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吉野家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法士特股票代碼是多少 2025-07-18 06:20:15
中國七砂股票 2025-07-18 05:31:30

吉野家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3-01-19 03:03:20

① 吉野家是香港的還是日本的

吉野家一直都是日本的,沒有被收購過。

它在中國有三家分公司:
# 台 灣吉野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上 海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
# 深 圳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

推測中國的吉野家應該是這些分公司開設的吧。

② 請教 錦江股份 600754

要看大盤走得好才行

③ 求香港旅遊秘籍!急!

附圖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500港元鈔票的樣本、象徵香港的花卉洋紫荊、金紫荊廣場上的金紫荊杯、香港維多利亞港的風光與香港全域地圖。

【城市概況說香港】
[編輯本段]
香港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0年代,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歷史歲月共回眸】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喻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三個不平等條約】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又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歸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兩種流傳較廣的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盡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地理氣候與資源】
[編輯本段]
【地理概況】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78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50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68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095平方公里,略大於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僅大於全中國面積的萬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發展土地少於25%,郊野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多達40%。

【香港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 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資源物產】
受自然環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資源匱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廣東省供給。礦藏有少量鐵、鋁、鋅、鎢、綠柱石、石墨等。香港鄰近大陸架,洋面廣闊,島嶼眾多。有得天獨厚的漁業生產的地理環境。香港有超過150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海魚 ,主要是紅衫 、九棍、大眼魚、黃花魚、黃肚和魷魚。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林地佔總面積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佔49.8% ,荒地佔4.1% ,沼澤和紅樹地佔0.1%,耕地佔6.7% ,魚塘佔2% ,城郊區建設發展土地佔16.8%。農業主要經營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農副產品近半數需中國內地供應。

【一國兩制續繁榮】
[編輯本段]
一國兩制是當年解決香港問題的創舉,也是香港持續繁榮的基石。香港擁有自己的標志,也就是區旗和區徽,同時香港也擁有與中國內地有別的社會形態和經濟模式。

【香港的區旗和區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以紅色作底色,紅白兩色象徵一國兩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荊花圖案,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徵,盛放的洋紫荊象徵著香港的繁榮,紅色的背景象徵著香港永遠背靠祖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是代表香港的徽章。區徽模仿香港區旗的設計,內圓有一朵白色洋紫荊花,紅色底色。外圈為白底紅字,寫有繁體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及英文HONG KONG(香港)。

【獨特的社會和經濟】
香港在回歸後保持自己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運作模式,香港有獨立的司法制度,香港發行和流通自己的貨幣港元,獨立發行郵票(郵票的標記是「中國香港」),在國際體育比賽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國際體壇的盛事。香港以獨立的身份「中國香港」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和很多其他國際組織。香港運行自己成熟的財政和金融體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簽證進入香港。

【回歸十年說變遷】
在2007年,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十周年。十年裡香港穩步發展,依然是「東方之珠」。十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市民一起,戰勝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難,經濟得到穩定、恢復和發展,民生得以改善。回歸十年的時刻,香港經濟強勁增長,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資額更超越紐約,僅次於倫敦。十年前,國際社會曾憂慮香港前途。1995年,美國《財富》雜志曾刊登《香港已死》的文章,預言香港在回歸後將日漸衰落,但2007年6月28日發行的《財富》雜志在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公開發表文章,坦誠當年的預言完全錯誤。

十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位不斷穩固和提升。國際上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待遇的國家和地區數目,由剛回歸時的四個,增加到2007年六月時候的134個,但香港政府為此做出了大量努力,香港遊客說歐盟給予香港特區護照免簽證待遇花了四年時間,說服日本給予免簽證待遇更花了長達七年時間。十年來,香港與內地的交流繼續不斷加強。香港居民與內地居民通婚的數目,2006年與1997年相比上升了七倍,而香港女性居民嫁給內地居民的數量十年間上升了八倍。

回歸後的10年,香港經濟結構已明顯轉型: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97年的8.3%減至2006年的3.5%。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從78.8%上升至87.4%。在1997~2006年期間,香港所有服務業的凈產值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4%。10年中,香港就業人數持續從製造業轉往經銷貿易業、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以及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宗教民族與人口】
[編輯本段]
【人口與人口結構】
香港總人口6,921,700(2007年),包括約21萬名流動居民。香港現在大約七百多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區人口密度平均高達每平方公里21000人。香港的人口絕大多數為華人,大部分原籍廣東,主要說廣州話(粵語),但英語很流行,說潮語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說客家話。近年普通話甚流行,一般機關和機構也鼓勵應用。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共有約517560人,人數最多的國籍首三位如下:菲律賓(130810)、印尼(114020)和泰國(28360)。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樓大廈,因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時,仍然能保留大量未開發的郊野土地。

從1990年代中期至今,香港本地人口都是女多男少,女性居民的數字多於男性居民,而且這個差距在繼續拉開。在2007年,香港居民中52.5%是女性。

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個國家及地區中是最低的,每一千人中只有7.63個新生嬰孩,而每名婦女只出生0.91個嬰孩。再加上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將越趨老化。估計到了2033年,香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有27%,相對2003年的11%,增長相當顯著。這些發展影響到香港政府今後的城市發展規劃。

【勞動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全港勞動人口約358萬,其中男性佔55.2%,女性佔44.8%。大部分就業人口(85.3%)從事服務行業,其中從事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佔34.4%;運輸、倉庫及通訊業10.5%;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1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26%;從事製造業的只佔5.3%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華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間,公共廟宇有40座,天後廟宇24座,1841 年已設羅馬天主教香港特別行政區主教傳教區。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約有25.8萬人 。天主教會在香港辦有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基督教1841年傳入香港 ,現已有50多個宗派,信徒28.5 萬人。它在香港也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等機構。其他宗教還有:伊斯蘭教教徒約5萬人 ,其中半數以上是華人,印度教教徒約1.2萬人;還有少數錫克教和猶太教徒。

【經濟金融與工商】
[編輯本段]
【經貿概況與國際地位】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香港的經濟素以自由貿易、低稅率和少政府幹預見稱。香港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佛利民更視香港為自由經濟的典範。香港是亞太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擁有鄰近很多國家和地區是不可替代的優越地位。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集裝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統以鐵路、小輪、公共汽車等組成的運輸網,幾乎伸展到港內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國際商港,航運業發達。與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個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路。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0多條航線。香港也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62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 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系。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參與市場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系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路,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主要經濟數據】
本地生產總值:14,723億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產總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6.8%(2006年)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2005年數據,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PPP)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亞洲排名第1,超越西歐的四個主要經濟體系;按國際匯率則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亞洲排名第5,次於卡達、日本、阿聯酋及新加坡。綜觀香港各產業,以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比重最高,2005年數字為91%,當中進出口貿易業佔GDP 22.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佔19.2%,金融及保險業則佔12.7%。

【香港的貨幣】
香港的貨幣是港元(HK$)。港元的紙幣絕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下由三家發鈔銀行發行的。三家發鈔行包括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另有少部分十元鈔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發行。香港流通的鈔票的新凈程度一向非常高,殘破的舊鈔迴流後會被發鈔銀行收取和銷毀。每年約有三分之一流通鈔票被認定為不再適合流通,並由新鈔取代。

【銀行業】
香港的銀行業十分發達,滿街都是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銀行的分行。在1970年代,香港人就有「銀行多過米鋪」的說法來形容香港大街上銀行之多,意思是銀行的數目比買米的店鋪還多。截至2006年7月,香港有134間持牌銀行、32間有限制牌照銀行和33間接受存款公司。此外,有88間外資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分行總數約1300間。這些外資銀行來自37個國家,其中71間是屬於全球最大的100間銀行。香港的銀行從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發銀行業務,如接受存款、貿易融資、公司財務、財資活動、貴重金屬買賣及證券經紀業務。

【外匯市場】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系,因此可全日24 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 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股票和債務市場】
以資本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間,資本市值總額達94,110 億元(12,065 億美元)。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香港的債務市場已發展為亞太區內其中一個流通量最高的巿場。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1990 年設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管理,為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提供結算和託管服務。

在2006 年9 月,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363 億港元。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償還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數額約為1,304 億港元。在2006 年上半年,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數額共達1,120億港元。

【與內地的商貿往來】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在2005 年,中港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的45%。內地也是香港轉口貨物的最主要來源地兼最大市場,香港有約90%的轉口貨物是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香港也是內地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的中心,特別是南中國,為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例如銀行和融資、保險、運輸、會計,以及銷售推廣等。

【政府架構與管治】
[編輯本段]
香港實施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並制定由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領導的管治體制和代議政制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是行政長官,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舉、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委任產生。行政長官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法案和財政預算案、頒布法例、決定政府政策以及發布行政命令,並由行政會議協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現任行政長官(2005年3月至今)是曾蔭權。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個決策局和61個部門和機構執行,日常執行的人就是為數約18萬人的香港公務員隊伍。

【政府部門】
香港的政府部門包括「三司十二局」,是司長及決策局的統稱。三司是政務司、財政司和律政師。十二個決策局分別是 公務員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環境局、食物及衛生局、民政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保安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香港的政府部門通常稱為「署」(如衛生署、香港警務處),主管均為香港公務員,大部份向所屬的決策局局長負責,小部分直接向司長負責(如行政署向政務司司長負責),另外還有審計署直接向立法會報告;香港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

【社會治安】
香港是一個安全的城市,治安良好。旅客應避免攜帶大量現金,貴重物品可

④ W7高手進,我W7裝不了QQ

,而不是炒冷飯。

一隻米老鼠就已攪得上海灘風生水起,而即將到來的全球盛宴——世博會,又將掀起一輪 「饕餮大餐」。此外,廣州亞運會明年11月開啟,還有被稱為將激起新一代科技革命的物聯網技術。所有的跡象似乎都在說明:我們即將面對的2010年又將概念「橫行」。

面對2010年四大事件性投資機會,投資者又該如何操作,怎樣才能在概念股中找到龍頭?

【經典回顧】

奧運概念炒作三步走

提到概念炒作,不得不提到2008年的奧運盛典,因為在2008年A股市場慘烈的大熊市背景下,奧運概念板塊仍能給市場帶來一絲賺錢效應。

業內人士指出,有興趣參與概念炒作的投資者,需要深刻把握概念個股的投資理念,以及投資路徑等。我們將以奧運概念炒作的路線圖,作為您掘金2010年世博會、亞運會、迪士尼和物聯網4大事件性投資機會的參考。

第一階段:概念炒作預熱期

第一階段是預熱期,也可以叫做概念炒作的初始期。即市場對於奧運概念的預期變為事實過程。早在北京申奧成功之前,相關板塊個股就早已提前集體躁動,都是以大漲迎接概念的具體形成。如當時的北京旅遊、 中青旅 (行情 股吧)和 中體產業(行情 股吧)都在申奧結果出來前一個月股價開始異動,一個月漲幅普遍超過50%。

因此,投資者介入有預期的概念板塊,應該提前一個月或更早介入。

第二階段:輪番炒作受益板塊

廣東新價值三期基金經理黃雲軒表示,概念性炒作首先要把握重大時間轉折點,主要可關注階段性的投資機會。而從奧運會消息公布後資金的炒作路徑來看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先受益,先被炒。

在奧運會概念公司中,最先受益的是基建類企業,比如北京城建(600266)、路橋建設(600263)等建築商。

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區域內地價及房地產將快速升值。在北京擁有房產的公司受益將最為明顯,崑山市 煙囪安裝避雷針,如當時的北辰實業(601588)上市以來連續10個月上漲。

同樣,2010年迪士尼以及世博會等概念,已經在近兩年拉動上海整體房地產價格飆升,而亞運會場館及基建建設的完成,房價的上升也有了支撐。投資者需要提早布局在市場的熱點區域,擁有地產的房地產公司,進行波段操作,高拋低吸。

最後,交通運輸、旅遊酒店、和消費類概念將成為最後被主力入侵的板塊。

第三階段:最後的瘋狂

「上帝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在股價極度瘋漲中,概念炒作也將隨時謝幕。比如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前,北京旅遊(000802)兩個月內股價翻番,但隨後也黯然走下神壇。

再如全聚德(002186)去年初股價最高被炒到78元,但奧運會開幕後,全聚德股價一路下跌,最低跌破20元。熊貓煙花(600599)因提供奧運會煙花而在奧運前夕受到資金追捧,但奧運開幕後,股價立即大跌。

說到操作,投資者可在瘋狂之時兌現利潤,但若沒有持有該股,也不必遺憾,因為這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誰都不知道最後一棒會在哪裡停下。

【炒作秘笈】

概念炒作「三條軍規」

一位長期炒作概念個股的私募經理告訴記者,投資者在整個概念炒作中,重要把握三項原則。

概念前期,可先期研究個股受益程度,在進行前期低位潛伏,進入一個中長期的投資時間段,這需投資者耐得住寂寞.。

其次在概念炒作中期,很多個股也不利於投資者做長線投資,因為事件性因素刺激,股價波動性較大,投資者需以波動操作為主,高拋低吸。

最後在概念炒作尾聲期間,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以看客的形態出現,友情相對論,當看到市場龍頭個股上演最後瘋狂時,不用嫉妒與羨慕,那是刀口舔血,若投資者持有該股,在可以在高潮中謝幕,兌現利潤。

飛刀投資創始人黎仕禺認為,投資者在炒作概念股的過程中,首先要貫徹個股的漲幅,若漲幅太大,就要調整風險,而個股在長時間橫盤充分調整後,才有足夠的動能上漲。另外還需關注背後的推動資金,判斷是屬於游資、私募還是公募基金。游資的操作手法是快進快出,私募基金喜歡短期拉升,而公募基金則是穩步上升的拉盤方法。

他最後表示,概念炒作獲利後要盡快兌現利潤,因為相關個股在強勢以後,價值回歸也是必然結果。

抓住時間點 「踩准」世博會

「預計上海世博會將拉動上海當年GDP增長約為5%,對長三角地區投資拉動將超過50%。」一位券商分析師如此預測。上海證券分析師屠駿認為,上海世博會展期內的客流數量是世博會對上海消費拉動最重要的基數與變數。

受益行業的時間序列

上海世博會直接與間接投資共計3000億,上海證券預測拉動消費為796~1096億元人民幣,連雲港市 滑模煙囪工程。從受益行業時間序列看,上海世博會對行業的拉動效應分為籌備階段,即世博會前,建築工程和房地產將是最為受益的行業;消費提升階段,即世博會中,餐飲旅遊、商業零售以及交通運輸行業將是最受益的版塊;後世博效應,旅遊和商業地產有望成為持續的熱點。

上海世博會本身場館建設就是很大一筆投資,同時配套的路橋、地鐵等基建投資亦將增加市場容量與相關公司的業務量。相關受益公司有隧道股份、浦東建設、上海建工、宏潤建設、精工鋼構、龍元建設等。

房地產業將受益於世博會帶來的投資效應,短期有利於價格的上漲,長期來看投資價值已經顯現。相關受益公司有上海本地的城投控股、 中華企業(行情 股吧)、 張江高科(行情 股吧)、浦東金橋、陸家嘴、世貿股份、上實發展、外高橋、萬業企業等。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酒店床位數需求量約為60萬張,而截至2007年底上海擁有酒店床位31.8萬張。在世博會期間,上海的房價和入住率仍不可避免地達到高峰。相關上市公司有錦江股份、新世界、東方明珠、外高橋、中國寶安等將受益。

另外購物支出是國內遊客最大的一項花費,占總花費的42%,7000萬人次的世博參觀人群將形成強大購買力,上海零售業因此受益明顯。據測算,世博會期間將拉動上海零售行業收入增長14.8個百分點。上海本地商貿零售公司共有七家,包括百聯股份、新世界、益民商業、上海九百、友誼股份、 豫園商城(行情 股吧)、老鳳祥等都將受益。

抓住時間點和重點個股

上海證券認為,對重要的時間節點或事件性因素的把握是主題投資策略的重要核心因素。就上海世博會主題投資而言,2010年5月1日開幕式前的倒計時活動將構成主題投資的階段性催化因素。因此,2010年1月21日 (倒計時100天)以及2010年4月30日 (開幕慶典)作為上海世博會主題投資的重要時間節點,對主題投資波段操作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個股

錦江股份(600754)

公司所管理的酒店超過100家,客房數超過30萬間,並在上海地區擁有錦江湯臣、揚子江萬麗等多家高星級酒店,將直接受益於世博會的召開。公司還擁有錦廬溫馨之門、新亞大家樂、上海肯德基和上海吉野家等上海知名餐飲名牌的股權,上述連鎖餐飲將是眾多遊客的選擇。

豫園商城(600655)

公司擁有豫園、城隍面、沉香閣等多個特色景點,被稱為老上海的根,在世博期間將成為遊客必到之地。除了旗下擁有老廟黃金、亞一金店等黃金首飾老字型大小外,公司還擁有眾多頗具特色的餐飲品牌,已經進入了世博會園區C07-G02-2-1等多個標段提供餐飲服務。

把握節奏「掘金」迪士尼

米老鼠真的要來了!中路股份(600818)、界龍實業(600836)等一隻只牛股的接連誕生。上海迪士尼帶來的不僅僅是建設期的巨額投資,建成後所帶來的巨大商機更值得關注,由其引發的A股市場上的盛宴也將漸入高潮。

米老鼠將掀投資熱潮

據相關業內人士測算,迪士尼主題樂園及配套設施區域的首期規劃開發面積,投資規模將達到250億元,一旦建成,海南 沉澱池噴砂除銹防腐,將坐擁超過2億的長三角潛在消費人群,帶動浦東乃至上海整體配套產業的發展。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迪士尼公司稱計劃在浦東興建第六個迪士尼樂園開始,相關的公司股票就一度被市場反復炒作,並形成了以迪士尼為主題的板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迪士尼園址附近擁有大量工業用地的中路股份,公司股價在消息朦朧階段就受到市場資金的熱捧,股價從2008年11月的不足5元,暴漲至2009年1月迪士尼建設消息正式公布時的20元左右,漲幅令人瞠目結舌。

「相比世博會,我更關注迪士尼概念個股,因為世博會具有時限性,而迪士尼的影響要深遠得多。」一位策略分析師向記者表示,迪士尼不完全是題材和概念,而是能給上海當地經濟帶來巨大影響的項目。

把握投資節奏成關鍵

不過,在目前一些個股已遭爆炒的情況下,分析師們建議投資者把握熱點轉換的節奏,將目光由純粹的概念性股票,轉向長期業績增長受益的股票。

財富證券則指出,根據迪士尼進程可以分建設期前、建設期、運營期三個階段,投資機會依次為房地產、建築工程以及交通運輸、酒店等行業。從香港迪士尼的經驗來看,市場資金更多的是關注最為接近的下一階段的題材股票。如在項目還不明朗的傳聞階段,土地增值為市場熱點;在項目得到政府確認後,熱點又轉到馬上要開工的一些基建、市政項目股票上。

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迪士尼項目已經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投資概念應轉到受益於項目建造以及市政配套建設的公司中來,如上海建工、浦東建設、宏潤建設。而接下來,投資熱點又將轉移到轉到錦江股份、豫園商城、百聯股份等消費類公司上來。投資者應該把握節奏,以免出現看準了行情,賺不了錢的尷尬。

重點個股

百聯股份(600631)

公司擁有22家大型百貨門店,經營面積約110萬平方米,在上海的市場份額佔20%強。上海消費受經濟危機沖擊較大,一旦需求回暖,公司業績反彈將比較明顯。公司自有物業面積達80餘萬平方米,重估價值較大,也持有大量金融股權,為股價提供了較好的安全邊際。

隧道股份(600820)

世博、迪士尼、「雙中心」建設等必然需要加大基建投入,隧道股份擁有較高的技術優勢。隧道股份占據了上海市軌道交通建設50%以上的市場份額,按照上海年均200億元的軌道交通投資額,且其中45%的比例轉化為建築企業施工產值進行估算,公司平均每年有望獲得45億元左右的上海市軌道交通施工訂單。

「亞洲雄風」有望吹動概念股

亞運會是繼奧運盛會以來,我國迎來的又一重大體育盛事。第16屆亞運會將於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國廣州進行,這股「亞運雄風」勢必將成為2010年A股市場的投資主題曲,將反復被市場挖掘炒作。 廣州市提出投資2200億元進行亞運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因此這屆亞運會的對亞運板塊的影響力將絲毫不亞於2008年的奧運板塊。

2200億投資「蛋糕」下的商機

2008年11月12日,亞運會倒計時兩周年之際,在滬深股市出現調整的背景下,廣州板塊異軍突起,35隻廣州本地股中29隻收漲,廣電運通(002152)與粵傳媒(002181)更是雙雙漲停,那天也預示著亞運概念個股正式接過奧運概念的衣缽。

面對廣州市2200億元投資「蛋糕」的誘惑,相關收益個股在2008年以來一直是蠢蠢欲動,「左行右立」白領木偶族笑迎,東方賓館(000524)、東方金鈺(600086)等個股一直受到市場資金的青睞,連續漲停更是家常便飯。而面對如此大的「蛋糕」,還有很多行業和個股將從中受益。

華西證券認為,廣州以及廣東本地上市公司,以及受益於亞運會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稱為亞運概念股。

華西證券報告認為,亞運工程建設利好最大的是廣鋼股份(600894)和廣州控股(600098)。廣鋼將受益於亞運場館建設的巨大建築用鋼需求,而廣州控股作為廣州地區主要的能源供應商,將從亞運會各項建設工程中廣泛受益,陝西 煙囪防腐工程。

其次,亞運會帶來的人流物流,將直接利好南方航空(600029)、白雲機場(600004)、粵高速等交通運輸類上市公司,馬鞍山 煙囪維修,同時東方賓館、廣州友誼(000987)、廣百股份(002187)等商業零售類上市公司也將從中受益。

此外,市場對於亞運會帶來的旅遊餐飲商機充滿預期。盡管廣州本土只有東方賓館1家相關上市公司,但深圳以及珠三角的酒店旅遊企業眾多,典型的代表如旗下擁有世界之窗等眾多主題公園的華僑城A(000069),以及深圳老牌星級酒店新都酒店(000033)等。

最後,入選亞運會特許生產商的海欣股份(600851)和東方金鈺(600086)也將受益。前者旗下全資子公司曾成功入選奧運體育紀念品生產經銷獲得成功;而後者更是奧運會貴金屬特許商品生產商,公司業績預計將在2010年11月亞運會之後達到頂峰。

重點個股

東方金鈺(600086)

公司是目前國內翡翠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已經接到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通知,公司下屬子公司深圳市東方金鈺珠寶實業有限公司已成為廣州2010年亞運會特許生產商。

熊貓煙花(600599)

熊貓煙花因奧運會煙花表演而聞名於世,其更是今年國慶60周年煙花表演的最主要供應商。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將先後舉行,期間各種慶典活動的煙花需求並不亞於去年,因此熊貓煙花仍將是亞運概念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隻股票。

物聯網「錢」景無限 眼光放近

遠望谷、東信和平、廈門信達……這些牛股讓人們記住了一個新名詞——物聯網。中金公司分析師曾令波指出,物聯網或將引發全球重大的科技革命,友情和愛情 哪個更重要。分析師也表示,物聯網概念的故事剛剛才開始,由此引發的造富神話也將繼續。

或將成市場持續熱點

從今年9月中旬開始,沉寂的半年多的科技股突然快速飆升。以遠望谷、東信和平、廈門信達、海虹控股為代表的多個股連續多個漲停。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平時頗受冷遇的個股突然成為了 「香餑餑」呢?答案就是——物聯網。

曾令波指出,隨著政府機構和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的大力推動,物聯網開始在中國破題,並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國聯證券分析師熊雲彩在物聯網2010年策略報告中指出,從終端潛在需求角度分析,物聯網的市場空間將遠大於當前的互聯網!

投資眼光放近一點

正如當初互聯網誕生時業界的憧憬與迷茫一樣,分析人士在肯定物聯網巨大的發展前景的同時,面對來自技術、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也顯得比較迷茫。提出了將「眼光放近一點」的投資策略,建議投資者圍繞短期內能夠迅速推廣、長期成長空間大的物聯網應用項目尋找投資機會。

包括中金公司曾令波在內的多位券商分析師均表示,從投資角度看物聯網發展,在未來1~2年內率先受益的是RFID(無線射頻識別)和感測器廠商,接著在2~5年內是系統集成商,最後才是物聯網運營商。所以,國聯證券分析師熊雲彩指出,在未來1~2年內,應該重點關注新大陸、東信和平等二維碼、RFID/感測器企業和SIM卡廠商。

一位私募人士也指出,考慮到市場資金炒作往往提前於公司基本面的真正改觀,投資者可以提前布局尚未真正出現的,將在物聯網發展中期受益的系統集成商。他們很有可能就在新大陸、東信和平、華工科技、長電科技、遠望谷和同方股份這些設備商中誕生,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這些公司未來的經營方向。

由於物聯網概念經過三季度的爆炒後,板塊估值已高出大盤不少,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在未來採取分批低吸的操作方式為主。

重點個股

新大陸(000997)

公司的主營業務包含信息識別、電子支付和行業IT運營支撐三大板塊。公司是目前國際上擁有二維碼核心技術的六家製造商之一。在與中國移動形成聯盟的二維碼電子回執業務的商業模式,屬國內首創,其業務正在全國范圍內迅猛發展。此外,在電子支付、IT運營支撐領域,也具有較大優勢。

長電科技(600584)

長電科技是我國半導體封裝領域的龍頭公司,公司目前已經積累了大量客戶和訂單。隨著「手機世博門票」和「手機地鐵票、手機交通卡」的逐步推廣,RF-SIM卡的封裝業務有望在2010年迎來高速增長,將成為中國物聯網發展的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張奇 李智)

載入中,請稍候......

評論載入中,請稍候...

發評論

以上網友發言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的觀點或立場。

⑤ 吉野家的歷史

吉野家是一家享有百年歷史的著名日本牛肉飯專門店,始創於1899年,在日本築地魚市場開設第一間分店。「吉野家」的名字來源於地名,日本的吉野山地區的牛肉飯最為著名,傳說是12世紀時候日本名將源義經的愛妾靜在掩護義經避難之時,在吉野山把製作牛肉飯的技巧教給了當地居民,於是牛肉飯成為當地的特產美味,「吉野家」之所以這樣取名,也是為了說明自己的牛肉飯正宗。

吉野家的「牛角」標志是由吉野家創辦人松田榮吉設計,以「橙色」作為主色,由1899年沿用至今一直保持不變。「牛角」的標志是取自吉野家英文名稱Yoshinoya的「Y」字而成;而圍繞著「牛角」的繩狀則是日本相撲中「橫綱」級的代表,「橫綱」亦即是相撲中的冠軍,象徵吉野家的食品是「橫綱」 (即冠軍) 級產品。外圍的繩狀由27粒米組成 ,即代表飯。因此整個標志的意思是Yoshinoya(吉野家)售賣「最好的牛肉飯」。

1899年 吉野家的誕生,當時為在於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魚市(大規模海鮮市場)里的一家私人餐廳。
1926年 隨著關東大地震(1923年),魚市搬往築地,吉野家也一起遷至該地。
1952年 開始24小時營業體制,成為當時的有名店鋪(公司成立時曾中斷過一個時期)。
1958年 繼承了父業的松田瑞穗社長為了使經營牛肉飯的餐廳企業化,出資100萬日元成立了吉野家(12月27日)。
1966年 牛肉飯從已往的120日元漲到200日元。
1967年 將菜單限定在牛肉飯(中碗、大碗)、雞蛋、淹菜(只有築地店因到1973年前後為止一直使用國產牛肉,價格為250日元) 。
1971年 在琦玉縣成立杉戶加工發送中心。
引進電腦(FACOM230-15)。
新橋店開始24小時營業。
1973年 為采購牛肉在丹佛成立了USA吉野家。
在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第1家FC(特許連鎖)店開業。
1975年 以「BEEF BOWL(牛肉碗飯)」為招牌商品名稱在丹佛開了第1號店。
1977年 國內連鎖店突破100家。
在美國成立YOSHINOYA WEST,INC。
1980年 申請公司更生手續。
1983年 更生計劃得到認可。SAISON集團注入資金,以資本金5億日元重新開始事業。
1986年 因為工場與物流的集中,在琦玉縣成立淹菜工場及配送中心。
1987年 比最初的計劃提前償清更生債權100億日元。
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台灣吉野家。
在日本與經營當肯多娜圈的株式會社D&C合並,公司名稱也隨之改為株式會社吉野家D&C。
1989年 為了推進信息系統化的進程,在實施向大型電腦的機種轉換的同時引進POS系統。
1990年 提出掛牌注冊申請得到社團法人日本證券協會的承認。
1991年 在香港開設吉野家。
1992年 在中國北京開設吉野家。
在洛山磯的國際研修中心成立「吉野家學院」。
1994年 在琦玉縣大利根町成立東京新工場。
1995年 將大阪與名古屋的配送中心合並為西日本配送中心。
1996年 吉野家的國內連鎖店突破500家。
1997年 在新加坡開設吉野家。
開始銷售新品種「牛鮭套餐」。
1998年 從當肯多娜圈事業中退出。吉野家完成在全國開設連鎖店的計劃。
2000年 將股票的面值由1股5萬日元改為面值5千日元的10股。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
2001年 取得環境管理系統國際標准「ISO 14001」認證。
對咖喱店「POT&POT」實行分公司制。作為株式會社POT&POT獨立。
從價格重新設計的觀點出發將牛肉飯(中碗)的價格由400日元降至280日元。
在菲律賓開設吉野家。
吉野家的內外連鎖店總和超過1,000家。
2002年 在紐約開設吉野家。在上海開設吉野家。
2003年 統括美國拓展業務的控股公司 Yoshinoya America INC.成立。
2004年 在馬來西亞開始展開吉野家店鋪。由於美國牛肉被禁止進口, 暫時停止銷售牛肉飯。
吉野家日本國內店數突破了1,000家。
在中國深圳和澳大利亞悉尼開始展開吉野家店鋪。
2006年 從12月1日起,吉野家重新開始在日本銷售牛肉飯。

⑥ 吉野家的發展歷程

1899年 吉野家的誕生,當時為在於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魚市裡的一家私人餐廳。
1926年 隨著關東大地震,魚市搬往築地,吉野家也一起遷至該地。
1952年 開始24小時營業體制,成為當時的有名店鋪(公司成立時曾中斷過一個時期)。
1958年 繼承了父業的松田瑞穗社長為了使經營牛肉飯的餐廳企業化,出資100萬日元成立了吉野家(12月27日)。
1966年 牛肉飯從已往的120日元漲到200日元。
1967年 將菜單限定在牛肉飯(中碗、大碗)、雞蛋、腌菜(只有築地店因到1973年前後為止一直使用國產牛肉,價格為250日元) 。
1971年 在琦玉縣成立杉戶加工發送中心。
引進電腦(FACOM230-15)。
新橋店開始24小時營業。
1973年 為采購牛肉在丹佛成立了USA吉野家。
在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第1家FC(特許連鎖)店開業。
1975年 以「BEEF BOWL(牛肉碗飯)」為招牌商品名稱在丹佛開了第1號店。
1977年 國內連鎖店突破100家。
在美國成立YOSHINOYA WEST,INC。
1980年 申請公司更生手續。
1983年 更生計劃得到認可。SAISON集團注入資金,以資本金5億日元重新開始事業。
1986年 因為工場與物流的集中,在琦玉縣成立淹菜工場及配送中心。
1987年 比最初的計劃提前償清更生債權100億日元。
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台灣吉野家。
在日本與經營當肯多娜圈的株式會社D&C合並,公司名稱也隨之改為株式會社吉野家D&C。
1989年為了推進信息系統化的進程,在實施向大型電腦的機種轉換的同時引進POS系統。
1990年提出掛牌注冊申請得到社團法人日本證券協會的承認。
1991年在香港開設吉野家。
1992年 在中國北京開設吉野家。
在洛山磯的國際研修中心成立「吉野家學院」。
1994年 在琦玉縣大利根町成立東京新工場。
1995年 將大阪與名古屋的配送中心合並為西日本配送中心。
1996年 吉野家的國內連鎖店突破500家。
1997年 在新加坡開設吉野家。
開始銷售新品種「牛鮭套餐」。
1998年 從當肯多娜圈事業中退出。吉野家完成在全國開設連鎖店的計劃。
2000年 將股票的面值由1股5萬日元改為面值5千日元的10股。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
2001年 取得環境管理系統國際標准「ISO 14001」認證。
對咖喱店「POT&POT」實行分公司制。作為株式會社POT&POT獨立。
從價格重新設計的觀點出發將牛肉飯(中碗)的價格由400日元降至280日元。
在菲律賓開設吉野家。
吉野家的內外連鎖店總和超過1,000家。
2002年 在紐約開設吉野家。在上海開設吉野家。
2003年 統括美國拓展業務的控股公司Yoshinoya America INC.成立。
2004年 在馬來西亞開始展開吉野家店鋪。由於美國牛肉被禁止進口,暫時停止銷售牛肉飯。
吉野家日本國內店數突破了1,000家。
在中國深圳和澳大利亞悉尼開始展開吉野家店鋪。
2006年從12月1日起,吉野家重新開始在日本銷售牛肉飯。
2011年10月7日吉野家控股公司社長安部修仁舉行公布財報的記者會,表示將力爭到2015年度結束前,把海外的集團店鋪數量從現有的470家增加至3倍,達到1500家,強化在中國等亞洲國家開店。
2012年12月,其雞肉產品牽涉「速生雞」,給其產品銷售帶來了影響。
2013年3月,吉野家315被曝食品安全丑聞。
發展現狀
經過百多年積極發展,吉野家分店遍及世界各地如北京、上海、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加州及馬來西亞等地區;時至今天,吉野家已在全球擁有超過1100間分店,為各地顧客提供日式美味食品及優質服務。吉野家主要經營各式美味日式蓋澆飯,包括煎雞飯,牛肉飯,東坡飯,咖喱雞肉飯等,牛肉飯和煎雞飯是吉野家的典型招牌菜,牛肉飯使用煮好的上好牛肉配上煮好的洋蔥,加以醬汁,放在飯上,用料和做工簡便。煎雞飯先把無骨雞胸肉放在鍋里煎到金黃,皮酥肉嫩,然後切開肉但不切皮,和煮好的西蘭花,菜花,胡蘿卜一起碼在有米飯的碗里,澆上棕色的醬汁,雞肉金黃酥脆,醬汁甜咸可口,蔬菜嬌艷欲滴,佐料不多但美味獨特,整個碗里五顏六色,令人食慾大振。蓋澆飯都用非常漂亮的日本大花瓷碗盛放,下面是米飯,上面有雞肉或牛肉,最上面澆汁,吉野家在日本是非常便宜的大眾化食品,其快捷方便而美味健康,受到很多日本人的青睞,其到中國後,售價和在日本時基本一致,中國物價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但吉野家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不是非常貴,吃一次吉野家要人均花費15-30元,只比麥當勞的消費高一點。

⑦ 有關上海世博會上證公司股票有哪些

上海世博會 時間: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點: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副主題: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經濟的繁榮 城市科技的創新 城市社區的重塑 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目標:吸引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 上海世博會概念股一覽(股票村獨家發布): 600622 嘉寶集團 近年來,嘉寶集團強勢介入到地產行業,並且在早期就大量跑馬圈地,房地產業務連續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公司在嘉定擁有的大量土地儲備,這幾年地價的上漲使得嘉寶集團的實際"身價"倍增。公司的土地儲備主要有三大塊:子公司嘉宏房產有在嘉定地區正在自主開發和未開發的土地約200畝;全資企業嘉寶奇伊房產於近期中標的嘉定區菊園西地塊(一期)配套商品房建設項目,其中建設用地211畝;公司佔30%股權的上海格林風范房產所擁有的2051畝土地,一舉成為了上海F1賽場所在地嘉定區最大的房地產儲備商。另2007年年報披露,公司出資3.95億元受讓上海市嘉定區馬陸東方豪園東地塊247畝國有土地使用權,該合同已於07年12月25日簽署。最新資料顯示,嘉定城中心土地價格已上升到約160萬/畝,嘉定部分地價更是上漲到200萬/畝左右,按最低位價格計,2100畝土地資產重估價值有望高達數百億,公司在合資公司中有30%的股權,實實在在的價值也將上百億元,這將為公司業績持續走好提供強力保障,成長前景相當美好。 600832 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將是世博會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公司正在抓住世博商機,增資全資子公司上海東方明珠國際交流有限公司,用於經營演藝中心,將實質性受惠於上海世博會。東方明珠擁有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世博演義中心和東方綠洲等上海市標志性的景區和旅遊服務設施,預計2010年東方明珠電視塔遊客人數將由目前的360萬人次/年提高到480萬人次/年,並通過浦江游覽船隊(1380座)將東方明珠塔、世博演義中心和漁人碼頭等景點連結成上海市最黃金的旅遊線路。目前公司已成功構建移動電視、手機電視、城市電視、樓宇電視四大新媒體平台,成為涵蓋上海重要市內交通網路的立體數字電視平台。 600170 上海建工 2007年11月16日,公司下屬的上海市第七建築有限公司中標世博中心工程施工總承包工程,中標價為人幣16.57億元。母公司上海建工集團承建了世博園區的「一軸四館」(世博軸、世博中心、演藝中心、主題館、中國館),同時還承建了虹橋交通樞紐、外灘通道工程、人路越江工程等。 600284 浦東建設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帶動了上海基礎設施項目的大投資,特別是浦東作為世博會場館的主要所在地,配套投資達到820億元。浦東建設背靠大股東浦發集團,作為浦東新區唯一的建築類上市公司,未來將在新一輪投資建設中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600823 世茂股份 公司作為一家商業地產股,其項目和土地儲備豐富。公司擁有福州外灘花園一期總開發面積27萬平方米,已經銷售80%左右;南京濱江新城總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可銷售面積在127萬平方米,崑山的近7萬平方米商業地產項目,上海南京路上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上海國際大都會"項目。而今年公司由於許多項目即將完工並且開始銷售,其開發的"崑山世茂華東商城"項目和"南京世茂濱江新城項目(一期)"等項目都可望年底完工,利潤有望大幅增長。最近,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大股東商業地產資產"方案已經獲得證監會有條件審核通過。公司擬非公開發行6.92億股,募資約75億元主要用於收購關聯方位於北京、上海(佘山)、江蘇、浙江、遼寧、安徽等省市的約12個商業地產項目,預計總建築面積約407萬平方米;本次發行和資產收購完成後,世茂股份將定位為一家專業從事開發和經營商業地產的公司。 600641 萬業企業 世博會將為上海帶來堪比奧運的利好效益,尤其是對上海本地大企業。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黃金城市,其土地價值可謂寸土寸金。因此,在這樣一個大都市中擁有大量土地儲備才能不斷滿足未來開發的需要。公司作為上海的地產龍頭企業,公司擁有大量位於城市中心地段的土地,土地增值潛力巨大。 600655 豫園商城 2010年世博會將在上海召開,凡舉辦大型博覽會的城市,旅遊業是最受益行業,世博會期間,上海將接待20個國家、國際組織參展團和7000萬人次遊客,有關調查報告預測,7000萬參展人員和遊客在世博會期間的直接消費總支出預計達1455億元,這對豫園商城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公司作為一隻上海本地股,其業績優異增長穩定,公司在旅遊、商業的競爭優勢尤為突出,未來將直接受益世博會的召開,公司旗下的旅遊、餐飲、百貨等產業都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有效提升公司的整體經營水平。 600748 上實發展 公司擁有大量位於城市中心地段的土地;隨著世博會召開的臨近,浦江開發力度也越來越大,大量廠房需要搬遷,這使處於浦江岸邊的公司受益匪淺,公司擁有的土地增值潛力巨大。 600754 錦江股份 公司是國內酒店業的龍頭,公司投資的12家酒店中有10家在上海,其中貢獻較多的有江湯臣大酒店、海侖賓館、建國賓館和揚子江大酒店。公司持股20%的江之星旅館有限公司旗下的經濟型酒店為248家,其中在上海有46家門店。除此之外,餐飲業也是公司經營的方向之一,公司持有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49%的股權,上海新亞大家樂餐飲有限公司50%的股權,上海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40%的股權,上海靜安麵包房30%的股權,上海江同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權。同時公司是2010年世博會的合作酒店. 600732 上海新梅 公司地處世博會選址的規劃區域內,區域優勢明顯,坐享世博會帶來的盛宴。在臨近南浦大橋的浦東工業發展區擁有230米長的浦江岸線,上海舉辦世博會將進一步提升該地區地塊的升值潛力。在實力雄厚的興盛集團入主之後,進行了大規模資產置換,先後收購了上海新梅房地產開發公司90%的股權和上海新蘭房地產開發公司51%股權,成為上海本地頗具實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公司公告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2428元,凈利潤同比增808%,09年1月23日公告08年累計凈利潤同比增長500%-1000%, 隨著世博會的臨近,公司發展值得期待。

⑧ 錦江旅遊和國旅上海哪個比較好啊有了解的么

我把2家企業的介紹發你看下,你自己比較一下。
一、
錦江國際集團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旅遊企業集團之一,以酒店、餐飲服務、旅遊客運業為核心產業,設有酒店、客運、旅遊、地產、食品、金融、商貿、教育八個事業部,注冊資本20億元,總資產165億元。集團投資和管理133家酒店、3萬余間(套)客房;擁有「上海國旅」、「上海錦旅」、「上海旅行社」等5 家國際、國內旅行社和「錦江汽車」7000輛中、高檔客車;合資經營「麥德龍」、「肯德基」、「新亞大家樂」、「吉野家」等著名品牌;控股「錦江酒店」、 「錦江投資」、「錦江旅遊」3家上市公司;投資參與美國環球影城集團在浦東興建大型著名主題樂園;合資組建錦江國際BTI商務旅行有限公司、錦江國際理諾士酒店管理學院。
上海錦江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是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主營旅行社業務的上市公司,整合了原上海中國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錦江旅遊有限公司、上海華亭海外旅遊公司、上海旅行社等上海最大、最知名的國際、國內旅行社,並依託錦江國際集團的綜合資源和優勢,成為中國旅行社行業的龍頭企業。新組建的上海錦江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33億元人民幣,總資產規模達8億元,現有員工1100人,上海地區營業網點30餘家,並將在今後3到 5年的時間里發展成一個擁有全國性網路和全球性品牌的「中國著名,世界知名」的旅遊企業。
二、
國旅集團上海有限公司零陵路營業部和雙流路營業部是隸屬於國旅集團上海有限公司,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完美旅行方案。

國旅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在上海的唯一的一家全資公司。簡稱:中國國旅(上海)或國旅上海公司。注冊資本金伍仟萬元人民幣。

中國國旅(上海)公司的戰略目標:把上海建設成為國旅總社在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接待中心、外聯中心、會展商旅服務中心和中國公民旅遊服務中心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CITS)成立於1954年,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旅行社企業集團,榮列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是500強中唯一的旅遊企業。國旅總社在海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4家分社,在全國122個城市擁有20多家控股子公司和122家國旅集團理事會成員社,總資產50億元。中國國旅於2009年成功A股上市,股票代碼:601888。

「中國國旅、CITS」已成為品牌價值高、主營業務突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中國旅遊企業,品牌價值103.64億元,居旅遊業第一。國旅總社是WTO(世界旅遊組織)在中國的第一家企業會員、中國旅行社協會會長單位,還先後加入PATA(太平洋亞洲旅行協會)、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ASTA(美國旅行代理商協會)等國際組織。2000年,國旅總社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4年國旅總社與中國免稅品(集團)總公司合並,成立了中國國旅集團公司。

⑨ 並購與退出是什麼意思

退出托市收購是什麼意思?
糧食部門的托市收購目的是穩定市場糧價、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護農民利益。根據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制定的2005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要求,當中晚秈稻市場收購價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每百斤72元時,啟動預案,由國家指定的企業按最低收購價掛牌收購。收購一定數量後,市場價格回升並穩定在最低收購價以上時停止執行。非國家指定企業可隨行就市收購。最低收購價政策不同於過去的保護價收購政策。保護價收購是指所有國有糧食企業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而最低收購價主要起托市作用。
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種:(一)首次公開上市退出(IPO)首次公開上市退出是指通過風險企業掛牌上市使風險資本退出。首次公開上市可以分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採用首次公開上市這種退出方式,對於風險企業而言,不僅可以保持風險企業的獨立性,而且還可以獲得在證券市場上持續融資的渠道。(二)並購退出並購退出是指通過其他企業兼並或收購風險企業從而使風險資本退出。由於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風險企業難以達到首次公開上市的標准,許多風險資本家就會採用股權轉讓的方式退出投資。雖然並購的收益不及首次公開上市,但是風險資金能夠很快從所投資的風險企業中退出,進入下一輪投資。因此並購也是風險資本退出的重要方式。(三)回購退出回購退出是指通過風險企業家或風險企業的管理層購回風險資本家手中的股份,使風險資本退出。就其實質來說,回購退出方式也屬於並購的一種,只不過收購的行為人是風險企業的內部人員。回購的最大優點是風險企業被完整的保存下來了,風險企業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和決策權,因此回購對風險企業更為有利。(四)清算退出清算退出是針對投資失敗項目的一種退出方式。風險投資是一種風險很高的投資行為,失敗率相當高。據統計,美國由風險投資支持的風險企業大約有20%~30% 完全失敗,60%左右受到挫折,只有5%~10%的風險企業可以獲得成功。對於風險資本家來說,一旦所投資的風險企業經營失敗,就不得不採用此種方式退出。盡管採用清算退出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資的64%),但是畢竟還能收回一部分投資,以用於下一個投資循環。因此,清算退出雖然是迫不得已,但卻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選擇。清算有三種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產清算。
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方式在,借殼上市和並購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如下:

在一般情況下,只要PE有的選,一定會選擇並購退出,因為:

發起並購的一般是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並購後會產生協同效應(synergies),例如提高原材料議價能力,減少品牌廣告支出,減少雇員等。因此,並購發起方願意支付一定的溢價。例如如果PE旗下的被收購公司的公允價值是1000塊,協同效應是100塊,並購發起方可能願意付50塊額外的錢給PE行業競爭對手更有能力向銀行舉債收購,所以潛在的收購價格會高PE可以獲得100%推出的機會(或者如果發起收購方是上市公司,則可能可以和發起收購方換股)當然,並購退出的機會不常有,因此上市推出還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方式。上市退出的不確定性在於:

因為是上市,所以在行業、股市環境不同時的差別較大,如果正逢牛市,那麼有可能上市獲得的價格甚至比並購退出高。當然,絕大部分情況下上市是要有折讓的,因為如果把價值定的很高(等於或高於公允價值),則一般該股票上市就會跌(俗語叫 didn't leave any money on the table for investors),這種情況下投資人不太願意認購該股票,所以折讓很經常上市後PE不能夠全部退出。一般情況下只能在上市時退一部分老股,剩下的等鎖股期過了才能賣,通常要半年以上,可是市場瞬息萬變。半年以後遇上金融危機可是倒了大霉了。。。借殼上市以前較為常見,主要是因為正常上市的審批手續太嚴格,而借殼上市不需要披露太多,聯大名鼎鼎的吉野家在香港上市時都是借殼的。當然,自從渾水和香椽開始攻擊借殼上市的中國公司以後,大量的中國公司退市,而且SEC審核借殼上市更嚴,四大也不怎麼接借殼上市的案子,所以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少。。。順便說一點,如果是並購退出的話,對被收購公司的成本更低。
並購基金退出案例有什麼?
有的
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種:

(一)首次公開上市退出(IPO)

首次公開上市退出是指通過風險企業掛牌上市使風險資本退出。首次公開上市可以分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採用首次公開上市這種退出方式,對於風險企業而言,不僅可以保持風險企業的獨立性,而且還可以獲得在證券市場上持續融資的渠道。

(二)並購退出

並購退出是指通過其他企業兼並或收購風險企業從而使風險資本退出。由於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風險企業難以達到首次公開上市的標准,許多風險資本家就會採用股權轉讓的方式退出投資。雖然並購的收益不及首次公開上市,但是風險資金能夠很快從所投資的風險企業中退出,進入下一輪投資。因此並購也是風險資本退出的重要方式。

(三)回購退出

回購退出是指通過風險企業家或風險企業的管理層購回風險資本家手中的股份,使風險資本退出。就其實質來說,回購退出方式也屬於並購的一種,只不過收購的行為人是風險企業的內部人員。回購的最大優點是風險企業被完整的保存下來了,風險企業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和決策權,因此回購對風險企業更為有利。

(四)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是針對投資失敗項目的一種退出方式。風險投資是一種風險很高的投資行為,失敗率相當高。據統計,美國由風險投資支持的風險企業大約有20%~30% 完全失敗,60%左右受到挫折,只有5%~10%的風險企業可以獲得成功。對於風險資本家來說,一旦所投資的風險企業經營失敗,就不得不採用此種方式退出。盡管採用清算退出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資的64%),但是畢竟還能收回一部分投資,以用於下一個投資循環。因此,清算退出雖然是迫不得已,但卻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選擇。清算有三種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產清算。
VC/PE退出是什麼意思?
VC是英文:Venture Capital的簡稱,翻譯過來為:風險投資基金

PE是英文:Private Equity的簡稱,翻譯成中文為:私人股權,但在實際中我們所說的PE是指那些專門或主要投資私人股權的各種私人資本(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或公司);即:「Private Equity Fund」意指:非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直譯為:私人股權基金而非私慕股權基金.

IPO:是英文: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簡稱,翻譯成中文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具體點講就是是指一家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向證監會出具招股說明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股票承銷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向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並購:意指一個企業法人收購另一個企業的過程我們稱之為企業並購。

退出:通常是指PE投資者通過並購方式取得高潛力企業股權後然後通過對企業進行改造與包裝從而業績大幅度的提升;最後PE投資者通過一定的方式再高價退出(目前推出方式主要有⒈公開上市(IPO)⒉同行銷售或並購⒊轉售給其他金融機構或私人股權基金⒋管理層回購前期所購入的股權的過程稱為退出)

親,以上便是您所關心問題的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生活工作愉快~!
收購公司股份是什麼意思?
1、假如你開了一家公司,投資100萬元,我收購你公司的30%的股份,向你支付30萬元,這時,你占公司70%,我佔30%,我進來了,但你並不需要離開。

2、假如你和你老婆開了家公司,你佔70%,你老婆佔30%,我收購你這家公司的股份,向你老婆支付30萬元,你老婆的30%股權過戶到我名下,你老婆離開。

3、接第2點,如果我向你支付15萬元,向你老婆支付15萬元,你們倆各將15%的股權過戶給我,我擁有30%的股權,你擁有55%股權,你老婆擁有15%,你和你老婆都不用離開。
並購基金該怎麼退出個股
並購基金是通過股權收取獲得目標企業的股權,並以資產重組提升企業的質量及運營水平,在企業運轉較好的情況下能夠獲取較好收益,當運營受到阻礙或由於資本運作流程需要退出時,方式及隨之帶來的風險都有哪些呢?

在「上市公司+PE」設立並購基金的模式下,並購退出是指PE機構選定並順利孵化投資標的企業後,上市公司對標的企業收購而實現的退出方式。
如何進行企業並購後的整合管理,對企業的並購成功有什麼意義
一‍、企業並購重組管理整合的主要問題

企業並購重組必然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它所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是變革和調整的一種驅動力,同時也是對管理的一種要求和挑戰。企業並購重組後的管理整合中對這些問題處理不當,是導致企業並購重組失敗的主要根源。企業並購重組後整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沒有進行經營業務整合

企業並購重組後,業務管理整合是決定並購成敗的重要環節。如果並購的類型屬於橫向或縱向並購,企業在生產管理、市場營銷中都要進行重組,削減重復機構,剝離與企業戰略目標不符的業務以減少內部競爭,減少重復機構,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業務管理中的這些問題不能很好地得以解決,不但不能使企業並購後能力有所增強,甚至會出現衰退。

(2)人事重組處理不當

任何並購重組活動都將面臨人員的精簡、調整與配備,並購重組整合中關於人的問題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影響企業戰略經營目標的實現。

在我國,由於現在還沒有建立起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勞動力流動市場、人才市場,而且我國社會就目前來說還沒有能力全部吸收被並購企業的員工,現階段職工安置的問題要由企業自行解決。我國企業並購整合中被並購企業的人員安置方案是整合的一個重要附加條件,有時甚至是先決條件,這個問題成為大多數國有企業並購的障礙,也是他們並購後面臨的突出問題。

(3)忽略了文化沖突

由於所有制、經營模式、行業、所在區域等方面的不同,決定了企業之間在文化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經營思想、價值觀念、工作態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強烈的文化沖突。在企業並購重組整合中,由於來源於企業之間的文化差異,出現文化沖突現象是難免的,特別是跨地域跨行業並購的情況下,這一問題會更加突出。

二、企業並購重組中管理整合一般流程

企業並購重組中管理整合流程一般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管理整合準備階段

在准備階段,一是成立管理整合團隊,組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和富有經驗的管理整合團隊,使管理整合得以高效開展的組織保證。二是進行調查研究。除了在進行購並前所進行的有關企業產品和市場、財務等方面調查外,整合前還要著重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發展歷史和文化傳統、組織結構和業務運作流程、規章制度、企業所處外部環境等方面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

(2)管理整合實施階段

管理整合行動計劃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激發組織成員對管理整合進行承諾並參與。這需要進行兩方面的工作:創造整合的意願和克服對整合的 *** 。一是創造整合的意願。人們對變革的意願取決於能否創造一種感覺得到的變革需求。這就要求人們對現狀十分不滿並被激發起來嘗試新的工作流程、新的技術或者新的行為方式,管理整合亦是如此。二是克服對管理整合的 *** 。由於購並所引發的心理問題,以及組織慣性和固有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因素,購並後被並購企業人員往往會 *** 整合。因此,要加強溝通,減輕這種毫無根據的恐懼與 *** 。

(3)管理整合的維持鞏固階段

維持鞏固階段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為管理整合提供充足的資源。進行購並後的管理整合通常需要額外的財力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組織進行管理整合的同時仍要堅持正常運營的情況下。二是維持管理整合的過程。管理整合需要時間,而且許多整合所預期的財物和組織上的利益往往落後於整合的執行。因此必須努力維持管理整合的過程,而且管理整合推動者的耐心和信心對於診斷和實施管理整合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4)管理整合評價改進階段

管理整合的最後階段,就是要對管理整合的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分......>> 股東怎樣退出公司股份?

⑩ 關於韓國和日本的快餐店

若說最為有名 恐怕不能這么形容 若是再全球范圍內日、韓兩國口碑不錯的快餐店 當屬日本的「吉野家」和韓國的「土大力」下面就分別介紹下這兩家快餐

吉野家
吉野家是一家享有百年歷史的著名日本牛肉飯專門店,始創於1899年,在日本築地魚市場開設第一間分店。
經過百多年積極發展,吉野家分店遍及世界各地如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美國加州及馬來西亞等地區;時至今天,吉野家已在全球擁有超過1100間分店,為各地顧客提供日式美味食品及優質服務。

標志

吉野家的「牛角」標志是由吉野家創辦人松田榮吉設計,以「橙色」作為主色,由1899年沿用至今一直保持不變。「牛角」的標志是取自吉野家英文名稱Yoshinoya的「Y」字而成;而圍繞著「牛角」的繩狀則是日本相撲中「橫綱」級的代表,「橫綱」亦即是相撲中的冠軍,象徵吉野家的食品是「橫綱」 (即冠軍) 級產品。外圍的繩狀由27粒米組成 ,即代表飯。因此整個標志的意思是Yoshinoya(吉野家)售賣「最好的牛肉飯」。

公司使命

吉野家一直以良心品質為本,所有食品均採用精選上等材料烹制而成,而且即叫即制,務求給予顧客最新鮮、最高品質的食品。為了能令顧客無論何時何地也能品嘗到唯一的味美,吉野家一直始終如一地追求貫注「良心」的「真正品質」,為全港市民提供快速的服務,舒適的環境以及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美食。

公司歷史

1899年 吉野家的誕生,當時為在於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魚市(大規模海鮮市場)里的一家私人餐廳。
1926年 隨著關東大地震(1923年),魚市搬往築地,吉野家也一起遷至該地。
1952年 開始24小時營業體制,成為當時的有名店鋪(公司成立時曾中斷過一個時期)。
1958年 繼承了父業的松田瑞穗社長為了使經營牛肉飯的餐廳企業化,出資100萬日元成立了吉野家(12月27日)。
1966年 牛肉飯從已往的120日元漲到200日元。
1967年 將菜單限定在牛肉飯(中碗、大碗)、雞蛋、淹菜(只有築地店因到1973年前後為止一直使用國產牛肉,價格為250日元) 。
1971年 在琦玉縣成立杉戶加工發送中心。
引進電腦(FACOM230-15)。
新橋店開始24小時營業。
1973年 為采購牛肉在丹佛成立了USA吉野家。
在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第1家FC(特許連鎖)店開業。
1975年 以「BEEF BOWL(牛肉碗飯)」為招牌商品名稱在丹佛開了第1號店。
1977年 國內連鎖店突破100家。
在美國成立YOSHINOYA WEST,INC。
1980年 申請公司更生手續。
1983年 更生計劃得到認可。SAISON集團注入資金,以資本金5億日元重新開始事業。
1986年 因為工場與物流的集中,在琦玉縣成立淹菜工場及配送中心。
1987年 比最初的計劃提前償清更生債權100億日元。
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台灣吉野家。
在日本與經營當肯多娜圈的株式會社D&C合並,公司名稱也隨之改為株式會社吉野家D&C。
1989年 為了推進信息系統化的進程,在實施向大型電腦的機種轉換的同時引進POS系統。
1990年 提出掛牌注冊申請得到社團法人日本證券協會的承認。
1991年 在香港開設吉野家。
1992年 在中國北京開設吉野家。
在洛山磯的國際研修中心成立「吉野家學院」。
1994年 在琦玉縣大利根町成立東京新工場。
1995年 將大阪與名古屋的配送中心合並為西日本配送中心。
1996年 吉野家的國內連鎖店突破500家。
1997年 在新加坡開設吉野家。
開始銷售新品種「牛鮭套餐」。
1998年 從當肯多娜圈事業中退出。吉野家完成在全國開設連鎖店的計劃。
2000年 將股票的面值由1股5萬日元改為面值5千日元的10股。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
2001年 取得環境管理系統國際標准「ISO 14001」認證。
對咖喱店「POT&POT」實行分公司制。作為株式會社POT&POT獨立。
從價格重新設計的觀點出發將牛肉飯(中碗)的價格由400日元降至280日元。
在菲律賓開設吉野家。
吉野家的內外連鎖店總和超過1,000家。
2002年 在紐約開設吉野家。在上海開設吉野家。
2003年 統括美國拓展業務的控股公司 Yoshinoya America INC.成立。
2004年 在馬來西亞開始展開吉野家店鋪。由於美國牛肉被禁止進口, 暫時停止銷售牛肉飯。
吉野家日本國內店數突破了1,000家。
在中國深圳和澳大利亞悉尼開始展開吉野家店鋪。

經營理念

積極謀求與社會的共生,通過飲食商務為創造豐富的人類社會做出貢獻。

5個經營思想

1.面向市場的思想
不能孤立於社會。而應永遠著眼於市場的變化,永遠保持為了社會的公司的思想。

2.顧客至上的思想
使我們全員成為敏感地能感覺到其顧客如何想及如何願意的具有高度感受性的社員集團。

3.否定現狀,打破現狀的思想
否定已往的經驗及維持現狀的思想,創造具有挑戰與革新精神的風氣。

4.尊重人的思想
發揮員工的個性,信任員工,實行團結一致,關心別人的經營。

5.對待工作要有強烈責任感的思想
正因為工作是嚴格的所以才是快樂的。盡職盡責的意志與勇氣讓自己成長,工作也充滿樂趣。

土大力

土大力快餐 1987年7月13日,佔地僅8平方米的「土大力」在韓國仁川齊物泊前開張營業。從此「土大力」以齊精美的室內外布局,獨一無二的新鮮美味,低廉的價格,迅速被世人認識和接受,並風靡韓國,成為當地人喜聞樂吃的品牌燒烤。目前韓國已經有2000多家「土大力」連鎖店,310家「KHAN」店鋪,「土大力」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的快餐連鎖品牌之一。

中國土大力快餐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8月6日,總公司坐落於美麗的青島海濱,佔地面積3330平方米, 建築面積1840平方米。目前在青島城陽區紅島工業園買下30畝地,投資1000萬建設的新工廠和中央廚房正在啟動,作為土大力在中國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我們將以更好的質量,穩定的價格,更快更准確的服務,滿足全國的消費者。

在全體土大力人的努力下,全國共開設12家支社,120多家分店,「土大力」的知名度和美譽在不斷提升的同時,加強了自身產品和經營模式的提升。2003年,新版土大力的出現,新的菜品,新的經營模式更具特色,更符合中國特色,更具發展潛力。2003年伊始青島公司開設了新土大力直營店8個,每個250平米以上,直屬員工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