股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主业日益衰落。
全流通的美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表明,股票分析家往往给公司设定比较乐观的增长预期,并且迫使公司管理者努力实现分析家的预期。因此,尽管公司实现了比较好的增长,但如果低于分析家的乐观预期,公司股票价格仍然下跌。如果公司管理者迫于股票市场分析家对公司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公司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压力,采取的战略、投资等资本配置行为非常危险,将损害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3)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真实价值增长,制定业务战略和资本市场战略,相机博弈迎合股票市场。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高估,可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增发股票,支持公司业务战略;利用高估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兼并收购;分拆被股票市场高估的业务单元。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被股票市场不合理地低估,可以回购股票,甚至退市。
上市公司实施价值管理,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分析模型,动态持续分析竞争格局演变和资本市场融资约束条件下的企业投资价值走势,连接、评价和指导业务战略、投融资、兼并收购、重组和经营行为。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本收益,强大核心业务,分拆贬低资本价值的业务。
实施价值管理还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处理投资者关系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吸引和建立一个认同自身经营哲学和价值理念的志同道合的股东群。对于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向股票市场明确传达公司价值取向信号,以便外部投资者合理评价和选择,吸引和筛选出与控股股东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公众股东,同时,使那些怀着短期预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离开。
欧美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明确业务发展战略、价值取向来淘汰那些与自己的经营和价值理念不一致的外部股东。例如,微软上市以来,一直不派发现金红利,高速成长吸引了偏好资本收益的增长型股东群;而一些传统产业或公用事业(行情论坛)公司,则通过稳定成长和高现金股利政策,吸引了一批养老基金等偏好稳定的现金红利的投资者。巴菲特曾指出,“我们不希望公司股票交易频繁,我们的目标是吸引长期投资者。我们努力通过我们的政策、业绩和交流,吸引那些了解我们的运作,并且能像我们(控股股东)那样衡量投资价值的股东。”“我们坚持这样做,可以不断使那些怀着短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感到乏味而不进入或者离开。公司股票价格就可以始终以与企业内在价值相关的价格交易。”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形成多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结构,以及加快证券发行市场化;同时,逐步丰富企业融资产品,增强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空间和企业融资市场的有效性。
⑷ 企业的市值管理怎么做有专门做这方面业务的机构吗
单纯做企业市值管理的机构一般不会很常见的
当然了,能够提供市值管理服务的公司是有很多的,比如万企报国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能够提供企业价值管理全程辅导服务
这家机构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设计专属的企业价值管理辅导方案,为客户提供寻找股权投资人,全程辅导客户企业并购、上市需求服务,其中包括股权架构设计、投融资战略规划、财务数据全面梳理辅导、对接及参与第三方咨询融资机构资源和谈判等
⑸ 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的十大差别是什么
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两者原本泾渭分明、迥然各异、无需论证。前者属管理创新,后者系违法行为。可是,最近披露的蝶彩资产联手恒康医疗实际控制人
操纵股价高位减持案件(以下简称“蝶恒案”),由于案件主犯身披多件市值管理马甲,让人们对已有的相关认知有所动摇。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特指披着市值管
理马甲的伪市值管理真股价操纵,下同)究竟有什么区别?两者是否真的有什么关系?回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市值与股价有一定的关联,根据“市值=
股价*股本”公式,假如股本不变,股价高则市值大,股价低则市值小,但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却风马牛不相及。究竟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有何本质区别?除基本定义不同以外,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存在十大本质差别。
一、动机有别
市值管理的动机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股价操纵则追求股票价格最高化。股价操纵的动机直接又简单,就是炒高股价,越高越好,即便在操纵过程
中,有时也免不了会打压股价,但那只是策略,不改变其推高、再推高股价的根本目的,因为股价推得越高,操纵的获利就越丰厚,操纵者出货也越方便。
炒高股价在一定意义上固然可以增加市值,产生做大市值之效,但这种市值并不是代表企业价值的真实市值。不真实,因为它是虚幻的。没有业绩支撑的
股价只是泡沫,说破就破,且泡沫越大,破灭越烈;不真实,也因为它是短命的。资本市场里本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被人为炒高的股价只会加速跌落。
通过股价操纵带来的市值不但无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反而有损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个中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股价被人为炒作,炒得越高,跌得越
惨,不但会令股价“赔了夫人还折兵”,而且还会严重挫伤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之元气。股市里不乏此类案例:庄家恶炒时股价飞上九天云霄,庄家熄火后股价跌落
九层地狱,还导致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运作能力长期丧失,持续经营能力严重损害。股价暴涨暴跌是企业价值的重大毁灭器。
反观市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动机内涵更丰富、更长期,也更综合。做大市值固然是强调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个大非绝
对规模之大,非单一规模之大,亦非短期规模之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强调市值的长期持续健康成长,追求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比翼双飞。因此,市值管理
除了要发挥市值规模放大器作用以外,还要当好市值涨跌的减震器、估值泡沫的防爆器、内在价值的生长器等。
九、保障有别
市值管理以阳光化的制度建设作成功保障,而股价操纵则以躲避阳光为安全保障。凡事要成功都须有保障。市值管理也不例外,要想有序、且有效地展
开,离不开一套专门的制度保驾护航,即市值管理制度。虽然其表现形式因企而异,但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信
息披露机制等若干项机制。市值管理制度的最大作用,也是基本原理是阳光化,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章可循,对号入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它让每一个投
资者都有知情渠道,通过信息披露及时了解公司要向哪里去、正在做什么;它让市值管理实践成为一项战略有方向、决策有流程、战术有方法、行为有规范的阳光工
程。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
而股价操纵则恰好相反。完全游走在法律红线之外的原形使得它不能见阳光,也不敢见阳光,因为一见阳光,就会原形毕露,受到制裁。为了避免败露在
阳光下,尽最大可能不留下可以不留的痕迹,因此,股价操纵没有制度只有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常常表现为只能放在抽屉里的一纸“抽屉协议”,或者是不能采用文
字表达的一句口头承诺。
试金石:没有阳光化制度建设的,不是市值管理。
十、政策环境有别
市值管理受政策鼓励,股价操纵则遭政策严打。作为市场创新之举,市值管理多年来一直受到市场的关心和政府的支持。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
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同年12月,时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同
志在“2014凤凰财经峰会圆桌论坛”上明确表示,“将根据公司自治、依法合规、充分信披等基本原则,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通过简政放权、完善规则
为上市公司创造有利于长期价值提升的制度环境”;2015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发文强调,中央企业要“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
最大化”;2017年3月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同志在两会记者会上再次明确提出,“央企要加强包括市值管理在内的各项措施,把上市公司做优”。
相反,股价操纵是被写入《证券法》的过街老鼠,长期以来一直被监管部门严打,并被明确列入市值管理的“三条高压线”——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触犯这条高压线即为违法,就将成为“坚决依法打击”的对象。
试金石:触犯“三条高压线”的,不是市值管理,而是违法。
综上所述,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两者特立独行,特色鲜明。虽然近年来股价操纵者们热衷于披市值管理马甲,但马甲不是融合剂,它并没有令市值管理与
股价操纵相互融合;马甲不是魔术衫,它既没有让股价操纵变成市值管理,也不会让市值管理变成股价操纵;马甲不是迷彩服,它掩盖不住股价操纵的狐狸尾巴;马
甲更不是救生衣,它不能保护股价操纵行为免受法制制裁。
马甲只是马甲,而且永远只是马甲。我们的资本市场监管和微观管理创新不能被马甲所惑,也不能被马甲所困,更不能被马甲所扰。
区别还是很大的。
⑹ 怎样做市值管理详细分析
上市公司可以采用三种价值管理策略:
(1)不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股东或分析家对公司不切实际的乐观或悲观评价,不在意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短期价格冷淡甚至负面反应,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配置资本,制定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
(2)完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制定业务发展策略、红利政策和股票市场政策。这样的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往往投机和短期化,可能引起投机的股票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也容易导致主业竞争地位衰落。A股市场以往有不少上市公司主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采取高转增或送股的股利政策,资本配置行为投机和短期化,虽然引起A股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主业日益衰落。
全流通的美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表明,股票分析家往往给公司设定比较乐观的增长预期,并且迫使公司管理者努力实现分析家的预期。因此,尽管公司实现了比较好的增长,但如果低于分析家的乐观预期,公司股票价格仍然下跌。如果公司管理者迫于股票市场分析家对公司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公司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压力,采取的战略、投资等资本配置行为非常危险,将损害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3)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真实价值增长,制定业务战略和资本市场战略,相机博弈迎合股票市场。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高估,可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增发股票,支持公司业务战略;利用高估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兼并收购;分拆被股票市场高估的业务单元。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被股票市场不合理地低估,可以回购股票,甚至退市。
上市公司实施价值管理,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分析模型,动态持续分析竞争格局演变和资本市场融资约束条件下的企业投资价值走势,连接、评价和指导业务战略、投融资、兼并收购、重组和经营行为。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本收益,强大核心业务,分拆贬低资本价值的业务。
实施价值管理还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处理投资者关系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吸引和建立一个认同自身经营哲学和价值理念的志同道合的股东群。对于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向股票市场明确传达公司价值取向信号,以便外部投资者合理评价和选择,吸引和筛选出与控股股东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公众股东,同时,使那些怀着短期预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离开。
欧美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明确业务发展战略、价值取向来淘汰那些与自己的经营和价值理念不一致的外部股东。例如,微软上市以来,一直不派发现金红利,高速成长吸引了偏好资本收益的增长型股东群;而一些传统产业或公用事业(行情论坛)公司,则通过稳定成长和高现金股利政策,吸引了一批养老基金等偏好稳定的现金红利的投资者。巴菲特曾指出,“我们不希望公司股票交易频繁,我们的目标是吸引长期投资者。
我们努力通过我们的政策、业绩和交流,吸引那些了解我们的运作,并且能像我们(控股股东)那样衡量投资价值的股东。”“我们坚持这样做,可以不断使那些怀着短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感到乏味而不进入或者离开。公司股票价格就可以始终以与企业内在价值相关的价格交易。”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形成多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结构,以及加快证券发行市场化;同时,逐步丰富企业融资产品,增强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空间和企业融资市场的有效性。
⑺ 那些股票的操盘手,他们每天都会进行买卖吗
并不绝对。
股票操盘手其实是有很重种类的,最忙的可能是做市值管理方面的操盘手,他们确实是需要个交易日都操作,而且是团队合作,而且要操作大量的不同的账户,不过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市场越来越规范,目前在股市里面做市值管理的团队已经不多了。嗯,他们大部分都转向了币圈,因为那个圈子里面既没有监管,也没有什么操盘手法和账户分散的限制,简单粗暴。现在很多市值管理的操盘团队都用程
⑻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有哪些
实践中,上市公司可以采用三种价值管理策略:
(1)不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股东或分析家对公司不切实际的乐观或悲观评价,不在意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短期价格冷淡甚至负面反应,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配置资本,制定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
(2)完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制定业务发展策略、红利政策和股票市场政策。这样的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往往投机和短期化,可能引起投机的股票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也容易导致主业竞争地位衰落。A股市场以往有不少上市公司主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采取高转增或送股的股利政策,资本配置行为投机和短期化,虽然引起A股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主业日益衰落。
全流通的美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表明,股票分析家往往给公司设定比较乐观的增长预期,并且迫使公司管理者努力实现分析家的预期。因此,尽管公司实现了比较好的增长,但如果低于分析家的乐观预期,公司股票价格仍然下跌。如果公司管理者迫于股票市场分析家对公司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公司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压力,采取的战略、投资等资本配置行为非常危险,将损害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3)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真实价值增长,制定业务战略和资本市场战略,相机博弈迎合股票市场。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高估,可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增发股票,支持公司业务战略;利用高估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兼并收购;分拆被股票市场高估的业务单元。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被股票市场不合理地低估,可以回购股票,甚至退市。
上市公司实施价值管理,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分析模型,动态持续分析竞争格局演变和资本市场融资约束条件下的企业投资价值走势,连接、评价和指导业务战略、投融资、兼并收购、重组和经营行为。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本收益,强大核心业务,分拆贬低资本价值的业务。
实施价值管理还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处理投资者关系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吸引和建立一个认同自身经营哲学和价值理念的志同道合的股东群。对于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向股票市场明确传达公司价值取向信号,以便外部投资者合理评价和选择,吸引和筛选出与控股股东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公众股东,同时,使那些怀着短期预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离开。
欧美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明确业务发展战略、价值取向来淘汰那些与自己的经营和价值理念不一致的外部股东。例如,微软上市以来,一直不派发现金红利,高速成长吸引了偏好资本收益的增长型股东群;而一些传统产业或公用事业(行情论坛)公司,则通过稳定成长和高现金股利政策,吸引了一批养老基金等偏好稳定的现金红利的投资者。巴菲特曾指出,“我们不希望公司股票交易频繁,我们的目标是吸引长期投资者。我们努力通过我们的政策、业绩和交流,吸引那些了解我们的运作,并且能像我们(控股股东)那样衡量投资价值的股东。”“我们坚持这样做,可以不断使那些怀着短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感到乏味而不进入或者离开。公司股票价格就可以始终以与企业内在价值相关的价格交易。”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形成多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结构,以及加快证券发行市场化;同时,逐步丰富企业融资产品,增强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空间和企业融资市场的有效性。
⑼ 为什么一定要做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关键,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的。但是并非管理公司的一切,切勿大把抓管理。
⑽ 哪些券商市值管理业务做的比较好
贝岸咨询 做市值管理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