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股票公司要來楊方配
擴展閱讀
世界十大股票交易機構 2025-07-01 05:50:33

股票公司要來楊方配

發布時間: 2021-06-20 13:10:14

⑴ 閩閩東原股怎麼辦

閩東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閩東電機廠(創建於1958年)等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具有近50年電機製造歷史,是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具有綜合經營功能的企業集團,1993年經改組成為規范化股份制上市公司,股票代碼: 000536,簡稱閩閩東,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劉捷明 董事長(董事會主席)
年齡:52

陳信仁 總裁
年齡:45

陳瑜 副總裁
年齡:48

劉萬里 董事會秘書(董秘)
年齡:45

余傑 監事長(監事會主席,監事會召集人)
年齡:52

江信建 證券事務代表

宿利南 董事
年齡:38

唐任遠 獨立董事
年齡:78

吳碧芳 監事
年齡:46

楊方 監事

估計要咨詢管理層了

⑵ 國內的零件企業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中國的機械零部件企業對製造整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通過各種方式紛紛擠入整機製造業,希望能搭上這趟充滿誘惑的「列車」。零部件企業是整機業技術開發的主角,據稱,整機有約70%的開發是零部件商完成的,零部件企業在整機的製造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但轉變角色仍面臨著失敗的巨大風險,專家建議,零部件企業還是應該按照合理的社會分工,在某一個行業逐漸發展成長,通過專業化做大做強。與國內企業不同的是,德爾福、康明斯、博世等國際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則似乎沒有誰對整車產生興趣。

「零部件企業造整機完全沒有必要,這是零部件企業不成熟的表現。」針對國內多家零部件企業進軍整機業的現狀,記者采訪了數位行業的專家,得到的回答幾乎異口同聲:前景黯淡。

沖動的根源

收購經營不善的國企是民企進入造整機領域的捷徑,然而醉翁之意不在「車」,機械工業的持續發展是民企涉入製造整機冠冕堂皇的理由,另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國家已經明確出台相關政策,鼓勵重組,扶持大集團;宏觀調控又對進入整機的門檻一再提高。在此背景下,將很難再有一個新的整機製造企業得到國家的批准,也就是說,誰手裡有張整機製造的許可證,誰就掌握了稀缺資源。雖然說通過製造整機本身獲得利潤太慢且對於外行來說風險太大,而手裡攥著一張許可證的話,則意味著掌握了一個平台,無論合資還是重組,有平台就有發言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也是民企造整機沖動的根源。

整機的利潤誘惑

據悉,國內的零部件企業往往在市場上淘得第一桶金後,很快就將注意力轉向整機製造,甚至有的在還沒淘到金子的時候,就已經做好進軍整機的思想准備了。這些零部件企業為什麼對整機製造情有獨鍾?康明斯中國有限公司的楊方認為,零部件企業爭先恐後進入整機業,同中國現在的整機行業利潤高有很大關系,利潤是零部件企業進入整機業的最大驅動力。

持有這種觀點的,不只是楊方一人。德爾福副總裁蔣健說:「目前,機械行業的整體利潤水平比較高,而且相當大的利潤集中在主機廠。整機行業的利潤明顯高於行業平均利潤。」他認為這是零部件企業熱衷於製造整機的主要驅動力。

康明斯、德爾福、博世都是世界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三個跨國零部件巨頭本身的發展歷程,就是世界機械工業成長過程的一個縮影。然而,這幾家公司在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從來沒有實質性地進入過整機行業,原因何在?「說到造整機,德爾福是最有實力去做的。除了機身、發動機、輪胎、發動機缸體、玻璃不做外,整機上其他的部份,德爾福都是系統供應商。」蔣健自信地說,「2003年,德爾福全球投入16億美元在研發上。而一個企業的研發投入是有限度的,既做整機,又做零部件,又要達到國際水準,想樣樣都專業,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他認為,從全球來看,汽車、工程機械工業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專業分工特別明確。整機廠主要關注機身設計、發動機的性能、各系統的匹配,零部件行業同樣也越來越專業化,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一個企業很難有充裕的人力和財力同時涉足整機與零部件。楊方告訴記者,康明斯公司曾經動過念頭,想要造整車,但很快就放棄了。「因為康明斯發現,專注於柴油機的研發和製造更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沒有自己品牌的車輛,意味著康明斯與任何主機廠都不構成競爭,相反卻可以做幾乎所有廠家的發動機供應商。」

激情與隱憂後的苦樂

在零部件企業造整機的大軍中,有一部分像他這樣樂觀的人,也有一些人在碰壁後,熱情大大減低。不少老闆滿懷雄心壯志進入整機領域後,發現事情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深深感受到了現實的無情。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國內近年來接二連三進入整機領域的零部件企業,幾乎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在東南沿海,有一家民營零部件企業將在今年春節前夕,向市場投放其生產的越野車。據這家企業的員工介紹,最近,他們的老闆十分高興,因為他著手整車生產的准備已經有3年,自己醞釀多年的整車夢就要實現了。對這位老闆來說,其心情之激動,不亞於將要出嫁前的新娘。

但遺憾的是,老闆的激情並沒有感染屬下。在談到老闆的造車夢時,一位管理層人士滿肚子的牢騷。他說:「我們曾經勸老闆別造車,可他就是不聽。老闆一心一意,我們也就只好陪著了。」

除此之外,造車的激情並沒能掩蓋造車的隱憂。當被問及為什麼造出的車拖了這么久都不上市時,這位人士告訴記者:「因為我們從來沒有造過整車,沒有整車』准生證』,還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為獲得』准生證』,我們費了一些時間;來自各地的技術人員要協調,對汽車上的多個零部件進行質量把關,也費了一些時間。」

在談到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時,有關公司表示:製造業附加值低,要想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要提高企業技術實力。資金投入就像是一個無底洞。同時,有分析認為:光吸引人才來是不夠的。配套檢驗設備和試驗設備要有,技術人員的素質要繼續提高,市場培育需要投入,從產品設計到加工的軟硬體更要提高,這些都要很大的投入的。

由零到整之路能走多遠

先做零部件,再造整機,國外的發展史上基本沒有這樣的先例,這是否代表這種模式在中國也行不通?楊方認為,做整機也好,做零部件也好,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不代表搞了零部件不能搞整機,搞了整機就不能搞零部件。這是一個摸索和探討的過程。一位跨國零部件公司的市場經理說:「整機有整機的資源配置方式,要經過安全測試、環保測試等。測試的研發費用高,高資本、高投入、高風險、高科技含量,是這個行業的特點。而中國目前進入整機的門檻沒有那麼高,從機會的角度來講,零部件企業進入整機業未嘗不是好事,而如果現在不進,將來的門檻就會越來越高。」

蔣健的觀點則與此相反:「如果是一家成功的零部件公司,與其進入全新的整機製造領域,不如在自己原有的零部件領域做大、做強。中國的零部件前途非常好,從製造成本上來講,可以說是商機無限。如果連零部件方面的技術都競爭不過國外的零部件,怎麼能保證在整機技術方面就能競爭過國外企業呢?」「我不看好中國零部件企業進入整機業。」沈暉也明確表示,「零部件和整車面對的是不一樣的市場,整機市場是面向消費大眾,零部件面對的是專業的工業化市場。零部件企業和整機做市場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⑶ 誠信點配平台靠譜嗎

誠信是宗旨,是個平台,但真正交易與交往還須自己識別,以免少數人借機發揮。

⑷ 南京現在有哪些配資公司,規模比較大,比較正規的

高銀配資在全國多地都有分公司,信譽有保障。

期待您的垂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