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中國火箭發展史的全歷程
火箭起源於中國,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早在宋代就發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紀以前,中國的火箭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火箭是熱機的一種,工作時燃料的化學能最終轉化成火箭機械能.現代火箭用來發射探測儀器,以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等空間的飛行器.目前各種型號的中國火箭有:
1、長征一號是我國第一枚三級運載火箭.它以兩級液體火箭為基礎,加固體第三級.固體發動機由固體發動機研究院研製.全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技術抓總.箭長29.46m,最大直徑2.25m,起飛質量81.5t,起動推力達106 N.二、三級有轉接錐殼相連.第三級與第二級完全分離後,起旋火箭點火,使第三級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拋脫.長征一號火箭具有將300 kg的衛星射入傾角為70°、高為440km的圓軌道的運載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中心首次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再次發射把實踐一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
「長征一號」的改型,「長征一號丁」,在原一二級基礎上,更換三級固體發動機,將使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700kg~750kg.
2、長征二號兩級液體運載火箭,全箭長約32m,最大直徑3.35m,起飛質量190 t,一級裝有4台發動機,地面推力為2.8×106 N,二級主發動機真空推力7.3×105 N,還有4個可以遙控的游動發動機(總推力4.7×104N),能將1.8 t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1974年11月首次發射,由於一根導線有暗傷,導致飛行試驗失敗.1975年11月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准確入軌.接著,又發射兩次,均獲成功.
隨著衛星對火箭運載能力要求的提高,「長征二號」火箭也作了相應的技術狀態的修改,使技術性能和運載能力均有所改進和提高.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 t左右,命名為「長征二號丙」,多次發射均獲得成功.發射表明:「長征二號丙」設計方案正確,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獲得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3、長征二號E即長征二號捆綁火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第一枚推力捆綁式(也叫集束式)運載火箭,它是以經過改進的「長征二號丙」火箭作芯級(一級加長4.6 m,二級加長5.2 m)第一級箭體上並聯4個長15.3 m,直徑2.25 m的液體助推火箭.上面級和衛星都裝在直徑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內,全箭長49.7 m,芯級直徑3.35 m,芯級一級發動機4機關聯,加上4枚助推火箭,總推力為6×106N,可把8.8 t有效載荷送入200 km的圓軌道,1988年底獲准研製,只用了18個月的時間,實現了預定目標.1990年7月16日首次發射,一舉成功,把一顆巴基斯坦的科學試驗衛星和一模擬有效載荷准確送入軌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製成功一個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這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屬罕見,它為我國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和滿足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的需要奠定了基礎.1992年為澳大利亞發射兩顆美製第二代通信衛星.
這種火箭,如配以中國的固體推進劑的上面級可將3 t的有效載荷送入同步轉移軌道;如配以液氫液氧推進劑上面級,構成「長征二號E/HO」,其同步軌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4.8t.
4、長征三號是以「長征二號丙」為原型加氫氧第三級組成的三級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總設計和研製第三級,第一、第二級由上海航天局承製,全箭總長44.56 m,起飛質量202 t,起飛推力2.8×106 N,第三級氫氧發動機在高空失重條件下二次啟動.其同步轉移軌道推力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發射,由於第三級發動機二次啟動不正常,衛星進入近地軌道運行.經過70個晝夜的奮斗,4月8日再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為香港衛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發射了亞洲一號通信衛星,標志著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開始步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
5、「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甲」是為發射新一代通信廣播衛星而研製的新型運載火箭.它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同步轉移運載能力由原來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種大型三級液體火箭,全長52.5 m,直徑和整流罩均超過長征三號,起飛質量241 t,起飛推力3×106 N,火箭質量近40 t,自1986年2月開始研製,重大技術有30多項,其中火箭的三級推力氫氧發動機,冷氦加溫增壓系統,動調陀螺四軸平台,低溫氫氣能源雙向搖擺伺服機構等4項技術已屬世界一流.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傾注8年心血研製的這種運載火箭,至今發射3次,均獲成功,巍巍長箭涉三關,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一頁新的篇章.
首試鋒芒送雙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時間下午4時34分,最新研製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將一顆「實踐4號」空間探測衛星和一顆模擬衛星送上太空.
前功盡棄經磨難.第二枚「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於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時2分在西昌衛星中心發射成功,火箭點火升空後,經過24分鍾飛行,把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東方紅3號」送入近地點20.58 km,遠地點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完成第三次變軌,進入巡航姿態.經過三次變軌後,衛星已在准同步軌道上運行.由於星上姿態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達到進入同步軌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成功地將「東方紅3號」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6、長征三號乙我國自行研製、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綁式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乙」於1997年8月20日凌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菲律賓衛星送入軌道,這表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備了能把5 000 kg有效載荷送入高軌道的能力.這是長征火箭第46次成功發射,也是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第12次執行商業發射服務合同.
「長征三號乙」火箭全長54838 m,起飛質量426t,可將5000 kg的有效載荷送入傾角為28.5°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它充分繼承了長征系列的芯級除貯箱加長,結構加強及整流罩加大以外,與長征三號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條件下二次啟動能力的氫氧發動機技術和同軸撓性平台等技術.火箭一級周圍捆綁的4個助推器,與長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於捆綁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遙測系統在長三甲的基礎上作了相應的修改,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中高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馬部海衛星是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礎上設計的三軸穩定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它共有30個C波段轉發器和24個KU波段轉發器,能向菲律賓、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語言、圖像和數據傳輸等通信服務.馬部海衛星是亞洲地區功率最大的通信衛星,其最大分離質量約3770kg,在軌道壽命超過12年.它將定點在東經144暗某嗟郎峽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點1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一次發射升空,將亞太二號R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遠地點47 922 km近地點201 km,傾角24.4º,衛星質量3 700 kg,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48次發射.
7、風暴一號是兩級運載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製,火箭長32.6 m,直徑3.35 m,起飛推力2.8×106 N,起飛質量191 t,推進劑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級發動機由四台可切向搖擺的游動發動機組成,二級發動機由一台主發動機和四台可切向搖擺的游動發動機組成.制導系統採用平台一計算機全慣性系統,姿態控制採用有源網路校正裝置,貯箱採用主強度鋁合金材料,採用自然增壓方案.「風暴一號」可把1 500 kg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為了提高運載能力,採用了大幅度減輕結構重量,降低發動機混合比偏差,一級採用耗盡關機.二級主發動開機後採用游動發動機小推力飛行入軌等措施.為了提高軌道精度,採用了速度導引有機結合的制導方法,為了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攻克了結構動力學和多星分離運動學的技術關鍵.
1975年以來,「風暴一號」先後發射了六顆衛星.它們是三顆科學技術實驗衛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的三顆衛星.
8、長征四號是一種多用途三級常溫推進劑運載火箭,具有性能優良,結構可靠,成本低廉,發射場通用,使用方便等特點,由上海航天局研製.
「長征四號」採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進劑,全長41.9 m,改進的一、二級直徑為3.35 m,新研製的三級直徑為2.9 m,火箭起飛質量249 t,起飛推力3×106N.「長征四號」在總體上進行了優化設計,加長一級推進劑貯箱4 m,加大一級發動機推力2×105N,三級採用兩台5×104N推力的發動機,減輕結構設計質量約300 kg,使火箭的運載能力大幅度提高,該火箭運送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為1 250 kg,運送900 km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為1 650 kg.「長征四號」在國內大型運載火箭上首次應用了數字式姿態控制系統.三子級全程氮氣壓力值增壓輸送系統,三子級雙向搖擺發動機.無水肼表面張力定箱,三級單層高強度鋁薄壁共貯箱等多項先進技術.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兩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均獲圓滿成功.「長征四號」具有兩種不同直徑的衛星整流罩,可適應不同質量和尺寸的有效載荷,也可一箭多星發射,這為承擔多種衛星的發射業務,特別是為發射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衛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附:
主要數據 長/m 芯級最大直徑/m 起飛推力/N 運載能力/t 軌道/km
長征一號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長征二號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長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長征三號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軌道
長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軌道
長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軌道
風暴一號 32.6 3.35 2.8×106 4.8 200
長征四號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軌道
Ⅱ 我國目前運載火箭最大推力是多少,能把多大的衛星(飛船)發射上太空
火箭起源於中國,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早在宋代就發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紀以前,中國的火箭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火箭是熱機的一種,工作時燃料的化學能最終轉化成火箭機械能.現代火箭用來發射探測儀器,以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等空間的飛行器.目前各種型號的中國火箭有: 1、長征一號是我國第一枚三級運載火箭.它以兩級液體火箭為基礎,加固體第三級.固體發動機由固體發動機研究院研製.全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技術抓總.箭長29.46m,最大直徑2.25m,起飛質量81.5t,起動推力達106 N.二、三級有轉接錐殼相連.第三級與第二級完全分離後,起旋火箭點火,使第三級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拋脫.長征一號火箭具有將300 kg的衛星射入傾角為70°、高為440km的圓軌道的運載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中心首次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再次發射把實踐一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 「長征一號」的改型,「長征一號丁」,在原一二級基礎上,更換三級固體發動機,將使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700kg~750kg. 2、長征二號兩級液體運載火箭,全箭長約32m,最大直徑3.35m,起飛質量190 t,一級裝有4台發動機,地面推力為2.8×106 N,二級主發動機真空推力達到進入同步軌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成功地將「東方紅3號」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6、長征三號乙我國自行研製、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綁式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乙」於1997年8月20日凌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菲律賓衛星送入軌道,這表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備了能把5 000 kg有效載荷送入高軌道的能力.這是長征火箭第46次成功發射,也是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第12次執行商業發射服務合同. 「長征三號乙」火箭全長54838 m,起飛質量426t,可將5000 kg的有效載荷送入傾角為28.5°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它充分繼承了長征系列的芯級除貯箱加長,結構加強及整流罩加大以外,與長征三號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條件下二次啟動能力的氫氧發動機技術和同軸撓性平台等技術.火箭一級周圍捆綁的4個助推器,與長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於捆綁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遙測系統在長三甲的基礎上作了相應的修改,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中高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馬部海衛星是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礎上設計的三軸穩定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它共有30個C波段轉發器和24個KU波段轉發器,能向菲律賓、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語言、圖像和數據傳輸等通信服務.馬部海衛星是亞洲地區功率最大的通信衛星,其最大分離質量約3770kg,在軌道壽命超過12年.它將定點在東經144暗某嗟郎峽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點1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一次發射升空,將亞太二號R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遠地點47 922 km近地點201 km,傾角24.4
Ⅲ 誰知道一些衛星電視的頻率什麼的,告訴我一些啊
bordercolordark="#008080" width="700" class="table">
軌道位置
衛星名稱
經營者
發射年
所屬國家或組織
轉發器/台
製造商
衛星型號
覆蓋區
177.0°W
國際通信衛星-513
國際衛星組織
1988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74.3°W
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5
哥倫比亞通信公司
1991
美國
12
TRW公司
TDRS
國際
139.0°W
極光衛星-2
美國電話電報與GE公司
1991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7.1°W
薩特康-C1
美國GE公司
1990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5.0°W
薩特康-C4
美國GE公司
1992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3.0°W
銀河衛星-1R
泛美衛星公司
1994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30.9°W
薩特康-C3
美國GE公司
1992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29.0°W
電信衛星-7
勞拉天網公司
1999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125.0°W
銀河衛星-5
泛美衛星公司
1992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3.0°W
銀河衛星-10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北美
122.9°W
銀河衛星-9
泛美衛星公司
1997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0.0°W
電信衛星-303
勞拉天網公司
1985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16.8°W
墨西哥衛星-5
墨西哥衛星公司
1998
墨西哥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3.0°W
團結衛星-1
墨西哥衛星公司
1994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1.1°W
兄弟衛星-E1
加拿大電信衛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馬公司
5000
北美
109.2°W
團結公司-2
墨西哥衛星公司
1993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07.3°W
兄弟衛星-F1
加拿大電信衛星公司
2000
加拿大
24
洛馬公司
A-2100
北美
107.3°W
兄弟衛星-E2
加拿大電信衛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馬公司
5000
北美
103.0°W
GE衛星-1
美國GE公司
1996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101.0°W
空間網衛星-4
美國GE公司
1991
美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北美
101.0°W
GE衛星-4
美國GE公司
1999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99.0°W
銀河衛星-6
泛美衛星公司
1990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7.0°W
電信衛星-5
勞拉天網公司
1997
美國
24
洛馬公司
5000
北美
95.0°W
銀河衛星-3R
泛美衛星公司
1995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93.0°W
電信衛星-6
勞拉天網公司
1998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92.0°W
巴西衛星-A2
泛美衛星公司
1986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2.0°W
巴西衛星-B4
巴西電信公司
1999
巴西
28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91.0°W
銀河衛星-7
泛美衛星公司
1992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89.0°W
電信衛星-4
勞拉天網公司
1995
美國
24
洛馬公司
7000
北美
87.2°W
GE衛星-3
美國GE公司
1997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84.9°W
GE衛星-2
美國GE公司
1997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83.0°W
空間網衛星-3R
美國GE公司
1988
美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北美
79.0°W
GE衛星
美國GE公司
1999
美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A
北美
77.0°W
電信衛星-8
勞拉天網公司
1999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74.0°W
銀河衛星-11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702
北美
70.0°W
巴西衛星-B1
巴西電信公司
1994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北美
69.0°W
電信衛星-9
勞拉天網公司
1999
美國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北美
65.0°W
巴西衛星-B2
巴西電信公司
1995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58.0°W
泛美衛星-5
泛美衛星公司
1997
美國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國際
55.5°W
國際通信衛星-805
國際衛星組織
1998
國際衛星組織
2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55.5°W
國際通信衛星-512
國際衛星組織
198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53.1°W
國際通信衛星-706
國際衛星組織
199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50.0°W
國際通信衛星-709
國際衛星組織
1996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45.0°W
泛美衛星-1
泛美衛星公司
1988
美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國際
45.0°W
泛美衛星-1R
泛美衛星公司
1999
美國
36
休斯公司
HS-702
國際
43.1°W
泛美衛星-3R
泛美衛星公司
1996
美國
16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41.0°W
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4
哥倫比亞通信公司
1989
美國
12
TRW公司
TDRS
國際
34.6°W
國際通信衛星-601
國際衛星組織
1991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34.5°W
國際通信衛星-904
國際衛星組織
2000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27.5°W
國際通信衛星-605
國際衛星組織
1991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24.5°W
國際通信衛星-6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0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24.5°W
國際通信衛星-9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9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23.8°W
國際通信衛星-515
國際衛星組織
1988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21.5°W
國際通信衛星-9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18.0°W
國際通信衛星-705
國際衛星組織
199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4.1°W
快訊衛星-1
俄羅斯
1994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Express
國際
8.1°W
電信衛星-2A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1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電信衛星-2B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2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電信衛星-2D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6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1.0°W
國際通信衛星-7A
國際衛星組織
1996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3.0°W
電信衛星-2C
法國電信衛星公司
1995
法國
10
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26.0°E
阿拉伯衛星-2A
阿拉伯通信衛星組織
1996
阿拉伯
25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中東
26.0°E
阿拉伯衛星-3A
阿拉伯通信衛星組織
1999
阿拉伯
25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中東
30.8°E
阿拉伯衛星-2B
阿拉伯通信衛星組織
1996
阿拉伯
25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中東
33.0°E
國際衛星-510
國際衛星組織
198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39.6°E
地平線衛星-31
俄羅斯
1996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47.1°E
國際衛星-804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52.9°E
地平線衛星-32
俄羅斯
1996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53.0°E
地平線衛星-53E
俄羅斯
1998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57.0°E
國際衛星-703
國際衛星組織
1994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0.0°E
國際衛星-604
國際衛星組織
1990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60.0°E
國際衛星-901
國際衛星組織
2000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2.0°E
國際衛星-602
國際衛星組織
1989
國際衛星組織
38
休斯公司
自旋體
國際
62.0°E
國際衛星-902
國際衛星組織
2000
國際衛星組織
4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4.3°E
國際衛星-801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65.9°E
國際衛星-704
國際衛星組織
1995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68.5°E
泛美衛星
泛美衛星公司
1995
美國
16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68.5°E
泛美衛星-7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1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72.0°E
泛美衛星-9
泛美衛星公司
1999
美國
12
休斯公司
HS-702
國際
73.9°E
印度衛星-2A
印度
1992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74.0°E
印度衛星-3A
印度
1999
印度
待定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3
亞洲
74.2°E
印度衛星-2D
印度
1997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75.0°E
LMI-1衛星
洛馬/俄聯邦國際衛星組織
1999
美國
30
洛馬公司
A-2100
國際
75.0°E
Yamal衛星
Gazprom公司
1998
俄羅斯
12
能源火箭與航天公司
Yamal
俄羅斯
76.5°E
亞太衛星-2R
亞太衛星公司
1997
中國
28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78.4°E
泰國通信衛星-2
Shinawatra衛星公司
1994
泰國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78.5°E
泰國通衛星-3
Shinawatra衛星公司
1997
泰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79.9°E
快訊衛星-2
俄聯邦國際衛星組織
1996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Express
俄羅斯
81.6°E
東方紅-2A1
中國
1988
中國
4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STW
亞洲
82.9°E
印度衛星-1D
印度
1990
印度
1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Insat-1
亞洲
83.0°E
印度衛星-2E
印度
1998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國際
87.5°E
中衛-1
中國東方通信衛星公司
1998
中國
24
洛馬公司
A-2100
亞洲
88.0°E
中新-1
新加坡通信公司/中國台灣
1998
新加坡
14
法國宇航公司
SB-3000
亞洲
90.1°E
地平線衛星-28
俄羅斯
1993
俄羅斯
10
應用力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俄羅斯
91.4°E
馬來西亞東亞衛星-1
Binariang公司
1996
馬來西亞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93.4°E
印度衛星-2B
印度
1993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93.4°E
印度衛星-2C
印度
1995
印度
18
印度航空設備公司
Insat-2
亞洲
97.9°E
東方紅-2A2
中國
1990
中國
4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STW
亞洲
100.5°E
亞洲衛星-2
亞洲衛星公司
1995
中國
28
洛馬公司
7000
亞洲
105.5°E
亞洲衛星-3S
亞太衛星公司
1999
中國
28
休斯公司
HS-601HP
亞洲
105.5°E
亞洲衛星-1
亞太衛星公司
1990
中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07.8°E
統一衛星-B2R
印尼無線通信管理局
1990
印度尼西亞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08.0°E
Telekom衛星
印尼無線電通信管理局
1989
印度尼西亞
24
洛馬公司
A-2100
亞洲
110.4°E
東方紅-2A1
中國
1988
中國
4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STW
亞洲
110.5°E
鑫諾衛星-1
中國
1998
中國
24
法國宇航公司
Spacebus
亞洲
113.0°E
統一衛星-C2
印尼衛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亞
30
休斯公司
HS-601
亞洲
115.3°E
中星-5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84
中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亞洲
115.5°E
中星-8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84
中國
18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15.6°E
中星-5R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84
中國
18
洛馬公司
3000
亞洲
117.9°E
統一衛星-B4
印尼無線電通信管理局
1992
印度尼西亞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20.1°E
泰國通信衛星-1
Shinawatra衛星公司
1993
泰國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22.2°E
地平線衛星-30
亞洲衛星公司
1994
中國
10
應用力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亞洲
124.9°E
東方紅-3-2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
1997
中國
10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DFH-3
亞洲
127.9°E
日本通信衛星-3
日本衛星系統公司
1995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亞洲
131.8°E
N星-1
Tel Adv公司
1995
日本
5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34.0°E
亞太衛星-1A
亞太通信公司
1996
中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36.0°E
N星-2
Tel Adv公司
1996
日本
5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38.0°E
亞太衛星-1
亞太通信公司
1994
中國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39.0°E
奧里昂-3
勞拉/奧里昂公司
1998
美國
10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140.6°E
Agila-1/統一衛星-B2P
PSN公司
1987
印度尼西亞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45.9°E
Agila-2(馬部海-1)
馬部海衛星公司
1997
菲律賓
30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亞洲
148.0°E
馬來西亞東亞衛星-2
Binariang公司
1996
馬來西亞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亞洲
150.0°E
日本通信衛星-4
日本衛星系統公司
1997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亞洲
150.5°E
統一衛星-C1
印尼無線電通信衛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亞
30
休斯公司
HS-376W
亞洲
160.8°E
地平線衛星-C1
俄羅斯
1993
俄羅斯
10
應用力學科學生產聯合體
Gorizont
亞洲
166.0°E
泛美衛星-8
泛美衛星公司
1998
美國
24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69.0°E
泛美衛星-2
泛美衛星公司
1994
美國
16
休斯公司
HS-601
國際
174.1°E
國際衛星-802
國際衛星組織
1997
國際衛星組織
38
洛馬公司
7000
國際
177.0°E
國際衛星-702
國際衛星組織
1994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180.0°E
國際衛星-701
國際衛星組織
1993
國際衛星組織
26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FS-1300
國際
http://www.jfspkj.com/ViewDebug.asp?ID=42
Ⅳ 中星6B、亞洲3S .衛星參數設置
┏━━━━━━━━━━━━━━━━━━━━━━━━━━
┃頻_率┃_極_化_┃碼_率┃頻道名稱[收看許可權]...
┣━━━━━━━━━━━━━━━━━━━━━━━━━━
┃03706┃水平(H)┃04420┃東南衛視[免費]
┃03750┃水平(H)┃10490┃湖南衛視[免費],金鷹卡通[免費]
┃03796┃水平(H)┃06930┃貴州衛視[免費]
┃03807┃垂直(V)┃06000┃重慶衛視[免費]
┃03808┃水平(H)┃08800┃東方衛視[免費],炫動卡通[免費]
┃03825┃垂直(V)┃06780┃浙江衛視[免費]
┃03834┃垂直(V)┃05400┃山東衛視[免費]
┃03840┃水平(H)┃27500┃CCTV-1[免費],CCTV-10[免費],CCTV-11[免費],CCTV-12[免費],CCTV-15[免費],CCTV-2[免費],CCTV-7[免費]
┃03846┃垂直(V)┃05950┃山西衛視[免費]
┃03854┃垂直(V)┃04420┃河南衛視[免費]
┃03861┃垂直(V)┃04800┃寧夏衛視[免費]
┃03871┃垂直(V)┃09080┃農林衛視[免費],陝西衛視[免費]
┃03880┃水平(H)┃27500┃CCTV-13[免費],CCTV-14[免費]
┃03885┃垂直(V)┃04340┃山東教育[免費]
┃03892┃垂直(V)┃04420┃江西衛視[免費]
┃03902┃垂直(V)┃09300┃康巴衛視[免費],四川衛視[免費]
┃03913┃垂直(V)┃06400┃甘肅衛視[免費]
┃03929┃垂直(V)┃08840┃安徽衛視[免費]
┃03940┃垂直(V)┃05950┃天津衛視[免費]
┃03950┃水平(H)┃11406┃廣東衛視[免費],廣西衛視[免費],深圳衛視[免費]
┃03951┃垂直(V)┃09520┃北京衛視[免費],卡酷少兒[免費]
┃03960┃水平(H)┃03570┃遼寧衛視[免費]
┃03971┃水平(H)┃10000┃江蘇衛視[免費],優漫卡通[免費]
┃03980┃垂直(V)┃27500┃中視購物[免費]
┃04000┃水平(H)┃27500┃中國教育-1[免費]
┃04060┃垂直(V)┃27500┃電視指南[免費]
┃04100┃垂直(V)┃27500┃CCTV-高清(高清)[免費]
┃04116┃水平(H)┃21370┃CCTV-4[免費],CCTV-9[免費],CCTV-阿拉伯語[免費],CCTV-俄語[免費],CCTV-法語[免費],CCTV-西班牙語[免費],CCTV-英語新聞[免費]
┃04147┃水平(H)┃06150┃湖北衛視[免費]
┃04158┃水平(H)┃08680┃DVT[免費],青海衛視[免費],青海綜合[免費]
┃04171┃水平(H)┃09200┃內蒙古蒙語[免費],內蒙古衛視[免費]
┃04192┃垂直(V)┃06000┃河北衛視[免費]
┗━━━━━━━━━━━━━━━━━━━━━━━━━━
◎ 總計56個頻道,是東經115.5度衛星,全部波段,全部極化,免費的所有電視節目。
◎ 衛星名稱:中星6B號
┏━━━━━━━━━━━━━━━━━━━━━━━━━━
┃頻_率┃_極_化_┃碼_率┃頻道名稱[收看許可權]...
┣━━━━━━━━━━━━━━━━━━━━━━━━━━
┃03673┃垂直(V)┃07463┃D-Info Channel promo[免費]
┃03684┃垂直(V)┃02073┃Zhwandoon TV[免費]
┃03706┃水平(H)┃06000┃亞洲新聞 NTSC[免費],亞洲新聞 PAL[免費]
┃03710┃垂直(V)┃11395┃BTV National[免費],BTV World[免費],Sangsad Bangladesh TV[免費]
┃03729┃水平(H)┃13650┃TVB8[免費],華娛衛視[免費]
┃03739┃垂直(V)┃02815┃Madani Channel[免費]
┃03745┃垂直(V)┃02626┃Fashion TV(亞洲)[免費]
┃03755┃垂直(V)┃04418┃阿里郎(阿拉伯)[免費]
┃03760┃水平(H)┃26000┃Al Jazeera(英語)[免費],DW[免費],DW(亞洲)[免費],MTA International[免費],NOW[免費],Paigham TV[免費],RT English[免費],TV 5 Monde(亞洲)[免費],吉本東風[免費]
┃03820┃垂直(V)┃27500┃ETC Channel Punjabi[免費],ETC(印度)[免費],Zee Jagran[免費],Zee Salaam[免費],Zee Vhrihsi[免費]
┃03880┃水平(H)┃27500┃B4U Music(印度)[免費],NHK World TV[免費],澳門蓮花[免費],潮商衛視[免費],鳳凰香港[免費],神州衛視(測試)[免費],陽光衛視[免費]
┃03906┃垂直(V)┃02815┃Such TV[免費]
┃03913┃垂直(V)┃07300┃AVT Khyber[免費],K2[免費],Khyber News[免費]
┃03980┃垂直(V)┃28100┃Star Utsav[免費]
┃04000┃水平(H)┃26850┃Channel V(中文)[免費],鳳凰中文[免費],鳳凰資訊[免費],星空衛視[免費]
┃04020┃垂直(V)┃27250┃Aalami Sahara[免費],Sahara Samay Bihar[免費],Sahara Samay Madhya Pradesh[免費],Sahara Samay Mum[免費],Sahara Samay NCR[免費],Sahara Samay Uttar Pradesh[免費],Samay[免費]
┃04060┃垂直(V)┃26666┃ARY Digtal(亞洲)[免費],ARY Musik[免費],ARY News(亞洲)[免費],ARY QTV[免費],ARY Zauq[免費],JTV[免費],Nickelodeon(巴基斯坦)[免費]
┃04071┃水平(H)┃14240┃DM Digital Global[免費],Isaac TV[免費],Paigham TV[免費],藍海電視[免費]
┃04091┃垂直(V)┃13333┃ATV(巴基斯坦)[免費],PTV Home[免費],PTV News[免費]
┃04097┃水平(H)┃02308┃Awaz TV Network[免費]
┃0┃垂直(V)┃02894┃PTV Global(美國)[免費]
┃04106┃垂直(V)┃02894┃PTV(測試)[免費]
┃04132┃水平(H)┃09200┃Hum 2[免費],Hum TV[免費],Hum TV USA[免費],Masala TV[免費]
┃04140┃垂直(V)┃27500┃Zee 24 Ghante Chhattisgarh'[免費],Zee Smile[免費],Zing(亞洲)[免費],傳送[免費]
┃04154┃水平(H)┃05632┃Aplus[免費],測試[免費]
┃04161┃水平(H)┃03037┃Aaj TV[免費]
┃04176┃水平(H)┃02444┃Shamshad TV[免費]
┃04180┃垂直(V)┃26666┃Geo News[免費]
┃12349┃垂直(V)┃26666┃Amouzesh TV Network[免費],IRIB 1[免費],IRIB 2[免費],IRIB 3[免費],IRIB 4[免費],IRIB 5[免費],IRIB-3(英語)[免費],IRINN[免費],Jame-Jam TV Network 3[免費],Press TV[免費],Quran TV[免費],Sahar 2[免費]
┃12362┃水平(H)┃03390┃Tadiran Scopus[免費]
┃12376┃垂直(V)┃17845┃Alalam News Channel[免費],Amouzesh TV Network[免費],Bazar TV[免費],IFilm[免費],IRIB 1[免費],IRIB 2[免費],IRIB 3[免費],IRIB 4[免費],IRIB 5[免費],IRINN[免費],Jame-Jam TV Network 1[免費],Mostanad TV[免費],Namayesh TV[免費],Pouya[免費],Press TV[免費],Quran TV[免費],Shoma TV Network[免費]
┃12382┃垂直(V)┃08600┃Hamoon TV[免費],Kerman TV[免費],Khalij-e Fars TV[免費]
┃12469┃垂直(V)┃02900┃Tamadon TV[免費]
┗━━━━━━━━━━━━━━━━━━━━━━━━━━
◎ 總計113個頻道,是東經105.5度衛星,全部波段,全部極化,免費的所有電視節目。
◎ 衛星名稱:亞洲3S號
Ⅳ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的歷程
遠望太空,近看地球。這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時代。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
從天到地,從地到天。古老的中國自1990年因成功發射亞洲衛星一號而一舉進入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以來,空間活動的一舉一動便超乎尋常地受到世人的矚目。去年1月26日,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發射亞太二號衛星時,發生了橫空爆炸、星箭俱毀的事故。此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認真研究了中美專家分析的故障模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10個月後,長二捆成功地將亞洲衛星二號送入太空。世界的目光再一次盯住中國。行家們注意到,在這次發射中,中國首次使用了河西化工機械公司設計生產的近地點固體發動機--EPKM。比起名揚世界的長二捆火箭,EPKM顯然還沒有得到外界足夠的注意。因為,在世人面前它還是首次亮相。
然而,也正是這一次的登台亮相,便亮出了它給世人的驚嘆一亞洲衛星二號發射成功,EPKM功不可沒。 30年前,我國第一個固體發動機研製基地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市郊誕生了。大青山環抱著那個叫做南地的小地方,創業的歷程便始於這一片荒坡野地之中。對於聚集在此的優秀科技人員來說,條件的艱苦並不可怕,可怕是拿不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支撐下,30年中,從我國1970年4月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始,到我國歷次返回式衛星的成功回收,河西公司研製的不同型號的固體發動機都在發射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創造了100%成功率的奇跡。或許是火箭發動機事業過於神秘的緣故,屢建奇功的河西公司,一直在歷史的消音器下默默地堅守在沉寂的荒原深處。飛轉的時間就這樣把封閉在大青山中的河西公司帶人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八年。這一年的11月,中國為美國發射澳星的合同在美國西海岸城市洛杉磯簽訂。該合同規定,1990年6月30日以前,中方必須將火箭豎立在發射塔架上進行一次試驗性發射,以證實中國火箭的運載能力能夠達到發射的要求。18個月後,我國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的首次飛行試驗獲得成功。
國人似乎僅僅知道這次試驗飛行把一顆巴基斯坦的科學試驗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而有效載荷部分還裝有一個直徑為1.4米的固體發動機這一事實,卻沒有多少人了解。那就是今天的EPKM的雛形。還是在長二捆火箭的研製期間。當時,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永志、長二捆火箭總設計師王德臣等人有這樣一種考慮:目前我國的長二捆火箭由於尚無國產的火箭上面級配套,因此制約了火箭在國際市場上提供完整配套服務的能力,此番試驗何不自己造台上面級試它一回?1988年底,冒著凜冽的寒風,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副主任設計師朱維增受院領導的委派,帶領一個三人小組來到河西公司,向河西放出一個試探性的氣球:為長二捆火箭試驗飛行研製一個近地點變軌發動機,但這部分沒有專門的研製經費,要干只能給150萬人民幣。150萬元是個什麼概念?原來,研製一種新型的固體發動機,除最終交付一台產品外,此前還要有一台發動機用於試驗,而150萬元,連研製一台發動機的錢都不夠!河西人會怎樣對待這個說起來多少有些苛刻的條件呢?雖然河西公司所處的環境相對閉塞,但河西人的觀念並不僵化。當時的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邵愛民、黨委書記李德然為首的河西公司領導班子透過這苛刻的窗口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市場,而且是國際市場。於是他們審時度勢,果斷決策:發揮自己多年研製固體發動機的優勢,全力開發國際發射市場需要的近地點變軌發動機,讓河西早日走向世界。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決策。朴實的河西人沒有過多地去計較那苛刻的條件。任務接下來便埋頭苦幹。15個月的時間,他們拿出了直徑為1.4米的固體發動機。作為長二捆火箭試驗飛行中的試驗品,它與長二捆一起經受了1990年7月16日那次嚴峻考驗--如果試飛失敗,澳星合同即告失效。
長二捆火箭首飛成功,讓河西人看到了前景的光明。 長二捆火箭的試飛成功,證明了長二捆火箭具備了將9.2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到20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的能力。而只有再配以合適的近地點變軌發動機,才能將2.8-3.5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正好可以滿足國際上新一代重型通信衛星的運載需要。眾所周知,長二捆火箭幾次發射澳星所採用的變軌發動機均是由美國Thiokol公司生產的。長二捆火箭只能把衛星送到低軌道,而不能把衛星直接送到地球同步轉移位置。這樣一來,發射服務的市場就受到一定局限。中國航天界的許多知名人士首先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還是在1990年的7月,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駐美國洛杉磯代表處總代表黃作義先生為長二捆火箭試飛之事來到西昌。這位研製長二捆火箭的首倡者之一、在中國航天承攬對外發射服務任務中有著特殊貢獻的人物,在西昌第一次向當時的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劉紀原提出了研製中國自己的EPKM的建議與設想,得到了劉紀原副部長的肯定與支持。黃作義很快找到同在西昌參加試飛的老同學、河西公司固體發動機設計所副總設計師王寶山商議此事,王寶山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經向河西公司領導匯報,得到公司領導的全力支持。
決心要把中國的固體發動機推向國際市場的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副總裁陳壽椿、長二捆火箭總設計師王德臣等人此時也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北京和呼和浩特之間積極策劃,緊張地進行協調和論證工作。
很快,在尚未拿到一份購買合同,甚至沒有哪家公司有購買意向的情況下,河西已緊鑼密鼓地把研製EPKM的工作開展起來。 1992年4月,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組團赴美,在著名的AlphaLyricom公司一間大會議室里,雙方就使用長二捆,火箭及EPKM發射衛星事宜進行會談。該公司專門請來休斯公司專家做顧問。河西公司派出了EPKM副總設計師王寶山隨團出征。在這次會談中,美國專家對中國新生的EPKM進行了第一次技術評審,盡管評審中提出的問題達到近百個,但EPKM終究引起了行家們的重視。
就在同年的10月份,一個讓河西人不會忘記的神秘人物一亞洲衛星有限公司衛星運作經理邱雅惠博士出現在河西公司EPKM的研製現場。邱是位美籍華人,作為亞星公司的代表,邱博士此行帶有明顯的考察性質。當然,他是沖著EPKM來的。
河西人最大限度地向邱博士敞開了自家的大門,以自己雄厚的技術實力、自己的熱情與真誠,贏得了邱博士對河西的信任與好感。
時隔不久,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與亞洲衛星有限公司在北京簽訂了用長二捆火箭發射亞洲衛星二號的合同。同時宣布,亞星公司購買一台河西公司生產的EPKM,與長二捆火箭配套承擔發射亞洲衛星二號的任務。
自此,EPKM有了用武之地。河西邁出了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合同的簽訂,著實讓封閉久了的河西人興奮不已,但同時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扛著沉甸甸的責任與承擔的巨大風險。
這是河西公司第一次與外國公司打交道,一上來面對的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亞洲衛星有限公司。EPKM又是第一次用於發射外星,事關發射的成與敗。萬一因EPKM導致發射失敗,其後果讓人不敢想像。
或許是出於同樣的考慮,亞星公司稱:EPKM是整個發射項目中最惹人注目的關鍵。從合同簽訂之日起,河西公司面臨的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合同上規定的EPKM七次試車能否成功。EPKM不同於河西公司以往研製的發動機,除要進行各種例行試驗,還要進行動力學、熱力學耦合分析及發動機轉動慣量、動平衡試驗等,這些都是河西人過去很少或未曾做過的。第一次試車是在合同簽訂兩個月後的5月31日進行的。亞星公司特意派來了邱雅惠博士和國際保險界專家菲力甫·梅先生;中國方面的有關專家也一同聚?quot;河西。這是EPKM第一次見公婆。短短90秒鍾的試車過程,因為承載了太多的責任與太大的風險,此時便顯得格外漫長。好在人們看到的是一次成功的試車。
這年9月,美國艾科斯達衛星公司緊隨亞星公司後塵,選擇了中國的長二捆火箭,也選擇了中國的EPKM。用長二捆火箭為該公司發射美國製造的艾科斯達一號、文科斯達二號衛星,同時購買兩枚中國生產的EPKM的合同正式簽訂。EPKM的試車工作仍在有步驟地加緊進行著。繼第一次試車成功之後,第二次試車也獲得了圓滿成功。
然而,一帆風順的事情畢竟只是少數。1994年1月31日,冰天雪地的塞外草原迎來了又一批外國客人,他們是亞星公司總裁傑克遜、美國艾科斯達衛星公司副總裁斯卡特以及美國馬丁公司項目經理約翰、法國顧問涅日達等等,又一次試車開始了,發動機在旋轉,火焰伴隨巨大的響聲向外噴射。當發動機工作到43秒時,發動機突然出現故障。頓時,大火吞噬了鋼結構的旋轉試車台,100毫米厚的推力牆板燒得變了形。面對熊熊大火,河西人驚呆了。迅速查找試車失敗的原因,成了河西人的當務之急。經過分析,他們初步認定是由於發動機頭部的一個部件的材料缺陷所致。半年以後,經過改進的EPKM再次被送上旋轉試車台。不幸的是,這一次試車僅比上一次多挺了幾秒鍾。發動機旋轉至51秒時,同樣的故障再次出現了。兩次試車失敗,震驚的豈止是河西人?!國際宇航界、保險界的震驚程度決不亞於河西。衛星用戶--亞星公司、艾科斯達衛星公司更是關注至極,心存恐慌。
此時,美國一家生產固體發動機的公司乘虛而人,借機推銷自己的產品,想以此取代中國的EPKM。
河西公司猶如陷進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境地。試車失敗後的第二天,河西公司黨委召開緊急擴大會,部署安排事故分析工作。憑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頑強信念,河西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分析起故障原因來。
河西公司EPKM總設計師邵愛民親自組織設計人員進行故障分析,採取措施改進方案。為保險起見,河西的技術人員專程赴北京請教專家、翻閱資料。經過20多天的艱苦細致的工作,他們大膽推翻了第一次試車失敗的分析結論,也否定了某外國專家提出的發動機頭部密封失敗的推斷,大膽確定了是由於旋轉試車時固體發動機頭部燒蝕嚴重而造成穿火的原因。1994年10月,又一次旋轉試車的前一個晚上,EPKM副總設計師王寶山接到了一個從香港打來的長途電話。電話中的一句話令王寶山至今難以忘懷:此次試車,不成功便成仁。那話音在王總的耳畔回響了好一陣子。電話是亞星公司代表邱雅惠打來的。已經有了兩次試車失敗的記錄,再次試車非同一般。正如中國常說的一句老話:事不過三,它將決定長二捆火箭及EPKM承接對外發射服務的命運。對於用戶來說,此時只能做出不成功便成仁的選擇,而對於河西公司來說,EPKM就好像是公司的半個飯碗,一旦再次試車失敗,人們剛剛看到的希望又將破滅。10月30日下午,不同尋常的EPKM試車吸引著河西公司幾千名職工、家屬走出家門。在離旋轉試車台不遠的馬路邊、草坡上,到處可見河西人的身影;電視屏幕觀察大廳,此時也座無虛席。人們對此次試車給予了空前的關注。5點10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沖破了寂靜的曠野,旋轉的發動機射出的火花翻騰狂舞。43秒通過了,51秒通過了,90秒也通過了--試車獲得圓滿成功!在以後的多次旋轉試車中,EPKM再沒有了失敗的記載。中外專家們看到了河西公司在試車前提供的預示理論曲線與試車後的實際曲線的驚人的吻合。亞星公司聘請的一位專愛挑毛病的顧問這時也不得不承認:河西公司的旋轉試車試驗問題,看來是徹底解決了。
EPKM的信譽度獲得了空前提高。亞星公司在其主辦的《亞星通訊》上這樣介紹EPKM:中國研製的近地點發動機是中國目前製造的最大型的並且是第一個作為商業用途的近地點發動機。EPKM是專為中國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而設計的,在性能效益上與其它同類發動機比佔有一定優勢。河西公司終於一掃籠罩在自己頭上的陰雲,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EPKM的研製成功並投入商業發射,使長二捆火箭具備了向國際發射市場提供完整配套服務的能力。
如果說是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的不懈努力,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與亞洲衛星有限公司、美國艾科斯達衛星公司的大膽選擇,把河西公司推入了世界舞台的話,那麼河西公司自身在扮演著怎樣一個角色呢?
說起與外國人的交往,河西人自感慚愧。在接觸EPKM的研製工作以前,河西人很少有與:外國進行技術交流的機會。起初,他們不知道怎樣與外國人打交道;談判桌上,更是不善於運用外交辭令般的語言。然而河西人不自卑,他們對自己的技術實力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闖開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時至今日,河西人憑此信念已經舊貌換新顏。事實證明,河西的路走對了。不論是河西人自己,還是與河西公司有著密切合作關系的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大概都有這樣的感覺;通過開發EPKM,河西人實實在在地走向了世界,這個意義已遠遠超過了EPKM本身。在長達三年多的研製生產EPKM的過程中,往返於中美之間的技術協調會共開了8次,其中4次在美國,4次在中國。通過參加協調會,河西公司熟悉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運作方式,從會議文件的格式到會談內容的准備,河西越來越應付自如。想到1993年第一次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馬丁公司總部參加協調會的情景,河西公司EPKM總設計師邵愛民、副總設計師王寶山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一次有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四五十人參加的會議。馬丁公司代表和用戶顧問不斷向中方提出自己的問題。盡管美方的態度是友好的,問題卻提的相當深刻,這讓剛剛跨出國門的河西代表感到,參加這樣的協調會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河西人在一次次的技術交鋒中成熟起來。按照合同規定,河西公司先後完成了許多以前在國內從未做過的試驗項目,技術水平上升了一個檔次,同時也使自己成為國內研製固體發動機領域的權威。重要的是,通過研製EPKM,河西公司的一批年輕人鍛煉成長起來。在參與EPKM的研製工作中,不少技術人員搞出了自己專業領域中的成果,由此晉升為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的為數不少。僅在河西公司固體發動機設計所,三年時間內就評上研究員1名、35歲以下的青年高工6名。EPKM象一塊巨大的磁鐵,把河西公司五千名職工的心緊緊地凝聚在了一起。EPKM讓河西人揚眉吐氣倍感自豪。同樣的大環境,卻常常會出現盛衰盈虧兩重天的局面。慨嘆此景的人們發現,河西公司正是因為及時把握住了機會,才使自己的命運發生了質的變化。如果當初河西公司沒有選擇EPKM,今天的河西或許就還是昨天的河西。有其志必成其事,河西公司的成功為國人樹立了一個撞開國際市場之門的典範。 1995年12月28日晚,在峰巒起伏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二捆火箭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沖雲天,把美國製造的艾科斯達一號衛星穩穩地送入預定的近地軌道。火箭起飛114分鍾後,衛星控制的EPKM點火,把衛星送上遠地點為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對河西人來說,那是最難熬的114分鍾。
著名的長二捆火箭總設計師王德臣曾有這樣的評價:河西的EPKM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其可靠性不低於國際市場,我們信得過。艾科斯達衛星公司項目主任、加籍華人張海明先生則說:中國為此次發射做了很大努力。發射成功後,雙方的合作前景將相當廣闊。這些話,不是對河西公司最好的肯定么?!當EPKM按時點火的喜訊傳來時,河西人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無論是在西昌發射場的試驗隊員,還是遠在呼市的公司職工,歡慶勝利的鞭炮在兩地同時響起。他們應當為勝利歡呼,他們應當為自己歡呼。常年養在深閨的河西公司,今天終於可以在世人面前盡情展露芳姿。僅僅不過三年的時間,河西認識了世界,世界認識了河西。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大門已向河西公司敞開:從1996年到2002年,中國將為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先後發射22顆銥星,研製銥星變軌發動機的已在河西進入最後階段;去年4月,美國聯合技術公司有意把河西公司的EPKM列入該公司的軌道車(ORBUS)系列,作為EPKM的代理商,以共同開發美國和歐洲衛星發射市場,雙方已就有關事宜簽署了《備忘錄》;
去年6月,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與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簽訂了用長二捆火箭發射全球星的合同,新的EPKM的研製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河西敲開了國際市場大門。36000公里高的天幕上,打上了兩個大大的中國字--河西!
Ⅵ 我國近年發射的火箭有哪些
1、長征一號是我國第一枚三級運載火箭.它以兩級液體火箭為基礎,加固體第三級.固體發動機由固體發動機研究院研製.全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技術抓總.箭長29.46m,最大直徑2.25m,起飛質量81.5t,起動推力達106 N.二、三級有轉接錐殼相連.第三級與第二級完全分離後,起旋火箭點火,使第三級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拋脫.長征一號火箭具有將300 kg的衛星射入傾角為70°、高為440km的圓軌道的運載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中心首次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再次發射把實踐一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
「長征一號」的改型,「長征一號丁」,在原一二級基礎上,更換三級固體發動機,將使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700kg~750kg.
2、長征二號兩級液體運載火箭,全箭長約32m,最大直徑3.35m,起飛質量190 t,一級裝有4台發動機,地面推力為2.8×106 N,二級主發動機真空推力7.3×105 N,還有4個可以遙控的游動發動機(總推力4.7×104N),能將1.8 t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1974年11月首次發射,由於一根導線有暗傷,導致飛行試驗失敗.1975年11月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准確入軌.接著,又發射兩次,均獲成功.
隨著衛星對火箭運載能力要求的提高,「長征二號」火箭也作了相應的技術狀態的修改,使技術性能和運載能力均有所改進和提高.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 t左右,命名為「長征二號丙」,多次發射均獲得成功.發射表明:「長征二號丙」設計方案正確,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獲得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3、長征二號E即長征二號捆綁火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第一枚推力捆綁式(也叫集束式)運載火箭,它是以經過改進的「長征二號丙」火箭作芯級(一級加長4.6 m,二級加長5.2 m)第一級箭體上並聯4個長15.3 m,直徑2.25 m的液體助推火箭.上面級和衛星都裝在直徑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內,全箭長49.7 m,芯級直徑3.35 m,芯級一級發動機4機關聯,加上4枚助推火箭,總推力為6×106N,可把8.8 t有效載荷送入200 km的圓軌道,1988年底獲准研製,只用了18個月的時間,實現了預定目標.1990年7月16日首次發射,一舉成功,把一顆巴基斯坦的科學試驗衛星和一模擬有效載荷准確送入軌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製成功一個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這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屬罕見,它為我國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和滿足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的需要奠定了基礎.1992年為澳大利亞發射兩顆美製第二代通信衛星.
這種火箭,如配以中國的固體推進劑的上面級可將3 t的有效載荷送入同步轉移軌道;如配以液氫液氧推進劑上面級,構成「長征二號E/HO」,其同步軌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4.8t.
4、長征三號是以「長征二號丙」為原型加氫氧第三級組成的三級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總設計和研製第三級,第一、第二級由上海航天局承製,全箭總長44.56 m,起飛質量202 t,起飛推力2.8×106 N,第三級氫氧發動機在高空失重條件下二次啟動.其同步轉移軌道推力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發射,由於第三級發動機二次啟動不正常,衛星進入近地軌道運行.經過70個晝夜的奮斗,4月8日再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為香港衛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發射了亞洲一號通信衛星,標志著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開始步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
5、「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甲」是為發射新一代通信廣播衛星而研製的新型運載火箭.它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同步轉移運載能力由原來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種大型三級液體火箭,全長52.5 m,直徑和整流罩均超過長征三號,起飛質量241 t,起飛推力3×106 N,火箭質量近40 t,自1986年2月開始研製,重大技術有30多項,其中火箭的三級推力氫氧發動機,冷氦加溫增壓系統,動調陀螺四軸平台,低溫氫氣能源雙向搖擺伺服機構等4項技術已屬世界一流.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傾注8年心血研製的這種運載火箭,至今發射3次,均獲成功,巍巍長箭涉三關,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一頁新的篇章.
首試鋒芒送雙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時間下午4時34分,最新研製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將一顆「實踐4號」空間探測衛星和一顆模擬衛星送上太空.
前功盡棄經磨難.第二枚「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於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時2分在西昌衛星中心發射成功,火箭點火升空後,經過24分鍾飛行,把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東方紅3號」送入近地點20.58 km,遠地點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完成第三次變軌,進入巡航姿態.經過三次變軌後,衛星已在准同步軌道上運行.由於星上姿態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達到進入同步軌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成功地將「東方紅3號」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6、長征三號乙我國自行研製、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綁式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乙」於1997年8月20日凌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菲律賓衛星送入軌道,這表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備了能把5 000 kg有效載荷送入高軌道的能力.這是長征火箭第46次成功發射,也是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第12次執行商業發射服務合同.
「長征三號乙」火箭全長54838 m,起飛質量426t,可將5000 kg的有效載荷送入傾角為28.5°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它充分繼承了長征系列的芯級除貯箱加長,結構加強及整流罩加大以外,與長征三號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條件下二次啟動能力的氫氧發動機技術和同軸撓性平台等技術.火箭一級周圍捆綁的4個助推器,與長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於捆綁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遙測系統在長三甲的基礎上作了相應的修改,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中高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馬部海衛星是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礎上設計的三軸穩定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它共有30個C波段轉發器和24個KU波段轉發器,能向菲律賓、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語言、圖像和數據傳輸等通信服務.馬部海衛星是亞洲地區功率最大的通信衛星,其最大分離質量約3770kg,在軌道壽命超過12年.它將定點在東經144暗某嗟郎峽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點1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一次發射升空,將亞太二號R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遠地點47 922 km近地點201 km,傾角24.4º,衛星質量3 700 kg,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48次發射.
7、風暴一號是兩級運載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製,火箭長32.6 m,直徑3.35 m,起飛推力2.8×106 N,起飛質量191 t,推進劑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級發動機由四台可切向搖擺的游動發動機組成,二級發動機由一台主發動機和四台可切向搖擺的游動發動機組成.制導系統採用平台一計算機全慣性系統,姿態控制採用有源網路校正裝置,貯箱採用主強度鋁合金材料,採用自然增壓方案.「風暴一號」可把1 500 kg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為了提高運載能力,採用了大幅度減輕結構重量,降低發動機混合比偏差,一級採用耗盡關機.二級主發動開機後採用游動發動機小推力飛行入軌等措施.為了提高軌道精度,採用了速度導引有機結合的制導方法,為了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攻克了結構動力學和多星分離運動學的技術關鍵.
1975年以來,「風暴一號」先後發射了六顆衛星.它們是三顆科學技術實驗衛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的三顆衛星.
8、長征四號是一種多用途三級常溫推進劑運載火箭,具有性能優良,結構可靠,成本低廉,發射場通用,使用方便等特點,由上海航天局研製.
「長征四號」採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進劑,全長41.9 m,改進的一、二級直徑為3.35 m,新研製的三級直徑為2.9 m,火箭起飛質量249 t,起飛推力3×106N.「長征四號」在總體上進行了優化設計,加長一級推進劑貯箱4 m,加大一級發動機推力2×105N,三級採用兩台5×104N推力的發動機,減輕結構設計質量約300 kg,使火箭的運載能力大幅度提高,該火箭運送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為1 250 kg,運送900 km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為1 650 kg.「長征四號」在國內大型運載火箭上首次應用了數字式姿態控制系統.三子級全程氮氣壓力值增壓輸送系統,三子級雙向搖擺發動機.無水肼表面張力定箱,三級單層高強度鋁薄壁共貯箱等多項先進技術.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兩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均獲圓滿成功.「長征四號」具有兩種不同直徑的衛星整流罩,可適應不同質量和尺寸的有效載荷,也可一箭多星發射,這為承擔多種衛星的發射業務,特別是為發射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衛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附:
主要數據 長/m 芯級最大直徑/m 起飛推力/N 運載能力/t 軌道/km
長征一號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長征二號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長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長征三號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軌道
長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軌道
長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軌道
風暴一號 32.6 3.35 2.8×106 4.8 200
長征四號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軌道
Ⅶ 勞拉空間系統公司和休斯電子公司被曝出「丑聞
《1999年國防授權法》在上世紀90年代末勞拉空間系統公司和休斯電子公司被曝出「丑聞」後出台。美國政府的調查結果表明,兩公司以「不正當的方式」與中國分享技術,增強了中國的遠程核導彈能力。美國國務院隨後分別處以兩公司2000萬美元和3200萬美元的罰款。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Ⅷ 2016年中國有亞太8號衛星嗎
中星8號衛星(ChinaSat-8)是公司擁有的新一代大容量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由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設計生產,將由長征3號乙火箭發射升空,軌道位置為東經115.5度。
中星8號衛星採用FS-1300平台,載有38個C頻段轉發器單元和22個Ku頻段轉發器單元,波束覆蓋中國全境及部分周邊國家和地區,在覆蓋區內具有較高的EIRP值。衛星設計壽命大於15年。
中星8號衛星將為用戶提供評語音、數據、圖像、廣播電視等多種高質量的衛星通信傳輸服務。
中星8號是中國向勞拉衛星公司定購了一顆衛星,並支付了1.3億美元定金。但是美國有關方面不同意,因此這個合同沒有兌現,1.3億美元也沒有歸還。
中方曾向勞拉公司定購過三顆衛星,除了「中星8號」外,另外兩顆分別為「亞太2R」衛星和「亞太5號」衛星,美國勞拉公司旗下的勞拉空間系統公司是這幾顆衛星的製造商,「中星2R」衛星已經發射在軌,而「亞太5號」衛星和「中星8號」一樣,也都沒有交付中方。
「中星8號」衛星的主要用途是公眾通信系統和廣播,同時可以把一些國外媒體電視信號等發送到中國的三星級以上賓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