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葯集團股價2002年幾月最高
「榜眼秀」哈葯集團年度漲幅達到81.7%,年度換手率213.2%,振145.09%,12月17日收盤價為18.76元。哈葯股份歷史最高價為27.6元
哈葯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擁有哈葯總廠、哈葯三精、哈葯六廠、哈葯中葯公司、哈葯生物、哈葯疫苗等國內知名葯品製造企業和哈葯醫葯有限公司、哈葯銷售有限公司、哈葯營銷有限公司等商業流通企業。擁有「哈葯股份」、「三精製葯」兩個上市公司,其中,哈葯集團持有哈葯股份45.06%股權,哈葯股份持有三精製葯74.82%股權。集團資產總額185億元,員工總數2萬餘人。哈葯集團融醫葯製造、貿易、科研於一體,主營業務涵蓋抗生素、化學葯物制劑、非處方葯品及保健品、現代中葯、生物工程葯品、動物疫苗、醫葯流通七大產業領域,共生產20多種劑型、1000多個品種。具備了年產原料及中間體1.5萬噸、西葯粉針20億支、中葯粉針1億支、水針1.8億支、片劑110億片、膠囊140億粒、口服液22億支、動物疫苗300億羽頭的生產能力。
⑵ 莊家是如何賺錢的如何獲利的.如何拉升股票的,慣用手法是什麼
就是低位大量買進某隻股票,然後抬轎,引誘散戶進場,最後莊家高位套現走人。包括四部分:建倉、拉高、整理、出貨。通過這種方式賺錢和獲利的。
具體方法是
拉升階段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急升走勢,這是莊家的主動收集籌碼方法,一般考慮全部成交量的50%為莊家吸籌量;一種是緩升走勢,這個時候,莊家往往是進貨和出貨在同時進行,不斷地賺取差價降低成本。可以認為莊家的吸籌量大約在25%到35%之間。
(2)哈葯集團股票怎麼賣擴展閱讀
莊家,指能影響金融證券市場行情的大戶投資者。通常是佔有50%以上的發行量,有時莊家控量不一定達到50%,看各品種而定,一般10%至30%即可控盤。因交易量和資金量巨大,所以在期貨市場上很少出現莊家。 莊家也是股東。莊家通常是指持有大量流通股的股東。莊家坐莊某股票,可以影響甚至控制它在二級場的股價。莊家和散戶是一個相對概念
參考資料:網路-莊家
⑶ 哈葯集團制葯六廠股票是否分過紅
分過。
2011年04月08日 2010年12月31日 2010年度:10轉3派5.8元(含稅,扣稅後10派5.22元)
2010年04月30日 2009年12月31日 09年度:10派4.9元(含稅;扣稅後10派4.41元)
2009年04月30日 2008年12月31日 08年度:10派5.9元(含稅;扣稅後10派5.31元)
2008年08月01日 其他 流通股東每10股獲0.07股
2008年04月30日 2007年12月31日 10派1.00元(含稅;扣稅後10派0.9元)
2004年04月20日 2003年12月31日 10轉3派1元(含稅,扣稅後10派0.8元)
2003年07月11日 2002年12月31日 10轉5派1.20元(含稅,扣稅後10派0.96元)
對於看見有人說分紅的問題,我想多說幾句,如果一個公司分紅,一般來說業績好,才可能分紅,雖然說我們股民不能只靠分紅,但分紅會帶來一些預期,所以使供小於求使得股票價格上漲,這個帶來的效益值得關注。但分紅一定會帶來財富效應,而且有時候不見得少。
⑷ 問幾個關於股票的問題
1:是。但是公司在市場上發行的股票占公司總股本的50%以下。至少有51%以上的股票在大股票東手裡。
2:因為股票的流通量多了
3:完全正確。但是你無法號召全國所有的人買一個股票。
4:買賣股票是股民之間轉讓行為,有人買入就必須有人賣出才能成交。反之如果一個股票的價格漲到一定高度後,就沒有人再願意買入,那這個股票就一分不值(因為要想賣出股票就必須有人買入才能成交)。
⑸ 經常說莊家出貨,那麼究竟是誰在接盤如題 謝謝了
莊家一般都是在股票有特大利好或上漲預期時出貨的,這時許多散戶紛紛殺入,成了賣方的主力軍,如1997年的四川長虹,今年的漢威電子。當然也不排除有其他主力接盤,如2001年的哈葯集團。
⑹ S哈葯(600664)的股權結構是什麼它的行業產業背景是什麼
股票代碼 600664
公司名稱(中) 哈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注冊地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昆侖商城隆順街2號
辦公地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431號
行業分類 醫葯製造業
公司經營范圍 購銷化工原料及產品(不含危險品、劇毒品),按外經貿部核準的范圍從事進出口業務
法人代表 郝偉哲
董事會秘書 孟曉東
聯系人
工商登記號碼 2301091345031(5-1)
所在地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431號
注冊資本(元) 1242005473.0000
公司成立時間 1991-12-28 0:00:00
經辦律師
經辦會計師 00046441
經辦評估人員 00046441
公司簡介 哈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91年12月28日經哈爾濱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哈體改發(1991)39號文批准,由原「哈爾濱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立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截止2005年12月31日,本公司注冊資本為1,242,005,473.00元,其中:國有法人股431,705,866.00元,社會公眾股810,299,607.00元。
總股本 1242005473 流通股本 流通A股 810299607 未流通股 國家股 431705866
S哈葯(600664)公告稱,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關於精氨酸等354種葯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平均降幅20%,最大降幅85%。公司認為,該次調整將對公司業績進一步造成影響,並給公司帶來了更大的經營壓力,經初步測算,公司2007年度利潤預計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針對上述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S哈葯表示,將積極研究應對措施,適時調整營銷策略,降低成本費用,調整產品結構,培育新的投資方向,尋找效益增長點,以減少降價等不利因素給公司帶來的業績影響.
因南方證券違法違規高比例持股,哈葯(600664)一直無法啟動股改。但令哈葯為難的事並不止有這一件。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於精氨酸等354種葯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此次降價是歷次葯品價格調整中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次,平均降幅20%,最大降幅85%。哈葯稱,發改委再次出台的降價政策,對公司業績進一步造成影響,並給哈葯帶來了更大的經營壓力,經初步測算,哈葯2007年度利潤預計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從2006年以來,發改委已連續三次調低葯品價格。同時原材料漲價、企業競爭加劇等因素,使不少老牌醫葯企業的日子難過起來。白雲山(000552)預計2006年利潤將同比下降50%-100%。同仁堂(600085)2006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18.59%;九芝堂(000989)2006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25.56%。 哈葯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3.57億元,同比增長1.21%。哈葯稱,公司通過品牌營銷、節約挖潛以及產品結構調整等措施,化解了部分不利影響,遏制了哈葯的業績下降趨勢。但2007年以來,受前期不利因素的持續影響,哈葯部分主導產品出現了銷售受阻和市場下滑,加之葯品再次降價,使哈葯面臨利潤大幅下降的風險。 對於2007年,有分析師認為醫葯行業監管將更加嚴厲,醫葯行業經營環境較之2006年仍不容樂觀,在2007年行業深層次洗牌過程中,醫葯企業業績分化將愈加明顯。
⑺ 哈葯集團的股票怎麼樣
現在叫哈葯股份,有國內影響力的幾個葯品品牌,有很好的業績,出過事,有過主力的輪翻炒作,現在最好的不要考慮
⑻ 哈葯股份首次年虧損超10億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針對公司首虧的原因等問題,哈葯股份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以公告內容為准。根據2020年財報,哈葯股份虧損超10億元,為公司自1993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虧損。其中,哈葯股份工業板塊和商業板塊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海外投資失利是哈葯股份業績巨虧的又一重要原因。2018年2月,哈葯股份收購了國際保健品、營養品等膳食營養補充劑品牌GNC 40.1%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然而,GNC在2020年6月向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這致使哈葯股份超20億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⑼ 哈葯股份是怎麼了怎麼一路下跌
原因有以下幾點。
⒈長期以來,哈葯集團的營銷完全依靠巨額的廣告宣傳拉動,營銷人員僅僅是等著分銷商上門拿貨,毫無渠道管理意識。張懿宸曾去葯店調研,發現哈葯集團的葯永遠方擺在貨架最不顯眼的地方,因為營銷人員根本沒有渠道概念,也根本沒人管。為此,張懿宸重金聘請波士頓咨詢公司為哈葯設計解決方案。 但當咨詢團隊向哈葯管理層講解改進思路後,哈葯的營銷體制仍無起色。這一僵局持續到2011年。
⒉伴隨著政策環境的變化以及抗生素濫用勢頭被遏制,哈葯集團銷售急轉直下,張懿宸最終借勢「逼迫」哈葯實現營銷轉型。即使兵臨城下,有關銷售體制的轉型仍持續了整整兩年。究其原因在於利益。原來哈葯產品好賣,營銷人員均坐等葯店上門求購,通過決定賣給誰或不賣給誰,就可從中漁利。
⒊同樣頭痛的還有現金管理。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財和各子公司資金集中管理之前,哈葯集團下屬各子公司均各自為戰,哈葯六廠、哈葯三精長期有大量資金閑置在賬上,另一些分公司如中葯二廠、中葯三廠卻要為擴大生產而拆借高息貸款,這一局面曾長期無法得到糾正。
拓展資料
即使當中信資本派出的財務總監試圖扭轉時,各部門仍極力阻撓,甚至連哈葯管理層也認為此事牽動利益太多而無法推行。無奈之下,一向溫和的張懿宸不得不親自出面,向哈葯管理層撂下「不幹就翻臉」的狠話。
為了推動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統一各子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力度,張懿宸曾嚴厲要求每天下午結算後將分公司賬戶上的資金強制劃走,而非由分公司自主上繳,待富到第二天上班前,再將當天所需資金轉回分公司賬戶。即使如此力推,平台的搭建仍耗費半年之久。
因為涉及利益眾多,有時甚至連張懿宸親自出馬也無濟於事。例如中信資本針對哈葯集團采購系統及廣告系統的整合至今仍未完成—同一時段,同樣的廣告時長,同一個電視台,不同分廠的采購價格仍很懸殊。 除了整合舊病難醫的管理系統,國企的日常管理亦是頑疾。
哈葯集團地處東北,每年都要采購數萬噸的煤炭用於生產和取暖。在此過程中,大量的煤炭被盜運出廠,燃煤購置金額長期高居不下。中信資本曾希望用電子化采購平台打擊此類問題。但平台上線後,購煤成本並沒有得到股降低。疑竇叢生的張懿宸便派人前往購煤現場勘察。
調查發現,駛入廠區的運煤車在過磅之後,竟只卸下半車煤就鋪好偽裝布匆匆離去。偷盜里應外合,手法之高明甚至連攝像頭都無濟於事。哈葯集團管理層曾為此報警,但警方趕到現場時,所有嫌疑人早已勝利逃走,警方也表示此案無法找到確鑿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