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人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國際貿易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全球輸出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地區。
國際服務中心
在2003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服務出口地。香港服務貿易主要包括民航、航運、旅遊、與貿易有關的服務,以及各類金融及銀行服務。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都是全球最低廉的。
圖:行政長官董建華在2001《財富》全球論壇開幕禮上致辭。
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
逾3 200家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
自由貿易與自由市場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 — 擁有自由開放的投資制度、不設貿易屏障、對外來投資者一視同仁、資金自由流動、法治體制歷史悠久、規章條文透明度高、稅率低而明確。
政府行政架構精簡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素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而知名。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於計算。一直以來,香港奉行「盡量扶助、減少干預」的政策,樂於支持工商業的發展。
貨幣制度
香港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港元穩定。鑒於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這個目標的具體涵義就是維持港元對外價值的穩定,即維持1美元兌7.8港元的固定匯率。這個政策目標是通過聯系匯率制度來實現。聯匯制度自1983年10月開始實行。
法治
香港的法律制度令人充滿信心。這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歷史悠久。市民和居港人士得享的權利與自由,建基於大公無私的法治體制、獨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法援制度及自由積極的傳播媒介。
機場
香港是國際和亞洲區主要的航空中心。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飛往香港。現時,每周有大約3 900班定期客運及615班貨運航班從香港飛往全球約130個城市。機場全面發展後,每年將可處理旅客8 700萬人次和貨物900萬公噸。香港國際機場自二○○一年起連續五年獲英國航空業意見調查機構Skytrax Research選為全球最佳機場。
港口
2003 年,香港港口合共處理了2 000萬個20呎長的標准貨櫃,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葵涌八個貨櫃碼頭設有18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6 000米左右,碼頭佔地逾200公頃,可容納多至18艘「第三代」貨櫃船停泊。2003年間,全球有約35 790艘遠洋輪船及182 270艘內河船隻停靠香港。這些船隻合共處理了貨物約2.076億公噸及各地旅客1 860萬人次。
香港正興建第九個貨櫃碼頭,以應付日益增加的貨運量。新的九號貨櫃碼頭將有六個泊位,每年可處理最少260萬個20呎長的標准貨櫃。工程預計在200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香港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商業活動及金融交易,而香港由小漁港開始, 因為30 及 50年代,有很多商家分別因為其他環境因素移居到香港,特別是50年代, 這一批商家大多在港建工廠,所以60-70年代, 加工工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到了80年代, 商業活動才開始頻繁,這樣便過了香港的「黃金十年」,為香港打下了基礎.現在的經濟來源是金融業.其次是旅遊業和服務業.
香港起家主要是早期作為中國貨物轉口到外國的轉口港.然後就發展了工業(制衣業和鍾表業等), 再就是金融中心.
② 如何看待獐子島的扇貝又跑了
「扇貝跑路」已經成為獐子島固定戲碼。
一、獐子島2019年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理由依舊很熟悉,「底播蝦夷扇貝受災」,俗稱「扇貝跑路」。
二、扇貝多次「跑路」聞名A股
2014年和2017年,獐子島兩次業績「大變臉」,市場將其形象的總結為:「扇貝跑了」、「扇貝又跑了」。
2014年10月,獐子島的扇貝「突然跑了」,震驚整個A股市場。當時,獐子島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2014年巨虧11.89億元。
三、對此,網路上隨處可見關於獐子島的新花式段子,有人調侃:扇貝的離開,是浪的追求,還是網籠的不挽留?有人諷刺:騙我可以,注意次數,這次不如說是扇貝被黑衣人劫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