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上海中欣晶圓半導體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3006科技股票 2025-05-16 09:24:51

上海中欣晶圓半導體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1-05-16 01:33:23

㈠ 上海宏力半導體和華虹NEC到底是真合並還是假合並啊

員工不知道,人家是產業整合,自己還沒完全搞定還管你員工怎麼樣啊?
看下面的新聞:
華虹NEC、宏力合並 春節前拍板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台北報導】2008.11.30 02:42 am

大陸第二大的上海華虹NEC重新與上海宏力合並有譜,明年春節前可拍板。業界再傳出,大陸可能動用政府力量,主導中芯收購合並後的華虹NEC與宏力,變成「三合一」;但業界擔心,此一合並恐對晶圓代工8吋成熟製程市場價格有直接沖擊。

大陸媒體指出,上海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證實,上海華虹NEC和上海宏力整合,已得到上海市政府支持。蔣守雷更表示,新整合計畫已在兩三個月前啟動,如果進展順利,明年春節前能夠敲定。他指出,這種整合不是簡單的並購概念,晶片業需要規模效應,更多是從擴大規模、增強競爭力的角度來考慮決策。

一旦華虹NEC與宏力整並,不但是晶圓代工界第一樁合並,也比DRAM界先整並,業界更傳出,剛獲得北京大唐電訊入股的中芯國際,可能是大陸下一波整合的對象,大陸希望透過政府力量,進行內地有史以來的最大三合一案,最後可能以中芯為主體。

華虹NEC和宏力均為上海較早的晶片代工廠。華虹NEC擁有兩座8吋晶圓廠,月產能約6萬片;宏力目前月產能約為3.5萬片;中芯國際成立後,一度在8吋晶圓廠擴大投資,使兩家競爭力減弱,中芯後來往12吋投資研發,還與四川、武漢、深圳等政府合作,透過代管模式投資12吋廠房,但中芯、華虹、宏力三家至今仍虧損。

業界認為,擁有北京政府出資的大唐電訊入股中芯,加深中芯的中資色彩後,華虹NEC與宏力一旦合並,三家公司透過當地政府力量推動整合,並非不可能。分析師認為,中芯是大陸在半導體的樣板企業,也擁有最先進的12吋晶圓廠,若將華虹NEC與宏力整並,產能的市佔率可能超過特許,但要怎麼發揮一加二大於三的效益,才是整並重點。

【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宏力半導體本周二(25日)召開董事會,通過與華虹NEC整並,全球半導體不景氣,這是大陸首宗晶圓代工廠的整並案例。有關人士透露,整並後,上海聯合投資仍是最大的股東,宏力董事長將由華虹NEC董事長張文義出任。

㈡ 中芯國際以前在美股市值及股價漲跌如何

中芯國際之前在美股的表現並不好,以至於直接從美股退市。

中芯國際自從今年6月1日在A股科創板提交IPO申請後,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批文,刷新了A股IPO的審核速度。到了7月5日,中芯國際直接宣布發行價為27.46元/股,從融資規模上來看,中芯國際已經是當之無愧的A股規模第一。中芯國際此次初始發行股票數量為16.86億股,時至今日,中芯國際已經飆升到了70元/股,其市值已經超過了6000億元的大關,堪稱是A股科創板的第一股。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從美股退市,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其二是因為中芯國際在中國地區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根據中芯國際的年報顯示,其在中國的銷售佔比擴張至百分十五十九,而在美國的銷售佔比卻進一步萎縮至百分之三十二。

也正因為上面的這些原因,中芯國際才會從美股退市。總而言之,中芯國際此前在美股的表現很不好。

㈢ 杭州中欣晶圓最有可能借殼的上市公司是哪家

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09月28日,注冊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東墾路888號。經營范圍包括研發、製造:高品質(功率器件、集成電路用)半導體矽片、半導體集成電路零部件、器件項目的籌建;經銷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服務;太陽能光伏發電、售電業務;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涉及國家規定實施准入特別管理措施的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
應答時間:2021-03-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上市了!中芯國際,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上市,開盤報價48.6元,市值高達8.9萬億人民幣。彼時微軟、蘋果等公司的市值才不過1000億美元左右,中國石油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但是,出道即巔峰,上市後的十三年裡,中國石油只在2009年、2014年和2017年的三年裡收了陽線,股價從48.6元一路下跌到4元多,市值更是從8.9萬億元蒸發到僅有8100億元。
7月16日,另一隻萬眾矚目的新股「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作為中國晶元產業的希望,「中芯國際」一直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在萬眾期待其股價可以不斷走高的同時,市場也很擔心這只股票會步中國石油的後塵,上市即巔峰。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環境和兩者的業務情況來看,「中芯國際」應該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表現不佳的原因
首先,中國石油的整體盤面很大,雖然跌到四塊多,仍然有超過8000億元的市值,市值總量位居A股市場前十。因此沒有莊家會輕易砸資金去坐莊,中國石油的股價也很難拉動有大的上漲。
其次,從上市到如今,中國石油的業績一直算不上好,雖然中國石油的營業收入不低,但其營業成本這些年來都在上升,其中最大的支出體現在采購方面,可以佔到其經營支出的七成以上,再加上石油勘察和採集工作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但未必有所收獲。

所以,中國石油的凈利率一直比較低,加上一直沒有利好消息刺激,中國石油的股價常年在低位徘徊。
中芯國際的發展情況
個人認為,中芯國際不太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首先,晶元產業現在是我國發展的核心產業之一,作為國內最大規模、技術最為先進的晶元製造廠商,中芯國際在產業發展和技術革新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了發展中國自己的晶元技術,國家是一定會給予其適當補貼的,有了業績作為基礎,中芯國際的股價也會有一定的保證,不會發生與中國石油類似的暴跌情況。
其次,中芯國際是半導體板塊中第一隻在大陸和香港上市的「A+H」股。在2020年的上半年中累計上漲超過230%,股價走勢一直非常強勁。而本次其在科創板進行IPO,還獲得了566倍的超額認購。可以說只要中芯國際能潛心發展技術,中國政府和個人投資者都會對其給予最大的支持,認可他的業績表現。

綜上所述,與中國石油相比,兩者行業不同、領域不同,股價的走勢不能以一個標准確認。不管從業務發展前景還是業績預測來看,中芯國際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