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1967年王安公司股票首次上市
擴展閱讀
亞錦科技股票代碼 2025-07-01 15:33:35
澳大利亞股票交易官網 2025-07-01 15:00:48

1967年王安公司股票首次上市

發布時間: 2021-06-20 10:53:27

1. 美國前王安電腦公司董事長馮源泉現怎樣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它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 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至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年收入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僱傭了3 15萬員工。而王安本人,也以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臍身美國十大富豪之列。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 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4年前,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現在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3年前,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醫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是什麼使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年輕電腦帝國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崩潰了呢?當然,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在經營上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日新月異的優勢,可謂王安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以他的天才,居然沒有發現向更廉價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個人電腦,必將淘汰他的功能單一的文字處理機和大體型的微機。當IBM等公司致力發展個人電腦之際,王安卻不聽下屬勸告,拒絕開發這類產品。當電腦行業向更開放、更工業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時,王安卻堅持自己老一套的專有的生產線。這時王安公司的產品不但未趕上發展兼容性高的個人電腦這一電腦新潮流,而且失去了王安電腦原有的寶貴特徵和性能。在電腦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新產品開發與市場脫離必然導致一個公司的失敗。

此外,王安公司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背離了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反而像許多華人企業一樣,延續傳統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親,造成用人不當。1986年11月,王安以"虎父無犬子"的心態,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其實王烈出掌研究部門時就表現不佳,1983年他宣布推出的10餘種產品無一兌現。由於他才識平庸,缺乏父輩的雄風,加之不很了解公司業務,令董事會大失所望,一些追隨王安多年的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去,公司元氣大傷。從1986年底王烈赴任至1988年中,僅1年多時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後,王安公司每況愈下,不僅逐漸失去市場,也逐漸失去了顧客的信心。

還有,在最後關鍵性的3年中,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有作出堅決的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成本。他們沒有生產出為更多客戶所期待的新產品,反而通過對已售出產品的維修,軟體換代和其它附加費從顧客兜 榨取錢。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上帝"信任的做法,也必然會將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王安公司對其客戶基礎造成的最大傷害,是該公司近年來大幅度提高了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的更換軟體的費用。無論誰購買了王安公司的大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的費用,而以前這項費用只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那些王安電腦的銷售公司的關系也極度惡化,那些公司專向有特別要求的客戶出售特製的王安電腦系統。當這些公司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電話詢問王安公司的工程師時,競要每次收費175美元。凡此種種,不但失去了顧客的信任,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合作夥伴,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衰敗,這就是王安的慘劇。

愛德華 米勒是著名的經營專家,他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的公司。1989年9月3日,垂暮多病的王安博士親自下令大兒子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這一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了堅定的信心,當時,他簡直被當成了王安公司的救世主。他訂下3年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年收入100萬美元。他的加入給股民又一次帶來了希望,王安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25美分,達到6 25美元。

米勒上任後,果然表現出了他在處理債務方面的才幹,迅速緩解了致命的財務困難。1年內,他大幅減少了附有義務要求的銀行債務,成功地將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這部分債款大部分是靠出售分公司的資產和賣掉台灣一家工廠30%的股份所得到的資金償付的。

但是,對於電腦這一高科技的新興產業來說,米勒有其致命的缺點——他是個新手,因此他無法有效地解決王安失敗的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出新產品。由於他對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以不能正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的研製進度,也不能成功地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製活動。他曾許諾要生產一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的工業標准電腦,但到1991年底他還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開發。他甚至聲稱要在原有的圖文兼容機的市場基礎上把公司變成一個軟體公司。這一切使王安公司趕上世界潮流的機會再次喪失了。

原有客戶已逐漸用個人電腦取代了王安公司的文字處理機,而其它的潛在客戶中又對王安公司的發展狀況心存疑慮。資訊開發顧問特納先生說:"他們失敗於沒有接受開放系統,而他們一旦開始著手,又落後太多。"是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停滯不前甚至進步緩慢都將使企業為時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也沒有保住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客戶的信任。他在某些方面行動太遲緩了。例如,本來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可是直到幾個月後使公司元氣大傷的停工之後,他才將其付諸實施。許多傷害顧客的規定和做法,也未能被盡早地禁止。這樣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沒有客戶的公司是無法生存的。

而且,米勒錯誤地估計了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他一廂情願地盲目樂觀,甚至就在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之前僅幾刻鍾,他還在預告利潤的回升。

無論如何,愛德華 米勒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致命的債務和一連串的決策失誤,使公司一次次錯過了重振雄風的良機,機會轉瞬即逝,造成的損失則已是不可挽回了。

僅僅10年之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的股票曾在相當長的時間保持在頂峰的42 5美元。這樣的鼎盛時期實在太短暫了,當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的財務狀況曝光後,王家B種普通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年2月份的75美分,一天就下降了37 5美分。在這之前股市瘋狂的3天中,有超過800萬美元的股票易手。

在百般無奈之中,愛德華 米勒申請了破產保護。他說,提出破產保護是為了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後的王安公司將成為更精簡、更專業化而且更具競爭性的公司,員工將由1 3萬人裁至8000人。以王安公司目前財務和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的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在下去,申請破產保護是唯一的出路。重組後王安公司,重點將不再是電腦硬體的研製和生產,而是轉向軟體的開發和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國的破產法,申甫穿顛費郯渡奠殺訂輯請減產保護並不等於破產。眾多的中國人仍懷著善意在關注著王安公司的動向。畢竟,王安作為一個中國人,開拓了為千千萬萬中國人自豪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因此,對王安公司,中國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不希望看到王安博士以一生心血澆灌的美麗夢想如此地破滅,他們期待著王安公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創造東方的又一奇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則是嚴峻的。呈現在王安公司面前的,是一條看不清終點的路。評點

王安,一個到美國闖天下的中國人,用短短20多年的奮斗,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現代神話。而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神話又破滅了,為什麼呢?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大企業領導人的作用的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了3位總裁,3位總裁不同的才乾和風格,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是王安本人,青年乃至中年的王安,雄心勃勃,有膽有識。他作為一個電腦博士,有常人難以比擬的創造性。而這種獨到的創新能力對電腦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階段的王安公司也因此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了。晚年的王安,不但夫去了敏銳的判斷力,而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成為事業發展的障礙,王安公司也因此失去了電腦行業中領先的地位,開始走向衰落。

如果這時的王安能夠幡然醒悟,那麼王安公司必然會柳暗花明了。可惜,他任人唯親,育目地讓大兒子接替自己。這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無特長,不但不能弭補過去的失誤,而且使公司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這時,公司的第三位總裁愛德華 米勒出現了。多次受命於危難之中的米勒本應是個恰當的人選。但是,人們忽略了他對電腦行業一竅不通這一致命缺陷。雖然債務處理方面的特長幫助王安公司成功地減少了債務,但是,電腦企業興盛的根本應是開發產品,增加收入,這對於米勒來說,實在是強人所難了。所以,他終於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年中戲劇性的發展變化實在理所必然了。這深刻的教訓,今天的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王安自海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於海交通、哈佛讀於1948獲哈佛博士位久發明"磁蕊記憶體"提高電腦貯存能力1951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磁蕊記憶體專利權賣給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勃勃王安並滿足於安逸享樂事業執著追求使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推新用電晶體製造桌電腦並由始王安電腦公司功歷程
王安公司其20斷新創造推陳新舉使事業蒸蒸1972公司研製功半導體文字處理機兩推種電腦第二代美辦公室必備設備科研工作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新月異迅速佔領市場王安公司產數電腦、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及其辦公室自化設備都走代前列

任何公司發展都帆風順王安公司例外早60代期由於公司初期意錯板王安博士雄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快公司實力難承受壓力能四處借貸終負債累累19678月23公司債權銀行壓力能發行250萬美元股票償債務令意想竟王安公司飛黃騰達起點原由於公司業績深受眾信賴公司股票每股12 5美元市收盤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間王安家族擁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超級富豪

至1986前王安公司達鼎盛期收入達30億美元美《幸福》雜志所排列500家企業名列146位世界各僱傭3 15萬員工王安本20億美元財富臍身美十富豪列

幸運並非總眷顧著王安公司80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絕症同王安公司由於連串重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6月30王安公司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4總收入額降16 6億美元同王安公司市場價值56億美元跌至足1億美元4前鼎盛期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現卻減至8000十幾前王安公司神奇崛起般驚速度衰敗

實際早3前王安公司已陷入資金醫乏困境王安王烈仍公司前景充滿信"我擁30億美元收入決能垮台"王烈自信說道

事實證明錯王安公司產業損失相慘重申請《破產》第十章"破產保護"前3月痛苦煎熬王安公司沒新投資者深陷債務困境王安公司似乎劫難逃近全部資產四巨額損失赫逼近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功重組債務規模銳減甚至能繼續事電腦行業悲慘處境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且王安公司股東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曾擁價值近16億美元股票輝煌燦爛帝夢想破滅"竟黯淡奈尾聲啊

使強繁榮輕電腦帝短短五六崩潰呢?原復雜首先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新晚王安失蓬勃向進取精神經營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原新月異優勢謂王安公司衰落原才居沒發現向更廉價功能化向發展電腦必淘汰功能單文字處理機體型微機IBM等公司致力發展電腦際王安卻聽屬勸告拒絕發類產品電腦行業向更放、更工業化、標准化向發展王安卻堅持自套專產線王安公司產品未趕發展兼容性高電腦電腦新潮流且失王安電腦原寶貴特徵性能電腦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行業新產品發與市場脫離必導致公司失敗

外王安公司衰落另重要原背離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通用式反像許華企業延續傳統家族管理式任唯親造用198611月王安"虎父犬"態顧眾董事部屬反任命36歲王烈公司總裁其實王烈掌研究部門表現佳1983宣布推10餘種產品兌現由於才識平庸缺乏父輩雄風加解公司業務令董事失所望些追隨王安高層管理員憤離公司元氣傷1986底王烈赴任至1988僅1間公司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9月病危王安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王安世王安公司每況愈僅逐漸失市場逐漸失顧客信

關鍵性3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作堅決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本沒產更客戶所期待新產品反通已售產品維修軟體換代其附加費顧客兜 榨取錢種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帝"信任做必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報》析王安公司其客戶基礎造傷害該公司近幅度提高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更換軟體費用論誰購買王安公司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費用前項費用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些王安電腦銷售公司關系極度惡化些公司專向特別要求客戶售特製王安電腦系統些公司技術面問題用電詢問王安公司工程師競要每收費175美元凡種種失顧客信任且極傷害合作夥伴終導致挽衰敗王安慘劇

德華 米勒著名經營專家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公司19899月3垂暮病王安博士親自令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堅定信簡直王安公司救世主訂3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收入100萬美元加入給股民帶希望王安公司股票價格升25美達6 25美元

米勒任表現處理債務面才幹迅速緩解致命財務困難1內幅減少附義務要求銀行債務功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部債款部靠售公司資產賣掉台灣家工廠30%股份所資金償付

於電腦高科技新興產業說米勒其致命缺點——新手效解決王安失敗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新產品由於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能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研製進度能功組織力物力進行研製曾許諾要產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工業標准電腦1991底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發甚至聲稱要原圖文兼容機市場基礎公司變軟體公司切使王安公司趕世界潮流機再喪失

原客戶已逐漸用電腦取代王安公司文字處理機其潛客戶王安公司發展狀況存疑慮資訊發顧問特納先說:"失敗於沒接受放系統旦始著手落太"高速發展行業停滯前甚至進步緩慢都使企業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沒保住公司賴存基礎——客戶信任某些面行太遲緩例本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直幾月使公司元氣傷停工才其付諸實施許傷害顧客規定做未能盡早禁止顯易見:沒客戶公司存

且米勒錯誤估計所面臨嚴峻形勢廂情願盲目樂觀甚至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前僅幾刻鍾預告利潤升

論何德華 米勒沒王安公司"救世主"致命債務連串決策失誤使公司錯重振雄風良機機轉瞬即逝造損失則已挽

僅僅10前80代初期王安公司股票曾相間保持頂峰42 5美元鼎盛期實太短暫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財務狀況曝光王家B種普通股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2月份75美降37 5美前股市瘋狂3超800萬美元股票易手

百般奈德華 米勒申請破產保護說提破產保護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王安公司更精簡、更專業化且更具競爭性公司員工由1 3萬裁至8000王安公司目前財務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申請破產保護唯路重組王安公司重點再電腦硬體研製產轉向軟體發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破產申請減產保護並等於破產眾仍懷著善意關注著王安公司向畢竟王安作拓千千萬萬自豪事業取舉世矚目偉王安公司著種特殊情希望看王安博士血澆灌美麗夢想破滅期待著王安公司打漂亮翻身仗創造東奇跡

願望美現實則嚴峻呈現王安公司面前條看清終點路評點

王安美闖用短短20奮斗創造價值幾十億美元現代神短暫輝煌僅僅10間神破滅呢?才重要性尤其企業領導作用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3位總裁3位總裁同才幹風格應著公司同發展階段首先王安本青乃至王安雄勃勃膽識作電腦博士難比擬創造性種獨創新能力電腦新月異行業說必少階段王安公司驚速度崛起晚王安夫敏銳判斷力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事業發展障礙王安公司失電腦行業領先位始走向衰落

王安能夠幡醒悟王安公司必柳暗花明惜任唯親育目讓接替自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特能弭補失誤且使公司雪加霜江河

公司第三位總裁德華 米勒現受命於危難米勒本應恰選忽略電腦行業竅通致命缺陷雖債務處理面特幫助王安公司功減少債務電腦企業興盛根本應發產品增加收入於米勒說實強所難所終於沒王安公司"救世主".

由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戲劇性發展變化實理所必深刻教訓今我更要引戒

2. 中國A股最早上市的公司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首批有8隻股票掛牌交易,分別為:延中實業(600601)、真空電子(600602)、飛樂音響(600651)、愛使股份(600652)、申華實業(600653)、飛樂股份(600654)、豫園商場(600655)、浙江鳳凰(600656)。

1、延中實業是滬市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屬於「三無」概念股,且盤子小,爭奪其控股權的斗爭在中國股票市場中多次掀起波瀾。1993年深寶安收購延中實業是其第一次遭遇舉牌,也打響了中國上市公司收購的第一槍。

2、「真空電子」曾是證券市場上「老八股」的龍頭股,「真空B股」則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個B股。1996年年底開始資產結構改造。1997年3月,當上海市市委、市府決定對廣電集團進行重組時,真空電子的國有股股東變更為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

(2)1967年王安公司股票首次上市擴展閱讀

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投資瓮靜安區分公司股票買賣正式開業,建國後首次開市股票交易櫃台。在此櫃台上發行了滬市最早的八張股票,俗稱「老八股」。「老八股」是一種歷史遺產,股市是20年改革開放中最為搶眼的成果之一。

「老八股」的試點性質,最終使中國實現了通過市場豆漿渠道解決企業經濟困境的目的,這一示範將就推動了大批國有企業紛紛進入股市。現收藏於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這八家企業共同特點是規模不大、多是集體性質企業、還有的地處城市郊區。

譬如,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區的第一家發行股票企業,而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廟商場,是一家集體企業。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既沒有交易所,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現必然帶有很強的試水性質。

3. 中國網路公司中,誰的股票最早在納斯達克上市

應該是中華網

4. 中國網路公司中,誰的股票最早在納斯達克上市大神們幫幫忙

最早的是中華網 一共12家 中華網 2000年7月13日 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網站,上市當天股價從20美元漲到67美元,創造了超額認購40倍,開盤當日股價就翻兩倍的紀錄 盛大互動娛樂公司 2004年5月13號 上市價格每股13美元 網易2000年6月30號 網易的發行價定為每股15.50美元,雖然該股在首個交易日曾沖到17美元,但盤中一度跌至10.75美元,至下午4時收市時,以12.165美元的價格書寫了網易上市第一天的歷史,跌幅高達20%。 搜狐2000年7月12日 13.03美元開盤,曾經一度下滑至12.60美元,最後報收於13.00美元。 新浪2000年4月13日 每股定價為17美元,共發行400萬普通股,募集資金6800萬美元。上市當天開盤價為17.75美元,最高價為29.125美元,最低價為17.75美元,收盤價為20.6875美元。 攜程旅行網 2003年12月9日 首日納市交易,發行價18美元,開盤價24.01美元;截至收盤,其股價較發行價漲15.94美元,漲幅88.56%;較開盤價漲9.93美元,漲幅41.36%,至33.94美元。上市當天就暴漲88.6%,成為納斯達克市場過去三3年來開盤當日漲幅最高的一隻股票 無憂招聘網 2004年9月29日 開盤價18.98美元,報收於21.15美元,漲幅達51.07%,成交量達6,068,355股。該股在首日交易中最高漲至22.9美元。 e龍旅行網 2004年10月28號 發行價為13.5美元,開盤價為22美元,開盤後即一路下跌,最低下探至13.96美元。報收於14.4美元,首日交易漲6.67%,成交量為5,746,614股 Tom Online 2004年3月10號 以15.75美元開盤,共發行8億股美國預托股票。 空中網 2004年7月9日 發行1000萬股,發行價10美元/股。開市後不久就跌破發行價,一度跌至9.75美元。在最後收盤時,則以10.10美元收盤,比發行價略高。 靈通網 2004年3月4日 公司股票以每股19美元高價開盤,當日收於17.47美元。掌上靈通藉此募集資金約為8470萬美元。掌上靈通公司此次以發行存托憑證 ADR 的形式上市,共發行了515萬單位ADR,再加上向某些特定的股東發售的91萬單位ADR,共計606萬單位。其中每單位ADR代表10股普通股。 百渡2005年8月5日 招股說明書顯示,2003年網路凈虧損人民幣8883萬元,而在2004年已經扭虧為盈,並且有人民幣1.2億元的盈餘。在2002年到2004年期間,網路主營業務收入的年均增長幅度達到了驚人的225%. 發行商: 網路公司 股票代碼:BIDU 最早的是中華網

5. 誰知道有關王安電腦的一些事件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它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 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至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年收入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僱傭了3 15萬員工。而王安本人,也以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臍身美國十大富豪之列。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 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4年前,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現在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3年前,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醫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是什麼使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年輕電腦帝國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崩潰了呢?當然,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在經營上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日新月異的優勢,可謂王安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以他的天才,居然沒有發現向更廉價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個人電腦,必將淘汰他的功能單一的文字處理機和大體型的微機。當IBM等公司致力發展個人電腦之際,王安卻不聽下屬勸告,拒絕開發這類產品。當電腦行業向更開放、更工業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時,王安卻堅持自己老一套的專有的生產線。這時王安公司的產品不但未趕上發展兼容性高的個人電腦這一電腦新潮流,而且失去了王安電腦原有的寶貴特徵和性能。在電腦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新產品開發與市場脫離必然導致一個公司的失敗。

此外,王安公司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背離了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反而像許多華人企業一樣,延續傳統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親,造成用人不當。1986年11月,王安以"虎父無犬子"的心態,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其實王烈出掌研究部門時就表現不佳,1983年他宣布推出的10餘種產品無一兌現。由於他才識平庸,缺乏父輩的雄風,加之不很了解公司業務,令董事會大失所望,一些追隨王安多年的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去,公司元氣大傷。從1986年底王烈赴任至1988年中,僅1年多時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後,王安公司每況愈下,不僅逐漸失去市場,也逐漸失去了顧客的信心。

還有,在最後關鍵性的3年中,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有作出堅決的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成本。他們沒有生產出為更多客戶所期待的新產品,反而通過對已售出產品的維修,軟體換代和其它附加費從顧客兜 榨取錢。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上帝"信任的做法,也必然會將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王安公司對其客戶基礎造成的最大傷害,是該公司近年來大幅度提高了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的更換軟體的費用。無論誰購買了王安公司的大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的費用,而以前這項費用只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那些王安電腦的銷售公司的關系也極度惡化,那些公司專向有特別要求的客戶出售特製的王安電腦系統。當這些公司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電話詢問王安公司的工程師時,競要每次收費175美元。凡此種種,不但失去了顧客的信任,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合作夥伴,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衰敗,這就是王安的慘劇。

愛德華 米勒是著名的經營專家,他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的公司。1989年9月3日,垂暮多病的王安博士親自下令大兒子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這一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了堅定的信心,當時,他簡直被當成了王安公司的救世主。他訂下3年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年收入100萬美元。他的加入給股民又一次帶來了希望,王安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25美分,達到6 25美元。

米勒上任後,果然表現出了他在處理債務方面的才幹,迅速緩解了致命的財務困難。1年內,他大幅減少了附有義務要求的銀行債務,成功地將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這部分債款大部分是靠出售分公司的資產和賣掉台灣一家工廠30%的股份所得到的資金償付的。

但是,對於電腦這一高科技的新興產業來說,米勒有其致命的缺點——他是個新手,因此他無法有效地解決王安失敗的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出新產品。由於他對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以不能正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的研製進度,也不能成功地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製活動。他曾許諾要生產一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的工業標准電腦,但到1991年底他還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開發。他甚至聲稱要在原有的圖文兼容機的市場基礎上把公司變成一個軟體公司。這一切使王安公司趕上世界潮流的機會再次喪失了。

原有客戶已逐漸用個人電腦取代了王安公司的文字處理機,而其它的潛在客戶中又對王安公司的發展狀況心存疑慮。資訊開發顧問特納先生說:"他們失敗於沒有接受開放系統,而他們一旦開始著手,又落後太多。"是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停滯不前甚至進步緩慢都將使企業為時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也沒有保住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客戶的信任。他在某些方面行動太遲緩了。例如,本來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可是直到幾個月後使公司元氣大傷的停工之後,他才將其付諸實施。許多傷害顧客的規定和做法,也未能被盡早地禁止。這樣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沒有客戶的公司是無法生存的。

而且,米勒錯誤地估計了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他一廂情願地盲目樂觀,甚至就在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之前僅幾刻鍾,他還在預告利潤的回升。

無論如何,愛德華 米勒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致命的債務和一連串的決策失誤,使公司一次次錯過了重振雄風的良機,機會轉瞬即逝,造成的損失則已是不可挽回了。

僅僅10年之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的股票曾在相當長的時間保持在頂峰的42 5美元。這樣的鼎盛時期實在太短暫了,當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的財務狀況曝光後,王家B種普通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年2月份的75美分,一天就下降了37 5美分。在這之前股市瘋狂的3天中,有超過800萬美元的股票易手。

在百般無奈之中,愛德華 米勒申請了破產保護。他說,提出破產保護是為了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後的王安公司將成為更精簡、更專業化而且更具競爭性的公司,員工將由1 3萬人裁至8000人。以王安公司目前財務和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的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在下去,申請破產保護是唯一的出路。重組後王安公司,重點將不再是電腦硬體的研製和生產,而是轉向軟體的開發和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國的破產法,申請減產保護並不等於破產。眾多的中國人仍懷著善意在關注著王安公司的動向。畢竟,王安作為一個中國人,開拓了為千千萬萬中國人自豪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因此,對王安公司,中國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不希望看到王安博士以一生心血澆灌的美麗夢想如此地破滅,他們期待著王安公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創造東方的又一奇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則是嚴峻的。呈現在王安公司面前的,是一條看不清終點的路。評點

王安,一個到美國闖天下的中國人,用短短20多年的奮斗,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現代神話。而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神話又破滅了,為什麼呢?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大企業領導人的作用的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了3位總裁,3位總裁不同的才乾和風格,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是王安本人,青年乃至中年的王安,雄心勃勃,有膽有識。他作為一個電腦博士,有常人難以比擬的創造性。而這種獨到的創新能力對電腦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階段的王安公司也因此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了。晚年的王安,不但夫去了敏銳的判斷力,而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成為事業發展的障礙,王安公司也因此失去了電腦行業中領先的地位,開始走向衰落。

如果這時的王安能夠幡然醒悟,那麼王安公司必然會柳暗花明了。可惜,他任人唯親,育目地讓大兒子接替自己。這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無特長,不但不能弭補過去的失誤,而且使公司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這時,公司的第三位總裁愛德華 米勒出現了。多次受命於危難之中的米勒本應是個恰當的人選。但是,人們忽略了他對電腦行業一竅不通這一致命缺陷。雖然債務處理方面的特長幫助王安公司成功地減少了債務,但是,電腦企業興盛的根本應是開發產品,增加收入,這對於米勒來說,實在是強人所難了。所以,他終於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年中戲劇性的發展變化實在理所必然了。這深刻的教訓,今天的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6. 王安電腦的公司簡介


美國王安電腦公司於1951由創始人王安創建,早期命名為「王安實驗室」,1955年正式更名為「王安電腦有限公司」。
這期間,王安用存儲磁芯、移位寄存器、邏輯電路等元件設計脈沖協調計數裝置。50年代末起,王安公司開發半自動照相排字系統。隨後,王安轉向台式計算器的開發。60年代,王安公司的計算器獨步天下。
王安電腦於80年代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字處理機生產商,後因經營不善,以及1990年王安去世,時任總裁愛德華 米勒於1992年申請破產保護。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援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他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賬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當時王安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計算器,但是隨著集成電路的問世,王安意識到計算器市場即將面臨一場大洗牌。他停止了所有計算器產品線,投入擁有更高附加值的文字處理市場,並且在1971年,以遠超市場同類產品性能的1200型文字處理機震驚了世界。第二年推出的2200型文字處理機依然大獲成功,以至於人們認為,WPS不應該是「文字處理系統」的縮寫,而是「王安處理系統」的縮寫。
王安公司把在文字處理領域的優勢保持了許久。整個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前幾年,都是王安公司的黃金時代。1983年,王安公司的營業額高達15億美元,王安個人資產一度達到20億美元之多,穩居全球華人首富之位。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1989年,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匱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7. 請問王安公司的起源,發展

王安創業時採取獨資企業的形式,因為這種企業開時只需到市政廳交點登記費,給企業取個名字,即可開張,最符合他的需要。而且,當時幾乎沒有風險投資機構(五年之後,高技術領域風險資本的鼻祖ARD幫助建立DEC公司)。1951年6月22日,王安實驗室正式開業,其貨幣資本只有600美元,是王安的么人積蓄。由於是獨資企業,王安個人有償還企業債務的責任。1955年6月30日,王安實驗室轉為有限公司,當時公司資產為2.5萬美元,最早發行的股票分為三種:1.5萬股優先股、1.5萬美元的無擔保品債券、100股普通股,但全部歸王安個人所有。1958年,王安公司流動資金緊張,他接受一位投資銀行家的建議,與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沃納-斯沃西公司法(Waner&Swasey Company)建立股權投資與債務關系,沃納-斯沃西提拱15萬美元,其中5萬美元為股權投資,每股作價0.15美元,獲王安公司25%的股份,10萬元為有息貸款。王安公司1966年銷售額為380萬美元,1967年增至690萬美元,作為一家已有16年歷史,穩定盈利,年收入增長迅速的高技術公司,王安公司的資本凈額約為100萬美元,但負債額也高達100多萬美元,他決定公開招股,但要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1967年,王安公司以每股12.50美元的價格公開發售20萬股,集資250萬美元,但王安家族仍保持65%以上的股權。1967年8月23日,王安公司的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開盤價為38美元,到年底時,股票價格上漲至120美元。

8. 王安電腦怎麼沒了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它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 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至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年收入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僱傭了3 15萬員工。而王安本人,也以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臍身美國十大富豪之列。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 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4年前,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現在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3年前,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醫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是什麼使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年輕電腦帝國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崩潰了呢?當然,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在經營上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日新月異的優勢,可謂王安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以他的天才,居然沒有發現向更廉價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個人電腦,必將淘汰他的功能單一的文字處理機和大體型的微機。當IBM等公司致力發展個人電腦之際,王安卻不聽下屬勸告,拒絕開發這類產品。當電腦行業向更開放、更工業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時,王安卻堅持自己老一套的專有的生產線。這時王安公司的產品不但未趕上發展兼容性高的個人電腦這一電腦新潮流,而且失去了王安電腦原有的寶貴特徵和性能。在電腦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新產品開發與市場脫離必然導致一個公司的失敗。

此外,王安公司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背離了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反而像許多華人企業一樣,延續傳統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親,造成用人不當。1986年11月,王安以"虎父無犬子"的心態,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其實王烈出掌研究部門時就表現不佳,1983年他宣布推出的10餘種產品無一兌現。由於他才識平庸,缺乏父輩的雄風,加之不很了解公司業務,令董事會大失所望,一些追隨王安多年的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去,公司元氣大傷。從1986年底王烈赴任至1988年中,僅1年多時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後,王安公司每況愈下,不僅逐漸失去市場,也逐漸失去了顧客的信心。

還有,在最後關鍵性的3年中,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有作出堅決的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成本。他們沒有生產出為更多客戶所期待的新產品,反而通過對已售出產品的維修,軟體換代和其它附加費從顧客兜 榨取錢。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上帝"信任的做法,也必然會將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王安公司對其客戶基礎造成的最大傷害,是該公司近年來大幅度提高了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的更換軟體的費用。無論誰購買了王安公司的大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的費用,而以前這項費用只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那些王安電腦的銷售公司的關系也極度惡化,那些公司專向有特別要求的客戶出售特製的王安電腦系統。當這些公司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電話詢問王安公司的工程師時,競要每次收費175美元。凡此種種,不但失去了顧客的信任,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合作夥伴,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衰敗,這就是王安的慘劇。

愛德華 米勒是著名的經營專家,他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的公司。1989年9月3日,垂暮多病的王安博士親自下令大兒子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這一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了堅定的信心,當時,他簡直被當成了王安公司的救世主。他訂下3年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年收入100萬美元。他的加入給股民又一次帶來了希望,王安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25美分,達到6 25美元。

米勒上任後,果然表現出了他在處理債務方面的才幹,迅速緩解了致命的財務困難。1年內,他大幅減少了附有義務要求的銀行債務,成功地將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這部分債款大部分是靠出售分公司的資產和賣掉台灣一家工廠30%的股份所得到的資金償付的。

但是,對於電腦這一高科技的新興產業來說,米勒有其致命的缺點——他是個新手,因此他無法有效地解決王安失敗的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出新產品。由於他對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以不能正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的研製進度,也不能成功地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製活動。他曾許諾要生產一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的工業標准電腦,但到1991年底他還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開發。他甚至聲稱要在原有的圖文兼容機的市場基礎上把公司變成一個軟體公司。這一切使王安公司趕上世界潮流的機會再次喪失了。

原有客戶已逐漸用個人電腦取代了王安公司的文字處理機,而其它的潛在客戶中又對王安公司的發展狀況心存疑慮。資訊開發顧問特納先生說:"他們失敗於沒有接受開放系統,而他們一旦開始著手,又落後太多。"是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停滯不前甚至進步緩慢都將使企業為時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也沒有保住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客戶的信任。他在某些方面行動太遲緩了。例如,本來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可是直到幾個月後使公司元氣大傷的停工之後,他才將其付諸實施。許多傷害顧客的規定和做法,也未能被盡早地禁止。這樣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沒有客戶的公司是無法生存的。

而且,米勒錯誤地估計了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他一廂情願地盲目樂觀,甚至就在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之前僅幾刻鍾,他還在預告利潤的回升。

無論如何,愛德華 米勒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致命的債務和一連串的決策失誤,使公司一次次錯過了重振雄風的良機,機會轉瞬即逝,造成的損失則已是不可挽回了。

僅僅10年之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的股票曾在相當長的時間保持在頂峰的42 5美元。這樣的鼎盛時期實在太短暫了,當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的財務狀況曝光後,王家B種普通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年2月份的75美分,一天就下降了37 5美分。在這之前股市瘋狂的3天中,有超過800萬美元的股票易手。

在百般無奈之中,愛德華 米勒申請了破產保護。他說,提出破產保護是為了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後的王安公司將成為更精簡、更專業化而且更具競爭性的公司,員工將由1 3萬人裁至8000人。以王安公司目前財務和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的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在下去,申請破產保護是唯一的出路。重組後王安公司,重點將不再是電腦硬體的研製和生產,而是轉向軟體的開發和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國的破產法,申請減產保護並不等於破產。眾多的中國人仍懷著善意在關注著王安公司的動向。畢竟,王安作為一個中國人,開拓了為千千萬萬中國人自豪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因此,對王安公司,中國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不希望看到王安博士以一生心血澆灌的美麗夢想如此地破滅,他們期待著王安公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創造東方的又一奇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則是嚴峻的。呈現在王安公司面前的,是一條看不清終點的路。評點

王安,一個到美國闖天下的中國人,用短短20多年的奮斗,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現代神話。而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神話又破滅了,為什麼呢?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大企業領導人的作用的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了3位總裁,3位總裁不同的才乾和風格,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是王安本人,青年乃至中年的王安,雄心勃勃,有膽有識。他作為一個電腦博士,有常人難以比擬的創造性。而這種獨到的創新能力對電腦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階段的王安公司也因此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了。晚年的王安,不但夫去了敏銳的判斷力,而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成為事業發展的障礙,王安公司也因此失去了電腦行業中領先的地位,開始走向衰落。

如果這時的王安能夠幡然醒悟,那麼王安公司必然會柳暗花明了。可惜,他任人唯親,育目地讓大兒子接替自己。這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無特長,不但不能弭補過去的失誤,而且使公司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這時,公司的第三位總裁愛德華 米勒出現了。多次受命於危難之中的米勒本應是個恰當的人選。但是,人們忽略了他對電腦行業一竅不通這一致命缺陷。雖然債務處理方面的特長幫助王安公司成功地減少了債務,但是,電腦企業興盛的根本應是開發產品,增加收入,這對於米勒來說,實在是強人所難了。所以,他終於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年中戲劇性的發展變化實在理所必然了。這深刻的教訓,今天的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9. 電腦大王王安是哪兒的人

王安祖籍江蘇崑山,提起美籍華人王安博士的名字,在世界各國企業界、電腦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1951年,他以驚人的魄力,僅以600美元創辦了全美國第一家由華人經營的高技術公司__王安實驗研究公司。三十多年後,這家公司就發展成為年銷售額近三十億美元,擁有三萬員工的龐大公司。由此他名列"全美十大富豪",被譽為"電腦大王",並在美或自由女神建造一百周年紀念儀式中獲選為全美國最傑出的十二名移民之一,列根總統親自頒發給他"自由獎章"。 王安,1920年2月7日出生於中國上海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曾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後來在上海附近毗山的一所私立小學教英文,由於懂些醫術,因此也常給人看看病。 1926年起王安在崑山上小學,由於父親任教的那所小學不設一、二年級,所以王安必須直接從三年級讀起。小王安憑著一股自強趕超的勇氣,硬是克服了沒有基礎和年齡小的困難,在學業上一點也沒有落後,並在1933年不顧父母的復讀建議,以高分數考取了省立上海中學。 在他小時候,有一件事對他個性的培養及後來的成功有著重大影響。一天,六歲的王安放學回家,在路上撿到一隻受傷的小鳥,他很想把它抱回家養起來。當他把小鳥抱到家門口時,怕父母不同意,就把小鳥放在門口,然後進屋去征詢父母的意見。父母同意了他的要求,可當他滿懷欣喜地跑出門時,卻發現小鳥已經不見了。為這事,他傷心遺憾了好長時間,但同時他也得出了一個終生難亡的教訓,那就是要當機立斷,立即行動,不要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1936年,年僅十六歲的王安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通訊專業。由於他的入學考試成績在全班排名第一,所以一入學他就被指派擔任班長,並且一直當了四年。這四年的班長工作使他獲得了不少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等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為他以後的事業成功打下了基礎。 1937年日寇的鐵蹄踏入了上海,戰亂中,王安失去了父母雙親和一個姐姐。1940年,王安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就留在母校,擔任了一年電機工程助教。 1941年夏天,王安終於有機會為抗戰出力了。他和八個同學與中國內地的中央無線電公司簽了一份合同,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為"政府軍"設計製造發報機和收音機。他們一起從上海輾轉來到桂林工作。 三年後,國民黨政府制定了一個選派中國高級工程師去美國受訓的計劃,王安參加了選撥考試,並以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了。 1945年,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破例接受王安攻讀碩士學位。王安在哈佛如魚得水,第一學期成績全是優秀。1946年他完成了碩士學位的課程。1947年,王安又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的課程。在這期間,王安學習了數字電子電路系統課程,這方面的知識對他後來在計算機方面取得創新成果至關重要。1948年,王安以出色的成績獲得了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的博士學位。 1948年春天,王安申請並獲聘到哈佛大學計算實驗研究室當了一名研究員。他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實驗室主管霍華.艾肯博士交給他的一個有關電腦資訊存儲方面的問題,初次顯露了他過人的才智和獨創性。 接著,王安開始致力於研究資訊存儲問題,他試驗了多種避免資訊遭破壞的方法,都沒有成功。忽然有一天,一個重寫資訊的構想在他的腦海中閃過,他根據這一靈感發明了一套磁芯存儲系統,並獲得了專利。他的這項發明為電腦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年,王安與邱文藹女士在波士頓區結了婚,1955年,他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美籍華人。 1951年,王安毅然辭去了哈佛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的工作,在波士頓南區哥倫比亞大街租賃了房屋,成立了王安實驗研究公司。公司的起步非常艱難。 起初,公司工作人員只有他的妻子和一名只能部分時間參加工作的助手,第一年的營業額只有一萬五千美元。為了渡過難關並求得發展,王安開始和一些公司聯盟。這些聯盟一方面解決了王安公司經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也給王安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後來,王安公司推出了名叫"洛其"的對數計算器。在60年代初期,這種計算器銷量很好,其銷售收入使王安公司的員工從三十五人發展到一百人以上。不久,王安公司又推出了自己設計製造的300型計算器,公司的銷售額隨之大增。1967年,當王氏實驗公司開發售股票時,竟在證券市場上掀起了一陣空前的搶購狂潮。 就在王安公司作為計算器公司而名聲大振的時候,王安卻居安思危,為公司的未來作了長遠打算。他將目光對准了更先進的產品和電腦。 為此,王安公司於1968年6月以七百四十五萬美元代價買下了菲利普.漢金斯股份有限公司,從而弭補了自己在軟體技術方面的不足。同年,王安公司生產試制出了3300BASΙC和700型兩種電腦。1972年又推出了2200型迷你電腦。這些電腦上市之後,獲得了用戶的普遍好評。 在開發通用電腦的同時,王安公司開始研製文字處理機WΡS。兩年後,王安公司就成為全世界這類系統最大的供應商。 王安曾寫過一本名叫《教訓》的自傳。看過這本自傳之後,我們可以總結出王安成功的幾條秘訣。 第一,人才濟濟是王安公司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二,不斷開發新產品以適應市場需要和激烈競爭。 第三,不斷追求、永不滿足。 用王安自己的話說,利用常識、辛勤努力和適應潮流是他事業成功三大要素。有人又說,王安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為他左手有一張"中國牌",上面刻著"刻苦耐勞,知人善任";而他右手又有一張"美國牌",上面寫著"冒險進取,著眼未來"。這話看來不無道理。 1990年3月24日,王安在美國麻省總醫院病逝。

10. 如何提拔擢用,能者為先

摩根是華爾街的大富豪,和卡耐基一樣,他也是一位敢用強過自己的人作為左膀右臂的典範。

薩繆爾·斯賓塞比摩根小10歲,在美國南部土生土長,做事情精明而果斷。斯賓塞大學畢業之後,就加入了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的修建中。他的非凡才能很快就得到了發揮,經過幾次事情之後,他就擔任了總裁室的特別助理,沒有多久,就又被提升為副總裁。

由於經營不善,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的建設由於財政赤字瀕臨破產。這時候斯賓塞臨危受命,負責使這條鐵路起死回生,經過短暫調整之後,斯賓塞就控制了局面,在這次事件中,斯賓塞卓越的管理才能再次引起了摩根的注意。

摩根作為公司財產的主要接管人開始考慮重用斯賓塞。他覺得斯賓塞在很多方面都超過自己,而公司很需要這樣的人才,對於求才若渴的摩根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想到這里,摩根幾乎沒有猶豫,立刻就擢升斯賓塞為總裁,負責經營鐵路。

上任後的斯賓塞果然不負眾望,公司的經營節節攀升,不但順利地償還了800萬美元的債務,而且有了更大的擴展,他也因此更加博得了摩根的青睞,斯賓塞最終成為了摩根的左膀右臂,正是他協助摩根最終成了控制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團。巨星隕落,只因為「任人唯親」

在美國,曾經有一個中國人的名字廣為流傳,這個人的名字就是王安。他憑借自己卓越的個人才能,一舉奪下34項電腦方面的發明專利。他設計出能迅速存取數據的方法和元件,使電腦有了記憶,從而推動了全球信息化革命的到來;也是他,僅用600美元的本錢創業起家,在十幾年後,一次就能承接美國空軍基地4.8億美元的業務訂單。然而,經過這一系列的輝煌成就之後,王安的公司卻在1990年宣布破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王安是美籍華人,曾在國內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後進入哈佛大學,並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畢業之後不久,王安憑借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知識,發明了「磁芯記憶體」,這一發明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的貯存能力,對當時以及以後20年的電腦發展,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憑借這一發明,王安被人們公認為數碼電子學專家以及電腦專家。

1951年,王安向自己工作的哈佛計算機研究所遞交了辭呈,在哥倫布街296號租下了一間只有18平方米的房間,在這個房間里,王安公司成立了,當時他的全部資本只有600美元。

1956年,王安與IBM公司簽署了協議,把存儲器磁芯技術專利權賣給了IBM公司,獲利40萬美元。獲得了一大筆資金的他並不滿足於現狀,開始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研究,他將全部的40萬美元都用於研究,爭取更大的成功。他以自己超人的科研能力和經營能力,一直使公司規模以42%的平均增長率發展著。王安公司作為一家私營高科技公司,經過10多年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企業。1967年,玉安公司銷售了價值425.9萬美元的計算機,相當於前一年銷售額的8倍。

為了擴大公司的規模,1967年夏天,王安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股,每股的價格為12.5美元,共發售股票24萬股,一舉籌措到300萬美元。

1967年8月,王安公司的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公開上市,股票的開盤價為38美元,當日的收盤價為40.5美元。上市的當天,按股票市場摺合的公司資產總額,就從前一天的100萬美元達到了7000萬美元!

王安憑借自己卓越的才能推動了公司的發展,使公司的事業蒸蒸日上。1972年,王安研製成功的半導體文字處理機,後又推出第二代產品,人們驚異地發現,王安公司在文字處理自動化方面的技術已經超過了美國頂尖的IBM公司,新聞界聲稱:「王安創造了通用電腦的革命!」

王安公司的產品迅速佔領了市場,在生產對數計算機、小型商用計算機、文字處理機以及其他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到80#:代中期的時候,王安的公司達到鼎盛,年收入高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僅在世界各地僱傭的員工就有3萬多名。王安本人也躋身於美國十大富豪之列。

1985年以前,王安公司的增長率一直都在35%以上,然而1985年,公司的增長率卻突然降到了8%,利潤萎縮到1600萬美元。此後這種趨勢並沒有得到遏制,1990年,曾經聲名顯赫的王安公司竟然走向了破產的窮途末路。

在公司的人事運作方面,王安一直堅持唯才是舉的法則,也正是這個法則,使得王安公司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集中了美國最優秀的一批科技、管理人才,這些人才使得王安公司保持了高速的增長。然而,隨著王安退休時間的日益接近,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他卻改變了主意,轉而扶植自己的兩個兒子,希望在自己退休之後,兩個兒子能夠接管公司,將公司完全控制在王氏家族的手中。

1986年,王安不顧眾人的反對,斷然將自己的公司傳給了大兒子王列。王列缺乏經商的才能,在處理問題方面的表現令王安十分失望,而公司的業績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然而,王安並沒有就此改變自己的家族觀念,轉而安排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擔任公司的副總經理。

這種人事上的變動,引起了王安公司內部的離心力增加,長期跟隨王安的兩名得力助手先後離去,而他們都是在產品開發和銷售上富有經驗的人。接著,一大批高層管理人員也紛紛離開王安公司,另投別處。僅僅兩年時間,王安創辦的公司就走向了衰敗,虧損額竟高達4.2億美元,負債10億美元。

這時候的王安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為了挽救敗局,他親自出面讓兒子辭職,想另選賢人。然而,再一次的高層人事變動使公司的處境繼續惡化,最終走向了破產。1990年3月24日,滿懷遺憾的王安在美國麻省總醫院病逝。

王安憑借自己的卓越才能在美國闖盪數十年,然而卻在公司的繼承人方面改變了自己一貫的用人策略。可以說,是任人唯親、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導致了王安公司的衰敗。

若想使公司充滿生機活力,必須選賢任能,雇請一流人才。用一流的人才才能造就一流的公司,如果無視才能的大小,唯親是舉,必然使懷才者望而卻步,轉投他人。

敢於任用有才能的人,不讓家族觀念、朋友關系影響了自己的判斷,這是任用者信心與能力的體現。識人用人並非兒戲,而是關乎企業發展與生死的大課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缺乏有才能的人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悲哀;然而企業中不乏有才能的人,領導者卻熟視無睹,不能任用,這將是更大的悲哀。

在狼群與敵人的戰斗中,能夠浴血奮戰,帶領群狼打垮敵人的才是狼群公認的領袖。這裡面不存在卑下的交易,也不存在血緣上親近的優勢,唯才是舉,唯能者是舉,這是毫不動搖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