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騰訊公司在美國的股票
擴展閱讀
一明醫葯股票代碼 2025-07-08 18:14:54

騰訊公司在美國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1-10-01 09:18:21

⑴ 百度阿里騰訊為什麼要在美國上市他們為什麼不在其他國家上市能比如中國

很多中國投資者經常抱怨,為什麼象騰訊、網路(BIDU)、新浪(SINA)這些 「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國、香港資本市場上去上市?
最初始的原因很簡單,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是幾個:
1,財務指標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准,只好去美國上市。
2005年8月,網路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吧,網路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時盈利的記錄只有兩年。而直到上市當年前一個季度,網路的凈利潤才只有30萬美元,相當於240萬元人民幣,這根本達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條件「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甚至達不到現在創業板的上市條件:「最近2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發行前凈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
網路還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網易(NTES)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公司不要說盈利,連盈利模式都說不清呢,更說不上達到A股的上市標准。
2,因為A股不堪「圈錢」。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後,很多投資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資金被分流」。沒想到監管部門從善如流,真把ipo給停了。但企業還是得融資啊。所以這段時間,中石油(PTR)中移動這些比較優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錢,此後也去美國發行了adr.
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中國的監管部門是最為投資者著想的監管部門,特別害怕投資者買到質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厭其煩地設置了嚴格的上市審核程序;還害怕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炒股虧錢,所以不但設置了漲跌停板這樣的「保護措施」,還經常為了二級市場的穩定「調整ipo節奏」。
這樣美好的設想,結果卻完全背離初衷。A股上市公司質量並不如人意,而成長性最好的公司,給投資者帶來最高回報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國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動最大的資本市場之一。
結論可能也比較簡單:監管機構不應該也不可能通過上市審核對上市公司的質量負責,企業的經營風險,不是過往財務數據這些固態指標可以鎖定的;監管機構不應該也不可能對二級市場的波動負責,市場的波動也不是漲跌停板或者「ipo節奏」可以遏制的。
不過,在監管部門的精心呵護下,A股確實有它的神奇之處,就是現在的融資功能超強,尤其是去年以來炙手可熱的創業板,市盈率搞到幾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個個笑開了花。
在這種人傻,錢多,速上市的格局下,還會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嗎?
我認為還會有。
首先還有很多公司永遠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准。對於真正急需融資的成長型企業來說,即使現在創業板的上市門檻,也還是高不可攀。
即使達到A股的上市標准,也還有很多企業會到境外上市,原因為可能是企業的境外投資結構,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過程、感受和隱性成本。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權賣給願意買的人,本來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意,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成了中國難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當於脫一層皮。在漫長的排隊,等待審批的過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對無數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還要承擔數額不菲的表外成本。當初想為投資者負責的制度設計,對每個上市公司進行嚴格審核,已經異化成一個制度怪獸,不知是為誰服務。而選擇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國部分審批環節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甲方」角色,能感受到投行、交易所都是為它服務的。
A股上市因為估值高,ipo融資能力較強,但企業要再融資、制定股權激勵政策時,又面臨跟ipo差不多的審批程序。而在境外市場,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更不用擔心股民在再融資時罵你「圈錢」,這也是很多公司考慮的問題之一。對於很多公司來說,上市不僅是ipo的一錘子買賣,而是建立一個可持續使用的融資平台。
歸納起來可以這么說,上市前的審核,上市後的交易,已經使A股形成跟境外資本市場有所區別的氣場,你很難說哪個氣場好,哪個氣場壞,但企業還是會有所偏好的。
所以我認為公司去境外上市,並不會因為A股估值高而減少。也很難說,這些企業裡面,會不會出現讓A股投資者無緣的「好公司」。搜房網(SFUN)最近准備在美國ipo了,它是不是「好公司」呢?
如果我們認為優秀公司到海外上市,A股市場發行市盈率高是問題的話,那這問題何解?
已經有很多人士支了招。前幾天劉紀鵬、曹鳳歧幾位老師寫了一篇宏文對創業板公平和效率缺失的反思,建議A股市場不但詢價方面要市場化,在上市公司的數量方面也趟開供應,用上市公司的量來沖淡資金這個水,從而拉低估值。
對發審制度進行更加開放的改革,直至改成注冊制,當然是中國資本市場遲早要走的路。但如果認為光靠這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那就太天真的,視野太窄了。
過去的所有經驗都證明,在中國,凡是開放的行業就搞得好,封閉的行業就搞不好,資本市場我認為也概莫能外。
增加上市公司的數量,改革發審制度,僅僅是很有限的開放,那什麼是徹底的開放呢?
資本市場的徹底開放,除了發審制度改革之外,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走出去,國內的錢可以自由地出去投資,國內企業可以自由地出去上市;另一個是放進來,國外的錢可以自由地進來投資,國外的企業可以自由地到A股來上市。外面的市場是大海,A股是市場是湖泊,最後的結果,應該是湖海連通,這樣才能解決堰塞湖的風險。當然,我們也要面對大海里的驚濤駭浪,但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成長所必須的。甚至,這都不是最終的圖景。在資本全球化,交易電子化的大趨勢下,資本市場的國界終將消融。一個賬號,可以購買全世界所有的投資品種;一個市場ipo,全球各地投資者都可以買到。那時候,就根本無所謂在哪裡上市了。

⑵ 騰訊是外資控股的公司

有外資參與

⑶ 騰訊旗下的股票有哪些

據了解,順網科技的主營業務主要以互聯網娛樂平台設計為主,因騰訊對其持股,且公司與騰訊有長期的業務合作,因此順網科技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名副其實的「騰訊概念股」。今年以來,順網科技從20元附近啟動上漲行情,在7月下旬曾創下65.74元的新高,累計漲幅以倍數計。不過,進入8月以來,該股出現明顯的回調整理,昨日收盤下跌4.42%。
同樣被騰訊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還有華誼兄弟(300027)。騰訊曾於2011年5月以16元/股的價格購入華誼兄弟2780萬股的股份,占股本4.6%,成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據華誼兄弟2013年二季報顯示,騰訊最新持股仍為2780萬股,為公司第四大股東,也是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據華誼兄弟介紹,目前公司和騰訊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電視版權、電影版權方面。此外,華誼兄弟也通過其參股的銀漢科技公司,利用騰訊的平台發展手游業務。今年以來,華誼兄弟累計上漲184.33%,最新收盤價達到40.09元,成為A股的大牛股之一,身為公司第四大股東的騰訊,其投資的賬面浮盈顯然不菲。
值得關注的「騰訊概念股」還有博瑞傳播(600880),該公司擬募資不超過10.6億元,購買北京漫遊谷70%股權,而北京漫遊谷背後的法人股東則是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此次公告將意味著公司將攜手騰訊在端游、頁游和手游領域搶占市場先機。在傳媒股大受追捧的今年,博瑞傳播的最新年度漲幅高達137.94%。
此外,A股上市公司科大訊飛(002230)、騰邦國際(300178)因在無線領域、騰訊商旅業務中與騰訊具有合作關系,也不折不扣地晉身「騰訊概念股」陣營。科大訊飛和騰邦國際近期的股價表現也讓投資者有目共睹,騰邦國際6月以來的累計漲幅達到55.13%,而科大訊飛的最新年度漲幅為72.34%。

⑷ 美國騰訊股票昨晚多少

騰訊是香港股票啊。。。。

⑸ 騰訊QQ在美國紐約證交所的證券代碼或股票名稱是什麼

騰訊是在香港上市的,代碼是HK00700

⑹ 騰訊股票在美國上市了嗎

騰訊股票沒在美國上市,是在香港上市的。

⑺ 騰訊是外資企業

騰訊是外資企業,目前騰訊的第一大股東是MIH集團,持股比例達33.93%,而且,騰訊的注冊地也都不在中國,而是在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的開曼群島上。

騰訊創業初期,IDG和盈科數碼分別向騰訊投資220萬美元,各占騰訊20%股份,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此後,南非MIH集團從盈科數碼和騰訊創始人團隊手中收購了一部分騰訊公司的股份。目前,南非MIH集團持有騰訊33.93%的股權,是騰訊的第一大股東。

(7)騰訊公司在美國的股票擴展閱讀

MIH公司是在美國NASDAQ和荷蘭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場的上市公司,主要從事以下三方面的業務:

1、電視平台:該集團提供地區性的有線電視網路,衛星電視和其他付費電視服務,公司已經擁有超過200萬戶的使用者分布在非洲、地中海地區和亞洲(擁有泰國的UBC集團);

2、技術平台:通過Mindport強大的技術力量,該集團提供技術管理,有線網的接入和互動電視(控制性的擁有美國的OpenTV)和其他相關服務,使該公司成為全球性的電子媒體公司;

3、互聯網平台:該集團在非洲、泰國和中國的主要互聯網企業中投資:擁有非洲M-Web公司16.8%的股份,M-web 在開普敦的股票市場上市,他是南非在線服務和內容提供的領導網站。

⑻ 騰訊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號

我騰訊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沒有上市交易,但它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股票代碼是00700,股票簡稱是騰訊控股。

⑼ 騰訊公司有上市股票沒

有,在香港上市。